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文章——访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威威 袁品涵 刘志彪 《中国税务》 2020年第11期13-17,共5页
对长三角的区域经济问题,刘志彪有着长期研究和思考,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写制订过程中,作为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多次参与讨论和调研。"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11月5日... 对长三角的区域经济问题,刘志彪有着长期研究和思考,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写制订过程中,作为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多次参与讨论和调研。"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庄严宣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问题 长江三角洲区域 长三角一体化 制订过程 刘志彪 南京大学 发展规划纲要 专家咨询委员会
原文传递
立足优势 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访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柳 被引量:1
2
作者 宦菁 陈柳 《风流一代》 2020年第30期30-31,共2页
江苏在聚焦落实过程中要扬长补短,立足实业优势,在稳产业链、供应链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 江苏在聚焦落实过程中要扬长补短,立足实业优势,在稳产业链、供应链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目标导向 供应链 南京大学 问题导向 扬长补短 长三角区域 深刻认识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结构协调与要素协同 被引量:10
3
作者 程俊杰 陈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93,共15页
产业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产业结构是一个中性、长期、动态概念,是发展的结果而非手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协调更多指的是要素及其配置的协同。这里分别从制造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要素协同... 产业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产业结构是一个中性、长期、动态概念,是发展的结果而非手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协调更多指的是要素及其配置的协同。这里分别从制造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要素协同三个层次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分析。针对制造业同构现象仍比较突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度较低、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不高、普遍存在人力与金融错配等问题,应围绕长江经济带布局国内价值链,以产业集群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的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 产业协调 要素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演化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全球化视角下的需求约束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书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彪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发展问题,是近二十多年来我的学术研究中一直感兴趣并努力去解释、分析和提出政策建议的话题。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和我的研究团队通过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开放化、交互化和本土化,逐步与国际贸易学、宏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发展问题,是近二十多年来我的学术研究中一直感兴趣并努力去解释、分析和提出政策建议的话题。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和我的研究团队通过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开放化、交互化和本土化,逐步与国际贸易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融合,不仅取得了比较丰硕的学术成果,而且培养了众多的学术新秀。孙军以他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写作的《全球化视角下的需求约束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这本专著,正是我提倡的产业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之间基于研究范式“开放化、交互化和本土化”的尝试和努力。应他请求,我很乐意就这个问题谈谈认识,并对他的书进行一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产业发展 需求约束 产业演化 产业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书评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科协建设平台型科技智库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5
作者 修丕师 陈东 孙丽鹏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3,共10页
[目的/意义]基于地方科协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探讨如何更好地构建平台型科技智库,更有效地服务地方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方法/过程]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方法,界定了平台型科技智库的内涵,探讨了地方科协建设平台型科技智库的特色和... [目的/意义]基于地方科协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探讨如何更好地构建平台型科技智库,更有效地服务地方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方法/过程]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方法,界定了平台型科技智库的内涵,探讨了地方科协建设平台型科技智库的特色和问题,最后提出地方科协平台型科技智库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结果/结论]地方科协围绕“四服务”职能,构建“小中心、大外围”平台型科技智库具有现实基础。本文认为,明确功能定位、完善治理结构、理顺组织体系、梳理关键要素、完善运行机制是发挥平台型科技智库功能的前提。推动智库的市场化运作、构建开放生态、加强项目联合研究、增强成果传播、展开动态评价是平台型科技智库发展优化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科协 “四服务”职能 平台型科技智库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双重差分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65
6
作者 张军 闫东升 +1 位作者 冯宗宪 李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77,共7页
使用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空间自回归模型,从总体考察、区域比较、时间趋势等多角度就我国现有11个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展开经验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自贸区设立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效... 使用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空间自回归模型,从总体考察、区域比较、时间趋势等多角度就我国现有11个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展开经验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自贸区设立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效应。从效应强度看,相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其对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促进作用更大。从空间效应看,各自贸区对周边省份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均比较显著。(2)从区域比较看,沿海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效应小于内陆型自贸区。(3)从时间趋势看,三批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效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趋势。据此,应加大自贸区战略实施力度,完善自贸区空间辐射机制;优化自贸区空间布局,推动自贸区因地制宜地差异化发展;设计自贸区梯度发展路径,充分释放系统化协同效应,以推动自贸区战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增长效应 双重差分空间自回归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地理重塑研究——兼论主场全球化与统一大市场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兵 吴福象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3期28-39,150,共13页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依托基于内需的“主场全球化”开放思维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支撑地位,重塑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地理、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空间布局。文章对全球化分工下的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和演进逻辑进行梳理...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依托基于内需的“主场全球化”开放思维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支撑地位,重塑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地理、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空间布局。文章对全球化分工下的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和演进逻辑进行梳理,对产业链供应链地理重塑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内在关系进行阐释,对通过重塑产业链供应链地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研究表明:中国参与客场经济全球化的优势渐失,转向主场经济全球化是中国新一轮全球化战略调整的需要;通过重塑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地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正确处理国内产供链地理重塑和全球产供链地理重塑的关系、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关系以及科技自立自强和对外合作的关系。为此,一方面需要依托国家战略区域优势,深化国内产业合作和产业转移;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国家开放平台的集成功能,扩大向东向西双向对外开放,进而推动国内国际两个经济循环的战略互动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产业链供应链地理 主场全球化 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与全球产业链集群重构 被引量:83
8
作者 刘志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23,241,共9页
新冠疫情将会动摇过去几十年中建立起来的产品内分工体系的基础。未来各国只有不再继续沿用降低交易成本这样一个纯经济概念来支持疫情后的产品内分工,社会成本才可能是产业配置的最终决定标准。过去由西方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主导的全球... 新冠疫情将会动摇过去几十年中建立起来的产品内分工体系的基础。未来各国只有不再继续沿用降低交易成本这样一个纯经济概念来支持疫情后的产品内分工,社会成本才可能是产业配置的最终决定标准。过去由西方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VC),将会在未来发生猛烈的规模缩减、范围缩小、地理变更和形式变化,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将中国产业链完全撇开或替代。疫情后中国还要坚决维护以嵌入GVC形式的经济全球化,但是原来的嵌入战略需要调整。中国参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方式,可能要由过去的出口导向的全球化战略转向利用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基于中国企业对GVC与地方性产业集群双重嵌入的现实,未来中国政府应该主动地推进全球产业链集群的建设步伐,以应对未来全球化方向演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经济全球化 产品内分工 全球产业链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链现代化的产业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志彪 《经济研究参考》 2020年第2期97-105,共9页
产业链现代化是当今全球产业竞争中的新现象,也是产业经济学研究必须高度重视的新问题。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就是要推进基础产业高级化、强化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提高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嵌入的紧密度,以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链现代化是当今全球产业竞争中的新现象,也是产业经济学研究必须高度重视的新问题。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就是要推进基础产业高级化、强化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提高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嵌入的紧密度,以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好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涉及培育全球价值链上的"隐形冠军"、塑造"链主"地位和要素协同等方面的突破问题,需要在产业关联、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协调好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尤其是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产业布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现代化 隐形冠军 全球价值链 竞争政策 产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带变黄金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定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志彪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3,共7页
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的五条基本标准是: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生态环境能得到更多的修复和保护,沿江地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水平更高,... 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的五条基本标准是: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生态环境能得到更多的修复和保护,沿江地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水平更高,运输设施更加发达,生产要素流动更加顺畅;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经济发展要更加协调,通过建设沿流域的国内价值链,逐步缩小东中西地区发展差距;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地区要坚决地撤除地方行政壁垒,使市场体系更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让资源配置具有更高的效率;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地区的体制机制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要使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今后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在体制机制模式上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有:一是要对"强政府"模式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对其活动内容进行重新界定;二是要重点把"弱市场"变为"强市场",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机制;三是在实现"强市场"的基础上,让"强政府"成为公共领域而非市场赢利领域的有效主体,成为强有力的公共产品提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运输功能带 黄金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志彪 王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营商环境已成为推进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变量。高度重视优化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鼓励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迁移而不是向海外转移,对推动比较优势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价... 营商环境已成为推进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变量。高度重视优化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鼓励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迁移而不是向海外转移,对推动比较优势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现阶段,全球产供链重组要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就需要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竞争优势,让一些产业循环留在国内,增强中国在全球产供链体系中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中央做好区域协调的战略准备,将过去地方政府依靠创造优惠政策洼地参与区域竞争,转变为创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此,需要加快推进实施市场取向的竞争政策;需要让中国的产业政策转型为中央主导型,促进地方产业政策转向鼓励公平竞争和效率竞争;需要通过再造市场规则、融资环境、政府服务环境、司法环境、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管齐下改善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产业转移 区域协调发展 产供链重组 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措施与产业政策转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志彪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共8页
发展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在时间分布上要动态合理地配置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尤其要高度重视用智能化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在具体策略上要积极推进针对现有产业的“智改数转网联”三... 发展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在时间分布上要动态合理地配置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尤其要高度重视用智能化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在具体策略上要积极推进针对现有产业的“智改数转网联”三大行动,尤其要注重“网联”行动;在治理结构上要大力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三类主体,尤其要聚焦上下游互动与市场化治理,以突破各种创新的瓶颈;在动力机制上要努力增强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引擎的动能,尤其要加大对内开放的力度;在要素结构上要充分展现知识、技术、人才三大要素的市场价值,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同时,不仅要在理论上澄清一些认识误区,也要对现有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进行改革,如从注重产能扩张转向创新支持、从地方主导型转向中央主导型、从挑选“输家赢家”转向创造竞争环境、从补贴生产者转向补贴用户,以防止在实践中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等泡沫化现象与问题,最大限度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 智能化技术 智改数转网联 产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链视域下全面推动东北产业链嵌入国内外市场大循环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志彪 仝文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
在中国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过程中,东北地区因开放程度不足等原因,其企业和产业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不断地脱钩和边缘化,这是造成其经济持续衰退的直接原因。目前东北振兴战略和政策在引导东北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参与国内外经济... 在中国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过程中,东北地区因开放程度不足等原因,其企业和产业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不断地脱钩和边缘化,这是造成其经济持续衰退的直接原因。目前东北振兴战略和政策在引导东北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参与国内外经济循环方面存在着某些需要强化的重要的薄弱环节。建议国家按性质对东北当前的重要产业进行分类并精准施策,把战略重心和政策资源集中在推动东北产业链与国内外产业链的嵌入、连接和协调上,集中在东北制造业重要产业链“链主”的形成上,促进东北经济深度嵌入国内外大循环并起到相互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全面振兴 全球价值链 国内价值链 产业链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产业链政策为中心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志彪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7-102,共6页
产业链政策是基于产业链现代化目标由其他各种相关经济政策合成的综合性经济政策。实施全方位、系统性、合成式的产业链政策,有利于协调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之间的内在冲突,重塑我国国内垂直分工体系,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形... 产业链政策是基于产业链现代化目标由其他各种相关经济政策合成的综合性经济政策。实施全方位、系统性、合成式的产业链政策,有利于协调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之间的内在冲突,重塑我国国内垂直分工体系,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产业集群与全球产业链集群。以产业链政策为中心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可以按照“点、线、面、体”四位一体的思路,重点打通在东中西三大地带建设现代化产业链、促进区域间经济循环的堵点与卡点,推动建设区域间产业链的协调机制,兼顾效率与公平,推动建设区域创新产业集群与全球产业链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区域政策 产业链政策 中部地区崛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84,共5页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多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进展尤为显著,但仍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要按照市场化的思路从产业、科技创新、区域协作等关键维度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多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进展尤为显著,但仍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要按照市场化的思路从产业、科技创新、区域协作等关键维度发力,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同时,长三角区域要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试验区和示范区为契机,构建以市场机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产业政策 科技创新 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就业友好型产业政策:理论逻辑与改革取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志彪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1,255,共8页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党中央对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需要经济政策之间实现协调联动。从中长期看,除了二元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原因会导致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矛盾外,供给面的产业政策可能是对就业状态影响最大...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党中央对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需要经济政策之间实现协调联动。从中长期看,除了二元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原因会导致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矛盾外,供给面的产业政策可能是对就业状态影响最大的政策变量之一。过去的产业政策因带有浓厚的赶超经济色彩,在实施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就业优先的目标要求,因此不具有就业友好型的内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决定了我们必须解决产业发展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就业、民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就业岗位的维持与创造,不应该仅仅依靠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来解决,更不应该用牺牲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去换取,而应该依靠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综合化、系统性地解决。展望未来,中国就业友好型产业政策设计,应充分考虑政策的就业基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经济政策间的协同等具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优先战略 就业友好型产业政策 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经济复苏状况对江苏产业发展的影响
17
作者 陈柳 程俊杰 《唯实》 2021年第9期22-23,共2页
一、全球经济复苏不同步的表现美国与中国的不同步。中国依靠科学防疫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控制疫情,2021年实现6%以上经济增长无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计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为8.4%。但是,中国经济增长是建立在2020年相对高基数基... 一、全球经济复苏不同步的表现美国与中国的不同步。中国依靠科学防疫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控制疫情,2021年实现6%以上经济增长无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计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为8.4%。但是,中国经济增长是建立在2020年相对高基数基础上的,今年超预期的可能性不大。相对来说,今年以来美国复苏超预期,很大程度上来自去年的“低于预期”。随着拜登上台,美国疫情防控加严、疫苗推广加速,叠加1.9万亿美元法案顺利通过,美国在复苏赛道上显著提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速 全球经济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疫情防控 主要经济体 超预期 江苏产业 科学防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闫东升 孙伟 +1 位作者 陈东 仝文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36,共9页
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时期,准确把握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解决城乡不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乡二元经济模型和已有相关研究,从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倒U型”关系理论假设出发,... 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时期,准确把握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解决城乡不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乡二元经济模型和已有相关研究,从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倒U型”关系理论假设出发,进一步理清城镇化进程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机制。为验证这一假设,以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为例,基于2000—2018年城市尺度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城镇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存在较强空间溢出效应,且在核心区与边缘区均显著存在。②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财政状况、交通设施和对外开放等,都是城乡收入差距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基于“核心-边缘”的对比发现,不同因素效应存在差异,如交通状况在核心区效应的不显著与边缘区的显著等。③总体上,长江三角洲城镇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直接效应为“U型”、间接效应为“倒U型”,且城镇化率拐点分别为0.842、0.648,这可能与研究期较高的城镇化率有直接联系。对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距的不同区域对比看,较为发达的核心区二者之间始终呈现“U型”关系、边缘区则为“倒U型”,直接效应、间接效应的城镇化率拐点分别为0.843、0.877与0.481、0.673,但均处于城镇化率推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阶段。据此,提出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但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强化城市之间的协调,特别是消除边界壁垒以提升要素流动便捷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率 城乡收入差距 空间溢出效应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人口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闫东升 孙伟 孙晓露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85-1292,共8页
运用重心、人口密度及相对变化率、空间计量等方法,对长江三角洲人口分布格局演变、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方向的变化,表征人口分布格局转变,而迁移速度趋缓表征了区域发展向稳态的转变;②在人口密度... 运用重心、人口密度及相对变化率、空间计量等方法,对长江三角洲人口分布格局演变、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方向的变化,表征人口分布格局转变,而迁移速度趋缓表征了区域发展向稳态的转变;②在人口密度分布呈现相对稳定的区域差异基础上,时空演变从2000—2012年上海、苏南显著的增加与苏中、苏北、安徽部分城市的下降,向2012—2018年部分欠发达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转变。③空间计量回归表明,在人口集聚的“马太效应”下,驱动因素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市场力量的趋强、政府影响的弱化,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也带来空间溢出效应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多维解构与战略重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凌永辉 刘志彪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127-137,共11页
构建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解构与重构分析框架,试图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概念与理论研究的叙事衔接。研究表明:从党的十七大报告到二十大报告,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概念提出,是我国产业发展的结构、模式和动力发生深刻变化... 构建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解构与重构分析框架,试图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概念与理论研究的叙事衔接。研究表明:从党的十七大报告到二十大报告,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概念提出,是我国产业发展的结构、模式和动力发生深刻变化的客观要求。基于对“现代化”“产业”和“体系”三个范畴的分析,可以将现代化产业体系界定为现代知识密集、技术创新能力强、安全开放程度高,且随技术进步而不断动态化调整的产业系统。在产业经济学视域下,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从产业结构维度解构为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内部转型升级,从产业组织维度解构为企业竞合与产业协同,从产业空间维度解构为“产业集聚—扩散—再集聚”的区位演变,从产业创新维度解构为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三链融合”,从产业安全维度解构为以产业备份系统保障产业竞争优势。鉴于此,当前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也需要按照“扬长补短”的动态竞争优势原则,在结构、组织、空间、创新和安全方面实现战略重构,即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整合优化、产业集群升级、产业融通创新和产业政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的二十大 维度解构 战略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