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动因 被引量:1
1
作者 经盛鸿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95,共5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当局自明治维新以后,在对华侵略扩张中,多年实施的武力征服与战争恐怖威慑政策的继续与发展,是这个法西斯政策的最高峰;同时,也是这个政策走向破产与失败的转折点。它既具有浓烈的中世纪军队屠城的野...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当局自明治维新以后,在对华侵略扩张中,多年实施的武力征服与战争恐怖威慑政策的继续与发展,是这个法西斯政策的最高峰;同时,也是这个政策走向破产与失败的转折点。它既具有浓烈的中世纪军队屠城的野蛮色彩,又具有鲜明的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华日军 南京大屠杀 历史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江战役”与中英《南京条约》
2
作者 经盛鸿 《唯实》 2022年第8期84-88,共5页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2022年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0周年,180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一、鸦片战争前的江苏与南京清代中期以后...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2022年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0周年,180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一、鸦片战争前的江苏与南京清代中期以后直到清末,江苏共辖八府、三直隶州、一直隶厅。具体包括:江宁府、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通州直隶州、太仓直隶州、海州直隶州、海门直隶厅。府、直隶州、直隶厅,相当于现在的地级行政单位,其下辖县若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隶州 直隶厅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 镇江府 江宁府 不平等条约 常州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史课程思政与“回归历史现场”教学法的实践——以六朝简牍教学为例
3
作者 陆帅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6期111-114,共4页
中国古代史是当前历史学大类本科专业课程中的起始主干课程,在专业知识教育与课程思政中均具有重要地位。就现状而言,目前中国古代史本科教学普遍存在模式单一化、互动欠缺以及前沿材料、理论的引入不足等问题。为保证教学实践与课程思... 中国古代史是当前历史学大类本科专业课程中的起始主干课程,在专业知识教育与课程思政中均具有重要地位。就现状而言,目前中国古代史本科教学普遍存在模式单一化、互动欠缺以及前沿材料、理论的引入不足等问题。为保证教学实践与课程思政取得良好效果,将“回归历史现场”教学法引入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具有必要性,也存在相当的可能性。该文以六朝简牍的教学为例,通过课前准备、课堂讲授、课后作业与点评等环节呈现“回归历史现场”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以期提供一个典范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课程思政 回归历史现场 六朝简牍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守明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45,62,共6页
现代的大学制起源于中世纪欧洲,从11-12世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立校算起,迄今已有近900年历史。中世纪大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既是欧洲经济复苏、城市兴起后,世俗国家和教会对高等教育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的产物,也是市... 现代的大学制起源于中世纪欧洲,从11-12世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立校算起,迄今已有近900年历史。中世纪大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既是欧洲经济复苏、城市兴起后,世俗国家和教会对高等教育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的产物,也是市民阶级力量崛起、世俗文化教育兴旺的表现,从而为随后延续数百年之久的西方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作了人才和知识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大学 经济复苏 城市兴起 教育进步
原文传递
六朝建康:融于自然的园林都市
5
作者 陆帅 李欣 《唯实》 2022年第5期71-73,共3页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朝代众多。出于政治、经济、礼制等诸多因素的考量,不同政权在都城的区位选择、都市形态上往往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历史上的众多南北都城之中,六朝建康城又无疑是相当特别的存在。所谓六朝,即孙吴、东晋、宋、齐、梁、...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朝代众多。出于政治、经济、礼制等诸多因素的考量,不同政权在都城的区位选择、都市形态上往往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历史上的众多南北都城之中,六朝建康城又无疑是相当特别的存在。所谓六朝,即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政权。在这些政权存续的三百余年间,绝大多数时间都以建康(孙吴称建业)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作为都城,南京因而素有“六朝古都”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历史 六朝古都 孙吴 江苏省南京市 区位选择 都市形态 都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历史课程的贯通融合
6
作者 陆卫平 岳天宇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3年第28期79-80,共2页
“三新”背景下,近两年使用新教科书省份的高考试卷结构,与传统高考试题题型发生显著变化:选修教科书内容不再以“选做题”的形式出现,必修与选择性必修内容考查的界限模糊,这给一线教师新教科书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
关键词 教科书内容 一线教师 必修内容 高中历史课程 高考试卷 选做题 试题题型 新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中后期中枢决策机制的嬗变
7
作者 王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4期71-72,共2页
明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一,宣宗朱瞻基不豫,下诏免朝贺,初三日驾崩。太子朱祁镇于宣宗病亡后第七日即位,是为明英宗。新君幼冲,导致洪武以来皇帝临朝听政及批答章奏,以及永乐以来皇帝与阁臣、其他重臣议政都无法如常进行。
关键词 朱祁镇 明宣德 朱瞻基 宣宗 明中后期
原文传递
为什么只有300勇士?——希波战争温泉关战役反思 被引量:4
8
作者 祝宏俊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0年第6期99-103,31,共6页
在人类历史上,温泉关战役及其牺牲的300名勇士赢得了古往今来人们无数的赞叹和崇敬,但实际上,列奥尼达斯和他的三百名战士只是混乱的希腊世界、短视保守的斯巴达外交和激烈尖锐的斯巴达内部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温泉关战役只是战争史... 在人类历史上,温泉关战役及其牺牲的300名勇士赢得了古往今来人们无数的赞叹和崇敬,但实际上,列奥尼达斯和他的三百名战士只是混乱的希腊世界、短视保守的斯巴达外交和激烈尖锐的斯巴达内部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温泉关战役只是战争史上无数全军覆没的战例之一,列奥尼达斯及其300勇士的伟大形象主要是政治宣传和人为编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巴达 温泉关战役 300勇士
原文传递
明中后期中枢决策机制的嬗变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剑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118,M0005,M0006,共23页
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因年幼无法临朝听政,也不能与内阁阁臣等论定国是,为体现君威宸断,内阁大学士杨荣、杨士奇和杨溥创“早朝止许言事八件”的权宜之制,以待英宗成年后恢复“祖宗之旧”。然而,英宗长大后,三杨继卒,权宜之制渐成定制,... 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因年幼无法临朝听政,也不能与内阁阁臣等论定国是,为体现君威宸断,内阁大学士杨荣、杨士奇和杨溥创“早朝止许言事八件”的权宜之制,以待英宗成年后恢复“祖宗之旧”。然而,英宗长大后,三杨继卒,权宜之制渐成定制,促成中枢决策机制从太祖亲理政务、永宣内阁议政,转变为内阁票拟、内监代为批红、君主“垂拱而治”的“新祖制”。这既改变了明初中枢政治的权力结构和运作方式,又影响了明中后期皇权的表达方式,提升了内阁的政治地位,为宦官参与中枢决策提供了制度空间。“新祖制”与明初祖制的断裂,引发了时人对君权、内阁及宦官广泛持久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后期 中枢决策 皇权 内阁 宦官
原文传递
唐边疆治理与用人方略——甘元柬墓志所见六胡州与唐蕃和亲问题考释
10
作者 陈明迪 陆离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58,共9页
甘元柬与裴行俭、武三思及唐中宗有着密切关系,这对他的仕途产生了重大影响。《甘元柬墓志》提供的信息揭示了调露元年(679)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反唐与六胡州设立之间的因果关系。选任甘元柬等唐人出任六胡州刺史,表明六胡州建置... 甘元柬与裴行俭、武三思及唐中宗有着密切关系,这对他的仕途产生了重大影响。《甘元柬墓志》提供的信息揭示了调露元年(679)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反唐与六胡州设立之间的因果关系。选任甘元柬等唐人出任六胡州刺史,表明六胡州建置初衷在于强化对突厥降户的控制,以扭转正在恶化的边疆局势,这与《新唐书》所述羁縻府州刺史由本部落首领充任有别。六胡州的建置既体现了维持部落组织之“羁縻”特性,也蕴含了羁縻府州向正州演化的因素,但这一过程并非线性发展。唐朝政府力图强化对内附民族的控御,六胡州的羁縻属性正在消减,但还不能视为完全意义上的正州。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中所载703年出使吐蕃的唐廷使者甘卿(kam keng)正是甘元柬,其身份是唐派往吐蕃的和亲使。甘元柬的事迹表明吐蕃的南向战略为武周所遏制,最终于长安三年以甘元柬出使吐蕃为标志,促成了唐蕃关系的缓和,在历经全面对抗之后形成的均势局面下,双方最终实现和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元柬 六胡州 唐蕃关系 唐廷使者甘卿(kam keng)
原文传递
二次革命后广东“灰石案”风波与政府应对
11
作者 陈且韬 《华夏文化论坛》 2022年第2期365-372,共8页
民元广东军政府打击盗采私运灰石的罪行,使中国香港青洲英泥厂无法获取廉价灰石,英商利益受损,从而引发中英交涉。英国提出从广东获取灰石等要求,都督胡汉民拒不妥协,案件因而搁置。二次革命后龙济光督粤,李开侁署理广东民政长,继续处... 民元广东军政府打击盗采私运灰石的罪行,使中国香港青洲英泥厂无法获取廉价灰石,英商利益受损,从而引发中英交涉。英国提出从广东获取灰石等要求,都督胡汉民拒不妥协,案件因而搁置。二次革命后龙济光督粤,李开侁署理广东民政长,继续处理此案。为满足袁世凯结好英国的需求,原本尽力折冲的李开侁对英让步,决定增开灰石矿以尽快结案。广东各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反对结案办法,电请中央挽救,引发舆论风潮。但此举与袁世凯的意图相悖,必然徒劳无功,显示出维护中英关系对袁世凯政府的重要性。在“灰石案”的处理上,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不同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也成为革命党人的宣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灰石案 李开侁 进步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