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校研究生政治理论教育的路径与模式探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例 |
张成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0 |
|
2
|
社会整合视域中的制度建设——应对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学思考 |
蒋建新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3
|
中国政治学学术研究与政治实践的价值取向 |
黄高晓
杨雄
|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
2010 |
0 |
|
4
|
政治学视角下的美军核心价值观 |
杨雄
黄高晓
|
《辽宁警专学报》
|
2010 |
0 |
|
5
|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价值认知、模式、路径探析 |
仲彬
孙立兵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6
|
|
6
|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研究 |
郭钟琪
夏琳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7
|
论军队《政治工作条例》的法律作用 |
汪保康
张愈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8
|
我军官兵现代政治观念体系构成论析 |
蒋建新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9
|
试析新时期我军边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
夏凌
刘卫东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0
|
论孔德的道德—政治理论 |
叶念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1
|
论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的政治哲学意蕴——现代政治哲学理念解读 |
姜延军
薛传正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4
|
|
12
|
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看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 |
丁雪枫
刘光育
罗晓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3
|
气候政治博弈背景下的中国战略选择 |
李海涛
毛旻铮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 |
阎增武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8
|
|
15
|
柯亨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解读的“政治哲学转向” |
姜延军
詹峥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6
|
解放战争时期政治生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最终确立 |
杨宁
刘晓明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7
|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源流”关系 |
杜人淮
孙峰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8
|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若干思考 |
李昆明
|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
2009 |
2
|
|
19
|
政治权利原理还是道德乌托邦?--卢梭契约论中的平等自由主义思想 |
谈际尊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20
|
军队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特殊使命 |
顾智明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