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注射液拮抗腹膜透析液诱导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苗 蒋春明 孙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了解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液中添加含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的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PDS),观察细胞caspase-3活性变化,应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方法以及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各组... 目的:了解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液中添加含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的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PDS),观察细胞caspase-3活性变化,应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方法以及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各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以对照组caspase-3活性为1,PDS组细胞caspase-3相对活性为3.26±0.91,显著高于黄芪一组(1.87±0.43)和黄芪二组(1.67±0.32),P<0.05。An-nexin V-FITC/PI双标记结果显示,PDS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6.8±14.2)%和(25.7±1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4±4.86)%和(7.96±4.28)%,P<0.05;黄芪一组和黄芪二组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PDS组(P<0.05)。TUNEL研究结果显示,PDS组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黄芪一组和黄芪二组。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抑制PDS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腹膜透析 间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液中添加黄芪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蒋春明 张苗 孙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通过在腹膜透析液(PDF)中添加黄芪注射液后观察患者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 方法:采用自 身对照的方法,在28例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患者的PDF中添加黄芪注射液(20ml/2L)后,比较患 者透出液巨噬细胞活性、吞噬功... 目的:通过在腹膜透析液(PDF)中添加黄芪注射液后观察患者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 方法:采用自 身对照的方法,在28例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患者的PDF中添加黄芪注射液(20ml/2L)后,比较患 者透出液巨噬细胞活性、吞噬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一氧化氮(NO)分泌的变化情况,以及在不同剂量 黄芪注射液的作用下,巨噬细胞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改变的影响。 结果:用药前后患者透出液中TNF α含量未 出现显著变化,分别为(100±63)ng/Lvs(116±60)ng/L(P=0.192);腹腔巨噬细胞噬菌率分别为(34.8±12.7)% vs(43.4±9.3)%(P<0.01),杀菌率分别为(23.6±7.7)%vs(32.1±10.2)%(P<0.01);巨噬细胞经脂多糖 (LPS)刺激其噻唑蓝(MTT)还原能力检测值(A值)分别为0.156±0.051vs0.230±0.097(P<0.01)。上清液中 NO含量分别为(7.72±2.36)μmol/Lvs(12.22±2.81)μmol/L(P<0.01)。上清液中TNF α含量分别为(1406± 358)ng/Lvs(1925±389)ng/L(P<0.01)。分离的巨噬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共同孵育后,PDF组和RPMI1640组巨 噬细胞上清液中TNF α、NO含量和沉渣MTT还原能力较含黄芪注射液各组明显降低(P<0.01);黄芪组上清液中 TNF α、NO含量和沉渣MTT还原能力以1%和2%黄芪组改善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腹膜透析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腹膜间皮细胞致纤维化细胞生长因子分泌与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蒋春明 张苗 孙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1期972-976,共5页
目的:了解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分泌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择期手术患者的网膜间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第三代细胞用于实验,待细胞同步后分为五组(对... 目的:了解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分泌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择期手术患者的网膜间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第三代细胞用于实验,待细胞同步后分为五组(对照组、腹膜透析组、黄芪1组、2组和3组)观察。单四唑(MTT)法检测各组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和bFGF的含量,并进行比较。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两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腹膜间皮细胞在PDS干预下还原能力明显下降,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黄芪组(P<0.05);分泌TGF-β1和bFGF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0.05。腹膜间皮细胞经含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的PDS干预后,TGF-β1和bFGF分泌与PDS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黄芪2组和3组显著低于黄芪1组(P<0.05),黄芪3组和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膜间皮细胞在PDS干预下TGF-β1和bFGF mRNA表达明显升高,分别比对照组上升62.43%和37.68%。黄芪组TGF-β1和bFGF mRNA表达显著低于PDS组(P<0.05);黄芪2组和3组表达显著低于黄芪1组(P<0.05),黄芪3组和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抑制PDS导致的腹膜间皮细胞TGF-β1和bFGF过度分泌和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腹膜间皮细胞 转移生长因子-Β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液添加葛根素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琤 张苗 蒋春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观察在腹膜透析(PD)液中添加葛根素对PD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38例终末期肾病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实验组在PD液中添加葛根素注射液(50mg/2 L),对照组PD... 目的:观察在腹膜透析(PD)液中添加葛根素对PD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38例终末期肾病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实验组在PD液中添加葛根素注射液(50mg/2 L),对照组PD液中不加药,均行标准CAPD治疗,每次2 L,4次/d,观察16 d。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及透出液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丙二醛(MDA)以及透析充分性指标的变化。结果:用药后实验组患者血清及透出液GSH、T-SOD均较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透出液MDA在用药后显著降低(P<0.05),患者血清清蛋白、总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清除指数(K t/V)、每天超滤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在PD液中短期应用葛根素,可改善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的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腹膜透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抑制葡萄糖腹膜透析液中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苗 蒋春明 +1 位作者 孙琤 龚立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424-426,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能否在体外减少葡萄糖腹膜透析液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产生。方法:将20 g牛血清白蛋白充分溶解于1 000 m l 2.5%腹膜透析液中,根据葛根素终浓度分5组观察(葛根素终浓度A组为0 g.L-1,B组为0.01 g.L-1,C组为0.05 g... 目的:观察葛根素能否在体外减少葡萄糖腹膜透析液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产生。方法:将20 g牛血清白蛋白充分溶解于1 000 m l 2.5%腹膜透析液中,根据葛根素终浓度分5组观察(葛根素终浓度A组为0 g.L-1,B组为0.01 g.L-1,C组为0.05 g.L-1,D组为0.1 g.L-1,E组为0.2 g.L-1)。过滤除菌后37℃保存,分别于第1天、7天、1个月、2个月以及3个月时取样本1 m l进行AGEs测定。结果:腹膜透析液中添加牛血清白蛋白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透析液中AGEs的浓度逐渐升高。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的试验组,其AGEs的浓度均较同期未加入葛根素的试验组明显降低,并且随着葛根素浓度增加,AGEs的浓度渐降。结论:葛根素对体外腹膜透析液中AGEs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它的这种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腹膜透析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蒋春明 张苗 孙琤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了解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氧化应激和转移生长因子-β1(TGF-1β)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分对照组,腹膜透析液(PDS)组及葛根素1、2、3组(葛根素终浓度依次为50、100、200μg.m l-1)5组观... 目的:了解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氧化应激和转移生长因子-β1(TGF-1β)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分对照组,腹膜透析液(PDS)组及葛根素1、2、3组(葛根素终浓度依次为50、100、200μg.m l-1)5组观察。检测各组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上清MDA、SOD、GSH水平以及TGF-β1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在PDS干预下腹膜间皮细胞MTT还原能力明显下降,上清液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SOD、GS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葛根素组MDA水平显著低于PDS组,SOD、GSH水平显著高于PDS组。腹膜间皮细胞在PDS干预下分泌TGF-1β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葛根素组TGF-β1分泌与PDS组比较有显著下降。结论:葛根素可以拮抗商业性PDS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氧化应激和TGF-β1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人腹膜间皮细胞 转移生长因子-Β1 腹膜透析液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法构建及效果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琤 张苗 蒋春明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构建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置入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行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导管置入术的48例患者(B组)与同期行传统PD导管置入术的41例患者(A组)进行对照研究。所有... 目的构建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置入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行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导管置入术的48例患者(B组)与同期行传统PD导管置入术的41例患者(A组)进行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使用Baxter双涤纶套Tenckhoff直管。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导管置入法的主要特点是低位(耻骨联合中点向上7cm)、导管腹内段剪短[根据腹膜切口至膀胱直肠窝(男)或子宫直肠窝(女)的距离]以及增加垂直的皮下隧道。术中记录所有患者PD导管修剪距离及腹内段长度。观察记录所有患者随访1年内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B组测量的导管修剪距离为(3.7±0.9)cm,腹内段长度为(11.3±0.9)cm。2组患者术后出血、PD液渗漏、外涤纶套膨出外露、灌液或放液疼痛等发生率以及腹膜炎发生次数/病人月、隧道炎或出口感染发生次数/患者月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导管功能障碍(导管移位、非导管移位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比19.5%,χ2=2.54,P=0.010)。结论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导管置入法可以显著地减少PD导管功能障碍尤其是导管移位的发生,具有潜在减少PD技术性失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置管 导管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新发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蒋春明 张苗 孙王争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21期1869-1872,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新发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发生的特点,并了解影响患者CV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128例维持性P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43例糖尿病和85例非糖尿...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新发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发生的特点,并了解影响患者CV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128例维持性P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43例糖尿病和85例非糖尿病PD患者新发CVD的异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CV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PD患者在随访期间共发生62次新发CVD,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39次(P<0.01)。糖尿病PD患者在新发脑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其中糖尿病PD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升高尤为明显。年龄、性别、糖尿病以及感染为影响本研究患者新发CVD发生的主要危险原因(P<0.01)。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PD患者具有更高的新发CVD发生率,其新发脑梗塞风险的升高尤为明显。除糖尿病外,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以及感染也是透析后新发CVD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腹膜透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老年患者早期低剂量腹膜透析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苗 蒋春明 +1 位作者 孙琤 孙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2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早期低剂量腹膜透析 (PD)的临床价值。 方法 :老年CRF患者16例 ,年龄 (6 7.4± 4 .5 )岁。采用尿素氮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两者的平均值作为肾小球滤过率 (GFR)的指标 ,GFR10 .7~ 11.7(平均 ...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早期低剂量腹膜透析 (PD)的临床价值。 方法 :老年CRF患者16例 ,年龄 (6 7.4± 4 .5 )岁。采用尿素氮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两者的平均值作为肾小球滤过率 (GFR)的指标 ,GFR10 .7~ 11.7(平均 11.2± 1.8)ml/min ,以每周尿素清除指数 (Tkt/v) >2 .0、总肌酐清除率 (TCcr) >6 0L/周作为透析充分性 ,制定和调整每天透析液用量 ,选用 1.5 %PD液为主 ,根据液体平衡的需要 ,换用小部分 2 .5 %PD液。总结随访 1年的透析情况。 结果 :每天单位体表面积透析剂量 (PV/S)为 3.2 1~ 3.36L/m2 ,一年内残余肾功能无明显下降 (P >0 .0 5 )。大部分患者食欲增加 ,体力增强 ,血清清蛋白透析前为 (33.7± 5 .4 )g/L ,透析后为 (37.1± 4 .4 )g/L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 (SGA)显示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血红蛋白明显提高 (P <0 .0 5 ) ,透析前为 (71.0± 6 .8)g/L ,透析 1年后为 (99.1± 7.9)g/L ,只有 5例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透析前 1年与透析后 1年的住院率分别为 11/ 16 (6 8 75 % )与 4 / 16 (2 5 0 % ) ,透析后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早期开始低剂量PD可改善老年CRF患者的营养和贫血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并且保护机体各器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老年 慢性肾功能衰竭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腹膜透析相关腹膜间皮细胞VEGF分泌和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苗 蒋春明 孙琤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12期1647-1650,共4页
【目的】了解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泌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择期手术患者的网膜间皮细胞体外培养,第三代细胞用于实验。细胞同步后分五组观察,对照组为加入等量的RPMI1640与完全... 【目的】了解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泌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择期手术患者的网膜间皮细胞体外培养,第三代细胞用于实验。细胞同步后分五组观察,对照组为加入等量的RPMI1640与完全培养基,PDS组加入等量的PDS与完全培养基;黄芪1组加入等量的含黄芪注射液(10 mg/ml)的PDS与完全培养基;黄芪2组加入等量的含黄芪注射液(20 mg/ml)的PDS与完全培养基;黄芪3组加入等量的含黄芪注射液(40 mg/ml)的PDS与完全培养基。细胞培养24 h后,用ELISA的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并比较。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VEGF mRNA表达情况并比较。【结果】VEGF在对照组的浓度显著低于PDS组[(39.40±11.34)VS(86.64±21.64)ng/mg(P<0.05)]。腹膜间皮细胞经含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的PDS干预后,VEGF的分泌与PDS组比较有显著下降,在黄芪1、2、3组分别为(63.98±13.51)ng/mg,(49.76±13.51)ng/mg和(42.38±18.05)ng/mg(均P<0.05)。黄芪2组和3组显著低于黄芪1组(P<0.05)。黄芪3组和2组比较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VEGFmRNA表达在PDS组最高,比对照组上升(42.33±11.27)%,显著高于黄芪1,2,3组的(23.81±6.77)%,(14.67±4.32)%和(10.69±5.90)%(P<0.05)。黄芪2组和3组显著低于黄芪1组(P<0.05)。黄芪3组和2组比较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抑制PDS导致的腹膜间皮VEGF过度分泌和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生长因子 腹膜透析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腹膜透析伴发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苗 蒋春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观察在腹膜透析(PD)液中添加葛根素对PD伴发腹腔氧化应激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36例终末期肾脏病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人。实验组在PD液中添加葛根素注射液50mg·(2L)-1,对照组不加药... 目的:观察在腹膜透析(PD)液中添加葛根素对PD伴发腹腔氧化应激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36例终末期肾脏病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人。实验组在PD液中添加葛根素注射液50mg·(2L)-1,对照组不加药,均行标准CAPD(每天4次更换PD液,每次2L)。用药后第16天与用药前比较两组病人血清和透出液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及透析充分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用药后实验组病人血清及透出液GSH、T-SOD均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透出液MDA在用药后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白蛋白、总肌酐清除率(Ccr)、KT/V、每天超滤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在PD液中添加葛根素可以改善PD病人腹腔及全身的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腹膜透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腹膜透析液诱导间皮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苗 蒋春明 孙琤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10期1674-1676,共3页
【目的】了解葡萄糖腹膜透析液(PDS)对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培养液中添加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观察细胞caspase-3活性变化,应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方法以及TUNEL方法观察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情... 【目的】了解葡萄糖腹膜透析液(PDS)对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培养液中添加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观察细胞caspase-3活性变化,应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方法以及TUNEL方法观察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PDS组细胞caspase-3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上升。Annexin V-FITC/PI双标记结果显示PDS组细胞凋亡率为(46.8±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4±4.86)%(P<0.05)。TUNEL结果显示PDS组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葡萄糖腹膜透析液可以明显诱导腹膜间皮细胞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葡萄糖 间质细胞 脱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型腹膜高转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秋媛 朱微 +3 位作者 张庆燕 孙琤 蒋春明 张苗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9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人固有型腹膜高转运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腹膜转运特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19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透析开始后的腹膜转运特性分为低转运组(21例)、低平均转运... 目的探讨国人固有型腹膜高转运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腹膜转运特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19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透析开始后的腹膜转运特性分为低转运组(21例)、低平均转运组(55例)、高平均转运组(93例)、高转运组(25例)4组,比较患者人口学资料、透析前生化指标以及RAGE基因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腹膜高转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心血管并发症、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RAGE基因多态性除-374T/A位点外,其余位点多态性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心血管并发症以及RAGE基因-374T/A多态性是患者腹膜高转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前C反应蛋白、心血管并发症史以及RAGE基因-374T/A多态性可能与国人腹膜高转运有关,他们可为临床提前预判患者的腹膜转运状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高转运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早衰的影响及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东维 张苗 +1 位作者 蒋春明 孙琤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早衰的影响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首先从择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手术者大网膜分离培养出腹膜间皮细胞。将腹膜透析液加入常规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通过腹膜间皮细胞传代数、细胞增殖、细胞周...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早衰的影响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首先从择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手术者大网膜分离培养出腹膜间皮细胞。将腹膜透析液加入常规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通过腹膜间皮细胞传代数、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端粒的检测以观察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通过在培养液中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腹膜间皮细胞早衰的干预作用。结果与仅用RPMI1640培养基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相比,腹膜透析液致腹膜间皮细胞传代数减少4~5代,生长速率降低42%,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69.1±0.3)%],端粒长度缩短(4.35±0.12)kb比(5.45±0.10)kb,t=2.228,P=0.000]。腹膜透析患者透出液中分离培养出腹膜的间皮细胞接近衰老细胞,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间皮细胞衰老进程延缓。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延缓腹膜透析液所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的衰老进程。为临床上延缓腹膜纤维化,改善腹膜透析的远期疗效提供一种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液 细胞衰老 腹膜间皮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琤 张苗 蒋春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13-918,共6页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 inase-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 ib itor of m et-alloprote inase-1,TIMP-1)失衡可导致细胞外基质沉积,是组织纤维化包括腹膜组织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 inase-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 ib itor of m et-alloprote inase-1,TIMP-1)失衡可导致细胞外基质沉积,是组织纤维化包括腹膜组织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及MMP-2、TIMP-1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在腹膜透析液(peritoneal dial-ysis solution,PDS)中添加丹参酮ⅡA了解其对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腹腔MMP-2和TIMP-1的影响。方法取6例择期手术患者的网膜体外培养腹膜间皮细胞,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细胞同步后分成对照组、PDS组、丹参酮ⅡA 1mg/L组(丹参酮ⅡA终浓度为1mg/L)、丹参酮ⅡA 5mg/L组(丹参酮ⅡA终浓度为5mg/L)、丹参酮ⅡA 10 mg/L组(丹参酮ⅡA终浓度为10 mg/L)5组(每组6例)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MMP-2、TIMP-1的含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MMP-2、TIMP-1mRNA的表达。前瞻性观察38例持续非卧床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进行为期6周的研究。实验组在前3周使用添加丹参酮ⅡA注射液(10mg/2L)的PDS治疗,4~6周使用常规PDS治疗,对照组均不加药治疗6周,分别在开始时、第3周末和第6周末检测2组患者透出液MMP-2、TIMP-1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S组人腹膜间皮细胞产生MMP-2明显增加(P〈0.05),MMP-2/TIMP-1比值明显升高(P〈0.05),表达MMP-2 mRNA明显升高(P〈0.05);添加丹参酮ⅡA干预后,丹参酮ⅡA 1 mg/L组、5 mg/L组、10 mg/L组MMP-2产生与PDS组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MMP-2/TIMP-1比值明显下降(P〈0.05),MMP-2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TIMP-1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用药后实验组患者透出液MMP-2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0.05),透出液TIMP-1无明显变化,停药3周后,透出液MMP-2较用药3周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影响人腹膜间皮细胞MMP-2、TIMP-1mRNA的表达,调节MMP-2/TIMP-1平衡,改善人腹膜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D患者腹腔内高MMP-2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腹膜透析 人腹膜间皮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2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导管腹内段固定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庆燕 蒋春明 +1 位作者 孙琤 张苗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腹内段固定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肾脏内科接受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腹内段固定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肾脏内科接受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采用导管腹内段固定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置管方法(改良固定方法)或传统置管方法行PD置管并进行PD治疗。观察术后6月期间导管功能障碍、感染、出血、透析液渗漏、进出液疼痛、切口愈合不良、腹外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9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50例患者采用改良固定方法置管,49例采用传统方法置管,随访期间2组患者腹膜炎(χ~2=1.070,P=0.301)、出口感染/隧道炎(χ~2=0.990,P=0.320)、出血(χ~2=0.990,P=0.320)、透析液渗漏(χ~2=1.031,P=0.310)、进出液疼痛(χ~2=0.000,P=0.984)、腹外疝(χ~2=1.031,P=0.310)、切口愈合不良(χ~2=0.990,P=0.320)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改良固定法置管组患者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置管组(0比16.33%,χ~2=6.819,P=0.009)。结论导管腹内段固定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置管方法可有效减少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导管功能障碍 导管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腹膜透析液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苗 蒋春明 陶娜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11期1985-1987,共3页
【目的】了解葛根素对腹膜透析液干预下的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分对照组、PDS组、A组(葛根素终浓度为50μg/mL)、B组(葛根素终浓度为100μ... 【目的】了解葛根素对腹膜透析液干预下的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分对照组、PDS组、A组(葛根素终浓度为50μg/mL)、B组(葛根素终浓度为100μg/mL)、C组(葛根素终浓度为200μg/mL)五组观察。检测各组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以及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比较。【结果】腹膜间皮细胞在PDS干预下,TGF-β1分泌显著增加,添加葛根素再干预的A、B、C组TGF-β1分泌与PDS组比较有显著下降。与PDS组比较,A、B、c纽间皮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升高。【结论】葛根素可以抑制腹膜间皮细胞TGF-β1分泌,拮抗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细胞学 间质细胞 葛根素/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液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氧化应激及其损伤的影响
18
作者 于立杰 蒋春明 +2 位作者 孙琤 邵秋媛 张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9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液(PDF)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氧化应激及其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HPMCs同步后分为五组:A组即对照组(DMEM培养基+完全培养基);B组即腹膜透析液组(含4.25%PDF的完全培养基);...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液(PDF)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氧化应激及其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HPMCs同步后分为五组:A组即对照组(DMEM培养基+完全培养基);B组即腹膜透析液组(含4.25%PDF的完全培养基);C组即丹参酮组(含100μmmol/L丹参酮的完全培养基);C1组即丹参酮1组(含50μmol/L丹参酮ⅡA的PDF)、C2组即丹参酮2组(含100μmol/I。丹参酮ⅡA的PDF),干预72h后(其中B组、C1、C2组为加热的PDF),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荧光显微镜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采用活性氧捕获剂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孵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荧光强度而测得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并检测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干预48h后,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干预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B组上清液丙二醛含量、胞内钙离子、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较对照组及C1、C2组显著增加(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组HPMCs的增殖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1),丹参酮ⅡA不同浓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通过降低PDF干预下丙二醛含量、减轻钙离子负荷、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保护抗氧化还原酶的活性来拮抗商业性PDF对HPMCs的氧化应激及其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细胞学 间质细胞 药物作用 腹膜透析 丹参酮 药理学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早期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间皮下致密层增厚的原因探讨
19
作者 蒋春明 张苗 孙琤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7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可能影响早期腹膜透析(PD)患者壁层腹膜间皮下致密层(SCZ)增厚的原因。【方法】通过对22例透析时间在6~48个月之间的非频繁腹膜炎发作的PD患者进行重复腹膜活检,比较患者透析前后SCZ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透析时... 【目的】初步探讨可能影响早期腹膜透析(PD)患者壁层腹膜间皮下致密层(SCZ)增厚的原因。【方法】通过对22例透析时间在6~48个月之间的非频繁腹膜炎发作的PD患者进行重复腹膜活检,比较患者透析前后SCZ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糖尿病、腹膜炎发作次数以及残余肾功等指标间的关系。【结果】22例患者平均透析时间为(20.1±9.5)个月,透析后SCZ平均厚度为(262±79)μm,显著高于透析前的(177±47)μm(P〈0.01)。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透析后SCZ厚度较透析前分别增加66.4%和39.3%(P〉0.05),不同腹膜炎发作次数患者透析后SCZ厚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透析后患者SCZ厚度平均增加49.1%,其与患者的透析时间和透析前后残余肾功显著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透析时间以及透析后残余肾功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非频繁腹膜炎发作的早期PD患者,患者残余肾功能和透析时间是影响患者腹膜SCZ增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液诱导的大鼠腹膜组织学及氧化应激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苗 陶娜娜 +1 位作者 蒋春明 孙琤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12-416,共5页
为了观察丹参酮ⅡA对腹腔注射腹膜透析液(PDS)大鼠腹膜形态以及全身和腹腔局部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PDS组,每日腹腔注射4.25%PDS20mL;丹参酮低、高浓度组,每日分别腹腔注... 为了观察丹参酮ⅡA对腹腔注射腹膜透析液(PDS)大鼠腹膜形态以及全身和腹腔局部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PDS组,每日腹腔注射4.25%PDS20mL;丹参酮低、高浓度组,每日分别腹腔注射含丹参酮ⅡA浓度为50mg/L、100mg/L的4.25%PDS20mL。于实验第30天,取壁层腹膜行光镜检查,并检测血清和透出液中MDA、SOD、GSH浓度。结果表明HE、Masson染色显示,在PDS干预下,腹膜厚度显著增厚,胶原沉积显著增多,血清及透出液中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水平和GSH水平显著降低。与PDS组比较,用丹参酮的两组腹膜厚度减少,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和GSH水平都显著升高。丹参酮IIA具有潜在抑制葡萄糖PDS导致的实验大鼠腹膜纤维化及氧化应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腹膜纤维化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