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粘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泛耐药菌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妍 郭晓芳 +5 位作者 陈显成 曹科 冯芜若 尤勇 虞文魁 朱章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6-980,共5页
目的了解多粘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XDR-KP)重症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治疗泛耐药菌重症肺炎提供支持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30日入住某院重症医学科,经病原学... 目的了解多粘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XDR-KP)重症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治疗泛耐药菌重症肺炎提供支持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30日入住某院重症医学科,经病原学检查确定为XDR-AB和/或XDR-KP所致重症肺炎,选取以多粘菌素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微生物治疗效果,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皮肤黑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入选24例泛耐药菌重症肺炎患者,进行26次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1%。共送检139次痰培养,138次药敏结果对多粘菌素B敏感(MIC 0.5~1μg/mL),仅有1次对多粘菌素B耐药(MIC=8μg/mL)。鲍曼不动杆菌组细菌清除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组(60.9%VS 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为42.3%,仅1例患者因肾功能损害而提前结束治疗;AKI存活患者(存活率60.0%)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皮肤黑色素沉着发生率为20.8%,未发现药物相关性肝功能损害和其他并发症。结论以多粘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XDR-AB、XDR-KP重症肺炎的有效率高。尽管菌株对多粘菌素B敏感性较高,但细菌清除率相对较低,多粘菌素B有一定肾毒性,积极治疗原发病后存活患者的肾损害一般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菌素B 泛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线图与CART决策树模型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风险预测中的效能比较
2
作者 马超 韩影 程旻桦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95-202,共8页
目的分别构建预测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急性疼痛(APP)风险的列线图与分类与回归树(CART)决策树模型,并比较两种模型在对TKA后APP风险预测中的预测效能。方法以27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18年3月至2024年4月在本院... 目的分别构建预测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急性疼痛(APP)风险的列线图与分类与回归树(CART)决策树模型,并比较两种模型在对TKA后APP风险预测中的预测效能。方法以27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18年3月至2024年4月在本院进行TKA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PP将患者分为APP组(n=98)和非APP组(n=176),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TKA后APP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CART决策树模型建立。绘制两种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对两种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DeLong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术前疼痛灾难化量表(PCS)评分、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止血带使用时间、神经阻滞、术后使用镇痛泵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糖尿病、PCS评分≥27分、VAS评分≥5分、术后未使用镇痛泵为TKA后AP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采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纳入CART决策树模型,最终模型筛选出5个特征,包括BMI≥25 kg/m^(2)、糖尿病、WOMAC≥48分、术前使用神经阻滞、未使用术后镇痛泵。绘制两种模型的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和CART决策树模型的AUC分别为0.858和0.911,灵敏度分别为81.88%和86.34%,特异度分别为82.91%和87.6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43%和80.6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4%和89.27%,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3.31%和89.75%。两种模型AUC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864,P<0.001)。结论两种模型均对TKA后APP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CART决策树预测效能优于列线图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急性疼痛 预测效能 列线图模型 CART决策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能量测定法对重症肺炎患者能量代谢状态的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巍 徐颖 +3 位作者 常荣华 王玲 王硕 顾勤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间接能量测定法(IC)在危重症患者的能量代谢状态测量方面上有精确性优势。文中旨在应用IC监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的代谢特点及自主呼吸试验过程中患者的能量代谢状态,从而揭示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能量消耗特点... 目的间接能量测定法(IC)在危重症患者的能量代谢状态测量方面上有精确性优势。文中旨在应用IC监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的代谢特点及自主呼吸试验过程中患者的能量代谢状态,从而揭示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能量消耗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ICU就诊的重症肺炎需要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休克组(n=30)和非休克组(n=30),采用间接能量测定法评估两组患者的能量摄入与代谢状态、营养评定指标、炎症指标、血气分析指标、预后指标。结果非休克组的呼吸频率改变在机械通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机械通气治疗后非休克组与休克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通气治疗后非休克组的能量状态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优于休克组(P<0.05)。非休克组经机械通气治疗后仅在PaCO 2指标水平上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休克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PCT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非休克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的CRP、PC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但仅有PCT的表达状态较休克组降低(P<0.05)。非休克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在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28 d死亡率(%)四个预后指标上显著优于休克组(P<0.05),特别是28 d死亡率,休克组有8例患者死亡脱组,而非休克组仅有3例患者死亡脱组。结论IC监测能够实时反映重症患者的能量代谢状态特点,提示机械通气治疗对于重症休克肺炎患者在改善静息能量消耗、血气及血清营养指标、机体免疫状态、炎症反应状态和预后上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能量测定法 重症肺炎患者 能量代谢 营养评定指标 炎症指标 血气分析指标 预后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治疗对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银丽 祁慧 +1 位作者 江翊国 梁培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0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患者静脉使用替加环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某院ICU使用替加环素静脉治疗的重症患者数据,按照替加环素剂量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测定患者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停药后的... 目的:研究重症患者静脉使用替加环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某院ICU使用替加环素静脉治疗的重症患者数据,按照替加环素剂量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测定患者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停药后的凝血指标。收集患者年龄、感染部位、肝肾功能情况、病原学培养结果等指标并分析。结果:替加环素可显著延长PT、APTT及TT,显著降低FBG、PLT水平(P=0.015、0.027、0.001、0.003、0),高剂量组APTT(P=0.024)、死亡率、出血率、输血率均高于低剂量组。替加环素剂量、用药前基础凝血功能水平可显著影响用药疗程中的凝血功能(P<0.05)。结论:替加环素可显著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使用时需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凝血功能 重症患者 脓毒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银丽 郭晓芳 +1 位作者 江翊国 梁培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9年第6期335-338,342,共5页
目的:监测重症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血药谷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重症患者信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比阿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血药谷浓度,分析PK/PD达标率及影响... 目的:监测重症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血药谷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重症患者信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比阿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血药谷浓度,分析PK/PD达标率及影响血药谷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美罗培南血药谷浓度(15.78±12.14)显著高于比阿培南(1.99±1.62)和亚胺培南(3.52±1.74),P=0,有较高的PK/PD达标率。及时进行剂量调整的情况下,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血药谷浓度无显著影响(P=0.71、0.76、0.96)。结论:对于肾功能损伤或颅内感染等特殊患者,美罗培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更优于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重症患者可借助TDM优化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比阿培南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集束化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舒 崔亚苹 +1 位作者 冯波 李国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194-198,共5页
脓毒症是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重症监护室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症是一种时间敏感的疾病,快速处理可以减轻疾病对机体的危害度。拯救脓毒症运动(SSC)的启动,目标是提高临床医生和公众对脓... 脓毒症是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重症监护室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症是一种时间敏感的疾病,快速处理可以减轻疾病对机体的危害度。拯救脓毒症运动(SSC)的启动,目标是提高临床医生和公众对脓毒症问题的认识,提高护理标准和降低死亡率,同时降低全球范围内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SSC多次进行指南更新对脓毒症的治疗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对脓毒症集束化治疗指南、脓毒症集束化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和对策的研究进展做出总结,旨在增强医护对集束化治疗依从性的更深入了解,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高脓毒症集束化治疗依从性提升策略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集束化治疗 重症监护 依从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组织氧负荷试验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达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尤勇 刘宁 +1 位作者 郭晓芳 顾勤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6-1100,I0009,共6页
目的评价经皮组织氧负荷试验(oxygenchallengetest,OCT)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5—01~2016—06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的5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后进行规范... 目的评价经皮组织氧负荷试验(oxygenchallengetest,OCT)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5—01~2016—06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的5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后进行规范化治疗。于液体复苏前、复苏后6h实施OCT,同时进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oxygenpressure,PtcO,)、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等血流动力学监测。计算6h乳酸清除率(1actateclearancerate,LRC),根据复苏后6hLRC分为高清除组(6hLRC≥10%,n=32)和低清除组(6hLRC〈10%,n=22),比较2组患者复苏后6hOCT、PtcO:、ScvO: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其评估液体复苏达标价值。结果复苏前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氧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后6h高清除组Lac(mmol/L)低于低清除组(3.3±3.2VS.7.3±4.1,P=0.010),Ptc02(mmHg)高于低清除组(88.2±29.2VS.54.0±25.9,P=0.004),氧负荷试验(mmHg)高于低清除组(90.9±57.5VS.40.0±19.8,P=0.010),复苏后6h2组Scv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6±6.5)%VS.(77.7±7.5)%,P=0.686]。复苏前后OCT均与同时期Lac呈显著负相关,复苏后6hOCT与LRC呈显著正相关,复苏后ScvO,与LRC无相关性。复苏后6hOC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6hPtcO,的AUC为0.768,6hScvO,的AUC最小为0.416,6hOCT预测6hLRC≥10%的最佳临界值为61mmHg,其敏感度71.9%,特异度90.9%。结论经皮氧负荷试验与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前后Lac和LRC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PtcO2) 氧负荷试验(OCT)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乳酸清除率(L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抗凝血液滤过用于不同原因高危出血倾向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尤勇 顾勤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1002-1003,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原因的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在实施无抗凝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时,滤器使用寿命和溶质清除效果的差异。方法:按照高危出血倾向的不同原因,将无抗凝CVVH治疗的118例次患者分为... 目的:研究不同原因的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在实施无抗凝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时,滤器使用寿命和溶质清除效果的差异。方法:按照高危出血倾向的不同原因,将无抗凝CVVH治疗的118例次患者分为低凝组(n=58)和出血组(n=60),比较CVVH治疗前后两组间血ΔScr、ΔBUN和滤器使用寿命的差异。结果:出血组滤器使用寿命(17.5±11.2)h,低于低凝组(35.8±15.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滤器使用寿命>12 h的比例在低凝组、出血组分别是72.4%、38.3%,滤器使用寿命>24 h的比例在低凝组、出血组分别是43.1%、16.7%,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出血组ΔScr(74.5±32.2)μmol/L、ΔBUN(7.0±2.8)mmol/L,低于低凝组(167.0±100.5)μmol/L、(11.1±4.9)mmol/L,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抗凝CVVH可应用于因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小板减少导致的高危出血倾向患者,不建议用于活动性出血或外科术后的高危出血倾向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滤过 无抗凝 出血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清单管理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柳小霞 冯波 +3 位作者 孙小燕 陈蓉 范周丽 王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19期3513-351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清单管理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12月东台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6月收治的3... 目的探讨基于清单管理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12月东台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6月收治的30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22年7~12月收治的33例为实验组,接受基于清单管理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血氧水平[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并发症情况、近期预后(通气后气管插管率、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护理24 h时,实验组PaO_(2)、SpO_(2)、PaO_(2)/Fi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通气后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基于清单管理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提高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效率,且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对改善氧合、促进恢复、获得良好预后有积极意义,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清单管理的集束化护理策略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清醒俯卧位通气
原文传递
颅脑外伤患者免疫水平及感染风险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冯芜若 虞文魁 +2 位作者 尤勇 曹科 张北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免疫功能、感染风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86例;按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标准分为轻中型组...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免疫功能、感染风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86例;按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标准分为轻中型组(24例)和重型组(62例)。收集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炎症指标及免疫指标;并统计入院1~3 d、4~7 d、7~14 d内的新增感染患者例数及入院14 d内的死亡例数。以入院14 d内出现死亡为预后指标,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患者入院14 d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重型组相比,轻中型组患者的血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淋巴细胞(CD4^+、CD8^+)、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水平均显著升高。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WBC、PCT、入院后第1~3 d内发生感染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LA-D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比轻中型患者的免疫功能更低下、感染出现时间更早、感染程度更重,且易合并多部位感染。早期血WBC、PCT水平、入院后第1~3 d内发生感染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LA-DR是影响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入院时应评估患者的感染情况及免疫功能,并动态监测;尽早控制感染、提高免疫水平,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免疫功能 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目标气囊压力监测下吸痰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大伟 邢星敏 冯波 《护理学报》 2017年第17期62-64,共3页
目的比较2种目标气囊压力监测下吸痰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的术后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0例患者入监护室后气囊压力目标监测为25 cm H2O,对照组50例患者入监护室后气囊压力目标监测... 目的比较2种目标气囊压力监测下吸痰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的术后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0例患者入监护室后气囊压力目标监测为25 cm H2O,对照组50例患者入监护室后气囊压力目标监测为30 cm H2O。观察比较2组患者吸痰后最高气囊压、吸痰前后差值、吸痰后气囊压高压时间及气道损伤情况。结果 2组患者吸痰后最高气囊压、吸痰前后差值及气道损伤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后气囊压高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气囊压力监测水平下,吸痰均可导致气囊压力明显升高,但25cm H2O的低水平气囊压力,患者吸痰后气囊压高压时间较短,可维持较好的气道黏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使气管插管患者有降低气道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危重患者 吸痰 气囊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护理谵妄患者真实体验研究的Meta整合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俊杉 余金甜 +1 位作者 刘晶涛 张爱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22,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ICU护士护理谵妄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检索并搜集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和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19年5月发表的有关ICU护士护理谵妄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根... 目的系统评价ICU护士护理谵妄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检索并搜集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和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19年5月发表的有关ICU护士护理谵妄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排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运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整合方法采用汇集性整合法。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提炼32个研究结果,归纳出9个新的类别,合成4个整合结果:谵妄非首要关注问题;承受诸多身心负担;渴望得到支持;自我调适与总结反思中获得成长。结论护理谵妄患者期间出现的不适体验对ICU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管理者应给予护士充分的支持和引导,在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的同时,改善谵妄患者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谵妄 护理体验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与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莹 顾勤 曲晨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57-59,共3页
P物质(Substance P,SP)是广泛存在于感觉神经末梢的一种速激肽,在机体受到刺激时从神经末梢释放,参与全身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如痛觉传递、炎症、免疫调节等.研究表明心脏表面有S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纤维分布,特别是在心内神经节、心外... P物质(Substance P,SP)是广泛存在于感觉神经末梢的一种速激肽,在机体受到刺激时从神经末梢释放,参与全身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如痛觉传递、炎症、免疫调节等.研究表明心脏表面有S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纤维分布,特别是在心内神经节、心外膜和冠状动脉周围分布密集,在心脏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大量释放,并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双重作用:在心脏急性缺血期SP通过强有力的扩血管作用尤其是舒张冠状动脉发挥心肌保护作用,而对于非缺血诱导的心肌重塑和慢性心脏衰竭往往起到不良的作用.本文回顾了SP在各类心力衰竭中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其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心力衰竭 感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下丘脑神经肽及骨骼肌萎缩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佩 程旻桦 虞文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脓毒症表现为高分解代谢,可引起不能纠正的急性骨骼肌分解,右美托咪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脓毒症高分解代谢状态,因而具有潜在的改善急性骨骼肌分解的作用。文中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内毒素血症大鼠下丘脑神经肽及骨骼肌萎缩基因表... 目的脓毒症表现为高分解代谢,可引起不能纠正的急性骨骼肌分解,右美托咪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脓毒症高分解代谢状态,因而具有潜在的改善急性骨骼肌分解的作用。文中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内毒素血症大鼠下丘脑神经肽及骨骼肌萎缩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利用腹腔注射脂多糖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干预24 h后,采用RT-qPCR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神经肽(POMC、CART、Ag RP、NPY)及骨骼肌MuRF-1、MAFbx mRNA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POMC mRNA表达分别为(0.51±0.22、1.65±0.32、0.84±0.36),CART mRNA表达分别为(0.44±0.28、1.87±0.43、0.98±0.26),Ag RPmRNA表达分别为(3.86±0.54、1.21±0.11、4.76±0.39),NPYmRNA表达分别为(0.74±0.31、1.05±0.17、0.87±0.2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下丘脑食欲减退神经肽POMC和CART mRNA表达显著升高,Ag RP 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下丘脑食欲减退神经肽POMC和CART mRNA表达明显下降,Ag RP mRNA表达明显升高(P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干预组MuRF-1和MAFbx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MuRF-1和MAFbx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调节内毒素血症大鼠下丘脑神经肽及骨骼肌肌肉萎缩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内毒素血症 下丘脑 神经肽 骨骼肌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指数评估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倩 许艳 +2 位作者 柏如静 应晨 虞文魁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2412-2415,共4页
目的评价灌注指数(PI)作为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评估工具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迈瑞BeneVision N17监护仪进行持续PI监测和生命体征监测,采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 目的评价灌注指数(PI)作为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评估工具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迈瑞BeneVision N17监护仪进行持续PI监测和生命体征监测,采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CPOT)进行疼痛评估。比较患者有疼痛表现、CPOT评分>1分时(镇痛前)和患者疼痛缓解、CPOT评分≤1分时(镇痛后)的PI、CPOT、心率(HR)、血压、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体温。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变量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镇痛前比较,镇痛后患者PI值明显升高,HR、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RR、CPOT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变化值与CPOT变化值、HR变化值(ΔHR)均呈负向弱相关(r_(s)=-0.236和-0.239,均P<0.05),ΔHR与MAP变化值呈正向弱相关(r_(s)=0.289,P<0.05),其余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疼痛减轻后,PI值会升高,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I可以作为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疼痛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指数 疼痛 ICU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对预防与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知信行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凌琳 许艳 冯波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22期80-80,88,共2页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预防与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为调查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ICU护士对预防与控制CLABSI的知信...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预防与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为调查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ICU护士对预防与控制CLABSI的知信行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8名ICU护士对预防与控制CLABSI的知信行调查得分情况,其中行为部分得分率最高为(35.40±3.32/40)分,信念部分得分率次之为(29.15±3.5/40)分,知识部分得分率较差为(11.18±2.53/20)分。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对ICU护士科学开展预防控制CLABSI的相关知识培训,从而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护士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预防 知信行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阴囊蜂窝织炎为首发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高庆强 李源芷 +5 位作者 王彬 余文 徐杨 宋涛 徐志鹏 戴玉田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10期1-3,共3页
总结分析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1例因外院睾丸鞘膜积液术后阴囊肿胀、以阴囊蜂窝织炎为首发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资料,通过患者的既往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入院后的影像学资料、病理报告、诊治经过等,分析误诊/漏诊原因,结合既往文献... 总结分析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1例因外院睾丸鞘膜积液术后阴囊肿胀、以阴囊蜂窝织炎为首发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资料,通过患者的既往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入院后的影像学资料、病理报告、诊治经过等,分析误诊/漏诊原因,结合既往文献,总结此类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蜂窝织炎 阴囊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展为慢性危重症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黄世杰 陈显成 +5 位作者 陈鸣 韩炎榆 段剑峰 刘加莉 朱章华 虞文魁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对重症患者进展为慢性危重症(CC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1、3、7、14、21 d高密度脂蛋白(H... 目的探讨脂蛋白对重症患者进展为慢性危重症(CC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1、3、7、14、21 d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载脂蛋白(ApoA-Ⅰ、ApoB)水平等临床数据,并记录患者是否进展为CCI,CCI定义为ICU住院时间≥14 d且持续存在器官功能障碍〔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2分〕。比较是否进展为CCI两组患者各类脂蛋白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重症患者进展为CC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脂蛋白对重症患者进展为CCI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共200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137例(68.5%)进展为CCI,63例(31.5%)未进展为CCI;CCI组患者各类脂蛋白指标经过急性期后呈下降趋势,而非CCI组各类脂蛋白指标呈上升趋势。CCI组患者各时间点HDL、LDL、ApoA-Ⅰ、ApoB均显著低于非CCI组;CCI组7 d HDL明显低于非CCI组〔mmol/L:0.44(0.31,0.61)比0.67(0.49,0.7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 d HDL为重症患者进展为CCI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0.033,95%可信区间(95%CI)为0.004~0.282,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7 d HDL预测重症患者进展为CC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2,95%CI为0.625~0.779,P<0.001;当最佳截断值为0.59 mmol/L时,敏感度为69.8%,特异度为72.4%。结论低水平脂蛋白与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且7 d HDL对重症患者进展为CCI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连续观察脂蛋白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重症患者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慢性危重症 脂蛋白 预后
原文传递
重症大数据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 被引量:10
19
作者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北京肿瘤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44 位作者 隆云 陈朝东 陈凯 陈鸣 程毅松 崔雅婷 丁琪 高涛 顾小花 何怀武 贺宏丽 贺家伟 胡畅 黄睿 姜会珍 蒋静 潘盼 兰蕴平 李俊 李璐 林瑾 罗旭飞 刘圣均 毛智 苗鹤 申玉文 苏龙翔 孙启航 孙为军 唐之韵 王海军 王陆豪 王斯聪 王占稳 王仲 尉东 吴骎 余愿 於江泉 原皓 张昊 张建成 张萌 赵春光 钟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4-424,共21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重症医学的诊疗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监测手段与治疗方法。这些多元化的监测数据具有实时性、连续性、动态性、多源性等特点,当前临床诊疗对其利用程度相对较低。重症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对多元数据的及时处理与整合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重症医学的诊疗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监测手段与治疗方法。这些多元化的监测数据具有实时性、连续性、动态性、多源性等特点,当前临床诊疗对其利用程度相对较低。重症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对多元数据的及时处理与整合变得至关重要。因此,近年来重症大数据应运而生。为了更好推动重症大数据在中国的规范化发展,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指南的基础上,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专家就本共识包括重症大数据的概念、意义与必要性;重症大数据临床研究关注的临床科学问题;重症大数据库的建立、标准与原则;重症医学大数据问题解决途径与方法;重症大数据的临床应用五个方面制定了本共识,为临床医生及致力于重症大数据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重症医学 大数据
原文传递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雅君 虞竹溪 +2 位作者 徐颖 董丹江 顾勤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9,共7页
目的:确定ICU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性肺曲霉菌病(CAPA)的患病率与预后,并分析CAPA的高危因素,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诊断为危重型COVID-19的74例患者,根据... 目的:确定ICU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性肺曲霉菌病(CAPA)的患病率与预后,并分析CAPA的高危因素,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诊断为危重型COVID-19的74例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CAPA组(22例)和非CAPA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起病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特征,分析其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PA的危险因素。结果:22例CAPA中确诊病例1例,临床拟诊21例;诊断CAPA的时间为入院后(8±5)d。CAPA组和非CAPA组患者淋巴细胞[(0.33±0.25)×109/L vs.(0.58±0.55)×109/L,t=4.233,P=0.019]、C反应蛋白[(95±80)mg/L vs.(63±45)mg/L,t=8.940,P=0.012]、白细胞介素6(IL-6)[225(14,15432)ng/L vs.52(5,2245)ng/L,Z=4.949,P=0.024]、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31±24)%vs.(42±27)%,t=4.553,P=0.042]、激素治疗时间≥7 d(13/22 vs.16/52,χ^(2)=5.200,P=0.023)、应用托珠单抗治疗(4/22 vs.1/52,χ^(2)=4.157,P=0.041)及预后不良情况(16/22 vs.24/52,χ^(2)=4.401,P=0.03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淋巴细胞<0.35×109/L[比值比(OR)=1.970,95%置信区间(CI)(1.044,3.675),P=0.038]、C反应蛋白>63.5 mg/L[OR=3.441,95%CI(1.609,7.324),P=0.006]及激素治疗时间≥7 d[OR=4.276,95%CI(2.043,8.433),P=0.012]为CAP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1/4以上的危重型COVID-19患者合并CAPA,并导致不良的临床预后。淋巴细胞减少、严重炎症反应及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均可导致CAPA的发生,临床需针对高危人群及早筛查及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性肺曲霉菌病 临床特征 细胞因子风暴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