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高明 吴海卫 +6 位作者 徐艳辉 黄海嵘 苏畅 申翼 王常田 李德闽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常以胸背部疼痛为首发症状,误诊率高,是心血管疾病中最致命的急重症之一。文中分析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浆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8水平,对... 目的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常以胸背部疼痛为首发症状,误诊率高,是心血管疾病中最致命的急重症之一。文中分析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浆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8水平,对其早期诊断价值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68例TAD患者入院时血液标本,同期收集40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液标本、选取主诉胸背痛但经相关检查之后未发现有心血管疾病的正常成年人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标本,检测血浆中的MMP-8、D-二聚体水平。结果 TAD患者血浆中MMP-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MI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T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3组中最高(P<0.05)。结论 TAD患者血浆MMP-8、D-二聚体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 急性心肌梗死 D-二聚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MP-2和p6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徐艳辉 强勇 +3 位作者 王高明 钱建军 李忠东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目前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尚无特异性敏感性较高的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p63可能在鳞状细胞癌发生中起癌基因的作用。文中观察MMP-2和p63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 目的目前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尚无特异性敏感性较高的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p63可能在鳞状细胞癌发生中起癌基因的作用。文中观察MMP-2和p63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其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13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每例标本均取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灶组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MMP-2和p63的表达。结果 MMP-2和p63在正常食管黏膜、癌旁和癌灶3种组织中均呈递增性表达,MMP-2在3种组织中表达水平两两比较,P值分别为0.010、<0.001、0.005。p63在3种组织中表达水平两两比较P值分别为0.019、<0.001、0.016。MMP-2和p63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2和p63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MP-2和p63蛋白表达水平均与食管鳞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2种蛋白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2 P6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8例6个月以下先心病患儿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沈立 顾海涛 +4 位作者 莫绪明 钱龙宝 夏建海 王振喜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随着心脏外科学的发展,先心病的治疗越趋于低龄化和复杂化。文中回顾分析6个月以下先心病患儿的外科治疗结果 ,结合文献探讨6个月以下先心病患儿的综合治疗策略。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6个月以下先心病患儿218例,所有患... 目的随着心脏外科学的发展,先心病的治疗越趋于低龄化和复杂化。文中回顾分析6个月以下先心病患儿的外科治疗结果 ,结合文献探讨6个月以下先心病患儿的综合治疗策略。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6个月以下先心病患儿218例,所有患儿术前诊断明确,简单型先心病患儿158例(72.5%),均行一期根治术;复杂型先心病60例(27.5%),其中5例法乐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行姑息性分流术,4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行分期矫治术,其余均行一期根治术,分期手术均严格随访,在术后0.5~1年接受二期手术。结果 218例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为(20~158)min,平均(55.4±24.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128 min,平均(33.6±19.3)min;死亡7例,占3.3%,其余入ICU,首次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114 h,平均(20.3±14.7)h;监护室逗留时间为1~20 d,平均(2.7±1.5)d。术后延迟关胸5例,占2.3%,难治性肺炎17例,占7.8%;再次呼吸机使用24例,占11.0%;消化道大出血1例,自发性肝破裂1例,气管软化5例,膈肌麻痹伴膈膨升1例。随访1~2.5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出院后死亡。室间隔缺损残余瘘14例,占6.4%,右心室流出道残余梗阻15例,占6.9%,均未再手术。结论先心病矫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诊断技术、体外循环技术、手术技巧和术后监护技术的共同提高,先心病在婴儿期得到纠治可获得满意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沈立 钱龙宝 +4 位作者 顾海涛 莫绪明 张儒舫 谷兴琳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食管裂孔疝在各类膈疝中最为常见。文中通过37例小儿食管裂孔疝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小儿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及手术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月-1... 目的食管裂孔疝在各类膈疝中最为常见。文中通过37例小儿食管裂孔疝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小儿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及手术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月-13岁,平均(17.0±26.8)个月;体重3.8~39.5kg,平均(9.35±6.02)k。根据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滑疝15例(40.5%),食管旁疝11例(29.7%),混合型疝8例(21.6%),巨大型疝3例(8.1%);合并短食管3例(8.1%)。大部分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贫血,血红蛋白31—134g/L,平均(97±26)g/L。合上消化道出血11例(29.7%),肺炎5例(13.5%)。37例患者共行手术40例次,其中术后复发1次和2次各1例。经腹手术32例次,经胸手术8例次。手术除常规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外,加行胃底折叠术17例次,胃小弯固定术(Boerema术)17例次,胃底折叠+胃小弯固定术6例次。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6年,2例复发,其余患儿术前症状消失,体重增加,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对有症状的食管裂孔疝应积极手术治疗,食管裂孔修补结合不同的抗反流手术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食管裂孔疝I夕|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减轻大鼠体外循环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小龙 王常田 +4 位作者 黄海嵘 吴海卫 秦涛 王高明 李德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急性肺损伤是心脏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探寻新的治疗药物减轻CPB术后肺损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中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于大鼠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雄... 目的急性肺损伤是心脏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探寻新的治疗药物减轻CPB术后肺损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中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于大鼠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均分成4组(n=8):假手术组、对照(CPB)组、Vehicle组及RES组,经皮心脏不停跳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建立后,收集不同时间点血样,并于术后12h获取大鼠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fluid,BALF),所有动物CPB术前5 d RES、载体或者等渗盐水腹腔注射。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PB后能够导致血浆、BALF及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明显上升(P<0.05),然而RES预处理组能够明显减轻CPB导致的炎症指标的升高;与Vehicle组相比,RES明显降低CPB术后12 h肺组织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phosphorylated inhibitor ofκBα,p-IκBα)表达(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RES预处理组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肺间质水肿、出血、透明膜形成和坏死等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RES可能通过抑制κB抑制蛋白(inhibitoryκB,IκB)的磷酸化,进而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激活,进而下调TNF-α、IL-6、MMP-9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显著减轻CPB术后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体外循环 肺损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抑癌基因甲基化谱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有为 王锐 +5 位作者 宋海珠 黄桂春 易俊 郑芸 王靖华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13-720,共8页
目的抑癌基因5′-CpG岛甲基化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相关研究报道多为单基因位点且结果不一致。为了解我国NSCLC患者相关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本文中筛选一组NSCLC候选甲基化谱,探讨其... 目的抑癌基因5′-CpG岛甲基化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相关研究报道多为单基因位点且结果不一致。为了解我国NSCLC患者相关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本文中筛选一组NSCLC候选甲基化谱,探讨其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用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留取78例NSCLC患者术中癌组织,相应正常肺组织及110例I/II期NSCLC、50例肺部良性病变或健康志愿者血浆标本,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检测20个肺癌相关抑癌基因甲基化状况。结果 12个基因(APC、CDH13、KLK10、DLEC1、RASSF1A、EFEMP1、SFRP1、RARβ、p16INK4A、RUNX3、hMLH1和DAPK)在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高于相应正常组织,尤其是前9个基因(P≤0.001),8个基因(BRCA1、p14ARF、MGMT、NORE1A、FHIT、CMTM3、LSAMP和OPCML)甲基化程度较低或肿瘤特异性较低。多基因甲基化常见于肿瘤组织,CpG岛甲基子表型(CpGislandmethylatorphenotype,CIMP)阳性见于65.38%(51/78)的NSCLC癌组织而仅见于1.28%(1/78)的正常组织(P<0.001)。CIMP阳性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P分别为0.007和0.031)相关。在早期NSCLC患者血浆样本中也检测出癌组织中初步筛选的9个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将APC、RASSF1A、CDH13、KLK10和DLEC15个基因联合检测,对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3.64%,特异性为74.0%。结论 CIMP阳性是NSCLC肿瘤组织区别于正常组织的重要特征,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APC、RASSF1A、CDH13、KLK10和DLEC15个抑癌基因甲基化的联合检测可用于NSCLC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甲基化 循环DNA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体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高明 胡健 +5 位作者 申翼 王常田 黄海嵘 苏畅 李德闽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52-954,共3页
目的自发性气胸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文中探讨青少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体型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病历资料,通过测量和计算体重指数(body m ass index,BM I)、胸廓纵横径比值(thorax aspectratio,TAR),以50例... 目的自发性气胸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文中探讨青少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体型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病历资料,通过测量和计算体重指数(body m ass index,BM I)、胸廓纵横径比值(thorax aspectratio,TAR),以50例正常健康为对照。结果气胸组BM I均值17.18±0.48,而对照组BM I均值22.37±0.52,2组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气胸组TAR的均值为0.31±0.03,而对照组TAR的均值为0.40±0.08,2组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青少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具有瘦长体型、胸廓扁平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胸廓纵横径比值 青少年 自发性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轻大鼠体外循环肾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高明 刘灿辉 +5 位作者 黄海嵘 刘小龙 申翼 王常田 李德闽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6-470,共5页
目的急性肾损伤是心脏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常规并发症之一,文中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于大鼠体外循环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n=10):Sham组、CPB组... 目的急性肾损伤是心脏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常规并发症之一,文中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于大鼠体外循环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n=10):Sham组、CPB组、EPO组,Sham组建立CPB模型管道,不进行CPB,其余2组建立CPB,最大流量[≥100ml/(kg.min)]转流维持1 h,EPO组于转流前在预充液中加入3000 U的EPO。分别于肝素化后转流前(T0)和转流结束后(T1)、术后0.5h(T2)、术后1h(T3)、术后2h(T4)以及术后24h(T5)检测血清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术后24 h取肾组织,检测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leukin)-1β、IL-6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水平。并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改变。结果与CPB组相比,在T1至T5各时间点EPO组血清Cr、BUN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在T0时3组无显著差异;肾组织中TNF-α、IL-1β、IL-6含量EPO组均明显低于CPB组(P<0.05);肾组织中NF-κBp65、ICAM-1 EPO组表达水平亦较CPB组显著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EPO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细胞质内空泡形成、间质出血等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EPO可能通过抑制NF-κB p65的激活,进而下调ICAM-1、TNF-α、IL-1β、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显著减轻CPB术后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体外循环 肾损伤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c-myc基因对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海卫 沈中华 +2 位作者 王军 景华 李德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是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应答基因c-myc是促进平滑肌细胞持续增殖的关键基因。探讨针对c-myc基因的RNA干扰对体外培养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活性的影响。方法体... 目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是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应答基因c-myc是促进平滑肌细胞持续增殖的关键基因。探讨针对c-myc基因的RNA干扰对体外培养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s,构建3对针对c-myc基因的RNA干扰序列(siRNA-1#、siRNA-2#、siRNA-3#)和1组阴性对照序列,以Lipo2000为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细胞,Q-RT-PCR检测c-myc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转染c-myc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和活性。结果转染3对siRNA序列48h后,各组c-myc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胞组,3组转染组之间c-myc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转染siRNA-1#、siRNA-2#序列后,c-myc蛋白表达低于转染siRNA-3#序列组、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胞组,而转染siRNA-3#序列组c-myc蛋白表达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胞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转染24 h各组间细胞活性未见显著差异,48h时细胞活性与24h相比无显著增加,至72h时各组细胞活性有明显增加,以转染siRNA-1#序列组增加量最少。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胞组抑制效率基本保持为零水平。转染siRNA-1#、siRNA-2#序列后,24、48、72 h后抑制效率逐渐增加,转染siRNA-3#序列后72h后其抑制效率开始降低,各相同时间点以转染siRNA-1#序列后抑制效率最高。结论体外转染c-myc基因siRNA序列,能显著降低平滑肌细胞c-myc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细胞活性和增殖。随着作用时间延长,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后细胞活性缓慢增加,而抑制效应持续显著增加,以siRNA-1#序列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 血管平滑肌细胞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后大鼠肝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海嵘 王常田 +4 位作者 申翼 董国华 李忠东 李德闽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32-35,113,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对大鼠肝脏的损伤,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Sham组)和CPB组。Sham组行类似操作,但不实施CPB。CPB组建立CPB,最大流量≥100mV(kg·min)转流60min。于肝素化...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对大鼠肝脏的损伤,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Sham组)和CPB组。Sham组行类似操作,但不实施CPB。CPB组建立CPB,最大流量≥100mV(kg·min)转流60min。于肝素化后转流前(T1)和转流结束后(T2)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测T1、1、2、术后30min(T3)、术后1h(T4)、术后2h(T5)、术后3h(T6)以及术后24h(T7)的ALT、AST和LDH以及TNF-α术后24h取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同时行组织学检查。结果:CPB后大鼠血压、红细胞压积(HCT)、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PH值较Sham组有统计学改变,但仍在可接受范围。CPB组大鼠术后肝功能指标较Sham组均有显著的升高,峰值出现在术后1~2h。血清TNF-α也呈现明显高于Sham组的趋势,同时CPB组肝MDA浓度,tNOS和iNOS活性也有较大幅度上升,而GSH浓度,SOD、CAT、GSSG—R、GST、GSH—Px活性的变化则相反。24h肝组织学检查提示心肺转流对肝造成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结论:CPB对肝有损伤作用,在这一病理生理过程、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两种机制相互影响、相互诱导、相互促进,最终导致了严重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肝损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1
作者 夏春秋 景华 +1 位作者 程晓峰 段贵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建立工作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模型A,供心肺动脉与左心房端侧吻合,左心室血液经供心主动脉吻合口进入受者腹主动脉。模型B在模型A的基础上,增加受者下腔静脉与供心右心房的吻合。结果:建立A、B模型各10只,手术成功率... 目的:建立工作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模型A,供心肺动脉与左心房端侧吻合,左心室血液经供心主动脉吻合口进入受者腹主动脉。模型B在模型A的基础上,增加受者下腔静脉与供心右心房的吻合。结果:建立A、B模型各10只,手术成功率均为90%。结论:工作型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稳定、存活率高,工作型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更接近心脏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脏移植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隔绝治疗77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军 王高明 +2 位作者 许飚 董国华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1-843,共3页
目的覆膜支架已日益广泛用于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文中观察研究覆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77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观察疗效与长期预后。结果 77例均成功封堵主动脉破口,近... 目的覆膜支架已日益广泛用于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文中观察研究覆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77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观察疗效与长期预后。结果 77例均成功封堵主动脉破口,近期死亡2例,存活患者5年生存率为73.3%,生活质量基本不受影响。结论覆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覆膜支架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 siRNA抑制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海卫 许飚 +4 位作者 王军 沈中华 景华 李德闽 董国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5-918,共4页
目的静脉移植术后c-myc基因持续高表达是导致血管内膜增生进而再狭窄的原因之一。文中探讨通过局部给药方法给予针对c-myc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自体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32... 目的静脉移植术后c-myc基因持续高表达是导致血管内膜增生进而再狭窄的原因之一。文中探讨通过局部给药方法给予针对c-myc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自体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32只大鼠按移植静脉外膜局部给药不同处理方式方法分为未处理组(No treatment组)、凝胶组(Gel组)、无义序列组(scramble sequence group,SCR组)、c-myc RNA干扰组(C-myc siRNA组),于术后3周处死大鼠取移植静脉,光学显微镜下测量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静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c-myc蛋白的表达,Q-RT-PCR检测移植静脉c-myc mRNA的含量。结果 C-myc siRNA组内膜厚度[(15.0±2.2)μm]显著低于No treatment组[(58.3±8.3)μm]、SCR组[(60.5±6.1)μm]和Gel组[(63.5±5.4)μm]。C-myc siRNA组静脉内膜区和中膜区PCNA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SCR组[分别为(8.4±2.2)%vs(68.5±5.0)%,P<0.05和(15.0±3.1)%vs(55.2±7.5)%,P<0.05],c-myc蛋白阳性细胞率C-myc siRNA组显著低于SCR组[(30.6±2.6)%vs(48.5±3.5)%,P<0.05]。C-myc siRNA组移植静脉中c-myc mRNA的表达相对量显著低于SCR组(0.48±0.05 vs 1.00±0.12,P<0.05)。结论C-myc siRNA能抑制移植静脉中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内膜的增生,减轻移植静脉再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 静脉移植 内膜增生 血管平滑肌细胞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术后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海嵘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885-889,共5页
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肺转流术(CPB)支持下的心脏手术后3~5d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肝功能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些患者还出现明显的黄疸,并延时不退.这些症状减缓了术后患者恢复的进程,更有甚者影响患者... 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肺转流术(CPB)支持下的心脏手术后3~5d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肝功能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些患者还出现明显的黄疸,并延时不退.这些症状减缓了术后患者恢复的进程,更有甚者影响患者的预后,已成为CPB后不可忽视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遇到的这些情况向人们提出:CPB是否造成肝组织损伤?损伤的机制是什么?作者就这些问题,对目前关于CPB后肝损伤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肝损伤 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内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荣 李忠东 +3 位作者 董国华 许飚 钱建军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245-1247,I0010,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在动物模型心肌微环境中的存活和分化情况,探索该方法应用至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成年新西兰兔共20只,随机分为四组。无菌状态下取胫骨骨髓15 ml,采用改进后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BMMNC,荧光染料...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在动物模型心肌微环境中的存活和分化情况,探索该方法应用至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成年新西兰兔共20只,随机分为四组。无菌状态下取胫骨骨髓15 ml,采用改进后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BMMNC,荧光染料CFSE作细胞标记后备用。正中切口进胸,心肌内注入上述备用细胞悬液。于术后1、2、4、8周先后处死四组动物,取心脏标本冰冻切片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局部含荧光细胞的存活发育情况。结果:移植后4周可观察到与心肌纤维平行的荧光带,部分标本血管内壁中观察到了荧光细胞。结论:自体BMMNC心肌内移植可在心肌微环境的诱导下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改进后的BMMNC分离纯化方法过程简便、可靠,处理过程无毒性,获得的细胞纯度和活性较高,该方法可应用于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自体干细胞移植 心肌修复 心肌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艳辉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13-1216,共4页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PESC)是食管癌中罕见的类型之一。其生物学行为、治疗模式、预后均不同于鳞状细胞癌,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PES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文中...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PESC)是食管癌中罕见的类型之一。其生物学行为、治疗模式、预后均不同于鳞状细胞癌,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PES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文中就PESC的研究现状以及不同见解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小细胞癌 特点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体外循环术后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邵宏涛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882-884,889,共4页
体外循环术(CPB)后机体常出现全身性炎性反应。他汀类药物除具有强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重要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效性作用。作者就他汀类药物在CPB后对重要器官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体外循环术 他汀类药物 多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与心肌保护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峥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994-998,共5页
热休克蛋白(HSP)作为分子伴侣的防御机制首先需要热休克转录因子作为热休克反应的媒介。HSP的过度表达有心肌保护作用,能阻碍心肌细胞凋亡、保护缺血时心肌细胞微管和肌动蛋白骨架以及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参与蛋白激酶和转录因子如缺氧... 热休克蛋白(HSP)作为分子伴侣的防御机制首先需要热休克转录因子作为热休克反应的媒介。HSP的过度表达有心肌保护作用,能阻碍心肌细胞凋亡、保护缺血时心肌细胞微管和肌动蛋白骨架以及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参与蛋白激酶和转录因子如缺氧诱导转录因子(HIF)-1α和热休克转录因子(HSF1)的折叠和激活、黏附NO合成酶以及刺激其活性,还可能下调细胞因子产物。因此,避免任何不良反应,并采用药理学和基因治疗的程序诱导心肌中HSP水平的升高在心肌保护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体外循环肾损伤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王高明 黄海嵘 +4 位作者 徐艳辉 申翼 王常田 李德闽 景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体外循环(cardio pulmongary bypass,CPB)后的肾脏损伤及其相关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n=15):Sham组和CPB组,Sham组建立CPB模型管道,不进行CPB;CPB组建立CPB后流量逐步调至最大[≥100mL/(kg·min)]... 目的:研究大鼠体外循环(cardio pulmongary bypass,CPB)后的肾脏损伤及其相关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n=15):Sham组和CPB组,Sham组建立CPB模型管道,不进行CPB;CPB组建立CPB后流量逐步调至最大[≥100mL/(kg·min)]转流维持1h。分别于肝素化后转流前(T0)和转流结束后(T1)、术后0.5h(T2)、术后1h(T3)、术后2h(T4)及术后24h(T5)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术后24h(T5)取肾脏组织,检测组织中TNF-α、IL-1β、IL-6浓度及NF-κBP65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并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改变。结果:在T1至T5各时间点,CPB组血清SCr、BUN及组织中TNF-a、IL-1β、IL-6含量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在T0两组无显著差异;CPB组肾组织NF-κBP65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CPB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内空泡形成、间质出血等病理学改变(P<0.05)。结论:CPB可导致肾组织NF-κBP65激活,上调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表达,引起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肾脏损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