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李建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4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和对照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和对照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肢体功能、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早期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89.23±3.48)分高于对照组的(73.83±3.10)分,疼痛评分(2.27±0.10)分低于对照组的(4.04±0.20)分,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3.33%(7/30),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躯体角色、情绪角色、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63.26±4.49)、(74.26±4.55)、(83.66±3.92)、(81.49±4.26)、(74.49±6.39)、(73.53±4.19)、(84.53±3.68)、(71.38±4.2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4.55±3.26)、(61.23±4.02)、(76.33±2.76)、(61.25±3.76)、(66.59±4.71)、(61.23±4.43)、(73.06±2.51)、(52.30±2.77)分,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有良好的效果,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并发症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 疼痛 生活质量 临床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M-Tang法阶梯式缝合技术在Ⅱ区指深屈肌腱修复中的应用
2
作者 董邢涛 徐律韵 +1 位作者 马战胜 王象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30-34,共5页
目的:分析改良M-Tang法阶梯式缝合在Ⅱ区指深屈肌腱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78例(共220个伤指)Ⅱ区指深屈肌腱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伤指分为对照组(n=110)与观察组(n=110)。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改良M-Tang法阶梯式缝合在Ⅱ区指深屈肌腱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78例(共220个伤指)Ⅱ区指深屈肌腱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伤指分为对照组(n=110)与观察组(n=110)。对照组采用津下缝合技术,观察组采用改良M-Tang法阶梯式缝合技术。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术后1个月的手指主动关节活动度和手功能障碍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主动关节活动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侧及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掌指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功能障碍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M-Tang法阶梯式缝合技术在Ⅱ区指深屈肌腱修复中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手指主动活动范围与手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ang法 指深屈肌腱 肌腱损伤 外科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与PMMA骨水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李建伟 齐新生 +2 位作者 林庆玺 孙永 崔亚珍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668-674,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混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并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混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并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111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91例;年龄52~86岁,平均67.8岁;跌倒伤68例,道路交通伤31例,其他12例。按照填充物的不同分为PMMA组(PMMA骨水泥为填充物,53例)和混合组(填充物为CPC与PMMA骨水泥1∶1混合,58例),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影像学指标、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 d、1、3、6个月VAS降低(P<0.05);与PMMA组比较,混合组术后2 d、1、3、6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 d、1、3、6个月Cobb角、椎体矢状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MMA组比较,混合组术后2 d、1、3、6个月Cobb角、椎体矢状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PMMA组:54.62±6.58、38.40±6.11、36.30±6.58,混合组:55.52±6.22、35.57±6.20、32.62±4.22)、国际骨质疏松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UALEFFO-41)评分[PMMA组:(37.58±5.86)分、(35.96±6.26)分、(34.74±5.93)分;混合组:(39.02±5.70)分、(32.66±5.19)分、(31.64±4.98)分]低于术前[ODI:PMMA组75.19±8.97,混合组74.88±9.84;QUALEFFO-41评分:PMMA组(66.30±9.09)分,混合组(65.59±9.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MMA组比较,混合组术后3、6个月ODI、QUALEFFO-41评分更低(P<0.05)。PMMA组与混合组治疗有效率(98.1%vs.98.3%)、骨水泥渗漏率(15.1%vs.27.6%)、邻近椎体骨折率(11.3%vs.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PVP联合PMMA骨水泥为填充物相比,PVP联合CPC混合PMMA骨水泥治疗OVCF患者,可更有效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不会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并发症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可调节骨稳态并促进红细胞生成:问题与前景
4
作者 魏星 宋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926-2931,共6页
背景:骨髓微环境中红细胞生成的调节是一种依赖于全身和局部共同作用的过程。外周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肾间质细胞产生的,对于维持红细胞的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的生成可改变患者的骨稳态,提... 背景:骨髓微环境中红细胞生成的调节是一种依赖于全身和局部共同作用的过程。外周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肾间质细胞产生的,对于维持红细胞的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的生成可改变患者的骨稳态,提示红细胞生成与骨稳态具有功能相关性。近年来发现巨噬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骨稳态和红细胞生成均具有调节作用。目的:对巨噬细胞在红细胞生成和骨稳态中的作用最新进展作一总结。方法:以“erythropoiesis,macrophage,erythropoietin,bone formation,bone homeostasis”为英文检索词,以“红细胞生成,巨噬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骨形成,骨稳态”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万方和CNKI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录的,与巨噬细胞在红细胞生成和骨稳态中的作用相关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最终选入的48篇文献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作为骨稳态及红细胞生成的关键组成部分,巨噬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腹膜巨噬细胞、脑胶质巨噬细胞、肝脏巨噬细胞促进肾间质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骨巨噬细胞或骨瘤、破骨细胞、中心巨噬细胞调节骨稳态,进一步促进红细胞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 巨噬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骨形成 骨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佳文 苏赛妤 +1 位作者 郭唱晓 崔亚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46-150,共5页
探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接收的84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 探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接收的84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各42例,观察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健康相关行为及功能障碍程度变化。结果 COX健康行为互动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健康相关行为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功能障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同时辅以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各项健康相关行为,减轻患者功能障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胸腰椎骨折 手术 健康相关行为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观察
6
作者 李建伟 齐新生 +1 位作者 夏才伟 宋笑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8期877-878,共2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12诊治的3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手术治疗。结果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13.4个月...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12诊治的3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手术治疗。结果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13.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深部感染、移植物松动、韧带再次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阴性,MRI显示前交叉韧带连续性完整。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49~81分,平均65.5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61~93分,平均76.2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为82~98分,平均90.2分;膝关节KT-2000测量距离为1.41~2.52 mm,平均1.92 mm。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可以有效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关节镜 自体腘绳肌腱 单束解剖重建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8
7
作者 魏星 宋雷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453-456,共4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Ⅱ、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年龄55~65岁。随机分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组(A组,48例)和THA组(B组,5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Ⅱ、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年龄55~65岁。随机分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组(A组,48例)和THA组(B组,5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66.00±7.70) min vs.(74.04±8.95) min]、术中出血量[(104.15±17.19) ml vs.(156.00±27.30) ml]、引流量[(96.00±7.70) ml vs.(128.90±19.44) ml]和住院时间[(5.29±1.18) d vs.(8.19±1.08) d]均少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仿(2.08%vs.1.85%)(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A组Harris评分低于B组[(73.46±9.20)分vs.(81.80±5.17)分、(80.90±6.26)分vs.(90.70±4.11)分、(85.67±5.89)分vs.(91.30±5.02)分](P<0.05)。结论对于55~65岁无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具有手术快、创伤小等优点,但THA在早期可以取得更好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空心钉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