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周金军 邓琳 +3 位作者 翁德雨 王梅生 谭力 陈建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6期60-67,共8页
目的探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 目的探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改良组行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中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手术前后下肢力线[膝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塌陷、外侧后倾角(PA)、内翻角(TPA)、股胫角(FTA)]、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膝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塌陷、PA、TPA低于常规组(P<0.01);2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F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改良组HSS评分高于常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改良组伸膝最大角度、屈膝最大角度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提高复位质量,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下肢力线及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逐步叠加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胫骨平台塌陷 外侧后倾角 股胫角 膝关节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