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物理参数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陈新芳 安树青 +3 位作者 陈镜明 刘玉虹 徐驰 杨海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74-1079,共6页
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反演推算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生物物理参数:叶面积指数、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净第一性生产力和生物量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及各个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研究方法、模型的特点、优势及局限性,特别论述了净第... 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反演推算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生物物理参数:叶面积指数、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净第一性生产力和生物量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及各个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研究方法、模型的特点、优势及局限性,特别论述了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森林冠层光合作用理论模型基础、微波遥感估算森林生物量的应用优势和理论模型,展示了遥感技术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指出现有研究中各生物物理参数的定量遥感估算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物理参数 遥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同位素在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庆 安树青 +2 位作者 刘世荣 程全军 潘云芬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5,共5页
环境同位素技术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为水循环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文中综述了环境同位素概念、示踪原理及其在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包括大气降水、林冠穿透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植物水过程的应用现状,同时展望了环境同... 环境同位素技术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为水循环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文中综述了环境同位素概念、示踪原理及其在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包括大气降水、林冠穿透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植物水过程的应用现状,同时展望了环境同位素在定量阐明森林生态系统"六水"转化关系和水循环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森林生态系统 水循环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杨树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林地内土壤微生态环境特征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福德 孔令刚 +3 位作者 安树青 王华田 姜岳忠 高华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5,共5页
为了解连作杨树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林地内的土壤微生态环境特征,分别选取山东省莒县招贤镇和峤山镇境内的连作杨树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物理性状随着林龄的增加先变差后又逐渐改善,而pH值随着林龄的增加是逐渐降低的... 为了解连作杨树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林地内的土壤微生态环境特征,分别选取山东省莒县招贤镇和峤山镇境内的连作杨树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物理性状随着林龄的增加先变差后又逐渐改善,而pH值随着林龄的增加是逐渐降低的。土壤养分和土壤脲酶活性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林龄的增加没有规律。除1龄林地外,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真菌数量随林龄的增加规律性不强。在土壤剖面上,土壤的物理性状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变差,肥力元素除了速效P和微量元素F e之外,在大部分林地内均表现出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的趋势。土壤酶中的脲酶活性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在垂直方向上均没有规律性。特别是过氧化氢酶在招贤镇和峤山镇的试验地内结果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生长阶段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率作为流域水文变化指标初探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宁江 刘玉虹 +4 位作者 安树青 王中生 杨海波 吴春 詹季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27-2131,共5页
利用电导率作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四川黑水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方差分析表明,支流和干流上共10个样点的电导率值在采样地点间差异显著(枯水期和平水期,P=0·000),但在时间上不具显著性差异(枯水期P=0·346,平水期P=0·517);对... 利用电导率作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四川黑水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方差分析表明,支流和干流上共10个样点的电导率值在采样地点间差异显著(枯水期和平水期,P=0·000),但在时间上不具显著性差异(枯水期P=0·346,平水期P=0·517);对枯水期和平水期各样点的电导率值做配对t检验,得出两个时期的电导率值虽差异显著,但具有极其相似的动态规律(r=0·973,P=0·000),表明流域内电导率呈规律性的变化.可将电导率应用于水文时期的划分以及河流特征的标识等研究.通过计算支流电导率对邻近干流的贡献,可以推算各支流流量的贡献率.将电导率作为流域水文时空变化的特征性指标,可为深入研究河流水文变化提供更便捷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水文 流量 贡献率 黑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附生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周灵燕 王中生 +4 位作者 陈姝凝 姚志刚 徐卫祥 魏娜 安树青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3-1002,共10页
叶附生是指维管植物叶片表面附着以隐花植物苔藓和地衣为主,兼有少量藻青菌及微型无脊椎动物的现象,在热带、亚热带雨林中普遍存在。叶附生生物的群落组成直接反应了森林水分、温度及光照等生境因子特征,是森林生境的季节性变化和微生... 叶附生是指维管植物叶片表面附着以隐花植物苔藓和地衣为主,兼有少量藻青菌及微型无脊椎动物的现象,在热带、亚热带雨林中普遍存在。叶附生生物的群落组成直接反应了森林水分、温度及光照等生境因子特征,是森林生境的季节性变化和微生境异质性的敏感反应指标。叶附生不仅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形成及维持、生态系统养分与水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变化森林响应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叶附生生物不依赖宿主叶片获得营养,但已有实验证明叶附生与宿主叶片之间存在营养物质交换。其次,叶附生生物覆盖宿主叶片,对宿主叶片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发现宿主叶片对叶附生群落的遮蔽作用存在光合调节。近年来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叶附生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及水分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叶附生群落内固氮菌对森林氮循环过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叶附生群落的固氮作用可为其宿主群落内的高等植物提供10%~25%的氮养分来源,被认为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氮库"之一;再次,叶附生群落对森林云雾水表现出较强的截留作用,可有效地缓解在降水偏少的旱季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的水分胁迫。该文在综述叶附生苔类和地衣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叶附生生物与宿主间存在互利互害的进化平衡,但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附生 多样性 光合 氮循环 生物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高山栎灌丛冠层穿透水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振 安树青 +2 位作者 王中生 崔军 刘世荣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9-136,共8页
植被冠层穿透水有重要的水文学和生态学意义,但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森林植被,缺乏灌丛植被穿透水的报道;而灌丛植被在高山区的水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3个川滇高山栎灌丛样地收集降水、穿透水和相应的气象资... 植被冠层穿透水有重要的水文学和生态学意义,但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森林植被,缺乏灌丛植被穿透水的报道;而灌丛植被在高山区的水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3个川滇高山栎灌丛样地收集降水、穿透水和相应的气象资料,测定降水和穿透水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各个样地穿透水量和穿透水率的变化,以及穿透水与降水稳定同位素值的差异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穿透水量与降水量呈显著一元线性关系,穿透水率与降水量呈对数正相关。当降水量大于10mm/天时,样地B的穿透水有83.3%出现聚集效应,发生聚集效应时平均穿透水率为114.4%,样地C的穿透水有33.3%发生聚集效应,此时平均穿透水率为104.5%,但样地A没有出现聚集效应,表明在样地A冠层均一程度高。穿透水与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没有显著差异,并有水量效应。但与降水稳定同位素值相比,穿透水稳定同位素值随着穿透水量的增大,先富集重同位素、再贫乏重同位素、最后趋向一致;这与林冠从干燥、蒸发显著,到湿润、出现饱和水汽界面,再到林冠下层形成的水滴占穿透水比重越来越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水率 降水再分配 聚集效应 卧龙 亚高山灌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两个演替阶段的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60
7
作者 王文进 张明 +5 位作者 刘福德 郑建伟 王中生 张世挺 杨文杰 安树青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63,共7页
种间联结一直是群落演替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关于物种间相互作用与群落演替之间的动态关系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中,作者通过出现—不出现数据的方差比例、基于2×2列联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x2检验,对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演替前期... 种间联结一直是群落演替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关于物种间相互作用与群落演替之间的动态关系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中,作者通过出现—不出现数据的方差比例、基于2×2列联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x2检验,对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演替前期和演替后期群落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以揭示种间联结与群落演替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在演替前期,群落内所有树种间总体呈正联结,但不显著(x20.95,50=34.764<W<x20.95,50=67.505);发展至演替后期达到显著正联结。群落内所有物种间正、负联结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比例随演替进程呈现下降趋势,而无联结种对数的比例则大幅上升;优势种和伴生种间呈现相同的趋势。这表明群落演替正朝着有利于物种稳定共存的方向发展。(2)演替前期建群种和后期侵入种间正联结与无联结种对数的比例(分别为37.8%与41.5%)远大于负联结的比例(20.7%),但正联结均不显著;前期定居树种和后期侵入种通过分割资源而共存,而且也趋于独立存在。(3)后期侵入种间不存在负联结,所有正联结(占总对数的33.3%)均达显著水平,显示它们对生境有相似的适应和相互重叠的生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联结 群落演替 优势种 生态位 热带山地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幼苗幼树光合与叶氮、叶磷及比叶面积的关系 被引量:45
8
作者 刘福德 王中生 +5 位作者 张明 王文进 安树青 郑建伟 杨文杰 张世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651-4661,共11页
以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101个物种的幼苗幼树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光合、叶片氮、磷含量及比叶面积;检验其相关关系,并按乔木,乔灌木(小乔木至大灌木)和灌木3个生活型组进行分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Aarea)和单位叶重量的光... 以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101个物种的幼苗幼树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光合、叶片氮、磷含量及比叶面积;检验其相关关系,并按乔木,乔灌木(小乔木至大灌木)和灌木3个生活型组进行分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Aarea)和单位叶重量的光合速率(Amass)均表现出灌木>乔木>乔灌木,方差分析表明,灌木和乔灌木之间Aarea差异显著;灌木和乔木以及灌木和乔灌木之间Amass差异显著(p<0.05)。Aarea与叶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生态型组和所有物种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1);与叶磷之间的相关关系在灌木(p=0.0038),乔灌木(p=0.0002)以及所有物种(p<0.0001)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在乔木中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SLA之间在灌木(p=0.0006)、乔木(p<0.0001)和所有物种(p<0.0001)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在乔灌木中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Amass与叶片氮含量、SLA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生活型组和所有物种中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1);与叶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在灌木(p=0.0004),乔灌木(p=0.0018)及所有物种(p<0.0001)中极显著,在乔木生活型组中也达显著水平(p=0.0377)。逐步回归表明,与Aarea相比,Amass估计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测值。由此可见,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下幼苗幼树的光合和叶氮、磷含量及SLA之间相关关系与基于成树的研究非常相似,并且A比A更能稳定体现这种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 热带山地雨林 幼苗幼树 叶片氮 比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不同径级个体的光合能力差异与更新限制 被引量:35
9
作者 颜超 王中生 +3 位作者 安树青 陈姝凝 魏娜 陆霞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153-4161,共9页
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是我国华东地区特有种,属国家Ⅰ级濒危保护植物。分别于5月份与8月份采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了江苏宜兴龙池大垅西芥银缕梅种群内大(胸径>10 cm)、中(2 cm<胸径≤10 cm)、幼(胸径≤2 cm)3个径级个... 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是我国华东地区特有种,属国家Ⅰ级濒危保护植物。分别于5月份与8月份采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了江苏宜兴龙池大垅西芥银缕梅种群内大(胸径>10 cm)、中(2 cm<胸径≤10 cm)、幼(胸径≤2 cm)3个径级个体的光合生理参数、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及光环境因子,探讨了不同径级个体的光合能力差异及其对种群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树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显著低于大树与中树,但比叶面积(SLA)显著高于大树及中树;低LCP、低RD与高SLA是银缕梅幼树对弱光环境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中树LSP仅为大树的二分之一,而其LCP与大树无明显差异,且显著高出幼树;中树LSP与LCP之间的光能利用区间极为狭窄;中树全天平均接受的RAR稍高于LCP,但远低于其LSP;同时,中树的SLA显著低于幼树与大树,致使中树全天碳同化总量严重不足。基于净光合速率(Pn)与光环境参数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进一步证实了光合有效辐射(PAR)对Pn的贡献最大,是影响银缕梅光合碳同化能力的关键因子。由于幼树与中树受到大树遮荫,叶片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均显著降低。尽管银缕梅幼苗在林下表现出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但在后期建成为中树的过程中,叶片形态与光合生理特性均表现出对遮萌环境的不适应,光资源不足构成银缕梅种群更新的主要限制因子,导致种群的中等径级个体急剧减少。人为干预以形成适宜的林窗环境,有利于银缕梅幼树的后期生长,并促进银缕梅种群的顺利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缕梅 特有种 光合作用 更新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岛屿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0
作者 魏娜 王中生 +2 位作者 冷欣 郑建伟 安树青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0-468,共9页
海洋岛屿生态系统因具有明显的海域地理隔离而区别于陆地生态系统,被誉为生物地理与进化生态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陆地或其它邻近岛屿的种源物种迁移到新的岛屿后,经历地理隔离、特征置换或适应辐射等一系列的岛屿进化过程... 海洋岛屿生态系统因具有明显的海域地理隔离而区别于陆地生态系统,被誉为生物地理与进化生态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陆地或其它邻近岛屿的种源物种迁移到新的岛屿后,经历地理隔离、特征置换或适应辐射等一系列的岛屿进化过程,形成与种源物种具有显著遗传差异的岛屿特有种。岛屿在小面积范围内分化形成大量的特有种,是岛屿生物多样性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但是,岛屿种群由于分布范围局限、生境脆弱且种群规模较小,岛屿种群较陆地种群具有更高的灭绝风险。本文通过对海洋岛屿物种的起源与演化、遗传结构以及岛屿物种的濒危与保护3个热点问题的讨论,阐述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濒危肇因以及岛屿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屿特有种 地理隔离 特征置换 适应辐射 基因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龙降水稳定同位素与季风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20
11
作者 徐振 刘玉虹 +4 位作者 王中生 崔军 徐庆 安树青 刘世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07-1013,共7页
2003-07-2004-07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对逐次降水事件进行采样,分析了降水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与降水量、气温和风向风速等气象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4-8月降水的过量氘(d-excess)值为(8.4±7.4)‰,降水由东亚季风带来的大洋水... 2003-07-2004-07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对逐次降水事件进行采样,分析了降水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与降水量、气温和风向风速等气象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4-8月降水的过量氘(d-excess)值为(8.4±7.4)‰,降水由东亚季风带来的大洋水汽主导;9-10月降水的d-excess值为(-7.4±12.5)‰,降水由南亚季风带来的经过强烈分馏作用的大洋水汽主导;11月-次年3月降水的d-excess值为(12.5±12.1)‰,降水由本地蒸发水汽以及西风环流带来的内陆蒸发水汽主导.季风期降水的δD和δ^18O具降水量效应(r分别为-0.389、-0.380,p〈0.05),次一级是气温影响(p≤0.10).季风期降水的δD、δ^18O与南风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54、-0.390,p〈0.05),表明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比率对水汽来源与运输过程指示性很强,特别是南亚季风的暴发带来了稳定同位素比率和d-excess值都极低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过量氘 季风 南风指数 卧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强与水分条件对海州常山幼苗形态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胡凤琴 杨文杰 +2 位作者 徐贵明 王中生 安树青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31,共5页
以阔叶小灌木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为材料,比较了其幼苗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及生长对不同光照处理(全光照、20%光照和5%光照)和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5%~100%、50%~75%、25%~50%)的响应。结果表明:(1)海州常山幼苗的... 以阔叶小灌木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为材料,比较了其幼苗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及生长对不同光照处理(全光照、20%光照和5%光照)和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5%~100%、50%~75%、25%~50%)的响应。结果表明:(1)海州常山幼苗的大部分表型特征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土壤水分对其影响较小;(2)株高、茎粗、根生物量比随着光强度的增强而增加,相对生长速率和净同化速率极显著增加;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平均叶面积比和比叶面积则随光强的增加而减小;(3)20%光照处理下,海州常山幼苗通过大幅度提高平均叶面积比以适应中度遮阴;而5%光强时,3种水分条件下幼苗平均的相对生长速率分别只有全光照与20%光照处理的8.2%和11.4%,表明深度遮阴会严重影响海州常山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常山 幼苗 光照度 土壤水分 形态特征 生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降水分配过程的氢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庆 安树青 +2 位作者 刘世荣 蒋有绪 崔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2,共6页
应用稳定氢同位素技术对四川卧龙巴郎山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降水条件下3群落类型中降水、林冠穿透水和壤中流的变化动态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降水δD与降雨量负相关显著(R2=0.456,p=0.043),降雨氢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雨量效应。降水δD... 应用稳定氢同位素技术对四川卧龙巴郎山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降水条件下3群落类型中降水、林冠穿透水和壤中流的变化动态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降水δD与降雨量负相关显著(R2=0.456,p=0.043),降雨氢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雨量效应。降水δD与林冠穿透水δD差异不显著(p=0.863)。壤中流δD与降水δD有明显差异(p=0.049),表明壤中流补给来源是降水,但不一定是当日当次降水直接补给。降水量的升高或降低引起壤中流δD升高或降低。当降水量0~10mm时,影响在降雨后第4天发生;当降水量在10~20mm时,影响在降雨第2~3天后发生;当降水量在20~30mm时,影响在降雨1~2天后发生。显示出亚高山暗针叶林对壤中流有显著的调控作用。降水δD与林冠穿透水δD的差值(用ΔδD表示)在3个不同群落中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呈现偏正态分布,当降水量在4.91~25.25mm时,ΔδD>0;当降水量<4.91mm及>25.25mm时,ΔδD<0;当降水量为12.65mm时,δD最大,这主要是林冠层蒸散过程和大气降水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稳定同位素 亚高山暗针叶林 降水分配 卧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银缕梅幼苗对不同光强的光合响应 被引量:18
14
作者 姚志刚 王中生 +4 位作者 颜超 董卓瑶 徐卫祥 魏娜 安树青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3-88,共6页
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100%、50%和5%自然光强),测定了濒危植物银缕梅幼苗叶片光合生理及其相应的形态指标,以探讨银缕梅幼苗叶片光合功能执行及叶形态建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响应趋势。结果表明:银缕梅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 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100%、50%和5%自然光强),测定了濒危植物银缕梅幼苗叶片光合生理及其相应的形态指标,以探讨银缕梅幼苗叶片光合功能执行及叶形态建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响应趋势。结果表明:银缕梅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随着光强下降而显著降低,表明当年生新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低强度光。全光强下银缕梅幼苗虽然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但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同样显著高于弱光下的幼苗,表明在幼苗建成阶段其强光利用能力较低,需要通过增加热耗散以散发过剩的光能。50%光强下的银缕梅幼苗叶片的比叶面积(SLA)显著高于5%及100%光强下幼苗叶片的SLA,并且单株产叶数显著增加,说明在中等遮荫条件下银缕梅幼苗可进行有效的光合功能执行,并在形态建成方面表现出积极的响应。5%光强下银缕梅幼苗的SLA最低,但单位面积及单位干质量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50%与全光照下幼苗的相应指标。银缕梅幼苗在光合功能执行以及叶形态建成等方面对低光环境所表现出的适应策略,较好地解释了自然种群中幼树(幼苗)个体占据绝对优势的现象。但作为典型的阳生性树种,生长后期的光资源限制则可能导致植株处于"光饥饿"的压制状态,严重限制其种群更新。光环境的改善将直接促使幼树(幼苗)从光制约状态释放出来,以利于银缕梅种群的顺利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缕梅 光合作用 光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降水分配过程中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庆 刘世荣 +3 位作者 安树青 蒋有绪 王中生 刘京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9,共7页
该文应用氧稳定同位素对四川卧龙巴朗山不同降雨条件下亚高山暗针叶林中降水、林冠穿透水和壤中流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示踪,结果表明:1)降水δ^18O与林冠穿透水占培0的差值(用△表示)随着日降雨量的增大呈现偏正态结构。降水量〈3.2... 该文应用氧稳定同位素对四川卧龙巴朗山不同降雨条件下亚高山暗针叶林中降水、林冠穿透水和壤中流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示踪,结果表明:1)降水δ^18O与林冠穿透水占培0的差值(用△表示)随着日降雨量的增大呈现偏正态结构。降水量〈3.20mm时,△〈0;当降水量≥3.20mm时,△〉0;且当降水量=12.65mm时,△值最大。这是由当时冠层蒸散过程和降水过程相互作用决定的。2)低降水强度、日平均降水量小和降水连续性差时,壤中流弱且不连续,导致壤中流的氧同位素组成对降水响应速度慢;反之,壤中流强且连续,导致壤中流对降水响应速度加快。当降水量在〈10mm时,这种响应在降雨后4d发生;当降水量在10~20mm时,日平均降水量较大和连续降雨时,这种响应在降雨后2~3d发生;当降水量在20~30mm时,这种响应在降水1~2d发生。发育良好的原始亚高山暗针叶林森林植被对降水分配进行着有效的调控,使得暗针叶林植被储备着不同时期降水、穿透水、壤中流及地下水组成的混合体,使壤中流变化滞后,从而控制植被下游洪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稳定同位素 暗针叶林 降水分配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山地雨林幼苗幼树的光合能力与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明 王文进 +5 位作者 刘福德 安树青 郑建伟 张世挺 王中生 徐海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60-2166,共7页
应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内幼苗、幼树的最大光合能力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50个树种中,大戟科中平树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山毛榉科竹叶栎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分别为13.27μmol.m-2.s-1和5.99mm... 应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内幼苗、幼树的最大光合能力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50个树种中,大戟科中平树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山毛榉科竹叶栎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分别为13.27μmol.m-2.s-1和5.99mmol.mol-1;桃金娘科柬埔寨子楝树的Pmax和大戟科山乌桕的WUE最低,分别为1.35μmol.m-2.s-1和2.4mmol.mol-1.其中,Pmax以桑科的平均值最高,桃金娘科最低;WUE以山矾科的平均值最高,桑科最低;但各科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乔木和灌木之间的Pmax和WUE也无显著差异(P>0.05).Pmax随着科分布区的扩大而增大,为宽分布科>中分布科>窄分布科,且差异显著(P<0.05);WUE无显著差异.在种的层次上,随着物种分布区的扩大,植物Pmax逐渐增大,为热带亚热带温带种>热带亚热带种>热带种>海南特有种.而WUE则相反,为海南特有种>热带亚热带种>热带种>热带亚热带温带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热带山地雨林 幼苗、幼树 光合能力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龙巴郎山高山灌丛降雨和穿透水稳定性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崔军 安树青 +3 位作者 徐振 徐庆 王中生 刘世荣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0-668,共9页
论文对巴郎山区夏季降雨和不同海拔样地穿透水的H、O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由于8月底9月初冷气团的到来较大地改变了降雨的同位素特征,该地区夏季大气降水线为δD=9.93δ18O+26.07,偏离全球降水线(GMWL)较多。降雨的温度效应和雨量效... 论文对巴郎山区夏季降雨和不同海拔样地穿透水的H、O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由于8月底9月初冷气团的到来较大地改变了降雨的同位素特征,该地区夏季大气降水线为δD=9.93δ18O+26.07,偏离全球降水线(GMWL)较多。降雨的温度效应和雨量效应表现出相互交叉的现象,表明该地区温度和雨量是交替起主导作用而引起降雨同位素组成变化的。H的同位素效应比O明显,其原因是H同位素分馏比O剧烈,从而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比O灵敏,因此H同位素在森林水文研究中比O更有用。H同位素值在不同样地穿透水间存在差异,这是由它们不同的植被结构及周边微环境因子引起的水分蒸发状况和对雾水截获能力差异导致的。穿透水和降雨同位素值间存在较强线性关系。穿透水的同位素值不一定大于降雨,表明影响穿透水同位素值的因素不仅仅是水分蒸发和植被对雾水的截获,而应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对这些因素的全面了解将对同位素技术在森林水文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氢氧同位素 降雨 雨量效应 温度效应 穿透水 卧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龙地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徐庆 刘世荣 +2 位作者 安树青 姜春前 刘兴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9-686,共8页
根据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2003年7月—2005年6月2个水文年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提出卧龙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9.4431δ8O+28.658(r=0.943,n=74,p<0.05);实测雪水δD-1δ8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D=9.3761δ8O+33.245(r=0.959,n=... 根据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2003年7月—2005年6月2个水文年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提出卧龙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9.4431δ8O+28.658(r=0.943,n=74,p<0.05);实测雪水δD-1δ8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D=9.3761δ8O+33.245(r=0.959,n=31,p<0.05);与全球降水线方程δD=81δ8O+10比较偏离较大。实测夏季(6—9月)降水δD-1δ8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D=8.1651δ8O+9.480(r=0.961,n=29,p<0.05),卧龙地区夏季实测降水线与全球降水线吻合,揭示了该降水线方程的特征。对全年氘过量值(d)及夏季(丰水季)和冬季(枯水季)年氘过量值(d)及降水线特征研究表明,卧龙地区冬季降水主要来源于大陆性气团,即卧龙地区内部局部水汽蒸发所产生;夏季降水主要来源海洋性气团,并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事件中出现一些极低的d值,主要是受到了大陆性冷气团的袭击和季风的影响。卧龙地区夏季(丰水季)降水中1δ8O的降水量效应明显,且季风气候抑制和掩盖了温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大气水线(MWL) 过量氘(d) 卧龙地区 水汽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岛屿特有种的分化形成与维持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卫祥 王中生 +3 位作者 王志科 马元屾 杨琳璐 安树青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8-154,共7页
岛屿特有物种因具有种群间海域隔离、分布边界清晰、分布范围狭窄及种群规模较小等特点,已成为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模式种。综合分析岛屿特有种的相关研究案例,将岛屿特有物种分化和形成过程概括为4个阶段:向岛屿迁移、种群建立、扩大... 岛屿特有物种因具有种群间海域隔离、分布边界清晰、分布范围狭窄及种群规模较小等特点,已成为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模式种。综合分析岛屿特有种的相关研究案例,将岛屿特有物种分化和形成过程概括为4个阶段:向岛屿迁移、种群建立、扩大分布区域以及适应性辐射等。岛屿生态系统中特有种分化与形成的驱动力主要包括:(1)海域隔离降低有效基因流;(2)邻近岛屿或大陆对岛屿的多重侵居;(3)建群种适应不同生境的辐射分化;(4)熔岩流等突发地质事件引起的建群种分化;(5)瓶颈效应或建立者效应等驱动新物种形成。尽管岛屿拥有丰富的特有物种多样性,但由于受基因流阻隔、遗传漂变、小种群瓶颈效应及稀有等位基因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岛屿特有物种比陆地物种更易于濒危或灭绝。"物种恢复工程"与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生境保护工程的同步开展将有利于岛屿特有物种及岛屿生态系统的保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屿特有种 种群 分化与形成 遗传结构 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龙巴郎山流域大气降水与河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庆 蒋有绪 +2 位作者 刘世荣 安树青 段正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7-301,共5页
根据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巴朗山流域皮条河河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并与同期降水中氢氧同位素进行比较,研究了河水和降水氢氧同位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卧龙地区皮条河河水(δD~1δ8O线性关系为:(δD=3.8881δ8O-45.614(R2=0.494... 根据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巴朗山流域皮条河河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并与同期降水中氢氧同位素进行比较,研究了河水和降水氢氧同位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卧龙地区皮条河河水(δD~1δ8O线性关系为:(δD=3.8881δ8O-45.614(R2=0.494,p<0.05,n=61)。河水δD、δ18O变化幅度远小于降水δD、1δ8O值的变化幅度。河水氘过量参数(d)与大气降水的氘过量参数(d)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冬春季氘过量参数(d)值较高,而夏秋季较低。(2)不同的季节,雪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河水不同,雪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河水主要发生在11月至翌年6月。(3)当降水量在0~10 mm时,降水δD、1δ8O的升高(或降低)引起河水δD、δ18O升高(或降低),这种影响在降水后第3天滞后发生。当降水量在10~20 mm时,降水δD、δ18O的升高或降低引起河水δD、1δ8O升高或降低,这种影响在降水后第2天滞后发生。降水量在20~30 mm时,这种影响在降水后第1~2天发生。这表明河水δD、δ18O的响应时间与降水强度紧密相关,显示出发育良好的亚高山暗针叶林植被结构有利于土壤对降水的吸收、渗透和运移,从而调节和补充河川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降水 河水 径流 雪融 森林流域 卧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