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率解耦后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闭环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文彬 葛红娟 许宇翔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00-107,共8页
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3-1 MC)不含母线电容,单相脉动功率直接耦合到输入侧,导致三相输入电流谐波含量高、输入源容量要求大。因此,文章研究了含功率解耦电路的3-1 MC拓扑,该拓扑下单相脉动功率流入功率解耦电路并构成能量流通回路,根本... 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3-1 MC)不含母线电容,单相脉动功率直接耦合到输入侧,导致三相输入电流谐波含量高、输入源容量要求大。因此,文章研究了含功率解耦电路的3-1 MC拓扑,该拓扑下单相脉动功率流入功率解耦电路并构成能量流通回路,根本上解决了脉动功率对输入侧的影响。但是,3-1 MC功率解耦拓扑中增加了功率开关,影响变换器的闭环设计。于是,文章利用开关器件平均模型法逐步简化3-1 MC功率解耦拓扑的数学模型,建立变换器dq轴坐标系下的小信号模型,结合小信号模型的特点和传递函数,提出一种虚拟直流母线电压反馈的闭环控制策略并研究控制参数设计方法。最后,实验结果表明该种闭环策略能有效控制3-1 MC功率解耦拓扑,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 功率解耦 小信号模型 闭环控制 单位功率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并网风力发电系统飞轮储能控制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俞斌 韦徵 +4 位作者 杨波 陶以彬 李官军 王德顺 桑丙玉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0,共5页
大规模非并网风力发电避开了风电并网的技术难题。针对大规模非并网风力发电系统,提出一种飞轮储能系统辅助的风力发电方案,研究了飞轮储能系统对于非并网风力发电系统直流母线电压和输出功率的控制方法,建立了相应的Simulink仿真模型,... 大规模非并网风力发电避开了风电并网的技术难题。针对大规模非并网风力发电系统,提出一种飞轮储能系统辅助的风力发电方案,研究了飞轮储能系统对于非并网风力发电系统直流母线电压和输出功率的控制方法,建立了相应的Simulink仿真模型,用模拟实际风速对飞轮储能系统平稳非并网风力发电系统输出功率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飞轮储能系统的辅助下,非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可以按要求输出功率曲线以满足负荷需求,并在直流母线发生故障时,飞轮储能系统加速输出所储存的能量以稳定整个风力发电机组-飞轮储能系统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系统 非并网风力发电 直流母线电压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输入3-1矩阵变换器输入电流谐波抑制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
3
作者 国海 葛红娟 许宇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6511-6517,6618,共7页
针对输入电压不平衡条件下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双空间矢量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为补偿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输出的脉动功率,推导了采用单电感进行功率解耦的调制函数,在分析不平衡输入电压下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谐波的基础上... 针对输入电压不平衡条件下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双空间矢量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为补偿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输出的脉动功率,推导了采用单电感进行功率解耦的调制函数,在分析不平衡输入电压下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谐波的基础上,推导了将输入电压正序分量作为输入电流参考矢量下输入电流解析式,对比分析了与传统控制方式之间电流谐波的优化关系,提出正序电压作为输入电流参考矢量并采用动态调制比进行输出相与解耦相调制的控制策略,构建了实现该控制策略的系统模型并进行了系统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实验样机,仿真及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维持输出电压稳定性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输入电流谐波含量,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 不平衡输入 功率解耦 正序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组开放式永磁发电机系统整流桥电压矢量补偿控制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魏佳丹 郑青青 +1 位作者 周波 邓清唐 《电气工程学报》 2015年第7期18-25,共8页
针对绕组开放式永磁发电机结合逆变器-整流桥拓扑构成的新型发电系统中由于整流桥的存在导致的发电机绕组中存在较多谐波含量的问题,分析了系统中电机绕组电流谐波的产生原因及其组成部分,根据整流桥输入电压矢量与电流状态的对应关系,... 针对绕组开放式永磁发电机结合逆变器-整流桥拓扑构成的新型发电系统中由于整流桥的存在导致的发电机绕组中存在较多谐波含量的问题,分析了系统中电机绕组电流谐波的产生原因及其组成部分,根据整流桥输入电压矢量与电流状态的对应关系,对逆变器和整流桥的电压空间矢量进行合成,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流桥电压空间矢量补偿的新型控制策略,消除了整流桥的非线性影响,实现绕组开放式永磁发电机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组开放式永磁发电机系统 逆变器-整流桥 电流谐波 整流桥电压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滤波器状态反馈的矩阵变换器网侧电流闭环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陆松 葛红娟 +2 位作者 陈思 徐媛媛 许宇翔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71,共7页
滤波器的引入降低了矩阵变换器轻载时的网侧功率因数,而滤波器的谐振特性更会导致系统不稳定。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滤波器状态反馈的矩阵变换器网侧电流闭环控制策略,该策略以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网侧电流为控制目标,并将滤波器状态变... 滤波器的引入降低了矩阵变换器轻载时的网侧功率因数,而滤波器的谐振特性更会导致系统不稳定。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滤波器状态反馈的矩阵变换器网侧电流闭环控制策略,该策略以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网侧电流为控制目标,并将滤波器状态变量的瞬时扰动引入电流环,对虚拟整流级电流矢量的期望值进行实时补偿,并根据补偿后的电流矢量期望值调制矩阵变换器。通过设置合理的反馈系数矩阵,滤波器的状态反馈使系统闭环极点移至更稳定的区域,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有效阻尼矩阵变换器动态过程的振荡,并能在全功率范围内使网侧保持较高功率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变换器 LC滤波器 电流闭环 状态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并联谐振直流环节零电压开关逆变器
6
作者 王强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5年第3期46-51,共6页
为了提高逆变器的效率和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谐振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通过在传统硬开关逆变器的直流环节添加辅助谐振单元,实现了逆变桥开关器件的PWM软开关动作,同时辅助谐振单元的开关也为软开关操作。减小了逆变器中的续流二极... 为了提高逆变器的效率和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谐振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通过在传统硬开关逆变器的直流环节添加辅助谐振单元,实现了逆变桥开关器件的PWM软开关动作,同时辅助谐振单元的开关也为软开关操作。减小了逆变器中的续流二极管和辅助谐振单元中的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且开关器件承受的电压都没超过直流电源电压。经10 k W的试验样机验证了该软开关逆变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开关 反向恢复 零电流关断 零电压开通 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输入电流相角补偿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凯 葛红娟 +1 位作者 李后春 张文彬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7-141,共5页
研究减小三相输入单相输出矩阵变换器输入无功功率的控制问题,由于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输入滤波器滤波前后电流基频分量的相位差,导致了输入无功功率的增加。为减小输入无功功率,分析研究了网侧输入电流与主电路侧输入电流相位差的解算... 研究减小三相输入单相输出矩阵变换器输入无功功率的控制问题,由于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输入滤波器滤波前后电流基频分量的相位差,导致了输入无功功率的增加。为减小输入无功功率,分析研究了网侧输入电流与主电路侧输入电流相位差的解算方法,并推导了与输入电压和电流幅值的表达式,补偿后使输入电压和电流达到同相位的效果。针对提出的控制方法,研究了输入电流相角补偿的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闭环控制方法,推导了最大电压传输比表达式,并分析相角补偿后对最大电压传输比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负载条件下,改进方法都能有效地减小了矩阵变换器的输入无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 相位角 输入无功功率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偏心磁极优化设计 被引量:20
8
作者 徐媛媛 葛红娟 荆岩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73-877,共5页
以优化气隙磁通密度为目标,设计了表贴式偏心磁极永磁同步电机.在解析法研究偏心磁极气隙磁通密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偏心距对气隙磁感应强度波形、电机性能指标的影响,推导永磁体平行或径向充磁时,极弧范围内各点气隙磁感应强度与偏心距... 以优化气隙磁通密度为目标,设计了表贴式偏心磁极永磁同步电机.在解析法研究偏心磁极气隙磁通密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偏心距对气隙磁感应强度波形、电机性能指标的影响,推导永磁体平行或径向充磁时,极弧范围内各点气隙磁感应强度与偏心距关系的表达式,提出一种新颖的通过解析表达式优化设计最优偏心距的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验证,证明理论解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一台180 kW样机永磁体的实际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理论解算出的最优偏心距与有限元分析所得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距 气隙磁通密度 永磁同步电机 磁极 优化设计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低能耗辅助电路的并联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强 刘岩松 +1 位作者 陈祥雪 邢岩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69-1373,共5页
为提高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提出了一种具有低能耗辅助谐振电路的并联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在传统硬开关逆变器的直流环节添加辅助谐振电路,使直流母线电压周期性地归零,实现逆变桥主开关器件的零电压开关,而且辅助开关器件也可以实现零电... 为提高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提出了一种具有低能耗辅助谐振电路的并联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在传统硬开关逆变器的直流环节添加辅助谐振电路,使直流母线电压周期性地归零,实现逆变桥主开关器件的零电压开关,而且辅助开关器件也可以实现零电压关断和零电流开通.此外,其辅助谐振电路只有一个辅助开关器件,控制简单;辅助开关和谐振元件都位于直流母线的并联支路上,有利于降低辅助谐振电路的能耗.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给出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和软开关的实现条件.制作一个5kW的实验样机,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该软开关逆变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开关 零电压 谐振 低能耗 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并联谐振直流环节的软开关电压源逆变器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强 邢岩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17-2320,共4页
为提高逆变器的变换效率,提出了一种具有并联谐振直流环节的新型软开关电压源逆变器的拓扑结构.通过在传统硬开关逆变器的直流环节添加辅助谐振单元,使直流母线电压周期性地归零,实现逆变桥开关器件在零电压条件下完成切换,而且辅助开... 为提高逆变器的变换效率,提出了一种具有并联谐振直流环节的新型软开关电压源逆变器的拓扑结构.通过在传统硬开关逆变器的直流环节添加辅助谐振单元,使直流母线电压周期性地归零,实现逆变桥开关器件在零电压条件下完成切换,而且辅助开关器件也可以实现零电压开关或零电流开关.此外,电路中避免了使用大电容,没有中性点电位的变化问题.文中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给出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制作一个5 k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并联谐振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的主开关实现了零电压开关,在额定输出功率下,相比于硬开关逆变器,效率提高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电压开关 直流环节 并联谐振 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磁分路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电枢反应磁场与电感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戴冀 张卓然 +1 位作者 沐杨 刘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6-283,共8页
提出转子磁分路混合励磁同步电机(HESM)的优化结构,探讨了磁场分布特性。通过与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该电机的电枢反应磁场和电感特性。励磁绕组与磁分路结构的引入对该电机电枢反应磁场特性影响显著。电感特性由主磁路... 提出转子磁分路混合励磁同步电机(HESM)的优化结构,探讨了磁场分布特性。通过与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该电机的电枢反应磁场和电感特性。励磁绕组与磁分路结构的引入对该电机电枢反应磁场特性影响显著。电感特性由主磁路和磁分路的饱和程度共同决定,受到励磁电流和电枢电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感特性对其电动运行的影响,评估了永磁体的不可逆退磁风险。对比研究了一种新型HESM拓扑结构以研究结构变化对电感特性的影响。最后,研制了24k W转子磁分路HESM原理样机,三维有限元仿真与实验对比验证了其同步电感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枢反应 有限元分析 混合励磁 电感特性 不可逆退磁 转子磁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并联谐振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强 王天施 +2 位作者 刘晓琴 黄超 黄越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7-62,共6页
针对硬开关逆变器运行在高开关频率时,开关损耗较大,不利于效率提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开关频率的并联谐振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该拓扑结构的辅助谐振电路相对简单,通过辅助电路的谐振使直流母线电压下降到零时,逆变... 针对硬开关逆变器运行在高开关频率时,开关损耗较大,不利于效率提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开关频率的并联谐振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该拓扑结构的辅助谐振电路相对简单,通过辅助电路的谐振使直流母线电压下降到零时,逆变器的主开关可以完成零电压开关,同时辅助开关也可以在辅助谐振电路的工作过程中完成软开关,而且分压电容没有串联在逆变器的直流母线之间,因此该逆变器没有中性点电位的变化问题。依据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软开关的实现条件和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并制作了一个5 k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逆变器的主开关和辅助开关器件都实现了软开关,该软开关逆变器能有效地降低开关损耗和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软开关 零电压 谐振 开关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在加速度计误差补偿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倪建丽 葛红娟 +1 位作者 吴秀萍 盛守照 《测控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7,共4页
加速度计受其零偏、温度等影响明显,直接影响导航系统的精度,需要研究补偿方法,提高加速度计的测量精度。鉴于神经网络具有高效的曲线拟合功能和优越的逼近复杂非线性函数的特点,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加速度计误差补偿方法。仿真结果... 加速度计受其零偏、温度等影响明显,直接影响导航系统的精度,需要研究补偿方法,提高加速度计的测量精度。鉴于神经网络具有高效的曲线拟合功能和优越的逼近复杂非线性函数的特点,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加速度计误差补偿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经BP神经网络补偿后,加速度计误差补偿后的输出能良好地逼近其期望输出,输出最大误差的绝对值由0.4575g减少到0.07014g,误差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很好地抑制了加速度计的误差,提高了加速度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计 误差补偿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安装偏差及测速精度的估计与补偿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秀萍 葛红娟 +1 位作者 倪建丽 盛守照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2,242,共5页
研究飞行器导航定位精度优化问题,由于固定天线多普勒雷达、航姿系统及导航系统等测速存在误差,引起系统导航误差。为了减小测速误差,提高导航精度,提出了一种采用安装偏差与测速精度估计的补偿方法。分析了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及误差... 研究飞行器导航定位精度优化问题,由于固定天线多普勒雷达、航姿系统及导航系统等测速存在误差,引起系统导航误差。为了减小测速误差,提高导航精度,提出了一种采用安装偏差与测速精度估计的补偿方法。分析了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及误差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误差模型,然后利用卡尔曼滤波器,结合误差模型,将安装偏差、测速精度作为状态变量进行了估计,最后根据估计值进行了补偿。仿真结果表明,在载机起飞、降落、平飞等飞行状态下,改进方法能准确地对安装偏差、测速精度进行估计,减小了测速误差,提高了载机在陆地及海洋上飞行的导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陆地 海洋测速精度 安装偏差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电压持续时间可控的并联谐振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强 陈祥雪 邢岩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1-88,共8页
针对硬开关逆变器开关损耗较大,提出一种新型并联谐振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通过在传统的硬开关逆变器的直流环节添加辅助谐振电路,使直流母线电压周期性地下降到零,逆变器的主开关可以完成零电压开关,而且其辅助谐振单元只有两个辅助... 针对硬开关逆变器开关损耗较大,提出一种新型并联谐振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通过在传统的硬开关逆变器的直流环节添加辅助谐振电路,使直流母线电压周期性地下降到零,逆变器的主开关可以完成零电压开关,而且其辅助谐振单元只有两个辅助开关器件,通过控制辅助开关可以获得任意的零电压持续时间,使该软开关逆变器能应用各种灵活的脉宽调制策略。依据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给出软开关的实现条件和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对提出的软开关逆变器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逆变器的主开关实现了软开关,实验波形符合理论分析,所以该软开关逆变器能有效地降低开关损耗和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电压开关 逆变器 并联谐振 脉宽调制 开关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TP协议的飞机配电系统通信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思 葛红娟 +1 位作者 杨宗翰 杨景中 《航空计算技术》 2014年第6期95-99,共5页
针对飞机配电系统典型单元,建立基于时间触发的四节点控制与通信模型;实现系统典型节点的信号交互,并进行实时控制与仿真分析。以供电系统处理机(PSP)、发电机控制器和汇流条控制器的组合(GCUs+BPCU),某个负载管理中心(ELMC)、以及多个... 针对飞机配电系统典型单元,建立基于时间触发的四节点控制与通信模型;实现系统典型节点的信号交互,并进行实时控制与仿真分析。以供电系统处理机(PSP)、发电机控制器和汇流条控制器的组合(GCUs+BPCU),某个负载管理中心(ELMC)、以及多个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s)为四个典型节点,在研究模型节点内部控制与逻辑关系、建立消息时刻表的基础上,仿真了配电系统在双发、单发、应急情况下,汇流条和负载的自动管理。仿真结果表明,信号严格按照确定的消息时刻表传送,通信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为时间触发协议在航空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配电系统 TTP协议 通信网络 实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路输出高压隔离驱动电源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哲 肖岚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1,39,共4页
研究了一种具有高压隔离性能的多路输出驱动电源。利用全桥串联谐振在桥臂间形成电流型交流母线,配合高压电缆线、光纤传输实现高压隔离性能。利用磁环数目的增减可以灵活控制驱动电源输出路数。分析了该电源的适用环境、结构及其特点,... 研究了一种具有高压隔离性能的多路输出驱动电源。利用全桥串联谐振在桥臂间形成电流型交流母线,配合高压电缆线、光纤传输实现高压隔离性能。利用磁环数目的增减可以灵活控制驱动电源输出路数。分析了该电源的适用环境、结构及其特点,分析了部分参数对驱动电源输出电压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驱动电源配合IGBT运用在轻型高压直流输电中的可行性。最后,制作了一台125 W/2.5 A的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证明,该驱动电源结构、控制简单,可以实现软开关,符合多路输出以及高压隔离中驱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 多路输出 高压隔离 串联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压式18脉自耦变压整流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光 葛红娟 陈思 《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9期4-7,共4页
18脉自耦变压整流器具有输入电流谐波含量低,输出电压纹波小、变压器等效容量小等优点,但输出电压不满足航空低压直流系统的要求。在18脉自耦变压整流器的基础上设计降压电路,保证原有性能优势不变,实现28V低压直流输出。首先介绍了18... 18脉自耦变压整流器具有输入电流谐波含量低,输出电压纹波小、变压器等效容量小等优点,但输出电压不满足航空低压直流系统的要求。在18脉自耦变压整流器的基础上设计降压电路,保证原有性能优势不变,实现28V低压直流输出。首先介绍了18脉自耦变压整流器的移相原理和绕组结构,并对其输出电压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降压的需要引入了降压电路及其控制电路,进一步设计了主电路及控制电路的主要参数。最后在Saber仿真环境中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输入输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整流器 航空低压直流 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电压零电流谐振极型软开关逆变器
19
作者 王强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4年第19期49-54,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零电压零电流谐振极型软开关逆变器。在主功率器件开通和关断时,实现零电压和零电流,减小了电路损耗。同时,续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被降低到最小,辅助开关也实现了零电流开关。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同工...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零电压零电流谐振极型软开关逆变器。在主功率器件开通和关断时,实现零电压和零电流,减小了电路损耗。同时,续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被降低到最小,辅助开关也实现了零电流开关。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制作了一个1 k W的试验样机,结果验证了该软开关逆变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开关 反向恢复 零电流关断 零电压开通 谐振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耦合EMI滤波器电容和电感的确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森 徐晨琛 +1 位作者 龚敏 王世山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22期76-80,86,共6页
EMI滤波器是抑制传导电磁干扰的重要手段,但分立元件型滤波器由于其自身的缺点性能受到限制,而平面耦合型滤波器能够很好改善传统分立元件型EMI滤波器的缺点。在介绍平面耦合型滤波器结构的基础上,指出电感和电容参数是该类滤波器的最... EMI滤波器是抑制传导电磁干扰的重要手段,但分立元件型滤波器由于其自身的缺点性能受到限制,而平面耦合型滤波器能够很好改善传统分立元件型EMI滤波器的缺点。在介绍平面耦合型滤波器结构的基础上,指出电感和电容参数是该类滤波器的最重要技术参数。通过对滤波器元件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和论证,说明共模和差模电容可以通过解析表达式计算;差模电感,即共模模块形成的漏感也可以采用解析表达式确定。但是,各线匝的电感由于与频率密切相关,无法采用对应的解析表达式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EMI滤波器 有限元法 差模 共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