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奥沙利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钱晓萍 孙永臣 +5 位作者 胡静 王立峰 胡文静 邹征云 禹立霞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494-1498,共5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沙利铂(L-OHP)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5%葡萄糖注射液20ml/kg阴性对...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沙利铂(L-OHP)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5%葡萄糖注射液20ml/kg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TX)20mg/kg阳性对照组、奥沙利铂0.75mg/kg组、复方苦参注射液3ml/kg组,复方苦参注射液3ml/kg+奥沙利铂0.75mg/kg联合组,每组10只。各组均给予腹腔等容量注射,连续用药10天。停药次日处死小鼠,计算瘤重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小剂量奥沙利铂单药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组的瘤重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肿瘤组织中的VEGF和MVD的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奥沙利铂对H22肝癌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肿瘤组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明显相加抑制作用,能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小剂量奥沙利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体内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复方苦参注射液 抗血管生成 VEGF M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殷华芳 钱晓萍 +3 位作者 刘宝瑞 孙永臣 胡静 禹立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693-698,共6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羟基喜树碱联合参麦注射液对小鼠H22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皮下肝癌H22模型,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注射液20m l/kg阴性对照组、环磷酰... 目的观察小剂量羟基喜树碱联合参麦注射液对小鼠H22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皮下肝癌H22模型,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注射液20m l/kg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TX)20mg/kg阳性对照组、羟基喜树碱0.2mg/kg组、参麦注射液20m l/kg组,参麦注射液20m l/kg联合羟基喜树碱0.2mg/kg组,每组10只小鼠。连续腹腔给予参麦注射液、羟基喜树碱以及两药联合治疗10天,观察用药后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参麦注射液、羟基喜树碱具有显著抑制H22移植瘤的作用,且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组H22瘤体内MVD、VEGF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羟基喜树碱对H22荷瘤小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联合参麦注射液具有协同作用。同时,两药联合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VEGF、CD34的表达,推测其血管生成抑制作用亦参与抗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羟基喜树碱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H22荷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作为肿瘤靶向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蒋文 刘宝瑞 杨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2473-2476,共4页
高密度脂蛋白作为一种内源性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彻底生物降解、无免疫原性,不被体内网状内皮系统识别而可以在体内长期循环,是一种值得研究的药物靶向载体。此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HDL作为药物载体,尤其是肿瘤靶向载体的... 高密度脂蛋白作为一种内源性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彻底生物降解、无免疫原性,不被体内网状内皮系统识别而可以在体内长期循环,是一种值得研究的药物靶向载体。此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HDL作为药物载体,尤其是肿瘤靶向载体的研究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纳米载体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评估转移性结直肠癌微波消融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蒋文 王礼学 +4 位作者 丁怀银 郑勤 杨觅 张全安 徐瀚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利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评估转移性结直肠癌微波消融治疗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转移性结直肠癌行肺部或肝脏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 目的:利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评估转移性结直肠癌微波消融治疗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转移性结直肠癌行肺部或肝脏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均进行CTCs检测,并搜集患者临床特征。应用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微波消融术后,患者的CTCs测量值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对性别、年龄、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微波术后CTCs数目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生存状态进行分析后得出:女性患者在随访截止时期的生存状态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微波术后CTCs数目<7个/ml的患者生存状态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而年龄(P=0.274)、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P=0.271)、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P=0.214)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的生存状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CTCs数目在微波消融术后会增加;女性患者在随访截止时期的生存状态优于男性;微波术后CTCs数目<7个/ml的患者生存状态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年龄、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疾病状态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细胞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红 谢丽 刘宝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751-754,共4页
MDM2蛋白是重要的p53功能负性调节因子之一,通过与抑癌基因p53相结合,介导p53泛素化蛋白水解酶途径的降解,从而参与调节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和DNA损伤修复。此外,MDM2通过非p53依赖性方式调节pRB、p21和E2F1等多种重要的细胞周期调... MDM2蛋白是重要的p53功能负性调节因子之一,通过与抑癌基因p53相结合,介导p53泛素化蛋白水解酶途径的降解,从而参与调节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和DNA损伤修复。此外,MDM2通过非p53依赖性方式调节pRB、p21和E2F1等多种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活性。MDM2在细胞周期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肿瘤研究的兴趣点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MDM2参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预后不良有关,且对化疗敏感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 MDM2 P53 预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黄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秋萍 胡文静 刘宝瑞 《癌症进展》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西黄丸为抗肿瘤治疗的经典中药方剂。近十年,该药的抗肿瘤机制及临床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就西黄丸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并且对此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便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黄丸 抗肿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监测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微波消融治疗中临床价值的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蒋文 王礼学 +4 位作者 丁怀银 郑勤 徐瀚峰 杨觅 张全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5-930,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循环肿瘤细胞(CTCs)评估结直肠癌肝转移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因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脏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纳入术前与术后CTCs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利用循环肿瘤细胞(CTCs)评估结直肠癌肝转移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因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脏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纳入术前与术后CTCs检测结果。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经影像学评估,29例患者局部病灶微波消融的近期疗效为完全消融者8例、部分消融16例和进展5例。29例患者微波消融术后CTCs测量值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489,P=0. 013);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CTCs升高与否、结直肠癌原发部位、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与微波消融近期疗效均无关(P>0. 05)。微波消融术后CTCs数目<7个/ml患者局部肝转移病灶的近期疗效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P=0. 031)。2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为30. 0个月(95%CI:10. 7~49. 3个月)。入组患者的年龄、结直肠癌原发部位及肝转移后的治疗方式与中位OS相关(P<0. 05),而性别、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术后CTCs升高与否及术后CTCs值/ml与中位OS均无关(P>0. 05)。结论微波消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治疗前后CTCs数量的监测可能有助于评估其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细胞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阳性胃癌免疫卡控点干预治疗意义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苏舒 邹征云 +5 位作者 杜娟 陈仿军 丁乃清 邵洁 魏嘉 刘宝瑞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73-79,共7页
目的本研究以EB病毒(EBV)相关胃癌为研究对象,探讨在EBV相关胃癌中介导免疫耐受的免疫卡控点基因,进一步建立靶向于EBV抗原的免疫卡控点基因敲除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方法,并通过联合低剂量放疗协同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效应,由此建立... 目的本研究以EB病毒(EBV)相关胃癌为研究对象,探讨在EBV相关胃癌中介导免疫耐受的免疫卡控点基因,进一步建立靶向于EBV抗原的免疫卡控点基因敲除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方法,并通过联合低剂量放疗协同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效应,由此建立一种新型的综合免疫治疗模式,评估该治疗模式在EBV相关胃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GEO公共数据库分析EBV阳性胃癌相关的免疫调控基因的表达及免疫组化明确相关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蛋白表达情况,进一步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建立PD-1分子敲除的EBV-CTL,评价PD-1分子敲除对EBV-CTL功能的影响;并构建SNU-719荷瘤小鼠模型,联合小剂量放疗评价基因敲除后的细胞在动物体内抗肿瘤作用优势。结果 EBV相关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的免疫相关调控基因明显上调,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EBV相关胃癌患者。在PD-1敲除的T细胞的基础上,采用EBV相关抗原潜伏膜蛋白2A(LMP2A)诱导的CTL具有更强的γ-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在EBV相关胃癌的裸鼠模型中,联合低剂量放疗后该细胞的抗肿瘤效果明显增强。结论PD-1等免疫卡控点基因的阻断治疗联合细胞治疗有望为EBV阳性胃癌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阳性胃癌 CRISPR-Cas9 PD-I基因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肿瘤退缩和肿瘤反应深度与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陶亚萍 柯耀华 +1 位作者 饶文美 刘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索早期肿瘤退缩和肿瘤反应深度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索早期肿瘤退缩和肿瘤反应深度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的40例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为早期肿瘤退缩(early tumor shrinkage,ETS)、肿瘤反应深度(depth of response,Dp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PFS及OS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患者ORR为77.5%,DCR为100%,完全缓解率为15.0%,中位PFS(median PFS,mPFS)为11.10个月,中位OS(median OS,mOS)为30.77个月。Cox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DpR与PFS和OS均有关(均P<0.05),ETS仅与PFS有关(P=0.010),PD-L1表达与PFS和OS均无关。ETS≥35%和ETS<35%患者的mPFS有显著性差异(P=0.008),mOS无显著性差异(P=0.076);DpR≥40%和DpR<40%患者的mPFS和mO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DpR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因素,远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患者总体对治疗耐受性较好,无4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或死亡。结论:ETS和DpR可能是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疗效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肿瘤退缩 肿瘤反应深度 PD-1抑制剂 曲妥珠单抗 晚期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ET技术的晚期胃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源娜 沈洁 +5 位作者 杨艳 禹立霞 魏嘉 邹征云 黄劭毅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568-1571,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ISET分离技术的胃癌晚期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检出情况,探索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KATOⅢ细胞株进行ISET技术回收率及敏感性测试实验。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 目的:观察基于ISET分离技术的胃癌晚期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检出情况,探索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KATOⅢ细胞株进行ISET技术回收率及敏感性测试实验。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肿瘤科经病理证实的34例胃癌Ⅳ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15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采集受试者2.5ml静脉血,经CTCBIOPSY异常细胞分离染色仪检测其CTCs阳性率,并分析CTCs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ISET分离技术的回收率平均值为85.5%,其敏感性为1个/2.5ml。胃癌组CTCs阳性率为23.5%(8/34),对照组均未检出CTCs。CTCs≥4个组与CTCs=0个组AFP、CA199、CA242平均数分别为:6 484.3 vs 102.9ng/ml、4 595.5 vs 683.8U/ml、23 332.1 vs 806.0U/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49,0.020)。结论:基于ISET法的CTCs捕获技术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胃癌晚期患者外周血CTCs阳性率与患者临床特征具有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循环肿瘤细胞 IS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肿瘤医学之实践:靶向肿瘤免疫微环境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思雯 刘宝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9-774,共6页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为拓宽精准肿瘤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免疫微环境是影响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在肿瘤进展和动员抗肿瘤免疫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免疫性放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为拓宽精准肿瘤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免疫微环境是影响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在肿瘤进展和动员抗肿瘤免疫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免疫性放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和免疫细胞治疗等手段已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其临床疗效仍有待提高。本文在介绍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从临床应用的角度阐述针对目前靶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治疗手段可行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肿瘤医学 肿瘤免疫微环境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皮素靶向药物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机遇与挑战
12
作者 王颖 刘宝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1-848,共8页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且发展前景广阔的治疗模式。间皮素是一种细胞表面膜蛋白,通过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在细胞膜上。间皮素在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及血液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在少数正常组织的间皮细胞中呈低表达,是一个有潜力的肿瘤免...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且发展前景广阔的治疗模式。间皮素是一种细胞表面膜蛋白,通过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在细胞膜上。间皮素在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及血液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在少数正常组织的间皮细胞中呈低表达,是一个有潜力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间皮素的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溶性间皮素已成为多种肿瘤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应用抗体药物偶联物和CAR-T细胞治疗等免疫治疗策略,针对间皮素阳性实体瘤进行转化研究并取得了初步进展。本文对间皮素的结构、体内分布、生物学功能、肿瘤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及其作用、基于核素的靶向成像与治疗策略、抗体偶联药物和CAR-T细胞的治疗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系统阐述,为进一步探索以间皮素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素 肿瘤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穿透肽iRGD在肿瘤靶向纳米递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君 孟凡岩 +3 位作者 钱汉清 丁乃清 沙慧子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7期2780-2784,共5页
恶性肿瘤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对恶性肿瘤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被研发应用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抗肿瘤药物常难以渗透至肿瘤组织深部,导致生物利用度低,抗肿瘤作用减弱。肿... 恶性肿瘤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对恶性肿瘤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被研发应用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抗肿瘤药物常难以渗透至肿瘤组织深部,导致生物利用度低,抗肿瘤作用减弱。肿瘤穿透肽(tumor-penetrating peptide)i RGD化学连接在纳米载体表面或者与纳米载体联合给药,促进药物渗透至肿瘤组织深部有效发挥抗肿瘤作用,是目前肿瘤靶向治疗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回顾并总结了i RGD在抗肿瘤靶向纳米递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结果都显示了肿瘤穿透肽i RGD在肿瘤靶向治疗中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穿透肽 iRGD 纳米递药系统 肿瘤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吉奥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微 邹玺 +3 位作者 沈洁 胡玥 李烜 胡守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2973-2976,共4页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吉奥方案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28例(培美曲塞500mg/m^2 iv d1,奥沙利铂85mg/m^2...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吉奥方案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28例(培美曲塞500mg/m^2 iv d1,奥沙利铂85mg/m^2 iv d1),B 组32例(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 iv d1,替吉奥40mg/m^2 bid d1~14),21天为1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A 组和 B 组有效率分别是14.29%和18.75%(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是46.43%和56.25%(P >0.05),中位 TTP 分别为5.8个月和6.2个月(P >0.05)。化疗不良反应总体上均可耐受,A 组乏力、皮疹和脱发发生率为78.57%、35.71%和25.0%(P <0.05),B 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8.75%和62.50%(P <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吉奥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以作为晚期胃癌的有效姑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培美曲塞 奥沙利铂 紫杉醇脂质体 替吉奥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 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的临床预后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钱晓萍 刘宝瑞 +6 位作者 严文跃 王立峰 魏嘉 谢丽 胡静 刘新姿 寓立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997-2001,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石蜡组织中ERCC1 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chemotherapy;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探讨肿瘤石蜡组织中ERCC1 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chemotherapy;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评价47例石蜡包埋NSCLC肿瘤组织中DNA修复基因ERCC1第118位密码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NSCLC组织临床病理及铂类化疗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0月(95%CI,16.4-28.4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0月(95%CI,9.4-16.9月)。ERCC1 codon118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相关性。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0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仅为10.5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2)。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2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6.0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29)。结论:ERCC1 codon1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NSCL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C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化疗 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标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6
作者 沈洁 魏嘉 刘宝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033-1037,共5页
胃印戒细胞癌占原发性胃癌的3.4%~39%,是一种含有大量黏液的特殊胃癌类型,具有恶性程度高、分化差、胃壁内弥漫浸润性生长、进展速度快、预后差的特点。除了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切除外,放化疗等治疗策略对印戒细胞癌的控制均不理... 胃印戒细胞癌占原发性胃癌的3.4%~39%,是一种含有大量黏液的特殊胃癌类型,具有恶性程度高、分化差、胃壁内弥漫浸润性生长、进展速度快、预后差的特点。除了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切除外,放化疗等治疗策略对印戒细胞癌的控制均不理想。近年来发现胃印戒细胞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征,长期以来人们对其认识并不十分科学。因此,本文将近年来胃印戒细胞癌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标志等内容作一综述,以期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戒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抑制恶性腹腔积液中原代肿瘤细胞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闫婧 王婷婷 +1 位作者 钱晓萍 刘宝瑞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1868-1871,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汉防己甲素对恶性腹腔积液中原代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系BGC-823、LOVO和SMMC-7721,WST-8法检测汉防己甲素在细胞系中的抗肿瘤作用。收集21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腹腔积液并分离原代肿瘤细胞,用WS...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汉防己甲素对恶性腹腔积液中原代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系BGC-823、LOVO和SMMC-7721,WST-8法检测汉防己甲素在细胞系中的抗肿瘤作用。收集21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腹腔积液并分离原代肿瘤细胞,用WST-8法检测原代肿瘤细胞中汉防己甲素及化疗药的药物敏感性,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汉防己甲素对凋亡相关蛋白基因Survivin及Bcl-2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汉防己甲素对21例恶性腹腔积液中原代肿瘤细胞IC50平均值为32.96μm,与三株细胞系中的I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防己甲素对胃癌、大肠癌及其他消化道肿瘤来源的腹水中原代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对汉防己甲素耐药的原代肿瘤细胞对多西紫杉醇、氟尿嘧啶和顺铂存在交叉耐药,而对化疗药物耐药的原代肿瘤细胞对汉防己甲素无交叉耐药。汉防己甲素对部分细胞系及原代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及Bcl-2mRNA有明显下调作用,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对恶性腹腔积液原代肿瘤细胞,尤其对化疗药物耐药的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药理学 腹水/药物疗法 顺铂/治疗应用 药物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膜腔积液肿瘤标志物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脱落细胞学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双双 沈洁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995-998,共4页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125、724、153、242(CA199、CA125、CA724、CA153、CA242)及甲胎蛋白(AFP)与同时期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脱落细胞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伴有浆膜腔积液...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125、724、153、242(CA199、CA125、CA724、CA153、CA242)及甲胎蛋白(AFP)与同时期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脱落细胞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伴有浆膜腔积液的患者,依据细胞学检查结果分为脱落细胞学阳性组和脱落细胞学阴性组。对脱落细胞学阳性组的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的同一时间点的血清及浆膜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对脱落细胞学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浆膜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分析。结果:恶性浆膜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腹腔积液肿瘤标志物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相关性好(P<0.01)。胃癌患者脱落细胞学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浆膜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发现CEA、CA125、CA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浆膜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很好相关性,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很好的反应恶性浆膜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水平。且胃癌腹水中CA724水平具有辅助诊断浆膜腔积液良恶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腹腔积液 肿瘤标志物 脱落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与个体化药物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韶荣 魏嘉 +1 位作者 钱晓萍 刘宝瑞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25-1229,共5页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cells,CTC)已经被证实存在于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外周血中。近年来CTC的研究技术迅速发展并且在肿瘤个体化药物治疗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CTC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使基因表达/突变的检测变得切...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cells,CTC)已经被证实存在于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外周血中。近年来CTC的研究技术迅速发展并且在肿瘤个体化药物治疗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CTC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使基因表达/突变的检测变得切实可行,从而实现"实时"个体化药物治疗。本文主要介绍现有的CTC检测/收集技术及其在个体化药物治疗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个体化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探索肿瘤的个体化药物治疗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宝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121-1122,1125,共3页
关键词 个体化治疗 肺癌 大肠癌 胃癌 分子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