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9例骨科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1
作者 魏曼莉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第22期147-148,共2页
目的总结对该院骨科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的49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 目的总结对该院骨科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的49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护理满意度评分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血栓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加强了对患者血糖的监控和对并发症的预防力度,效果显著,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老年 糖尿病 护理体会 综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延迟修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理乾 徐春归 +4 位作者 李子煜 姚飞 查小伟 祁雷 荆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11-1716,共6页
背景: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即时修复,但其对于延迟修复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磁场是否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延迟修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方法:将60只大鼠构建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低频脉... 背景: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即时修复,但其对于延迟修复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磁场是否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延迟修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方法:将60只大鼠构建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及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组,30只大鼠构建假手术模型(假手术组)。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的模型大鼠在进行坐骨神经离断并行延迟修复后予以低频脉冲电磁场刺激;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组仅进行坐骨神经离断及延迟修复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做离断。结果与结论:与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组相比,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模型大鼠坐骨神经指数修正因子明显上升,Westernblot结果显示坐骨神经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坐骨神经中的细胞再生数量增多。提示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延迟修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磁场 延迟修复 周围神经 神经离断 神经再生 功能恢复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免疫组化 组织构建 电磁场 坐骨神经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中相关microR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伟 祁雷 +1 位作者 李庆宁 荆珏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4-157,共4页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外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治疗难,预后差,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和相关学者。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RNAs,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在脊髓发育和SCI等过程的基因...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外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治疗难,预后差,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和相关学者。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RNAs,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在脊髓发育和SCI等过程的基因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为促进SCI后神经修复和再生的治疗提供新靶点。本文从miRNA在SCI中的机制及相关miRNA方面做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MIRNA 基因表达 发病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骨折术后深部感染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濒 郑辉 焦李 《传染病信息》 2019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目的 探究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深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胫骨骨折并行手术治疗且发生深部感染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诊断为胫骨骨折并行手术治... 目的 探究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深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胫骨骨折并行手术治疗且发生深部感染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诊断为胫骨骨折并行手术治疗且无深部感染的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深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时间是研究组患者发生深部感染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OR=4.110,95%CI:1.230~8.131)、骨筋膜室综合征(OR=5.371,95%CI:1.696~16.534)、手术时间(OR=9.269,95%CI:2.619~3.283)是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深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组中共检出8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6株(43.37%),革兰阳性菌47株(56.63%)。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1.33%)、大肠埃希菌(21.69%)、溶血葡萄球菌(20.48%)。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氯霉素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克林霉素耐药性高;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均较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氯霉素耐药性较强,溶血葡萄球菌对氯霉素耐药性最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均较为敏感。结论 在探究胫骨骨折术后深部感染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发现骨折类型、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时间是导致胫骨骨折术后发生深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胫骨骨折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且结合本研究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经验性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是降低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深部感染 术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Plion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的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小云 张濒 窦亚栋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Plion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诊治的胫骨Plion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试验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Plion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诊治的胫骨Plion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试验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肿胀消退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Kofoed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VA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优良率较高,Muzur分值较高,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肿胀消退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缩短,试验组Kofoed评分较高,VAS评分较低(P<0.05)。术后6周以及术后12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HSS评分以及骨痂评分均较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Plion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术后功能恢复产生积极影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胫骨Plion骨折 临床疗效 恢复情况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钩状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吉 张濒 +2 位作者 龙玉宝 焦李 谈志俊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5期547-549,共3页
目的观察腓骨钩状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07年2月至2012年4月,我科对100例伴有腓骨远端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腓骨远端骨折采用腓骨远端骨折固定,松质骨螺钉固定内踝骨折,依据骨折块形态及... 目的观察腓骨钩状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07年2月至2012年4月,我科对100例伴有腓骨远端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腓骨远端骨折采用腓骨远端骨折固定,松质骨螺钉固定内踝骨折,依据骨折块形态及大小选择螺钉或钢板固定后踝骨折,观察、随访及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后6周复查均可见骨折线模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发生,无内固定感染发生,术后无患者出现踝关节不稳。Mazur评分为69~93分,平均(85.2±12.6)分,其中优66例,良25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91.0%。结论运用腓骨钩状钢板可有效固定腓骨远端骨折,为早期活动提供稳定性,同时还能较好的恢复外踝正常外翻角及长度等解剖结构,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 踝关节 骨折 钩状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旋股骨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濒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14-115,共2页
目的研究防旋股骨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防旋... 目的研究防旋股骨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防旋股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将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月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防旋股骨髓内钉应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有助于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髓内钉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血液管理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赵雅宽 谢添芮 云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081-1084,共4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最早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于1997年提出。其核心内容是系统评估病人情况,应用一系列被循证医学证明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病人进行围术期干预,以改善预后[1]。近年来,ERAS的理念在骨科领...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最早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于1997年提出。其核心内容是系统评估病人情况,应用一系列被循证医学证明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病人进行围术期干预,以改善预后[1]。近年来,ERAS的理念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效果得到大量文献与研究证实,例如在人工关节置换领域的临床应用可以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住院费用等[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人工关节置换 循证医学 病人满意度 老年髋部骨折 血液管理 系统评估 外科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治疗伴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严重多发伤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谈志俊 张濒 +3 位作者 李小云 龙玉宝 陈吉 焦李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718-1719,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I期治疗伴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23例伴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应用交锁髓内钉I期治疗胫骨干闭合性骨折,术后观察并随... 目的 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I期治疗伴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23例伴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应用交锁髓内钉I期治疗胫骨干闭合性骨折,术后观察并随访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1~3h,平均1.4h;输血800~2000ml,平均1400ml;住院时间13~22d,平均17.2d.术后所有切口均顺利愈合,X线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5.3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复查X线示骨折均获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9.1周.结论 对伴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选择合适的病例,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应用交锁髓内钉I期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严重多发伤 交锁髓内钉 I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早期股骨头置换
10
作者 龙玉宝 冯震 +2 位作者 张濒 桂鉴超 王黎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5期430-431,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骨折 股骨头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吉 张濒 +2 位作者 龙玉宝 焦李 谈志俊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6期7958-7958,共1页
目的:观察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切口双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受伤后6~10 d后采取双切口双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54个月,1例陈... 目的:观察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切口双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受伤后6~10 d后采取双切口双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54个月,1例陈旧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出现关节僵硬,余19例患者膝胫关节面均最终生长平整,下肢力线恢复正常,所有患者依据Merchant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6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结论:双切口双钢板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固定及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双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并下尺桡关节脱位20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濒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51-52,共2页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是骨伤科的常见损伤,但临床上往往只重视骨折的治疗,而忽视了脱位的存在,以至下尺桡关节得小到良好的治疗而影响疗效,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传统的闭合复位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常难以维持桡...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是骨伤科的常见损伤,但临床上往往只重视骨折的治疗,而忽视了脱位的存在,以至下尺桡关节得小到良好的治疗而影响疗效,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传统的闭合复位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常难以维持桡骨的高度,出现短缩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下尺桡关节脱位 治疗 小夹板固定 闭合复位 骨伤科 石膏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谈志俊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6期7990-7990,共1页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59例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照Schatzker分类,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59例患者中随访56例,随访率为94.91%,其中术后康...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59例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照Schatzker分类,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59例患者中随访56例,随访率为94.91%,其中术后康复效果为优的患者有42例,治愈率为75%,术后康复效果为良的患者有12例,有效率为21.43%,效果为差的患者2例,无效率为3.57%,12个月后对患者再次随访,其中康复效果优的有55例,良的有1例,患者均没有出现再次骨折的现象。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对患者进行合适的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切口,对患处解剖复位,加强内固定,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治疗 合并症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4
14
作者 谈志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22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就诊的11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有采用交锁髓内钉者40例(34.4%),解剖钢板内固定者34...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就诊的11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有采用交锁髓内钉者40例(34.4%),解剖钢板内固定者34例(29.3%),采用胫骨外固定支架42例(36.3%),14例(12.1%)患者发生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及内固定断裂,均经二次手术获得满意疗效,15例(12.9%)发生术后感染。结论:一期彻底清创、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合适内固定方式、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手术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加克氏针撬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15
作者 龙玉宝 焦李 +2 位作者 张濒 谈志俊 陈吉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1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克氏针 桡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6
作者 姜诚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8期2-2,共1页
探讨分析核磁共振(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 2014 年 12 月至 2016 年 6 月 60 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MRI 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60 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X 线检查只显示了 26 ... 探讨分析核磁共振(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 2014 年 12 月至 2016 年 6 月 60 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MRI 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60 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X 线检查只显示了 26 例患者的不同骨折类型,而 MRI 检查诊断出 51 例韧带损伤患者,43 例关节腔积液患者,37 例骨质改变患者,28例半月板损伤患者,经过关节镜和手术均得到证实。结论:MRI 检查在诊断韧带损伤、关节软骨、半月板损伤等各类膝关节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损伤 诊断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濒 陶天奇 +2 位作者 李杨 蒋逸秋 桂鉴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6月,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治疗1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男11例,女5例;年龄21~55岁,平均40.7岁。病程14~20个月,平均16.4个月。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6月,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治疗1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男11例,女5例;年龄21~55岁,平均40.7岁。病程14~20个月,平均16.4个月。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41.2±2.2)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9±1.2)分。MRI以及B超检查提示跟腱连续性不佳。跟腱缺损长度为5.0~10.3 cm,平均5.8 cm。4例于跟腱止点上方断裂,12例为腱腹交界区断裂。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评分及VA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77.2 min。术中出血量15~30 mL,平均20.5 mL。术后住院时间5~10 d,平均7.2 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坏死、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10例随访达12个月以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跟腱再断裂,疼痛以及提踵不能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MRI复查提示跟腱连续性恢复。术后1、3、6、12个月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VAS评分明显降低,除术后1个月外,其余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势,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跟腱断裂 关节镜 自体肌腱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舟状骨骨折15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濒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773-774,共2页
舟状骨骨折在腕部骨折的发病率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约占所有腕骨骨折的82%~89%[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提倡通过早期内固定治疗新鲜的舟状骨骨折。腕舟状骨骨折常因临床症状不典型、特殊的解剖位置、医师注... 舟状骨骨折在腕部骨折的发病率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约占所有腕骨骨折的82%~89%[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提倡通过早期内固定治疗新鲜的舟状骨骨折。腕舟状骨骨折常因临床症状不典型、特殊的解剖位置、医师注意力集中在桡骨远端骨折造成的忽视及拍摄X线片时位置的差异而导致漏诊、误诊。 Dias等[2]报告其误诊率平均是41%。15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舟状骨骨折的病例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同时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舟状骨骨折,经过临床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舟状骨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HERBERT螺钉 临床随访 症状不典型 注意力集中 腕部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