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协同育人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圆圆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是重要阵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二者的协同育人具有注重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与教育力量、协同各方以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是重要阵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二者的协同育人具有注重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与教育力量、协同各方以形成强大合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意义,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科学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融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可行性等问题,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符合高校坚持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哲学诠释学”的理论工具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价值--评《诠释学视角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价值》
2
作者 程德慧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122-124,共3页
中华民族基于5000多年农业文明的生产方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生存智慧: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中华民族基于5000多年农业文明的生产方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生存智慧: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永恒的生存发展价值。近代以前,中国人通过自己的政治智慧,与世界各国达成和平友好的关系,这是中华文明先进性的生动证明。中国因此一直是东方世界的文化中心。然而,中华文明形成并守成于农业文明,崇德不崇力。当西方国家开启人类工业文明的时代后,就带来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文明要涅槃再生,中华民族必须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哲学诠释学 和平友好 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明 政治智慧 人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社团建设路径论析
3
作者 魏圆圆 《世纪桥》 2023年第1期68-70,共3页
高校马克思主义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为了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的偏差、流于形式等问题,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建设。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社团建设应通过上下贯通的多层级有效协同的管理机制、多元主体共... 高校马克思主义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为了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的偏差、流于形式等问题,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建设。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社团建设应通过上下贯通的多层级有效协同的管理机制、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导向明显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和长效发展的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增强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高校 马克思主义社团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四维向度”特点论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程德慧 《江苏高职教育》 2022年第3期52-58,共7页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是对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其理论深刻,内涵丰富,实践视域广阔。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体现了“全社会职业教育”“全过程职业教育”“全民职业教育”“全面素养职业教育”的特点,具有科...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是对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其理论深刻,内涵丰富,实践视域广阔。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体现了“全社会职业教育”“全过程职业教育”“全民职业教育”“全面素养职业教育”的特点,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加强对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四个全面”思想特点的研究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 全社会职业教育 全过程职业教育 全民职业教育 全面素养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融入思政课需要把握的着力点
5
作者 李英贤 徐兴华 《善天下》 2025年第3期42-45,共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把全会精神全面系统地融入思政课需要把握以下着力点:一是充分认识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二是科学把握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把全会精神全面系统地融入思政课需要把握以下着力点:一是充分认识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二是科学把握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三是认真遵循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正确原则;四是积极创新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科学把握 思政课 正确原则 民族复兴 着力点 强国建设 核心要义
原文传递
系统论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黄炎培职业教育观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毛文娟 程德慧 王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3-48,共6页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先驱和著名教育家,其职业教育思想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中,逐步从零散性走向系统化,形成包括本质观、目的观、人才观、师资观、教学观、联络观在内的黄炎培职业教育观系统。其呈现出系统要素的整体性特点、系统...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先驱和著名教育家,其职业教育思想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中,逐步从零散性走向系统化,形成包括本质观、目的观、人才观、师资观、教学观、联络观在内的黄炎培职业教育观系统。其呈现出系统要素的整体性特点、系统层次的协同性特点及职业教育办学的开放性特点。我国已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关键阶段,运用黄炎培职业教育观的系统思维,对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统筹不同类型教育协同发展、深化产业与教育融合等方面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系统论 黄炎培 职业教育观 系统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炎培职业教育适应性主张的科学意蕴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德慧 《江苏高职教育》 2023年第6期55-62,共8页
黄炎培职业教育适应性主张贯穿并渗透于其职业教育思想发展的全过程,经历了实用主义、大职业教育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抗战救国三个阶段。职业教育要适应学生成长成才之需、适应社会各界发展之需、适应国家和形势发展之需是黄炎培职业教... 黄炎培职业教育适应性主张贯穿并渗透于其职业教育思想发展的全过程,经历了实用主义、大职业教育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抗战救国三个阶段。职业教育要适应学生成长成才之需、适应社会各界发展之需、适应国家和形势发展之需是黄炎培职业教育适应性主张的科学内涵。黄炎培职业教育适应性主张对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时代价值。理论维度上,“大职业教育主义”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价值维度上,“敬业乐群”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价值导向;实践维度上,“校企一体、做学合一”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先行示范;方法维度上,“双手万能,手脑并用”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哲学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炎培 职业教育适应性主张 科学意蕴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郝立杰 《江苏高职教育》 2023年第4期62-69,共8页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伦理底色和价值支撑。从方法论上看,体现为历史和现实相映、共性和个性贯通、理论和实践互融的道德图景。从内容上看,黄炎培以敬业乐群为建构原则和出发点,从道德原则、伦理地位、义利规范、...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伦理底色和价值支撑。从方法论上看,体现为历史和现实相映、共性和个性贯通、理论和实践互融的道德图景。从内容上看,黄炎培以敬业乐群为建构原则和出发点,从道德原则、伦理地位、义利规范、道德品质等方面论述职业道德教育思想。从实践上看,他将做学合一作为道德品质养成的主要途径,主要关涉教师、学生、学校、榜样等因素。步入新时代,工匠精神则成为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演进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 传承创新 敬业乐群 做学合一 工匠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批判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峰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伟大胜利,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虚无主义论断主要从表现形态与内在方法两方面展开。从表现形态来看,历史虚无主义关于新民主主...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伟大胜利,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虚无主义论断主要从表现形态与内在方法两方面展开。从表现形态来看,历史虚无主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虚无化命题主要为革命阴谋观、告别革命观以及枭雄革命观。从内在方法来看,历史虚无主义构建虚无化论断的三种方法表现为历史的时空错置、历史的主观移情以及历史的断章取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关于中国革命性质以及中国革命道路的科学论断,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基础与特征。重新思考与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就在于从实践的高度上出发,在根本上分析与辨清历史虚无主义论断的深层结构,准确清晰地把握与认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科学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中国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R技术引入高校思政课实践环节的应用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景荣 《科教导刊》 2021年第8期145-147,共3页
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要求出发,通过对VR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环节的优势研究,得出了VR技术对于强化思政课实践环节在与时俱进、突破路径、活化内容方面都具有独特作用... 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要求出发,通过对VR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环节的优势研究,得出了VR技术对于强化思政课实践环节在与时俱进、突破路径、活化内容方面都具有独特作用。在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将符合新时代、新潮流的VR技术应用于实践环节,升级实践方式,做好相关的事项和准备,是对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技术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R技术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沉浸式教学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博惠 王亚峰 《江苏高职教育》 2022年第4期21-27,共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修课之一。采用VR技术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可以重现历史、与教学内容适配,沉浸式教学在身心投入效果、实时互动实现教学效果与达成教学目标方面存在明显优势。沉浸式教学方式以人本主义哲学、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修课之一。采用VR技术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可以重现历史、与教学内容适配,沉浸式教学在身心投入效果、实时互动实现教学效果与达成教学目标方面存在明显优势。沉浸式教学方式以人本主义哲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而创设,通过试听沉浸、感知沉浸,形成良好“心流”状态,通过沉浸体验、沉浸思考、沉浸交互、沉浸塑造等环节,达到以情感人、以境化人的教学效果。不过,VR技术背景下的沉浸式教学方式仍存在困境,需要通过VR技术迭代发展、纲要课VR课程资源库建立和思政课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措施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技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沉浸式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正确党史观 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12
作者 王晓峰 《群众》 2021年第16期25-26,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学习党史,就是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学习党史,就是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绝不容忍任何人肆意歪曲。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既要坚持鲜明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要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凸显党史学习的学理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 党史学习 学习党史 奋斗历程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主题主线 政治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的挑战与路径
13
作者 朱芸 《文化产业》 2021年第24期113-114,共2页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面向未来的高层次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表现出明显的专业性、职业性特点。但是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重视不够。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习经历、自我认可等原...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面向未来的高层次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表现出明显的专业性、职业性特点。但是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重视不够。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习经历、自我认可等原因表现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不够充分等问题,缺乏文化自觉意识。这就要求教育者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发展需求,从课程设置、职业需求、渠道拓展等几个方面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化自觉意识 高层次创新 中华优秀文化 渠道拓展 高等教育 课程设置 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明磊 侯君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实现对传统工匠精神的时代转化与价值延展,更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成果。文章在论证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概述二者融合现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思...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实现对传统工匠精神的时代转化与价值延展,更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成果。文章在论证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概述二者融合现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进行探析,提出在实践进路上:社会需打造工匠光环、深化职教改革、提供社会支持;高职院校需营造校园文化、构建思政体系、加快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落实评价奖励;学生需主动内化,苦练技能;最终构建长效协同机制,保障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实现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归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转向马克思主义后的“社会革命”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1,共8页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转向马克思主义后运用阶级分析法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经典力作。对这个文本的解读仅仅立足于文本本身是不够的,从毛泽东思想史来看,这个文本实际上是标识毛泽东早期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文本,是毛泽东转...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转向马克思主义后运用阶级分析法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经典力作。对这个文本的解读仅仅立足于文本本身是不够的,从毛泽东思想史来看,这个文本实际上是标识毛泽东早期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文本,是毛泽东转向马克思主义后与以往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彻底决裂、清算,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初步进行中国化实践的关键文本,同时也是毛泽东开始从社会问题走向社会革命、从社会革命深入政治革命的真正开端。从本质层面讲,明确"社会革命"思想显然是毛泽东真正把握社会和革命有机辩证统一的产物,既包含着对社会问题认识的深入,又包含着对革命性质的再思考,是蕴含着总体性、历史性和辩证性的唯物辩证法思维,对新时代把握"社会革命"命题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革命 毛泽东 唯物辩证法 社会问题
原文传递
“圈层”的认知逻辑及其价值引领
16
作者 唐爱芳 《新闻传播》 2024年第23期43-45,共3页
智慧传播时代,由于大数据、算法控制和信息检索偏好的设置,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了一个个“圈层”,圈层的认知逻辑是一个从裂变到聚合的过程,但是他们由于受教育程度不一样,持续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的差异性和大家关注的... 智慧传播时代,由于大数据、算法控制和信息检索偏好的设置,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了一个个“圈层”,圈层的认知逻辑是一个从裂变到聚合的过程,但是他们由于受教育程度不一样,持续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的差异性和大家关注的泛媒介的不同也会导致认知差异的存在,所以要实现圈层价值引领,必须让圈层之间良性互动,发挥主流媒介的“定海神针”作用,为各种社会媒介提供服务和保障,做好智能化时代的传播行业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圏层 认知逻辑 价值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28
17
作者 程德慧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12,共8页
劳动教育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并且贯穿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始终。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有其特定的生成逻辑,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抗战救国的历史使命是其萌生的逻辑起点,鄙视生产劳动的社会风气和脱离社会实践的教育... 劳动教育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并且贯穿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始终。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有其特定的生成逻辑,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抗战救国的历史使命是其萌生的逻辑起点,鄙视生产劳动的社会风气和脱离社会实践的教育实际是其生成的社会根源,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是其形成的基石,对国外职业教育实践和西方教育理论的借鉴是其产生的外在动力。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双手万能、手脑并用是其核心与精髓,促进就业、增进生产、服务社会是其时代使命,劳工神圣、职业平等体现其劳动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培育道德是贯穿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主线。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提出的一项重大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而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具有重要启示和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炎培 劳动教育 生成逻辑 科学内涵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学语言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圆圆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84-86,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信息的接受与传达,根据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对其教育的需求进行判断,结合教学的内容展开引导。教学中教师需要保持客观性,不能将自我性太强的内容融入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信息的接受与传达,根据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对其教育的需求进行判断,结合教学的内容展开引导。教学中教师需要保持客观性,不能将自我性太强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语言中,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曲解。教师在进行自我完善过程中,也需要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思考与探究,重视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语言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名师”引进的风险识别及多维化解——以人力资本风险理论为框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敏 石亚兵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51,共10页
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引进“名师”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少地区和学校重视以自主选聘的形式引进“名师”。然而,“名师”引进具有高需求、高依赖、高投入、高预期等特征,一旦未达到预期目标,极易产生引进风险。以人力... 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引进“名师”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少地区和学校重视以自主选聘的形式引进“名师”。然而,“名师”引进具有高需求、高依赖、高投入、高预期等特征,一旦未达到预期目标,极易产生引进风险。以人力资本风险理论为框架发现,“名师”引进中存在人才识别、诚信、绩效、流失等风险。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对风险进行识别、防控与治理,科学制定人才需求规划,规范人才选聘程序,建立人才绩效评估机制,加大校内存量人才培养力度,营造合作共享组织生态,以此降低引进链条中的风险程度,提升人才集聚和辐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师选聘 风险识别 风险治理 人力资本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证的高校环境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敏 周琪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45-49,共5页
以多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13所高校的2 352名大学生,对其开展细颗粒物(PM2.5)知识测量问卷调查。使用回归分析法探寻大学生环境知识掌握度与其潜在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并分析大学生掌握环境知识的情况和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进... 以多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13所高校的2 352名大学生,对其开展细颗粒物(PM2.5)知识测量问卷调查。使用回归分析法探寻大学生环境知识掌握度与其潜在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并分析大学生掌握环境知识的情况和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提升重视程度、完善课程体系和丰富教育形式等方面提出增强高校环境教育实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高校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