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化工工艺本质安全指数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叶君乐 蒋军成 +1 位作者 阴健康 张明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130,共6页
建立化工工艺的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可燃性、爆炸性、毒性、反应性、温度、压力、储量等7个指标。为解决前人指数法中的边界波动效应,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建立化工工艺本质安全评价指数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危险分级及对各分级的... 建立化工工艺的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可燃性、爆炸性、毒性、反应性、温度、压力、储量等7个指标。为解决前人指数法中的边界波动效应,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建立化工工艺本质安全评价指数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危险分级及对各分级的隶属函数。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的5条工艺路线为例进行分析,结论与前人提出的指数方法的评价结果相吻合,表明该指数方法可以用来进行化工工艺的本质安全评价,以指导设计初期的本质安全型工艺路线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工艺 本质安全 边界波动效应 模糊综合评价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质安全的化工工艺物质危险指数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叶君乐 蒋军成 张明广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共4页
建立了基于本质安全的化工工艺物质危险性的评价体系,包括火灾危险性、爆炸危险性以及毒性等3个评价指数。基于风险的思想,各个评价指数均包括概率指标与后果指标。为了全面反映化工工艺的实际情况,在各个评价指数中均对所有物质的相应... 建立了基于本质安全的化工工艺物质危险性的评价体系,包括火灾危险性、爆炸危险性以及毒性等3个评价指数。基于风险的思想,各个评价指数均包括概率指标与后果指标。为了全面反映化工工艺的实际情况,在各个评价指数中均对所有物质的相应指数值加和。参数的取值以以往的指数法为基础,为了消除边界波动效应,取值采用内插法。由于各个指数的量纲不同,针对3个指数分别比较。以生产乙酸的3条工艺路线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法可用于工艺路线的物质危险性分级,以指导设计初期物质的本质安全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安全 火灾危险性 爆炸危险性 毒性 风险 本质安全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质安全目标的化工厂装置平面布局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叶君乐 蒋军成 +1 位作者 张明广 孙东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7-171,共5页
提出了一套化工厂装置平面布局优化方法,以实现布局的本质安全化。简要阐述了本质安全的理念及其在布局设计中的应用,发现引导词限制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多米诺效应的存在影响布局的本质安全性,因此重点提出了用初始没备多米诺危险... 提出了一套化工厂装置平面布局优化方法,以实现布局的本质安全化。简要阐述了本质安全的理念及其在布局设计中的应用,发现引导词限制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多米诺效应的存在影响布局的本质安全性,因此重点提出了用初始没备多米诺危险指数与目标设备多米诺危险指数来评估布局的本质安全性,指数考虑了初始设备发生不同事故时对不同目标设备的本质安全距离。对指标值较大的设备采取本质安全与被动安全并用的方法,以有效提高布局的本质安全性。实例分析表明,建立的化工厂装置平面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布局优化 本质安全 限制影响 多米诺效应 被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初期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设计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叶君乐 蒋军成 张明广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9-133,共5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在设计初期进行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设计的策略。首先进行危险物质与危险能量两类共计11种危险类型的危险辨识。针对辨识出的危险类型,通过与相应的临界条件比较进行快速的危险评价,对于不可接受的危险必须采取本质安全化... 该文提出了一种在设计初期进行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设计的策略。首先进行危险物质与危险能量两类共计11种危险类型的危险辨识。针对辨识出的危险类型,通过与相应的临界条件比较进行快速的危险评价,对于不可接受的危险必须采取本质安全化措施,可接受的危险可有选择性地进行本质安全化设计。在设计初期可以使用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主要是消除、最小化、替代和缓和,针对11种危险类型可以应用不同的本质安全化设计模型,以使实际进行本质安全化设计时更加简单与快捷。该文把提出的本质安全化设计策略应用到一个甲苯硝化制硝基甲苯的工艺,形成了多种本质安全化措施,可以用来在设计初期消除或减少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初期 本质安全化设计 危险辨识 危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的城市危险源信息及专项检查交互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勇清 蒋军成 +2 位作者 张明广 周小龙 朱运刚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9-31,共3页
对国内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范围已基本涵盖至省市一级,但对于区县、街道乃至社区的地方级,尚无比较明确、完善且具体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针对我国当前基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缺乏针对性... 对国内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范围已基本涵盖至省市一级,但对于区县、街道乃至社区的地方级,尚无比较明确、完善且具体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针对我国当前基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缺乏针对性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现状,以其日常管理中的危险源信息管理和专项检查为核心业务,基于B/S三层架构、采用ASP.NET+Ajax网站技术及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开发了城市危险源信息及专项检查交互管理系统。系统主要着眼于区县级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需求分析,引入多视角信息查询技术,开发出解决方案,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 危险源 专项检查 安全生产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油品储罐腐蚀产物自然氧化实验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永喜 蒋军成 赵声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1,共5页
为深入研究含硫油品储罐硫腐蚀产物FeS自然氧化倾向性,自建实验台模拟储罐FeS的生成及其自然氧化倾向性,同步热分析仪对FeS进行了热质量实验,通过TG曲线和DSC曲线分析了FeS粒径对其氧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Fe2O3、Fe(OH)3及其... 为深入研究含硫油品储罐硫腐蚀产物FeS自然氧化倾向性,自建实验台模拟储罐FeS的生成及其自然氧化倾向性,同步热分析仪对FeS进行了热质量实验,通过TG曲线和DSC曲线分析了FeS粒径对其氧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Fe2O3、Fe(OH)3及其混合物经硫化所得FeS具有很强的自然氧化活性,Fe3O4硫化物的氧化速度最快,Fe2O3次之,混合物和Fe(OH)3较慢,温升速率分别达到0.64、0.45、0.34和0.11℃/s;TG曲线经历了质量增加和质量迅速损失的过程,DSC曲线上有明显的放热峰;粒径对FeS氧化性有明显影响,粒径越小,TG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氧化起始温度和氧化终止温度越低,DSC曲线上放热峰峰值温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 硫化亚铁 自然氧化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族硝基含能化合物撞击感度的QSPR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睿 蒋军成 潘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21,共7页
基于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原理,研究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撞击感度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内在定量关系。应用遗传函数算法筛选出与撞击感度密切相关的6个参数作为分子描述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基于该6参数的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撞击感... 基于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原理,研究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撞击感度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内在定量关系。应用遗传函数算法筛选出与撞击感度密切相关的6个参数作为分子描述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基于该6参数的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撞击感度预测模型。分别采用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的方式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预测能力及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感度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 脂肪族硝基含能化合物 遗传函数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分析的硫化亚铁氧化倾向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永喜 蒋军成 赵声萍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8-180,共3页
含硫油品储罐内壁腐蚀产物硫化亚铁在空气中有很高的氧化性,很容易引起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用美国TA公司生产的SDT-Q600同步热分析仪在30~1 000 ℃范围内对硫化亚铁进行热重分析,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的角度分析了硫化亚铁氧... 含硫油品储罐内壁腐蚀产物硫化亚铁在空气中有很高的氧化性,很容易引起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用美国TA公司生产的SDT-Q600同步热分析仪在30~1 000 ℃范围内对硫化亚铁进行热重分析,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的角度分析了硫化亚铁氧化过程,讨论了粒径和升温速率对硫化亚铁TG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亚铁经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热;粒径和升温速率对TG曲线有明显的影响,粒径减小,TG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氧化起始温度和氧化终止温度降低;升温速率增大,TG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氧化速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硫化亚铁 热重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研究预测液态烃燃烧热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洪印 蒋军成 +1 位作者 潘勇 王睿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6-272,共7页
分别以基于Xu指数的原子类型AI指数和电性拓扑状态指数作为分子结构描述符表征80个液态烃的分子结构特征,并分别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这80个液态烃的燃烧热进行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建模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Xu指... 分别以基于Xu指数的原子类型AI指数和电性拓扑状态指数作为分子结构描述符表征80个液态烃的分子结构特征,并分别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这80个液态烃的燃烧热进行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建模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Xu指数的原子类型AI指数能更好地表征液态烃物质的分子结构特征,且液态烃燃烧热与分子结构间的线性关系要强于非线性关系.所建立的最佳预测模型为基于Xu指数的原子类型AI指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99,对测试集的平均预测相对误差为0.637%,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类型AI指数 电性拓扑状态指数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 液态烃 燃烧热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液氯泄漏条件下室内气体浓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超 王志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32,共5页
以液氯储罐泄漏为研究对象,运用ALOHA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泄漏后相同地点室外浓度均远高于室内浓度,室内气体的浓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浓度峰值的出现在时间上较室外有延迟。研究了液氯室外泄漏情况下影响室内气体浓度的各种... 以液氯储罐泄漏为研究对象,运用ALOHA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泄漏后相同地点室外浓度均远高于室内浓度,室内气体的浓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浓度峰值的出现在时间上较室外有延迟。研究了液氯室外泄漏情况下影响室内气体浓度的各种因素。随着换气次数的增加,室内气体的最高浓度不断增加,浓度下降的速率也增大。风速和地面粗糙度的增加均会降低室内气体的最高浓度。室内气体的最高浓度随温度的上升而有所增加,但影响并不显著。连续泄漏时,室内外浓度均低于瞬时泄漏时的浓度。连续泄漏时室内浓度上升到最高值时需要的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HA软件 液氯泄漏 室内浓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幕抑制重气云扩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洪雪 潘旭海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2-34,共3页
在分析重气云危险性的基础上,指出了水幕抑制重气扩散的方法。对水幕的结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对目前国外进行的实验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对各类模型的优缺点以及基本原理进行了概括,最后指出了未来水幕抑制重气扩散的实验... 在分析重气云危险性的基础上,指出了水幕抑制重气扩散的方法。对水幕的结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对目前国外进行的实验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对各类模型的优缺点以及基本原理进行了概括,最后指出了未来水幕抑制重气扩散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气云 水幕 扩散 膜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空间重气扩散浓度场变化过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超 王志荣 蒋军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3-197,共5页
以二氧化碳气体为对象,对室内空间重气连续泄漏扩散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分析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室内空间泄漏后,出现明显的沉降现象,泄漏源高度以下位置的体积分数远大于高处的体积分数,且气体体积分数上升的速... 以二氧化碳气体为对象,对室内空间重气连续泄漏扩散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分析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室内空间泄漏后,出现明显的沉降现象,泄漏源高度以下位置的体积分数远大于高处的体积分数,且气体体积分数上升的速度也明显增大。墙壁的阻挡作用会使近墙处气体体积分数比其他位置要高。中心面上,泄漏初期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梯度不大,但随着时间的进行,体积分数梯度变大,逐渐出现分层现象。通过比较同一时刻不同面上气体体积分数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靠近地面处的水平面上体积分数分布较均匀,而垂直面上体积分数分布不均匀。二氧化碳扩散过程中,径向上有一个初始速度,而在横向上表现为自由扩散。不同高度水平面上,随着高度的增加,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值和高体积分数区域都逐渐减小,且在离泄漏源较远处的两侧墙壁处富集,而泄漏源下方有一个体积分数相对较低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室内空间 重气 连续泄漏 浓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绝热火焰温度混合气体爆炸下限的预测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国梁 蒋军成 潘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61,共5页
准确地预测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对防止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的混合气体爆炸事故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采用Gaseq软件计算CH4,C3H8,C2H4,C3H6,CH3OCH3和CO的绝热火焰温度(CAFT),分析初始温度对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体积比1∶1)爆炸下限(L... 准确地预测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对防止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的混合气体爆炸事故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采用Gaseq软件计算CH4,C3H8,C2H4,C3H6,CH3OCH3和CO的绝热火焰温度(CAFT),分析初始温度对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体积比1∶1)爆炸下限(LEL)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温度的升高,临界火焰温度基本不变,而LEL线性下降。使用计算绝热火焰温度法对不同比例的二元混合气体(体积比1∶1,3∶1,1∶3)以及三元混合气体(体积比1∶1∶1)的LEL进行预测,在选取的35组不同组份的混合气体中,LEL的预测值与文献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81 8,平均相对误差为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体 爆炸下限(LEL) 绝热火焰温度 初始温度 生成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权法在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4
作者 王清源 潘旭海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7-92,共6页
针对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的特点和影响应急救援能力的因素,建立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结构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不同层次及各类因素中全部指标的判断矩阵,通过矩阵运算和一致性检验,得到各级指标的权重,并用熵权法对得出... 针对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的特点和影响应急救援能力的因素,建立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结构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不同层次及各类因素中全部指标的判断矩阵,通过矩阵运算和一致性检验,得到各级指标的权重,并用熵权法对得出的权重进行修正。将2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熵权法修正指标权重之后,"火灾监测仪表的配备、维护及定期检测情况","预警设备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重大危险源泄漏报警装置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监测信息识别、诊断、评价"4个指标的权值大幅度增大。同时,"救援组织能力"这个指标的权值在修订以后则大幅度的减小。相比之下熵权法修订后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重大危险源 应急救援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量热仪RC1在化工热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纯 潘旭海 +1 位作者 陈发明 蒋军成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27,32,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热危险性分析仪器——反应量热仪RC1的设计原理和内部结构,运行模式以及所能获得的温度、传热系数、热转化率、绝热温升、最大合成反应温度等数据类型,并通过阐述其在过程安全、工艺过程开发及优化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介绍了一种新型热危险性分析仪器——反应量热仪RC1的设计原理和内部结构,运行模式以及所能获得的温度、传热系数、热转化率、绝热温升、最大合成反应温度等数据类型,并通过阐述其在过程安全、工艺过程开发及优化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反应量热仪在化工热安全领域中的特点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量热仪 热危险性 化工过程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PR方法预测硝胺化合物撞击感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睿 蒋军成 +2 位作者 潘勇 曹洪印 崔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7-672,共6页
基于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原理,研究了硝胺化合物撞击感度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内在定量关系。根据分子结构计算用于反映分子结构信息的35个结构参数;应用遗传算法筛选出与撞击感度密切相关的5个参数作为分子描述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 基于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原理,研究了硝胺化合物撞击感度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内在定量关系。根据分子结构计算用于反映分子结构信息的35个结构参数;应用遗传算法筛选出与撞击感度密切相关的5个参数作为分子描述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分子描述符与撞击感度之间的内在定量关系进行模拟,建立了根据分子结构预测硝胺化合物撞击感度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的方式对模型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预测能力及泛化性能。该方法的提出为工程上预测硝胺化合物撞击感度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胺化合物 撞击感度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氧化仲辛醇液液非均相反应过程热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纯 潘旭海 +1 位作者 陈发明 蒋军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利用反应量热仪器RC1分析半间歇操作下的硝酸氧化仲辛醇的反应放热过程,通过不同的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加料时间等反应条件的变化,研究氧化反应过程中放热速率情况和热转化速率的变化趋势,推导出反应失控条件下的绝热温升和所能到达的... 利用反应量热仪器RC1分析半间歇操作下的硝酸氧化仲辛醇的反应放热过程,通过不同的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加料时间等反应条件的变化,研究氧化反应过程中放热速率情况和热转化速率的变化趋势,推导出反应失控条件下的绝热温升和所能到达的最大温度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该反应就可以进行,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放热速率加大;搅拌速率对非均相反应的影响明显;随着加料时间的延长,放热速率减慢,但会延长反应时间;综合分析判定其反应热失控,危险属于中度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反应 RC1 半间歇反应 热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燃气体-空气-氮气混合物爆炸极限的预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国梁 潘勇 蒋军成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可燃气体爆炸是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类型之一,爆炸极限是判断其爆炸危险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工业过程中常采用向被保护的设备中引入惰性气体的方法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本研究采用计算绝热火焰温度法,对几种常见的有机可... 可燃气体爆炸是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类型之一,爆炸极限是判断其爆炸危险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工业过程中常采用向被保护的设备中引入惰性气体的方法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本研究采用计算绝热火焰温度法,对几种常见的有机可燃气体与氮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进行预测计算,并将计算值与文献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爆炸下限的预测与实验值吻合程度较好,对爆炸上限的预测则存在一定的误差,并对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 绝热火焰温度 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空间重气泄漏扩散过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超 王志荣 蒋军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92,共5页
以CO2为对象,对室内空间重气扩散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考察泄漏源强度、泄漏源高度和开窗对室内CO2扩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在室内空间泄漏扩散后有明显的沉降和分层现象。CO2浓度和浓度上升速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泄漏源强... 以CO2为对象,对室内空间重气扩散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考察泄漏源强度、泄漏源高度和开窗对室内CO2扩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在室内空间泄漏扩散后有明显的沉降和分层现象。CO2浓度和浓度上升速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泄漏源强度的增加,近地面处CO2浓度和浓度上升速率均增加,远离地面处CO2浓度值略有上升。随着泄漏源高度的增加,近地面处CO2浓度和浓度上升速率均减小,远离地面处CO2浓度增加。当泄漏源高度较高时,虽然近地面处的CO2浓度相对有所减小,但整个空间都会有较高CO2的气体分布,危险性更大。室外静风条件下,在高位开窗时,空间内CO2浓度没有明显的降低;但在低位开窗时,近地面处CO2浓度明显降低,但远离地面处,CO2浓度降低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间 重气扩散 泄漏源强度 泄漏源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油品储罐腐蚀产物自燃性的热重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永喜 蒋军成 赵声萍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7-29,共3页
含硫油品储罐低温湿H2S腐蚀产物FeS的氧化自燃是引起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运用SDT-Q600型同步热分析仪对FeS从室温到1 000℃的氧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用不同的动力学模型对热重实验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处理,计算了不同粒径Fe... 含硫油品储罐低温湿H2S腐蚀产物FeS的氧化自燃是引起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运用SDT-Q600型同步热分析仪对FeS从室温到1 000℃的氧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用不同的动力学模型对热重实验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处理,计算了不同粒径FeS的活化能。结果表明,FeS的氧化自燃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机制,活化能可以作为衡量FeS氧化自燃性能的一个指标。FeS样品粒径大小对其氧化自燃性有明显影响,随着FeS粒径的减小,TG曲线上氧化起始温度和氧化终止温度降低,其活化能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品储罐 自燃 硫化亚铁 活化能 动力学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