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护理模式在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李小丹 王丽 《医药前沿》 2025年第8期111-113,119,共4页
目的观察系统性护理模式在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12月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的100例首次献血者,将2022年9—10月捐献血小板的50例首次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11—12月捐献血小板的50例首次献... 目的观察系统性护理模式在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12月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的100例首次献血者,将2022年9—10月捐献血小板的50例首次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11—12月捐献血小板的50例首次献血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献血知识掌握情况、献血满意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血小板作用知晓率及对本次献血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担心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和对献血安全存在顾虑比例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负性情绪,降低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提高其对献血知识掌握程度和献血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单采血小板 系统性护理模式 不良反应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与抗凝剂比例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晓露 《医学综述》 2012年第7期1120-1120,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与抗凝剂比例的关系。方法对来血液中心进行机采血小板的181例女性献血者随机分为A组80例,B组101例。对比观察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0(A组)和1∶11时(B组)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 目的探讨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与抗凝剂比例的关系。方法对来血液中心进行机采血小板的181例女性献血者随机分为A组80例,B组101例。对比观察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0(A组)和1∶11时(B组)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中毒的情况。结果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1的B组女性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发生率为1.98%,明显低于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0的A组女性献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苏地区女性体质量普遍较轻,采用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1可明显改善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枸橼酸钠中毒 抗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周丽娟 傅强 徐树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9期215-216,共2页
目的通过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做好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根据献血不同阶段,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同心理反应,有针对性通过宣传招募、捐献前、中、后三个阶段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可有效的缓... 目的通过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做好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根据献血不同阶段,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同心理反应,有针对性通过宣传招募、捐献前、中、后三个阶段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可有效的缓解献血者的紧张心理,减少献血反应。结论加强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能够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实现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频次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清钙、镁和甲状旁腺素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沈燕 叶盛 傅强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了解血清镁在血小板单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频次对其血清钙、镁和甲状旁腺素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本中心29名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根据献血频次高低分为两组,高频次组(n=16):献血次数>12次/年;低频次组(n... 目的了解血清镁在血小板单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频次对其血清钙、镁和甲状旁腺素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本中心29名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根据献血频次高低分为两组,高频次组(n=16):献血次数>12次/年;低频次组(n=13):献血次数≤12次/年。分别检测献血者在血小板采集后0、30、60、90 min血液标本的血清钙、镁和甲状旁腺素水平,利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献血者的这三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血小板采集后时间点在0、30、60、90 min,高频次组和与低频次组献血者的血清钙(mmol/L)分别为2.41±0.23 vs.2.40±0.13、2.17±0.22 vs.2.26±0.11、2.20±0.24 vs.2.27±0.14、2.21±0.22 vs.2.28±0.18,均较0 min下降,下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采集开始后30 min、60 min、90 min;血清镁(mmol/L)分别为0.76±0.18 vs.0.75±0.21、0.69±0.21 vs.0.71±0.21、0.70±0.19 vs.0.72±0.19、0.71±0.20 vs.0.73±0.18,变化趋势与血清钙基本类似;甲状旁腺素(pg/mL)分别为40.32±17.24 vs.60.35±58.80、138.87±63.55 vs.190.43±64.85、129.14±65.70 vs.162.68±47.19、89.00±63.85 vs.122.22±57.90,较采集开始时上升,上升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采集开始后第30 min、60 min、90 min。两组之间只有甲状旁腺素水平在30 min时为138.87±63.55 vs.190.43±64.85(P<0.05)。结论血清镁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存在降低的情况,而低献血频次的献血者的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却会明显升高,应当引起各采供血机构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频次 甲状旁腺素 血清钙 血清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心理学在机采血小板献血前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齐虹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期276-276,共1页
目的分析护理心理学在机采血小板献血前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的仔细观察,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直接影响献血的情绪及减少或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结论针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目的分析护理心理学在机采血小板献血前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的仔细观察,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直接影响献血的情绪及减少或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结论针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运用正确科学的护理心理学知识可以减少或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保护献血者身心健康,保证血液质量,保留住血源,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队伍的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心理学 机采血小板 献血者 采血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WAL血细胞分离机管路耗材残余血量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津 何晓露 +2 位作者 叶盛 杨健莉 傅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结束后,所用耗材管路中会有部分残余的血液无法完全回输给献血者导致浪费。文章旨在探索一种安全、简便的操作方法,尽可能减少献血者失血。方法随机抽取10名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选用FENWAL血细胞分离机单针血... 目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结束后,所用耗材管路中会有部分残余的血液无法完全回输给献血者导致浪费。文章旨在探索一种安全、简便的操作方法,尽可能减少献血者失血。方法随机抽取10名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选用FENWAL血细胞分离机单针血小板采集程序,按照血细胞分离机操作手册进行血小板采集,在机器执行最后一步还输程序的抽吸时将空气陷阱倒立,并且在还输程序结束后将盐水管路和返血管路脱离各自的管路夹,通过重力的作用还输,对返血管路、空气陷阱、管路耗材残余血液分别进行细胞计数。结果管路耗材最终留有稀释血液(84.68±4.38) m L,其中含有相当于(42.06±4.08) m L全血中的红细胞,以及(214.37±68.09) m L全血中的白细胞。空气陷阱留有(11.98±3.27) m L[相当于(8.32±2.52) m L全血中的红细胞,以及(58.97±24.57) m L全血中的白细胞]血液;返血管路留有20m L[相当于(11.18±1.18) m L全血中的红细胞,以及(80.74±30.89) m L全血中的白细胞]血液,将空气陷阱和返血管路留有的血液通过改进操作方法还输至献血者体内。结论空气陷阱和返血管路中残留的血液可还输到献血者体内,为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 耗材 残余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21年某三甲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构成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耿立国 夏晶晶 +1 位作者 吴植茆 黄豆豆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第9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2014-2021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的构成,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1年8年期间首次诊断为恶性肿瘤的出院病例,描述统计不同年份、地区、性别及年龄肿瘤病例的疾病构成。结果:2014-2021年恶性肿...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2014-2021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的构成,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1年8年期间首次诊断为恶性肿瘤的出院病例,描述统计不同年份、地区、性别及年龄肿瘤病例的疾病构成。结果:2014-2021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85223例,其中男性50275例,女性34948例,平均入院年龄59.84岁,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住院病例排在首位;前列腺恶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分别位于男性、女性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的首位;各类恶性肿瘤患者户籍主要为本市;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的新发病例峰值分别在65岁以上和45-64岁。结论:恶性肿瘤的出院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恶性肿瘤的分布调整防治策略及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住院病例 疾病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2016-2021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耿立国 夏晶晶 黄豆豆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第10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分析某院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构成及分布情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16-2021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分析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及死因顺位等特征。结果:某院2016-2021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854例,病死率呈逐年降... 目的:分析某院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构成及分布情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16-2021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分析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及死因顺位等特征。结果:某院2016-2021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854例,病死率呈逐年降低趋势;死因构成前五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23.89%)、胃癌(11.48%)、白血病(8.90%)、胰腺癌(7.38%)、肝和肝内胆管癌(7.03%);男性病死率显著高于女性(χ2=27.885,P<0.001),男女比2.12∶1;恶性肿瘤死亡例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5岁以后达到高峰。结论:相关部门应重点加强肺癌、胃癌等癌肿的监测,重点监测老年人群,采取多种方式提高诊疗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恶性肿瘤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病例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血细胞分离机分别采集单份血小板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叶盛 郑珊峡 +1 位作者 傅强 何晓露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6期995-997,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Amicus、Trima Accel和MCS Plus 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份血小板的采集过程数据,寻求提高单份血小板的采集效率和献血舒适度的方法。方法:84名献血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Amicus、Trima Accel和MCS Plus采集单份血小板... 目的:通过比较Amicus、Trima Accel和MCS Plus 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份血小板的采集过程数据,寻求提高单份血小板的采集效率和献血舒适度的方法。方法:84名献血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Amicus、Trima Accel和MCS Plus采集单份血小板。评估3种机型的血小板采集效率、时间及产量。结果:MCS Plus的处理血量(2 909.85±208.93)ml、产量(2.83±0.32)×10^11/袋、ACD用量(306.94±18.14)ml和采集时间(80.82±8.187)min均为最大,采集速率(0.035±0.004)×10^11/min最小,较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cus的处理血量(2294.9±229.55)ml最少,但采集效率(71.57%±4.67%)最高,较其他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ma Accel的产品体积274.43(268-280)ml最小。另外除1例MCS Plus献血者外,其余献血者无献血反应报告。结论:采集单份血小板产品,MCS Plus产量最高,而Amicus采集效率最高。根据不同情况灵活使用,可提高单采血小板采集效率和献血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AMICUS Trima Accel MCS PLUS 采集效率
原文传递
估测的血浆容量状态对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晶晶 胡辽平 +3 位作者 浦越 耿立国 张颖 魏钟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95-903,共9页
目的:评估血浆容量状态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9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以心衰为主要诊断的患者1448例,使用Duarte公式根据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计算得出估测血浆容量状态... 目的:评估血浆容量状态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9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以心衰为主要诊断的患者1448例,使用Duarte公式根据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计算得出估测血浆容量状态(ePVS)结果,根据中位数分为ePVS低值组和高值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特征,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两组1年、5年的心血管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评估ePVS对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ePVS低值组和高值组心血管死亡率1年和5年均有统计学差异(3.4%vs 8.3%,P<0.001;8.4%vs 16.5%,P<0.001),ePVS高值组1年和5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低值组(37.1%vs 29.8%,P=0.004;66.4%vs 54.8%,P<0.001)。经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后,结果显示ePVS升高,心血管死亡(HR:1.085,95%CI:1.004~1.172,P=0.039)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HR:1.0516,95%CI:1.013~1.092,P=0.009)发生率增加。结论:随着ePVS升高,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增加,ePVS是心衰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容量状态 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心力衰竭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