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寿命小型自然循环铅基快堆燃料选型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紫静 赵鹏程 +7 位作者 任广益 柯国土 于涛 谢金森 陈珍平 何丽华 谢芹 曾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4-953,共10页
针对铅基快堆长寿命、小型化、自然循环的设计目标,构建铅基快堆堆芯模型并开展燃料选型研究,选取U-Pu、Th-U循环燃料及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金属燃料,分析比较了不同燃料的物性参数、在不同能谱条件下的堆芯物理特性。结果表明:在... 针对铅基快堆长寿命、小型化、自然循环的设计目标,构建铅基快堆堆芯模型并开展燃料选型研究,选取U-Pu、Th-U循环燃料及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金属燃料,分析比较了不同燃料的物性参数、在不同能谱条件下的堆芯物理特性。结果表明:在偏软能谱中,Th基燃料堆芯增殖能力更强,反应性系数负值更大,热工安全裕量更大、裂变产物容留能力更强;PuN-ThN燃料堆芯燃耗特性最佳,可在较疏松栅格条件下获得较强增殖能力,减少燃料装载量,确保固有安全性,兼顾堆芯长寿命、小型化、自然循环设计要求;但堆芯有效缓发中子份额较小,不利于反应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基快堆 燃料选型 物理特性 增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采样和天牛须协同演化粒子群的WSN覆盖控制算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明华 姜开武 邓贤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3-564,共12页
为了最大程度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覆盖范围并降低能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提出了基于重采样技术和天牛须搜索的协同演化粒子群优化(RBASPSO)算法来优化WSN的覆盖控制问题。重采样技术平衡了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增... 为了最大程度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覆盖范围并降低能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提出了基于重采样技术和天牛须搜索的协同演化粒子群优化(RBASPSO)算法来优化WSN的覆盖控制问题。重采样技术平衡了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增加了粒子群整体多样性,防止算法过早收敛,加强粒子在搜索过程中跳出低质量谷底的能力;天牛须搜索依靠个体的两个触角搜索其邻域,增强了粒子群中单个粒子的搜索能力。RBASPSO算法采用覆盖率和节点休眠率的加权作为优化WSN覆盖控制的目标函数,通过重采样技术和天牛须搜索的协同演化,既加强了单个粒子的搜索能力,又确保粒子群的多样性及活跃性,提升WSN覆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BASPSO算法不仅能有效处理复杂多峰问题;而且可以有效提高WSN网络覆盖率,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覆盖控制 粒子群算法 重采样技术 天牛须搜索 协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回路腔室结构对自然循环铅基快堆堆芯流量分配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天石 赵鹏程 +1 位作者 刘紫静 谢金森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5,共7页
堆芯流量分配特性是自然循环铅基快堆热工水力设计的重要内容,一回路腔室几何结构是影响堆芯流量分配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小型模块化自然循环铅冷快堆(Small Modular Natur... 堆芯流量分配特性是自然循环铅基快堆热工水力设计的重要内容,一回路腔室几何结构是影响堆芯流量分配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小型模块化自然循环铅冷快堆(Small Modular Natural Circulation Lead-cooled Fast Reactor-10 MW,SNCLFR-10)一回路流场,分别研究一回路上腔室提升筒高度、中心测量柱半径及长度,下腔室深度、纵横比以及导流结构高度对堆芯流量分配特性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改变提升筒高度、中心测量柱半径及长度对堆芯流量分配特性影响较大;改变反应堆下腔室深度和下腔室纵横比对堆芯整体流量和流量分配特性所造成的影响不显著;在反应堆下腔室加装角状凸起形导流结构可有效改善下腔室流场,但无法有效改变堆芯流量分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回路腔室几何结构 流量分配特性 铅基快堆 自然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注意力GRU模型的堆芯瞬态热工水力参数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淳思琦 冯欢 +1 位作者 张安妮 赵鹏程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2,共9页
反应堆在各种工况下堆芯瞬态热工水力参数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反应堆的安全性。质量流量和温度作为堆芯热工水力的重要参数,二者常被建模为时间序列预测问题。研究旨在解决瞬时条件下堆芯热工水力参数连续预测的精度问题,检验基于... 反应堆在各种工况下堆芯瞬态热工水力参数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反应堆的安全性。质量流量和温度作为堆芯热工水力的重要参数,二者常被建模为时间序列预测问题。研究旨在解决瞬时条件下堆芯热工水力参数连续预测的精度问题,检验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门控循环单元在核心参数预测中的可行性。本文采用1/2中国实验快堆(China Experimental Fast Reactor,CEFR)为研究对象,使用快堆子通道程序SUBCHANFLOW生成瞬态堆芯热工水力参数的时间序列,采用基于软注意力的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模型预测堆芯的质量流量和温度时间序列。结果表明:相较于自适应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本文使用的软注意力的GRU网络模型预测结果更好,温度在步长为3的情况下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0.5%,在15 s内预测效果较好;质量流量在步长为10的情况下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5%,且在后续12 s内预测效果较好。本文构建的模型不仅在连续预测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预测精度,且能捕捉到动态时间序列中的趋势特点,这对维护反应堆安全,有效防止核电厂事故有极大的用处。基于软注意力的GRU模型能在瞬态反应堆工况下提供一段时间的连续预测,在工程应用中和提高反应堆安全性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控循环单元 软注意力 快堆 瞬态热工水力 参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G电弧增材制造6061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鹏 柏兴旺 +1 位作者 周祥曼 张海鸥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54,60,I0005,I0006,共8页
探索MIG电弧增材制造6061铝合金构件的工艺成形性,并对成形件不同区域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当送丝速度/焊接速度的比值P在0.5~1之间,且送丝速度在5~7 m/min之间时,可获得良好焊道形貌;堆积焊道层与层之间交界处为结合... 探索MIG电弧增材制造6061铝合金构件的工艺成形性,并对成形件不同区域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当送丝速度/焊接速度的比值P在0.5~1之间,且送丝速度在5~7 m/min之间时,可获得良好焊道形貌;堆积焊道层与层之间交界处为结合层,其余区域为沉积层,结合层和沉积层呈现出沿堆积高度方向灰白色带依次交替的形貌,并都呈现出各种尺寸大小的气孔多发的状态;显微硬度和拉伸测试发现:沿着堆积方向硬度变化不大,结合层硬度低于沉积层,且硬度波动性更大;不同区域水平方向强度差异不大,堆积方向强度比水平方向略低,平均断后伸长率分别为18%和22.6%,两个方向拉伸断口皆以韧窝为主,属于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电弧增材制造 6061铝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多模型的堆芯功率控制 被引量:4
6
作者 曾文杰 姜庆丰 +1 位作者 谢金森 于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4-469,共6页
传统的堆芯功率PID控制器是基于单一功率水平处的堆芯局部模型设计的,难以准确描述整个堆芯功率水平范围的控制。因此,本文基于5个不同功率水平下的传递函数模型,通过三角隶属度函数加权,建立堆芯模糊多模型,并依据该模型设计堆芯功率模... 传统的堆芯功率PID控制器是基于单一功率水平处的堆芯局部模型设计的,难以准确描述整个堆芯功率水平范围的控制。因此,本文基于5个不同功率水平下的传递函数模型,通过三角隶属度函数加权,建立堆芯模糊多模型,并依据该模型设计堆芯功率模糊PID控制。以TMI型压水堆堆芯为对象,开展不同初始功率水平下的堆芯功率跟踪、堆芯进口温度扰动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多模型设计的堆芯功率模糊PID控制器可实现对堆芯功率的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多模型 堆芯功率控制 模糊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去除某铀矿山废水中的铀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春 王彬 +2 位作者 汪时沛 黄一鸣 雷治武 《矿冶》 CAS 2020年第6期83-86,共4页
从矿山放射性废水中有效去除U(Ⅵ)对于环境修复和辐射防护至关重要。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对某铀矿山废水中的铀进行处理,对离子交换树脂种类、树脂吸附、淋洗和合格液沉淀等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408(Ⅱ)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对铀... 从矿山放射性废水中有效去除U(Ⅵ)对于环境修复和辐射防护至关重要。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对某铀矿山废水中的铀进行处理,对离子交换树脂种类、树脂吸附、淋洗和合格液沉淀等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408(Ⅱ)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对铀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18g/L,用1mol/L NaCl和5g/L NaHCO3作淋洗剂进行淋洗,淋洗合格液中的铀浓度峰值超过20g/L,贫树脂残余铀容量小于0.5g/L,淋洗效果好。利用408(Ⅱ)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该铀矿山废水中的铀,工艺可行,处理后废水中的铀浓度低于0.3mg/L,可以回收利用,沉淀回收得到的"111"重铀酸盐产品达到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废水 离子交换树脂 吸附 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网络可信信息覆盖泰森多边形区域划分算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明华 欧然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6-53,共8页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区域划分问题,基于可信信息覆盖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面向可信信息覆盖的泰森多边形区域划分算法。首先,该算法利用节点间的协作感知,通过节点聚类形成节点协作感知盘;然后基于可信信息覆盖模型计算各重建点的权值;最后...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区域划分问题,基于可信信息覆盖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面向可信信息覆盖的泰森多边形区域划分算法。首先,该算法利用节点间的协作感知,通过节点聚类形成节点协作感知盘;然后基于可信信息覆盖模型计算各重建点的权值;最后利用权重泰森多边形图理论设计基于该模型的泰森多边形区域划分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圆盘模型下的泰森多边形法相比较,在相同数量节点下划分的泰森多边形区域数量更少,并且有着更高的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 可信信息覆盖 泰森多边形 区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分方程组的液态熔盐堆堆芯出口温度控制
9
作者 曾文杰 姜庆丰 +1 位作者 谢金森 于涛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7-374,共8页
考虑到液态熔盐堆中熔盐燃料在主回路系统中流动,堆芯出口处燃料温度可有效表征堆芯运行状态。因此,为开展对液态熔盐堆堆芯出口温度控制的研究,直接采用堆芯微分方程组,设计一种基于堆芯出口温度控制的运行策略。基于堆芯微分方程模型... 考虑到液态熔盐堆中熔盐燃料在主回路系统中流动,堆芯出口处燃料温度可有效表征堆芯运行状态。因此,为开展对液态熔盐堆堆芯出口温度控制的研究,直接采用堆芯微分方程组,设计一种基于堆芯出口温度控制的运行策略。基于堆芯微分方程模型,设计堆芯出口温度控制器,并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堆芯仿真系统。以MSBR堆芯为对象,开展堆芯反应性扰动、堆芯进口温度扰动、堆芯出口温度跟踪的仿真。分析表明,基于堆芯出口燃料温度控制策略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可以很好地实现堆芯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熔盐堆 堆芯出口温度 模糊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RBF神经网络预测堆芯热工水力参数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冀南 易金豪 +1 位作者 赵鹏程 于涛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5-74,共10页
反应堆堆芯热工参数的变化直接影响反应堆的安全,准确预测反应堆堆芯在各种工况下的关键热工参数变化趋势,能够大幅度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有效防止核电厂事故的发生。堆芯内热工水力特性参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为对其预测方法进行初步研... 反应堆堆芯热工参数的变化直接影响反应堆的安全,准确预测反应堆堆芯在各种工况下的关键热工参数变化趋势,能够大幅度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有效防止核电厂事故的发生。堆芯内热工水力特性参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为对其预测方法进行初步研究,确定神经网络预测的可行性,本文选用中国实验快堆(China Experimental Fast Reactor,CEFR)为研究对象,以燃料包壳表面最高温度、质量流量为预测量,通过子通道程序Subchanflow生成数据样本后,使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自适应神经网络方法自行开发预测程序,开展CEFR燃料组件稳态工况下热工参数预测分析,以及选用1/2的CEFR堆芯为研究主体,开展瞬态工况下热工参数的单步与连续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自适应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自适应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具有更强的拟合能力和更高的预测精度,其在稳态工况下最大误差为0.5%;在瞬态工况下,存在个别局部点预测精度较差,但总体上自适应RBF神经网络在温度和质量流量预测良好,温度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1%,而流量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6%。自适应RBF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在流动不稳定情况下提供较短时间内的实时预测,其预测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算法 自适应梯度下降法 快堆 热工参数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温度对锆合金表面TiN涂层微观形貌与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唐德文 谭志强 +1 位作者 肖魏魏 黄景昊 《机电工程技术》 2022年第2期31-34,共4页
为了研究磁控溅射过程中基体温度对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Zr-4合金表面制备不同基体温度下的TiN涂层,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析涂层的物相成分和残余应力,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涂层表面和截面的微观形貌,用... 为了研究磁控溅射过程中基体温度对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Zr-4合金表面制备不同基体温度下的TiN涂层,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析涂层的物相成分和残余应力,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涂层表面和截面的微观形貌,用划痕仪测量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体偏压下制备的涂层表面均匀但略微粗糙,且涂层表面存在一定数量的熔覆状颗粒和沟壑状褶皱;由涂层XRD衍射谱可知,不同基体加热温度制备的涂层各主要衍射峰所对应的晶体晶相都能较好地对应,随着基体加热温度的升高,TiN(111)晶相的衍射峰值逐步增大,TiN(200)晶相衍射峰值逐步减小;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可知,随基体温度的升高,涂层的膜厚和表面形貌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基体温度为300℃时,涂层表面平整、光滑、起伏小,成膜质量最好;由划痕仪检测结果可知,偏压为300℃时,Zr-4合金基体与涂层的结合强度最好;由残余应力结果可知,基体温度为300℃时,涂层残余应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涂层 基体温度 微观形貌 结合强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毛化对巴氏合金MIG堆焊层界面组织及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阙铭鑫 柏兴旺 +1 位作者 周祥曼 张海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9-245,共7页
目的利用MIG焊在表面毛化处理的Q235钢基体上堆焊SnSb11Cu6合金,研究表面毛化作用对界面组织及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设计毛化形貌分别为直槽和网格槽的毛化形式,槽深分别为0.15、0.3 mm,槽间距分别为1、1.5 mm,采用MIG焊方法在毛化钢基... 目的利用MIG焊在表面毛化处理的Q235钢基体上堆焊SnSb11Cu6合金,研究表面毛化作用对界面组织及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设计毛化形貌分别为直槽和网格槽的毛化形式,槽深分别为0.15、0.3 mm,槽间距分别为1、1.5 mm,采用MIG焊方法在毛化钢基板上堆焊巴氏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巴氏合金堆焊层的组织成分。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表征巴氏合金堆焊层的界面组织、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体视显微镜检测巴氏合金与钢基体间的结合强度以及润湿角。结果毛化处理虽然会降低巴氏合金与钢基体的浸润性,但是增加了巴氏合金与钢基体间的接触面积;毛化凹槽中嵌合部分巴氏合金,使基体与合金层之间产生机械咬合作用;毛化轮廓边缘的材料易于熔化,从而促进了界面反应。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巴氏合金与钢基板之间的结合强度由无毛化试样的39.67MPa提升至毛化试样的50.14 MPa。虽然网格槽毛化试样可以获得比直槽毛化试样更大的接触面积,但增强了毛化轮廓峰对三相线位移产生的钉扎作用,巴氏合金在网格槽毛化基体表面的浸润性更差,使得不同毛化参数试样的结合强度变化不大。结论通过增加接触面积、生成金属间化合物以及机械咬合等因素共同作用,毛化处理可以有效提升巴氏合金与钢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钢 表面毛化 巴氏合金 堆焊 界面组织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蛇纹石促进磷酸改性高岭土对K^+的吸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祝雯霞 张其武 +3 位作者 李学伟 孔宁 吴李娜 雷治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4-140,共7页
磷酸改性高岭土材料表面附载活性强的氢基团,可以与K^+发生化学吸附作用,但吸附过程中交换出来的氢离子逐渐累积会影响吸附反应的进行。通过机械球磨蛇纹石,使其结构中的羟基活化溶出,中和累积的氢离子,以促进磷酸改性高岭土材料对K^+... 磷酸改性高岭土材料表面附载活性强的氢基团,可以与K^+发生化学吸附作用,但吸附过程中交换出来的氢离子逐渐累积会影响吸附反应的进行。通过机械球磨蛇纹石,使其结构中的羟基活化溶出,中和累积的氢离子,以促进磷酸改性高岭土材料对K^+的吸附。考察了球磨转速、磷酸改性高岭土(KP)与活化蛇纹石(MAS)的用量比、吸附时间、硝酸钾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蛇纹石的球磨转速为500 r/min,KP与MAS的用量比为0.6∶0.4,吸附时间为120 min,初始浓度为300 mg/L时,K^+的实际饱和吸附量为30.25 mg/g,达到了工业应用的水平。K^+吸附饱和后的KP/MAS在蒸馏水中进行试验时,仅有不到5%的K^+被溶出,在2%的柠檬酸溶液中溶出8 h后K^+接近全部溶出,说明产品在水中溶解度较低,而在弱酸性环境下具有较好的缓释特性,有利于植物根部对养分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改性高岭土 蛇纹石 钾离子 机械化学 吸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卡马克高场侧低杂波电流驱动模拟研究
14
作者 林家帆 郑平卫 +2 位作者 龚学余 邓盛 姜欣辰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利用GENRAY/CQL3D程序研究了EAST装置双零位形下高场侧和低场侧发射低杂波的电流驱动情况。模拟发现,电子密度较小时,高场侧低杂波电流驱动效果不如低场侧。随着电子密度的增加,高场侧低杂波电流驱动的优势逐渐显现,从高场侧发射的低杂... 利用GENRAY/CQL3D程序研究了EAST装置双零位形下高场侧和低场侧发射低杂波的电流驱动情况。模拟发现,电子密度较小时,高场侧低杂波电流驱动效果不如低场侧。随着电子密度的增加,高场侧低杂波电流驱动的优势逐渐显现,从高场侧发射的低杂波可以将能量沉积在更加靠近等离子体中心的位置。提高环向磁场强度有利于低杂波在高密度条件下传播。增大电子密度时,同比例增大磁平衡位形中的等离子体压强,高场侧低杂波电流驱动效果好于低场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杂波电流驱动 高场侧 低场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增材制造中焊道堆积形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15
作者 刘理想 柏兴旺 《机械工程师》 2019年第12期51-53,共3页
依据电弧增材制造中单层单道、单层多道、多层单道和多层多道的四种基本堆积模式,着重分析了电弧增材制造中焊道堆积形貌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并对焊道堆积形貌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焊道堆积形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自然循环铅基快堆内部始发事件选取研究
16
作者 赵鹏程 刘紫静 +1 位作者 李捷 于涛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56,共6页
始发事件是铅基反应堆确定论安全分析和概率安全评价的起点和基础,对反应堆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基于小型自然循环铅基快堆SNCLFR-100当前的设计方案,参考其他先进快堆始发事件选取经验,以广义“堆芯熔化”作为顶... 始发事件是铅基反应堆确定论安全分析和概率安全评价的起点和基础,对反应堆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基于小型自然循环铅基快堆SNCLFR-100当前的设计方案,参考其他先进快堆始发事件选取经验,以广义“堆芯熔化”作为顶层目标事件,采用主逻辑图(MLD)方法推导其内部始发事件,最后得到一组较完整的内部始发事件清单。本文研究可为自然循环铅基快堆安全分析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铅基快堆 确定论安全分析 概率安全评价 内部始发事件 主逻辑图法
原文传递
铅基快堆自然循环实验台架比例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鹏程 朱恩平 +4 位作者 余红星 翟鹏迪 邓声文 夏榜样 陈宝文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7-213,共7页
铅基快堆具有良好的自然循环能力,研究其自然循环特性对提高反应堆固有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而比例分析方法是建立合理可行铅基快堆自然循环实验台架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无量纲化典型自然循环铅基快堆一回路系统的流体控制方程,确定主... 铅基快堆具有良好的自然循环能力,研究其自然循环特性对提高反应堆固有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而比例分析方法是建立合理可行铅基快堆自然循环实验台架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无量纲化典型自然循环铅基快堆一回路系统的流体控制方程,确定主要的无量纲相似准则群;基于所构建的无量纲相似准则数对小型自然循环铅基快堆SNCLFR-10开展比例分析,获得双环路单相自然循环实验台架的几何和热工水力设计参数;对比分析额定工况下SNCLFR-10和缩比实验台架的关键热工水力参数,开展铅基快堆自然循环实验台架比例分析方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SNCLFR-10和缩比台架的关键热工参数模拟结果比值与理论推导比例关系吻合良好,建立的铅基快堆自然循环实验台架比例分析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基快堆 自然循环 比例分析方法 相似准则
原文传递
自然循环铅基快堆一回路系统驱动力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翟鹏迪 朱恩平 +2 位作者 赵鹏程 王天石 于涛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3,共8页
为深入研究影响自然循环铅基快堆一回路系统驱动力的关键因素,以自然循环铅基快堆SNCLFR-10为研究对象构建描述反应堆一回路自然循环稳态运行模型;从理论上量化分析冷/热池的热量传递、热源和热阱温度非线性分布、反应堆压力容器壁散热... 为深入研究影响自然循环铅基快堆一回路系统驱动力的关键因素,以自然循环铅基快堆SNCLFR-10为研究对象构建描述反应堆一回路自然循环稳态运行模型;从理论上量化分析冷/热池的热量传递、热源和热阱温度非线性分布、反应堆压力容器壁散热3种因素对自然循环能力的影响,并开展了相关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本研究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3种自然循环能力影响机制耦合作用将降低SNCLFR-10系统自然循环能力,导致自然循环流量与功率之间不再满足理论所得的1/3次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驱动力 冷/热池传热 非线性温度分布 反应堆压力容器壁散热 关键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非对称条件下铅冷双环路自然循环系统抗扰动能力分析
19
作者 邓声文 朱恩平 +3 位作者 赵鹏程 翟鹏迪 刘紫静 余清远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49,共6页
自然循环铅冷快堆热交换器服役在高温、高压差、高密度和高腐蚀的恶劣环境下,易诱发传热管破裂和堵流事故,导致反应堆非对称热负荷或非对称阻力运行,对反应堆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铅冷双环路自然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 自然循环铅冷快堆热交换器服役在高温、高压差、高密度和高腐蚀的恶劣环境下,易诱发传热管破裂和堵流事故,导致反应堆非对称热负荷或非对称阻力运行,对反应堆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铅冷双环路自然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无量纲分析方法,推导双环路系统自然循环流量理论解;分别开展不同负荷差或阻力差下自然循环系统扰动特性分析,采用拟合逼近的方法建立表征自然循环抗扰动能力的特征参数,并获得最佳抗扰动区间。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引入一定的热负荷扰动和阻力扰动后,环路流量变化不大,此时系统抗扰动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非对称 双环路 抗扰动能力
原文传递
TiN/Cr涂层锆合金包壳高温氧化与抗热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魏魏 刘义龙 +3 位作者 黄景昊 李佳涛 刘世宏 杨晨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共8页
为了研究TiN/Cr涂层锆合金的高温氧化性能和抗热冲击性能,采用磁控溅射制备了TiN/Cr涂层锆合金样品,分别开展高温氧化和抗热冲击性能试验,并对高温氧化和抗热冲击后的样品微观结构、物相及结合强度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控溅射制备的Ti... 为了研究TiN/Cr涂层锆合金的高温氧化性能和抗热冲击性能,采用磁控溅射制备了TiN/Cr涂层锆合金样品,分别开展高温氧化和抗热冲击性能试验,并对高温氧化和抗热冲击后的样品微观结构、物相及结合强度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控溅射制备的TiN/Cr双层涂层之间存在明显界线,样品表面存在类圆形的团聚凸起,但涂层结构致密,无裂纹和孔隙等缺陷。高温氧化后,表面Cr涂层部分被氧化为Cr_(2)O_(3),呈不规则的多面体结构,中间TiN涂层中Ti原子向表面扩散,与O结合形成TiO_(2),呈长条状结构,且Cr_(2)O_(3)聚集区域呈鼓泡状。在涂层与基体界面处,向内扩散的Cr原子和向外扩散的Zr原子形成约5μm厚的Cr-Zr扩散层。同时,O原子持续向样品内部扩散,与基体中Zr原子结合形成ZrO_(2)。虽然TiN/Cr涂层锆合金的氧化增重小于无涂层锆合金,且样品保持相对完整,但是由于O原子的持续扩散,内部锆合金被氧化,说明TiN/Cr涂层无法为锆合金提供良好的长时抗高温氧化性。热冲击试验后,表面涂层依然完整包覆整个样品,但样品表面存在熔池状区域,并伴随微裂纹和孔隙,且涂层膜/基结合强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Cr涂层燃料包壳 磁控溅射 高温氧化性能 抗热冲击性能 扩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