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周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初雅杰 何秀男 +1 位作者 杨宗辉 李晓泉 《中国冶金教育》 2018年第2期59-62,共4页
通过设置综合实验周,提高焊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介绍了焊接应力与变形综合实验周的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实现了理论、实验和数值分析等知识的融合,丰富了焊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了可视化教学效果,提高了学... 通过设置综合实验周,提高焊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介绍了焊接应力与变形综合实验周的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实现了理论、实验和数值分析等知识的融合,丰富了焊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了可视化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技术与工程 综合实验周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具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 被引量:1
2
作者 谈淑咏 巴志新 +2 位作者 白允强 陈舒恬 章晓波 《中国冶金教育》 2018年第6期1-3,共3页
南京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设计)专业是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中基础理论较多,内容涉及面广且抽象枯燥,概念性和理解性内容并重,重点难点较多。基于... 南京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设计)专业是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中基础理论较多,内容涉及面广且抽象枯燥,概念性和理解性内容并重,重点难点较多。基于模具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实践教学以及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材料科学基础 教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5
3
作者 顾建平 孙慧玉 +1 位作者 张小朋 濮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9-65,共7页
通过将热力学内变量理论与Adam-Gibbs结构松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适用于描述非晶态形状记忆聚合物(SMP)玻璃化转变过程中热变形行为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分析方法进一步建立了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S... 通过将热力学内变量理论与Adam-Gibbs结构松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适用于描述非晶态形状记忆聚合物(SMP)玻璃化转变过程中热变形行为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分析方法进一步建立了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SMPC)热膨胀系数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温度变化对基体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在玻璃化转变过程中的影响。研究了一种含T300碳纤维增强相SMPC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SMPC的各向热应变在升降温阶段几乎一致,仅在玻璃化转变附近微小分离;较快降温率导致的低温态热应变略小,而较快升温率导致平衡态温度更高; x向热应变随纤维倾角增大而增大,随纤维含量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对纤维增强SMPC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 纤维 热变形 玻璃化转变 结构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焊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初雅杰 成家林 +2 位作者 何秀男 杨宗辉 李晓泉 《中国冶金教育》 2018年第6期55-57,共3页
以焊接CAE技术与应课程模块为例,将"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教育与传统的线下教育结合,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根据课程特点,提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案并实施。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以焊接CAE技术与应课程模块为例,将"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教育与传统的线下教育结合,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根据课程特点,提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案并实施。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增强综合素质,为焊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技术 线上线下 混合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实验周的工程伦理教育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寇波 巴志新 +1 位作者 杭祖圣 王章忠 《高分子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5-90,共6页
通过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独立设课和跨课程教学模式不足,结合工科专业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教学的背景,首次提出在综合实验周中融入工程伦理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以"材料回收与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周"为例,从教学目标、内容设计... 通过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独立设课和跨课程教学模式不足,结合工科专业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教学的背景,首次提出在综合实验周中融入工程伦理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以"材料回收与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周"为例,从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教学形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探讨在综合实验周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新教学模式凸显工程伦理教育实践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工程伦理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伦理教育 综合实验周 实践教学 材料循环利用
原文传递
微纳石墨烯片增强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其机理 被引量:11
6
作者 邹高鹏 贺显聪 +5 位作者 孙滨洲 朱建斌 白苏南 许永祥 张慧 杨少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28-2235,共8页
采用电化学加超声剥离制取微纳石墨烯片,通过粉末冶金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合金。使用纳米压痕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样品的纳米硬度、弹性模量、室温蠕变以及摩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铝合金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随着微纳石墨烯片含量的增... 采用电化学加超声剥离制取微纳石墨烯片,通过粉末冶金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合金。使用纳米压痕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样品的纳米硬度、弹性模量、室温蠕变以及摩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铝合金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随着微纳石墨烯片含量的增加呈线性提高;当微纳石墨烯片含量为0.20%(质量分数)时,石墨烯增强铝合金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比纯铝合金的分别提高66%和52%,室温平均蠕变度在保载阶段为纯铝合金的54.56%,在稳定阶段平均蠕变速率仅为纯铝合金的1/10,摩擦因数随微纳石墨烯片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微纳石墨烯片的加入使得晶粒细化、产生高位错密度和晶格畸变,提高了石墨烯铝合金复合材料的纳米硬度以及弹性模量,微纳石墨烯片对部分可动位错钉扎提高了铝合金抗蠕变性能,微纳石墨烯片存在自润滑性提高了铝合金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纳石墨烯片 电化学 纳米压痕 室温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控DNA可逆杂交/解链及其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寇波 谈玲华 +1 位作者 王倡春 肖守军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20-1730,共11页
通过光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光控DNA杂交与解链,这种光控DNA有望成为下一代DNA功能构筑材料和纳米机械能量输入模式。本文总结了可逆光控DNA杂交/解链的各种途径及其作用机理,并分析其使用条件和光控效果。已有实验结果的对比... 通过光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光控DNA杂交与解链,这种光控DNA有望成为下一代DNA功能构筑材料和纳米机械能量输入模式。本文总结了可逆光控DNA杂交/解链的各种途径及其作用机理,并分析其使用条件和光控效果。已有实验结果的对比和归纳表明,从DNA骨架上楔入含侧链偶氮苯官能团的单元,通过顺反异构实现DNA双链解链与杂交的可逆光控最具应用潜力,并且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本文介绍了这种骨架楔入偶氮苯光控DNA材料在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 DNA 纳米材料 可逆光控
原文传递
不同Co含量对Co37+xNi34-xAl29(x=0,1,2,3)磁控形状记忆合金的
8
作者 力学性能影响娄许诺牟建南上官远东刘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6年第8期00114-00114,共1页
本文采用金像显微组织分析技术、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显微测试以及压缩测试,研究了不同Co含量下的Co37+xNi34-xAl29(x=0,1,2,3)合金的显微组织形态、相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o-Ni-Al合金的显微组织均为β相与γ相共存。随... 本文采用金像显微组织分析技术、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显微测试以及压缩测试,研究了不同Co含量下的Co37+xNi34-xAl29(x=0,1,2,3)合金的显微组织形态、相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o-Ni-Al合金的显微组织均为β相与γ相共存。随着Co含量的提高,晶界处的γ相变得粗大起来,晶粒也随之变小。硬度测试发现合金的硬度随着Co含量的增多而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合金的抗压强度和压缩断裂应变也随着合金中的Co含量的增多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Al合金 磁控形状记忆合金 显微组织 硬度 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切口法测量ZrB2–SiC–Graphite陶瓷的断裂韧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幸红 王安哲 +1 位作者 谢茂松 胡平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07-1711,共5页
采用纳秒激光在ZrB2-SiC-Graphite(ZSG)陶瓷材料中引入了尖锐的V型切口,切口尖端半径小于1μm。通过单边V型切口梁法测得ZSG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为3.88MPa·m^1/2,与单边预裂纹梁法结果吻合,表明激光切口法的有效性。研究了断裂韧性... 采用纳秒激光在ZrB2-SiC-Graphite(ZSG)陶瓷材料中引入了尖锐的V型切口,切口尖端半径小于1μm。通过单边V型切口梁法测得ZSG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为3.88MPa·m^1/2,与单边预裂纹梁法结果吻合,表明激光切口法的有效性。研究了断裂韧性与激光切口深度和试样厚度比值(a/W)的关系,对于ZSG陶瓷,试样的a/W取值范围为0.1~0.6时能获得准确的断裂韧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断裂韧性 激光 尖锐切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