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行人类学:中国人类学家的话语构建--修行人类学访谈录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德睿 陈进国 +1 位作者 黄建波 刘秀秀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8,共9页
近几年来,国内宗教学和人类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进路,即所谓"修行人类学"。修行人类学敏锐地捕捉到宗教世界中研究热点的变化,乃至更广大的社会领域中由于人群分异而带来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回应了社会研究较少关注的制度... 近几年来,国内宗教学和人类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进路,即所谓"修行人类学"。修行人类学敏锐地捕捉到宗教世界中研究热点的变化,乃至更广大的社会领域中由于人群分异而带来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回应了社会研究较少关注的制度、结构、框架以外的"内在世界"的现状,从宗教人类学领域的对话讨论中独辟蹊径,提出了"修""文""化"等内涵丰富的概念,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观察视角、反思路径与分析方法,并成为汇聚宗教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思潮与方法的学术公共话题。近日,《新视野》编辑部采访了修行人类学的三位发起人杨德睿、陈进国和黄剑波,请他们就修行人类学的缘起、基本关怀、研究路径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说明,相信会有助于学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新的学术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行人类学 宗教学 人类学 心理学 话语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性与风险:当下人类学的课题 被引量:17
2
作者 范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38,共7页
人类学历经百余年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多元局面。与过去不同,今天的人类学更多地面对"流动性"的问题。"流动性"构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特点。通过人类学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流动性"有关的社会问题。而... 人类学历经百余年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多元局面。与过去不同,今天的人类学更多地面对"流动性"的问题。"流动性"构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特点。通过人类学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流动性"有关的社会问题。而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弥散化和风险,应该是当下的人类学所应当认真面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发展 全球化 弥散化 风险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人类学——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被引量:12
3
作者 范可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论证体育人类学作为社会文化人类学学科之下的研究领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通过对社会理论家对体育的论述和体育人类学迄今为止的一些成就作扼要梳理,强调作为一个分支领域,体育人类学已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学术积累。还论证体育人类学&qu... 论证体育人类学作为社会文化人类学学科之下的研究领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通过对社会理论家对体育的论述和体育人类学迄今为止的一些成就作扼要梳理,强调作为一个分支领域,体育人类学已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学术积累。还论证体育人类学"何以可为"的问题。鉴于当下体育已经在国家社会政策里列入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部门,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来发展体育人类学并进一步完善这一领域,就此提出了十大我国体育人类学应予关注的方面。认为,如果加强理论建设和方法论研讨,并在研究实践中扩大我们的视野,体育人类学在我国学界必然有着美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全球化 体育 比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式音乐与道教的传习:一种人类学的阐释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德睿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2,共6页
以上海正一道士的入门教育为例,讨论仪式音乐何以能成为许多宗教对初入门者进行宗教传习的主要手段。首先呈现上海正一道士教育传统给仪式音乐学习赋予的角色,然后说明并批判包括道士自身在内的观察者通常为这种教育传统给出的"经... 以上海正一道士的入门教育为例,讨论仪式音乐何以能成为许多宗教对初入门者进行宗教传习的主要手段。首先呈现上海正一道士教育传统给仪式音乐学习赋予的角色,然后说明并批判包括道士自身在内的观察者通常为这种教育传统给出的"经济理性解释",接着分析、批判了近年来稍见流行的"宗教身份标识说",即以"仪式音乐为道士身份的标识"来解释这一教育传统的做法,最后,援用认知人类学的视角和概念来分析上海正一道教的《进表科仪》,据以论证仪式音乐之所以会被采择为此一教育传统的入门课程,终极原因在于仪式音乐在辅助记忆和激发、训练想象力这两方面的卓越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音乐 仪式 认知人类学 宗教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者眼里的旅游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可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12期17-18,共2页
旅行与人类学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最早的人类学叙事或者民族志来自旅行者,无论他们是学者、传教士,或者军人。他们带回来的大量的、有意义的关于异族与异文化的纪录,以及后来出版的书籍,引起了18世纪和19世纪许多学者的关注,也刺... 旅行与人类学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最早的人类学叙事或者民族志来自旅行者,无论他们是学者、传教士,或者军人。他们带回来的大量的、有意义的关于异族与异文化的纪录,以及后来出版的书籍,引起了18世纪和19世纪许多学者的关注,也刺激了人文主义者试图对人类的文化多样性进行理解的尝试。于是,人类学有了它的奠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学者 旅游 文化多样性 人文主义者 19世纪 18世纪 旅行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的问题及其学科体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可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人类学起源于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本体论意义的追寻。发展至今,人类学形成了四个分支,涵盖了人类起源与进化、考古、语言、社会文化等课题。人类学的主要问题既有本体论意义上的,也有许多认识论意义上的。这些课题的存在与发展表明了人类... 人类学起源于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本体论意义的追寻。发展至今,人类学形成了四个分支,涵盖了人类起源与进化、考古、语言、社会文化等课题。人类学的主要问题既有本体论意义上的,也有许多认识论意义上的。这些课题的存在与发展表明了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所具有的基本取向,那就是全面综合地理解人类的方方面面。在全球化加剧步伐的今天,人类学面临着许多过去很难想像到的问题。人类学也将因此而改变,而且甚至是最基本作业方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学科 进化 社会文化 考古学 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类学的薪火相传——《新生代人类学家之路》序言集
7
作者 徐杰舜 王明珂 +4 位作者 彭兆荣 周大鸣 简美玲 赵旭东 韦小鹏 《百色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4-41,共18页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已100余年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举办了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学术队伍。这样一支学术品位很高的学术队伍,在人类学中国化的道路上,已...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已100余年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举办了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学术队伍。这样一支学术品位很高的学术队伍,在人类学中国化的道路上,已开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性格,实现了中国人类学的薪火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类学 人类学中国化 薪火相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中的另类塑身:艺术人类学的“体行”视框 被引量:2
8
作者 颜月萍 《中国研究》 2006年第1期54-69,共16页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向来侧重于“意义(meaning)”的解释与形式“风格(style)”的分析,中国书法的研究却提供了面对艺术在社会中角色的另一种重要观看方法,亦即“体行(embodiment)”的维度.书法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其实是一项依照某种...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向来侧重于“意义(meaning)”的解释与形式“风格(style)”的分析,中国书法的研究却提供了面对艺术在社会中角色的另一种重要观看方法,亦即“体行(embodiment)”的维度.书法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其实是一项依照某种模式与文化价值来塑造身体的训练,这种特殊的身体训练同时也是中国人人格(personhood)与主体性(subjectivity)塑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行”的观看面向不仅将艺术从平面释放到空间及实践的宽广领域,同时也将艺术家、观赏人与社会脉络一并安置在一个有机的互动生态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体行 人格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约翰尼斯·费边的《时间与他者——人类学如何制作其对象》
9
作者 杨渝东 《学术评论》 2019年第5期36-46,共11页
一、相关背景Time and the Other出版于1983年。此时人类学界掀起了对人类学经典民族志和研究方法的反思潮,这里面既有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困境,也受到福柯话语思想的影响,大量实验民族志开始出现,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马尔库斯和费舍尔合著... 一、相关背景Time and the Other出版于1983年。此时人类学界掀起了对人类学经典民族志和研究方法的反思潮,这里面既有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困境,也受到福柯话语思想的影响,大量实验民族志开始出现,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马尔库斯和费舍尔合著的《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民族志 人类学学科 费舍尔 马尔库斯 人类学界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范式与学科意识的自觉 被引量:17
10
作者 葛兆光 杨念群 +1 位作者 徐杰舜 范可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2,共12页
关键词 学术史 王国维 陈寅恪 学科意识 研究范式 胡适 大师 自觉 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与民族协作创业研究--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S镇新型农牧产业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明远 杨秋月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93,共8页
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的牲畜养殖业之上下游产业多民族协作创业案例为主轴,通过田野调查,集中讨论在农牧业交叉与多民族杂居特征并存的地区,由于民族文化与专业技能的差异所导致的民族分工与其社会特征,并认为基于多民族协作的城乡融合... 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的牲畜养殖业之上下游产业多民族协作创业案例为主轴,通过田野调查,集中讨论在农牧业交叉与多民族杂居特征并存的地区,由于民族文化与专业技能的差异所导致的民族分工与其社会特征,并认为基于多民族协作的城乡融合,是实现西部农牧交叉多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协作 乡村振兴 产业分工 嵌入经济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视角下祠堂功能的现代转变——关于广州城中村祠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正运 彭涛 邬静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16-20,共5页
以广州市猎德村、沥滘村和穗石村的主要祠堂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城市化背景下祠堂功能的现代转变,并讨论了影响祠堂变迁的主要因素。认为三个村的祠堂都经历了历史时期的兴盛、建国后的解构及改革开放后至今的重塑这几个阶段的变迁过程。... 以广州市猎德村、沥滘村和穗石村的主要祠堂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城市化背景下祠堂功能的现代转变,并讨论了影响祠堂变迁的主要因素。认为三个村的祠堂都经历了历史时期的兴盛、建国后的解构及改革开放后至今的重塑这几个阶段的变迁过程。祠堂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城市发展引起的变迁,与宗族等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而在这种变迁的过程中,祠堂逐渐被整合到了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和社区治理当中,并在其中充当了村民生活的纽带作用,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祠堂 城市化 现代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里的文化与文化里的宗教——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综述
13
作者 宋寒昱 张艺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98,共4页
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联合日本东亚人类学研究会于2014年4月25日至26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宗教与文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帝国、商业与宗教""宗教的传习""仪式与音乐舞蹈"&qu... 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联合日本东亚人类学研究会于2014年4月25日至26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宗教与文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帝国、商业与宗教""宗教的传习""仪式与音乐舞蹈""关系网与公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宗教景观与空间建构""祭典与地方社会""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统""多元文化主义与新兴宗教"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文化 传统 仪式
原文传递
移民与“离散”:迁徙的政治 被引量:18
14
作者 范可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0,共7页
移民与"离散"在近些年再度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讨论,这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有直接关系。移民现象早已有之,人类的历史可谓是迁徙的过程,但移民现象在民族国家出现之后有了不同的意涵。而"离散"则是一种认同... 移民与"离散"在近些年再度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讨论,这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有直接关系。移民现象早已有之,人类的历史可谓是迁徙的过程,但移民现象在民族国家出现之后有了不同的意涵。而"离散"则是一种认同政治现象,它是移民对故土的眷念和认同的表达。今天的"离散"则成为一种政治诉求的隐喻,运用该隐喻的现象说明,在认可多元族裔和文化贡献的社会条件下,少数族裔通过对移民历史境遇的追忆来参与所在国政治的行动,反映的绝不是对所居国的疏离感而是相反。所谓的"离散化"其实与真正意义上的"离散"没有多少关系,它也是一种隐喻,反映的是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某种吊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迁徙 离散 离散化 跨国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野的全球化:旅行、迁徙、旅游 被引量:20
15
作者 范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7,共11页
旅行对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类的旅行和迁徙在国家出现之后多少都有了不同的限制,尤其是在现代国家出现之后,许多国家都有了相对的政治治理术来限制版图内的民众迁徙,以此来维护其制度性需要。南北半球巨大... 旅行对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类的旅行和迁徙在国家出现之后多少都有了不同的限制,尤其是在现代国家出现之后,许多国家都有了相对的政治治理术来限制版图内的民众迁徙,以此来维护其制度性需要。南北半球巨大的经济落差,使得人口的跨国迁徙成为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冷战以后的世界性现象,迁徙因此在今天对学术界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全球化的语境里国家治理术的有效性问题。旅游是全球化时代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由此成为一种产业。如何满足游客的猎奇心态是旅游策划者和从业者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的许多以民族文化为主的主题公园和旅游文化村或民族村,内部东方主义往往是那些打造和对接游客的"凝视"的策划者之不自觉的视角,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被展示和突出的是其传统性,亦即他们的"落后"成为了卖点,这是当今旅游业存在的一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旅行 迁徙 旅游 人类历史进程 内部东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政治”与女性农民工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90,共7页
南京安德门农民工就业市场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一些制度性因素实际上无视女性农民工的公民权利,致使她们在劳务市场这一制度性空间里遭受各种歧视与侵犯。但女性农民工也在通过各种方式与政府治理术里不公平的部分和男权主义宰制... 南京安德门农民工就业市场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一些制度性因素实际上无视女性农民工的公民权利,致使她们在劳务市场这一制度性空间里遭受各种歧视与侵犯。但女性农民工也在通过各种方式与政府治理术里不公平的部分和男权主义宰制下的"身体政治"进行周旋与反抗。她们成为"身体的政治"之典型场所的同时,又进一步转变成"政治的身体"之积极行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农民工 制度性因素 身体政治 抗争 户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发展”献疑 被引量:11
17
作者 范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剖析"边疆"这一概念对整体的解构意涵,着重讨论边疆发展战略出发点的迷失所在。国家试图通过发展地方经济来拉近边疆地区与内地在发展水平上的距离,来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促进当地的民族关系。从国家的视角来看问题,这... 通过剖析"边疆"这一概念对整体的解构意涵,着重讨论边疆发展战略出发点的迷失所在。国家试图通过发展地方经济来拉近边疆地区与内地在发展水平上的距离,来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促进当地的民族关系。从国家的视角来看问题,这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这样的决策在多大程度上是站在当地不同民族民众的立场上来看问题的?如果决策者在思路上没法摆脱"边疆"与"内地"、"中心"与"边缘"、"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两分法模式,那么,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事与愿违的后果将会不断地发生。从长远的维度来看,惟有在认知上最终消除上述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的分类,所谓的"边疆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发展 少数民族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道德,治理:以感染性疾病的控制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邵京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2,共11页
公共卫生建设,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控制,是边疆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这个领域里,不同社会角色对疆界的理解与属于地域范畴的边疆有所不同。通过讨论感染性疾病控制的案例,从三个方面探讨边疆及边疆发展的治理维度。首先,边疆是一个标指... 公共卫生建设,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控制,是边疆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这个领域里,不同社会角色对疆界的理解与属于地域范畴的边疆有所不同。通过讨论感染性疾病控制的案例,从三个方面探讨边疆及边疆发展的治理维度。首先,边疆是一个标指性(indexicality)概念。话语实践中这种标指性与话语主体及其指涉对象之间会呈现复杂的关系。其次,疾病控制是以人口或人群为对象的生命政治实践。在这个框架内"边疆"被赋予了特殊的伦理涵义。最后,进入感染性疾病感染渠道的社会成员述行性(performativity)伦理表述及政治行动与不同疾病的生物特征有关,形成作为政治主体的生物社会群体(biosociality)。这三个方面都提示我们应当扩展以地域和族群为内涵的边疆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感染性疾病 表演 标指 生命政治 生物社会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的共同体”及其困境--兼及不同国家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可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7,共8页
民族国家理念隐含着内在的紧张。这一紧张在境内不同于主流人群进入"自为"状态之后体现出来。今天,这一紧张与全球化时代的条件结合,使民族国家处于困境之中。对此,不同的国家有其自身的应对策略。总体而言,弱化各类涉及民族... 民族国家理念隐含着内在的紧张。这一紧张在境内不同于主流人群进入"自为"状态之后体现出来。今天,这一紧张与全球化时代的条件结合,使民族国家处于困境之中。对此,不同的国家有其自身的应对策略。总体而言,弱化各类涉及民族、族群的话语已经在许多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生活中成为主流,这符合当今不同文化或者民族背景者的往来前所未有地增加的全球化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国家 全球化 自在 自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山地文明” 被引量:6
20
作者 范可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5-11,共7页
文明、文化及其相关分类背后都有着权力关系。文明与文化反映的是外在与内在的成就,二者应该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如果将山地文明视为一个新的概念和范畴,在援用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屏蔽一些与之虽不契合却必须考虑的条件。在传统的密集农... 文明、文化及其相关分类背后都有着权力关系。文明与文化反映的是外在与内在的成就,二者应该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如果将山地文明视为一个新的概念和范畴,在援用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屏蔽一些与之虽不契合却必须考虑的条件。在传统的密集农业社会里,山民往往被视为另类。在历史上,因其生活方式之故,国家难以驱使山民服徭役或者从他们身上取得税赋,山地因此成为统治者的心病。这些均为政治经济因素使然,并不说明山地文明或者文化的独特性。应当尽量避免建构一些可能会引导人们产生新的思维定式的概念,山地文明只是一个话题,而不是某种新的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文明(文化) 文明 平地 “左米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