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性与风险:当下人类学的课题 被引量:17
1
作者 范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38,共7页
人类学历经百余年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多元局面。与过去不同,今天的人类学更多地面对"流动性"的问题。"流动性"构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特点。通过人类学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流动性"有关的社会问题。而... 人类学历经百余年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多元局面。与过去不同,今天的人类学更多地面对"流动性"的问题。"流动性"构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特点。通过人类学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流动性"有关的社会问题。而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弥散化和风险,应该是当下的人类学所应当认真面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发展 全球化 弥散化 风险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式音乐与道教的传习:一种人类学的阐释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德睿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2,共6页
以上海正一道士的入门教育为例,讨论仪式音乐何以能成为许多宗教对初入门者进行宗教传习的主要手段。首先呈现上海正一道士教育传统给仪式音乐学习赋予的角色,然后说明并批判包括道士自身在内的观察者通常为这种教育传统给出的"经... 以上海正一道士的入门教育为例,讨论仪式音乐何以能成为许多宗教对初入门者进行宗教传习的主要手段。首先呈现上海正一道士教育传统给仪式音乐学习赋予的角色,然后说明并批判包括道士自身在内的观察者通常为这种教育传统给出的"经济理性解释",接着分析、批判了近年来稍见流行的"宗教身份标识说",即以"仪式音乐为道士身份的标识"来解释这一教育传统的做法,最后,援用认知人类学的视角和概念来分析上海正一道教的《进表科仪》,据以论证仪式音乐之所以会被采择为此一教育传统的入门课程,终极原因在于仪式音乐在辅助记忆和激发、训练想象力这两方面的卓越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音乐 仪式 认知人类学 宗教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的问题及其学科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可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人类学起源于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本体论意义的追寻。发展至今,人类学形成了四个分支,涵盖了人类起源与进化、考古、语言、社会文化等课题。人类学的主要问题既有本体论意义上的,也有许多认识论意义上的。这些课题的存在与发展表明了人类... 人类学起源于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本体论意义的追寻。发展至今,人类学形成了四个分支,涵盖了人类起源与进化、考古、语言、社会文化等课题。人类学的主要问题既有本体论意义上的,也有许多认识论意义上的。这些课题的存在与发展表明了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所具有的基本取向,那就是全面综合地理解人类的方方面面。在全球化加剧步伐的今天,人类学面临着许多过去很难想像到的问题。人类学也将因此而改变,而且甚至是最基本作业方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学科 进化 社会文化 考古学 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类学的薪火相传——《新生代人类学家之路》序言集
4
作者 徐杰舜 王明珂 +4 位作者 彭兆荣 周大鸣 简美玲 赵旭东 韦小鹏 《百色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4-41,共18页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已100余年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举办了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学术队伍。这样一支学术品位很高的学术队伍,在人类学中国化的道路上,已...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已100余年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举办了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学术队伍。这样一支学术品位很高的学术队伍,在人类学中国化的道路上,已开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性格,实现了中国人类学的薪火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类学 人类学中国化 薪火相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野的全球化:旅行、迁徙、旅游 被引量:20
5
作者 范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7,共11页
旅行对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类的旅行和迁徙在国家出现之后多少都有了不同的限制,尤其是在现代国家出现之后,许多国家都有了相对的政治治理术来限制版图内的民众迁徙,以此来维护其制度性需要。南北半球巨大... 旅行对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类的旅行和迁徙在国家出现之后多少都有了不同的限制,尤其是在现代国家出现之后,许多国家都有了相对的政治治理术来限制版图内的民众迁徙,以此来维护其制度性需要。南北半球巨大的经济落差,使得人口的跨国迁徙成为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冷战以后的世界性现象,迁徙因此在今天对学术界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全球化的语境里国家治理术的有效性问题。旅游是全球化时代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由此成为一种产业。如何满足游客的猎奇心态是旅游策划者和从业者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的许多以民族文化为主的主题公园和旅游文化村或民族村,内部东方主义往往是那些打造和对接游客的"凝视"的策划者之不自觉的视角,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被展示和突出的是其传统性,亦即他们的"落后"成为了卖点,这是当今旅游业存在的一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旅行 迁徙 旅游 人类历史进程 内部东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政治”与女性农民工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90,共7页
南京安德门农民工就业市场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一些制度性因素实际上无视女性农民工的公民权利,致使她们在劳务市场这一制度性空间里遭受各种歧视与侵犯。但女性农民工也在通过各种方式与政府治理术里不公平的部分和男权主义宰制... 南京安德门农民工就业市场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一些制度性因素实际上无视女性农民工的公民权利,致使她们在劳务市场这一制度性空间里遭受各种歧视与侵犯。但女性农民工也在通过各种方式与政府治理术里不公平的部分和男权主义宰制下的"身体政治"进行周旋与反抗。她们成为"身体的政治"之典型场所的同时,又进一步转变成"政治的身体"之积极行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农民工 制度性因素 身体政治 抗争 户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发展”献疑 被引量:11
7
作者 范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剖析"边疆"这一概念对整体的解构意涵,着重讨论边疆发展战略出发点的迷失所在。国家试图通过发展地方经济来拉近边疆地区与内地在发展水平上的距离,来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促进当地的民族关系。从国家的视角来看问题,这... 通过剖析"边疆"这一概念对整体的解构意涵,着重讨论边疆发展战略出发点的迷失所在。国家试图通过发展地方经济来拉近边疆地区与内地在发展水平上的距离,来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促进当地的民族关系。从国家的视角来看问题,这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这样的决策在多大程度上是站在当地不同民族民众的立场上来看问题的?如果决策者在思路上没法摆脱"边疆"与"内地"、"中心"与"边缘"、"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两分法模式,那么,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事与愿违的后果将会不断地发生。从长远的维度来看,惟有在认知上最终消除上述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的分类,所谓的"边疆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发展 少数民族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道德,治理:以感染性疾病的控制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邵京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2,共11页
公共卫生建设,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控制,是边疆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这个领域里,不同社会角色对疆界的理解与属于地域范畴的边疆有所不同。通过讨论感染性疾病控制的案例,从三个方面探讨边疆及边疆发展的治理维度。首先,边疆是一个标指... 公共卫生建设,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控制,是边疆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这个领域里,不同社会角色对疆界的理解与属于地域范畴的边疆有所不同。通过讨论感染性疾病控制的案例,从三个方面探讨边疆及边疆发展的治理维度。首先,边疆是一个标指性(indexicality)概念。话语实践中这种标指性与话语主体及其指涉对象之间会呈现复杂的关系。其次,疾病控制是以人口或人群为对象的生命政治实践。在这个框架内"边疆"被赋予了特殊的伦理涵义。最后,进入感染性疾病感染渠道的社会成员述行性(performativity)伦理表述及政治行动与不同疾病的生物特征有关,形成作为政治主体的生物社会群体(biosociality)。这三个方面都提示我们应当扩展以地域和族群为内涵的边疆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感染性疾病 表演 标指 生命政治 生物社会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的共同体”及其困境--兼及不同国家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范可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7,共8页
民族国家理念隐含着内在的紧张。这一紧张在境内不同于主流人群进入"自为"状态之后体现出来。今天,这一紧张与全球化时代的条件结合,使民族国家处于困境之中。对此,不同的国家有其自身的应对策略。总体而言,弱化各类涉及民族... 民族国家理念隐含着内在的紧张。这一紧张在境内不同于主流人群进入"自为"状态之后体现出来。今天,这一紧张与全球化时代的条件结合,使民族国家处于困境之中。对此,不同的国家有其自身的应对策略。总体而言,弱化各类涉及民族、族群的话语已经在许多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生活中成为主流,这符合当今不同文化或者民族背景者的往来前所未有地增加的全球化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国家 全球化 自在 自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山地文明” 被引量:6
10
作者 范可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5-11,共7页
文明、文化及其相关分类背后都有着权力关系。文明与文化反映的是外在与内在的成就,二者应该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如果将山地文明视为一个新的概念和范畴,在援用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屏蔽一些与之虽不契合却必须考虑的条件。在传统的密集农... 文明、文化及其相关分类背后都有着权力关系。文明与文化反映的是外在与内在的成就,二者应该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如果将山地文明视为一个新的概念和范畴,在援用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屏蔽一些与之虽不契合却必须考虑的条件。在传统的密集农业社会里,山民往往被视为另类。在历史上,因其生活方式之故,国家难以驱使山民服徭役或者从他们身上取得税赋,山地因此成为统治者的心病。这些均为政治经济因素使然,并不说明山地文明或者文化的独特性。应当尽量避免建构一些可能会引导人们产生新的思维定式的概念,山地文明只是一个话题,而不是某种新的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文明(文化) 文明 平地 “左米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多重性视野下的民间权威——以河南省路村的田野调查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9,共6页
通过对中原地区一个普通村庄河南省路村民间权威人物个人生活史以及近年来路村举办庙会、兴办集市和重修关帝庙等事件的详细考察,首先分析了路村民间权威生成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及人情与面子等因素。其次引入社会多重性的视角,探讨路... 通过对中原地区一个普通村庄河南省路村民间权威人物个人生活史以及近年来路村举办庙会、兴办集市和重修关帝庙等事件的详细考察,首先分析了路村民间权威生成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及人情与面子等因素。其次引入社会多重性的视角,探讨路村村落多方力量交错的权力关系格局以及从中所体现出的民间权威的有限性和两重性等特征,从而揭示了路村"社会"内部的复杂性,不仅加深了对改革开放之后中原农村民间权威的认识,而且深化了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反思性理解。最后讨论了国家与社会交接面的问题,指出在改革开放后的路村,将国家与农村社会勾连一起的,更可能表现在同样具有双重身份的民间权威人物、村干部和从路村走出去的县市干部的错综复杂的结合而形成的权力结构或关系网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多重性 民间权威 村干部 路村 社会关系网络 权力关系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多民族国家语境里的族别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可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5-11,共7页
族别划分存在于许多国家,虽然它作为政府治理术的重要部分而承付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但也引发了认同政治的问题。现代国家之所以要进行不同形式的族别确认或者划分,自然是由于族群多样性所导致的。族群和族裔的多样性在许多国家的历史上... 族别划分存在于许多国家,虽然它作为政府治理术的重要部分而承付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但也引发了认同政治的问题。现代国家之所以要进行不同形式的族别确认或者划分,自然是由于族群多样性所导致的。族群和族裔的多样性在许多国家的历史上一直存在,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大量跨国移民的到来,使得许多国家重新思考境内的多族裔问题,这对原先业已存在的族别认同带来了挑战。族别划分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治理术,民族国家理念和原则本身可能刺激境内的少数群体——无论他们被类别化与否——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进入"自为"状态。如何在现有的国家框架里处理族群问题,是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别 多民族国家 自在 自为 人口政治 治理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