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映霞 秦叔逵 +3 位作者 施毅 钱军 王琳 何泽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帕米膦酸二钠(PamidronateDisodium)不同用法治疗国人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96例患者分为A组53例(34例分2天用药,19例分5天用药)、B组43例。A组为帕米膦酸二钠150mg,分2天及5... 目的:观察比较帕米膦酸二钠(PamidronateDisodium)不同用法治疗国人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96例患者分为A组53例(34例分2天用药,19例分5天用药)、B组43例。A组为帕米膦酸二钠150mg,分2天及5天给药;B组为帕米膦酸二钠90mg,分2天给药。观察患者疼痛计分、止痛药用量、体力状况、活动能力和不良反应等,每周调查生活质量(QOL)并给予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计分均明显下降(P<0.001),而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A组的止痛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84.9%vs67.4%,P=0.043);止痛作用维持时间较B组长(中位值分别为28天和21天,P<0.001),止痛药降级/减量的患者较B组多(34.8%vs13.5%,P=0.024)。活动能力及KPS评分改善者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QO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改善幅度以A组更明显,在治疗后第3、4周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主要不良反应为药物热,其发生率和程度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可缓解肺癌骨转移所致疼痛,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A组优于B组,而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膦酸二钠 肺癌 骨转移疼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对油酸诱导肺损伤大鼠的早期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心情 施毅 +2 位作者 宋勇 孙辉明 展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68-371,375,I0001,共6页
目的:由于缺乏有效、特异性的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丙酮酸乙酯作为新的抗炎药物,能拮抗致死性脓毒症和系统性炎性反应。实验观察丙酮酸乙酯对油酸诱导ALI大鼠肺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目的:由于缺乏有效、特异性的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丙酮酸乙酯作为新的抗炎药物,能拮抗致死性脓毒症和系统性炎性反应。实验观察丙酮酸乙酯对油酸诱导ALI大鼠肺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脂肪栓塞综合征诱导肺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LI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ALI组大鼠经颈静脉注射油酸0.15 ml/kg,造成肺损伤模型。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后,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g/kg,4 h后放血处死动物,留取血液标本,用ELISA法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假性血友病因(vWF)表达,取肺组织测定肺通透性指数(PPI)、肺血管外肺水量(EVLW)和肺湿质量与干质量比值(W/D)。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P38和JNK MAPK)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①病理生理表现提示,试验动物造模成功。②与ALI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③ALI组PPI、EVWL、W/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治疗组(P<0.01)。④ALI组TNF-α、IL-6和vWF血清含量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和对照组(P<0.01)。⑤与对照组相比,ALI组ERK1/2、P38 MAPK的磷酸化表达显著增加。与ALI组相比,治疗组ERK1/2、P38 MAPK的磷酸化表达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各组间JNK MAPK磷酸化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丙酮酸乙酯明显抑制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ERK1/2、P38 MAPK的磷酸化表达,下调TNF-α、IL-6等炎性介质的水平,减少肺微血管清蛋白的通透性,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对油酸诱导的ALI有显著的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乙酯 急性肺损伤 炎性反应 油酸 肺血管外肺水量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对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鼠肺组织炎性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应健 董静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253-1257,I0012,共6页
目的:通过应用肺炎衣原体(Cpn)分别感染Toll样受体4(TLR4)基因突变型(C3H/HeJ品系,TLR4-/-)小鼠和野生型(C3H/HeN品系,TLR4+/+)小鼠,探讨TLR4在Cpn感染后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TLR4突变型和野生型小鼠各60只分为4组(突变型对照组、突... 目的:通过应用肺炎衣原体(Cpn)分别感染Toll样受体4(TLR4)基因突变型(C3H/HeJ品系,TLR4-/-)小鼠和野生型(C3H/HeN品系,TLR4+/+)小鼠,探讨TLR4在Cpn感染后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TLR4突变型和野生型小鼠各60只分为4组(突变型对照组、突变型感染组、野生型对照组和野生型感染组),每组30只,随机分为5个时间点(即第1 d、第4 d、第7 d、第14 d和第21 d)。两感染组经鼻腔接种Cpn,两对照组则经鼻腔吸入二磷酸蔗糖(2SP)缓冲液,在上述预定时间点处死动物,采用ELISA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的含量,并行病理观察,测定肺湿质量/干质量比值(W/D)。结果:小鼠接种Cpn后,肺组织病理早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后期则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且有肺泡间隔增宽、肺泡水肿和出血等炎性改变,炎症第21 d趋于吸收。突变型感染组TNF-α的含量自第1 d开始升高,第4 d达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至第21 d仍高于正常,第7d、14 d和21 d含量分别为(1.10±0.12)、(0.72±0.12)和(0.52±0.10)pg/mg,低于野生型感染组的(1.30±0.16)、(1.01±0.19)和(0.71±0.08)pg/mg。突变型感染组IL-10的含量第4 d开始升高,第7 d达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至第21 d仍高于正常。第14 d和第21 d的含量分别为(1.08±0.08)和(0.64±0.10)pg/mg,低于野生型感染组的(1.34±0.10)和(0.79±0.05)pg/mg。突变型感染组的W/D值(3.00±0.28)在第21 d高于野生型感染组(2.72±0.16)。结论:TLR4在感染后期至少部分参与Cpn感染小鼠的肺组织炎性递质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肺炎衣原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小鼠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Toll样受体的信号转导 被引量:6
4
作者 宋应健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322-1325,共4页
肺炎衣原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体,感染后,通过Toll样受体(TLR)途径进行信号转导,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细胞因子,从而诱导机体免疫反应。研究其通过TLR的信号转导,有助于在特定环节防治该疾病。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 TOLL样受体 信号转导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与肺炎衣原体感染
5
作者 董静 施毅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4期247-249,共3页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肺炎衣原体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炎症介质在双重打击致急性肺损伤小鼠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凤梅 施毅 +1 位作者 徐慧英 丁晶晶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1-245,289,共6页
目的观察双重打击导致急性肺损伤(ALI)时肺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随病程的浓度变化及其致炎作用。方法建立出血性休克后感染致ALI小鼠模型,观察病变过程中检测时间点肺组织HMGB1浓度、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和肺泡膜通... 目的观察双重打击导致急性肺损伤(ALI)时肺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随病程的浓度变化及其致炎作用。方法建立出血性休克后感染致ALI小鼠模型,观察病变过程中检测时间点肺组织HMGB1浓度、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和肺泡膜通透性的变化,比较抗-HMGB1抗体干预治疗前后小鼠肺内MPO含量、肺泡膜通透性和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出血性休克后感染致ALI小鼠肺组织HMGB1浓度于模型建立后4h升高,16h达高峰,48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MPO水平于模型建立后4h达峰值[(95.0±5.6)U/g肺组织]。模型建立后4h肺内伊文兰显著升高,于16h达高峰[(33.3±2.3)g·mL^-1·g^-1肺组织]。应用抗-HMGB1抗体可以显著降低肺内MPO浓度[抗体应用前(95.0±5.6)U/g肺组织、抗体应用后(50.0±6.4)Pg·mL^-1·mg^-1肺组织]、减轻肺内伊文兰含量和肺组织病理损伤。结论HMGB1是介导双重打击导致的AU的重要迟发性炎症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双重打击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施斌 施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1-78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CAP患者356例,初诊时和治疗后第4天检测血清CRP水平,观察符合重症肺炎病例数和随访30 d病死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评估预测价值。结...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CAP患者356例,初诊时和治疗后第4天检测血清CRP水平,观察符合重症肺炎病例数和随访30 d病死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评估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研究范围的356例患者中,符合重症肺炎34例,30 d病死率是7.0%。较低水平的CRP对30 d病死率显示较高的阴性预测值,CRP<100 mg/L是减少重症肺炎(OR 0.22)(P<0.01)和30 d病死率(OR 0.17)(P<0.05)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263例患者第4天重复测量了血清CRP水平。第4天的CRP水平下降少于50%或升高增加重症肺炎(OR 4.9)(P<0.01)和30 d病死率(OR 20.6)(P<0.01)风险。结论 CRP是评估CAP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CRP<100 mg/L提示重症肺炎风险和30 d病死率降低。第4天CRP水平下降不足50%或上升提示重症肺炎风险和30 d病死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社区获得性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