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水平与GRACE评分及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军 王苏燕 +5 位作者 文格波 邓彪 邝孛 江振涛 张勇 王光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49例;同时选取同期无血管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RACE系统进行评分及分层,同时利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外周血vWF-cp的浓度。结果:对照组的vWF-CP水平明显高于ACS组(P=0.000),亦明显高于SAP组(P=0.000),ACS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CS组GRAC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SAP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ACS组与SAP组相比,ACS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不同Gensini积分的冠心病患者的vWF-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等级与vWF-c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60,P=0.616)(采用Spearman’s rho法)。GRACE评分等级与vWF-cp水平呈负相关(r=-0.672,P=0.000)(采用Spearman’s rho法)。结论:GRACE评分联合vWF-cp可以在临床上更准确、有效的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评分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冠心病 危险分层 Gensini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电生理失稳态和心室肌细胞I_(Ca-L)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褚春 杨军 +5 位作者 王苏燕 邓彪 丁赛良 王光辉 张勇 伍卫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电生理失稳态和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两组,即心力衰竭治疗组与心力衰竭对照组,分别用厄贝沙坦(20mg/kg)和安慰剂治疗,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在术...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电生理失稳态和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两组,即心力衰竭治疗组与心力衰竭对照组,分别用厄贝沙坦(20mg/kg)和安慰剂治疗,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在术后32周用测定3组大鼠电生理指标以及心功能,以急性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并以标准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钙通道电流。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治疗组与心力衰竭对照组大鼠的左室舒张末压、心率和动脉血压均明显增加,而心力衰竭对照组大鼠校正QT间期和VERP明显延长,QT离散度增加,心力衰竭治疗组与心力衰竭对照组相比左心室VERP明显缩短,且心力衰竭对照组的细胞膜电容大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亦明显大于心力衰竭治疗组(P<0.05),心力衰竭对照组L-型钙通道电流峰值(-926.28±334.26 pF)及电流密度(-12.61±4.55 pA/pF)稍少于假手术对照组(-921.87±468.56 pF和-13.83±7.04 pA/pF),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心力衰竭治疗组L-型钙通道电流峰值(-423.47±100.80 pF)及电流密度(-7.02±1.66 pA/pF)明显低于心力衰竭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0.05)。3组L-型钙通道电流的激活、失活和复活动力学特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电生理失稳态变化,并可能与其下调L-型钙通道电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厄贝沙坦 电生理 L-型钙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曾新艳 唐慧芳 《中国医药》 201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将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年龄≥65岁的冠心病患者87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对照组44例常规水化.乌司他丁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将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年龄≥65岁的冠心病患者87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对照组44例常规水化.乌司他丁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于术前4 h予乌司他丁15000 U/k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ml静脉滴注1次,术后第1、2天分别再次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次(10000U/k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 ml).比较两组造影后48 h及5 d时血尿素氮、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2乙酰β2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肾损伤因子(KIM-1)、自由水清除率(CH2O)以及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应用造影剂后48 h血BUN、Cr及尿β2-MG、NAG、KIM-1、CH2O[对照组分别为(12.8±3.4)mmol/L、(132.3±38.5)μmol/L、(314.2±98.1)μg/L、(25.8±7.2)U/L、(4.29±0.76)μg/L、(-7.3±15.8)ml/h;乌司他丁组分别为(8.4±3.7)mmol/L、(102.3±29.8)μmol/L、(253.4±88.7)μg/L、(18.3±5.6)I/L、(2.12±0.83)μg/L、(-15.9±20.1)ml/h]均较本组造影前[对照组分别为(7.5±2.4)mmol/L、(93.5±19.4)μmol/L、(178.9±50.9)μg/L、(14.8±2.2)U/L、(0.38±0.15)μg/L、(-22.1±22.6)ml/g;乌司他丁组分别为(6.6±2.7)mmol/L、(87.1±15.4)μmol/L、(187.1±67.3)lμg/L、(13.4±3.5)U/L、(-24.0±24.6)ml/h]升高,而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P<0.05),但乌司他丁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造影后5 d较48 h有所下降,但未达到造影前水平.而乌司他丁组造影5 d后达到造影前水平.对照组造影剂肾病8例(18.2%),乌司他丁组3例(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老年人 造影剂 肾病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电生理失稳态及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军 褚春 +3 位作者 伍卫 周先令 全智华 刘厂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压力超负荷所致心力衰竭(HF)大鼠心室肌电生理失稳态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超负荷大鼠HF模型,取左室舒张末压≥15mmHg的存活大鼠入HF组,另设假结扎对照组。术后32周两组大鼠以颈总动脉... 目的观察压力超负荷所致心力衰竭(HF)大鼠心室肌电生理失稳态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超负荷大鼠HF模型,取左室舒张末压≥15mmHg的存活大鼠入HF组,另设假结扎对照组。术后32周两组大鼠以颈总动脉插管法和心脏B超测定心功能,并检测电生理指标,以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心肌细胞Cx43蛋白表达的变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心室肌缝隙连接分布的变化。结果 HF大鼠出现明显电生理失稳态和心功能不全,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增高而心室有效不应期明显延长,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同时大鼠心室肌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明显下调(0.929±0.095 vs 1.250±0.083,P<0.05)并出现空间重构。结论压力超负荷所致HF大鼠心室肌存在明显缝隙连接重构,这可能是导致HF时心肌电生理重构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肌细胞 心脏 缝隙接合部 连接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对冠心病患者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健 李群芳 吴洁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4期6-6,10,共2页
脂肪组织不仅可以储存能量,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非常活跃的内分泌功能。大部分脂肪细胞因子都会促进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而脂联素则可以通过影响危险因素,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程度,改... 脂肪组织不仅可以储存能量,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非常活跃的内分泌功能。大部分脂肪细胞因子都会促进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而脂联素则可以通过影响危险因素,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程度,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后等多种机制保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介入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宁国庆 石继军 +2 位作者 谭小进 刘厂辉 唐振旺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4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同期介入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复合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0例同期施行联合介入治疗,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辩狭窄(PS)18例,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并Ps18... 目的探讨同期介入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复合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0例同期施行联合介入治疗,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辩狭窄(PS)18例,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并Ps18例,ASD并PDA12例,PS并VSD2例,ASD并VSD6例。结果60例均1次治疗成功。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经1个月~5年随访,患儿心脏缩小,心脏功能改善。结论在病例选择恰当情况下,对小儿复合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同期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 同期介入治疗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罗齐预治疗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韦兵 吴洁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5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吉非罗齐预治疗对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前12周予以高脂饲料(1%胆固醇、7.5... 目的探讨吉非罗齐预治疗对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前12周予以高脂饲料(1%胆固醇、7.5%蛋黄粉和8%猪油)饲养;吉非罗齐组:缺血再灌注前高脂饮食饲养8周,在继续饲以高脂饲料的基础上给予吉非罗齐(200 mg/kg.d)口服4周;假手术组:高脂饲料饲养12周后,仅在左前降支下穿线,并不结扎。观察各组不同实验阶段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吉非罗齐组心肌缺血及再灌注后血浆TNF-α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1);吉非罗齐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及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小于I/R组。结论吉非罗齐预治疗可减轻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再灌注损伤 吉非罗齐 心肌保护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危险因素的探讨及叶酸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谢志娟 谭小进 王金林 《西部医学》 2008年第2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危险因素及观察叶酸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岁的AMI患者21例列为中青年组,>50岁的AMI患者30例列为老年组,分析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危险因素及观察叶酸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岁的AMI患者21例列为中青年组,>50岁的AMI患者30例列为老年组,分析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危险因素。对51例AMI患者应用叶酸治疗12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血浆Hcy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OR=1.636)、高Hcy血症(OR=1.554)、大量饮酒(OR=5.556)、大量吸烟(OR=14.006)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4.765)等因素与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有关。2叶酸治疗12周后,中青年组Hcy下降幅度与老年组Hcy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AMI组高Hcy血症患者治疗前后Hcy下降幅度为(11.19±3.18)μmol/L,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大量吸烟、大量饮酒、高Hcy血症是中青年人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叶酸可显著降低AMI合并高Hcy血症患者的血浆Hcy水平,进而减少AMI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急性心肌梗塞 危险因素 叶酸 同型半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罗齐对高脂饮食喂养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涂丽珍 吴洁 +5 位作者 韦兵 杜克炜 谷祥任 黄健 金海燕 丁翠芬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6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吉非罗齐对高脂饮食喂养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24只新西兰兔分成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吉非罗齐治疗+缺血再灌注组(GF+I/R组)和假手术组。测定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各组兔血浆CK、LDH、CRP和IL-6的变化,观... 目的探讨吉非罗齐对高脂饮食喂养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24只新西兰兔分成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吉非罗齐治疗+缺血再灌注组(GF+I/R组)和假手术组。测定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各组兔血浆CK、LDH、CRP和IL-6的变化,观察各组兔心肌梗死范围,并用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光镜观察心肌炎症细胞浸润。结果I/R组与GF+I/R组在缺血后及再灌注后血浆CK、LDH、CRP、IL-6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I/R组CK、LDH、CRP、IL-6值明显高于GF+I/R组(P<0.01)。GF+I/R组较I/R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光镜及电镜观察可见吉非罗齐能明显减轻心肌病理损伤。结论吉非罗齐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罗齐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L-6 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突变及低镁血症与中国汉族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晖 刘厂辉 +1 位作者 阳辉 游三丽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5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点突变及血清镁离子(Mg2+)浓度与中国汉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点突变及血清镁离子(Mg2+)浓度与中国汉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病例对照方法,检测了180例中国汉族正常人、120例冠心病患者的eNOS基因G894T点突变频率以及血清Mg2+浓度。结果(1)中国汉族正常人eNOS基因G894T突变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89、0.089和0.022,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33和0.067;(2)冠心病组与对照组eNOS基因GT+TT型频率分别为0.333和0.111(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92和0.067(P<0.05);(3)eNOS基因G894T突变频率在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4)eNOS G894T突变合并血清Mg2+浓度下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更多。结论eNOS基因G894T突变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之一;eNOS基因G894T突变合并低镁血症可能是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支数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中国汉族 多态性 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心衰患者血清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爱民 刘厂辉 阳辉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5期694-695,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共选取30例心功能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n=15)及休息组(n=15),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训练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共选取30例心功能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n=15)及休息组(n=15),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训练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运动训练;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hs-CRP、心脏超声及6 min步行试验等检查。结果运动训练可以显著降低训练组患者hs-CRP水平(P<0.05),也可增加6 min步行距离(P<0.05)。结论运动训练可以显著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炎性反应,并改善其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高敏C反应蛋白 运动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李建平 刘厂辉 秦辉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3期393-394,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4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危险因素个数与血管病变支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性别、糖尿病、血脂异常...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4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危险因素个数与血管病变支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性别、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史、肥胖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相对危险度的高低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性别、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吸烟史。结论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作用对预防冠心病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MIF与MMP-1的相关性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登高 刘厂辉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6期784-785,788,共3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2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另...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2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另选同期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IF、MMP-9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血清MIF、MM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ACS患者血清MIF与MMP-1水平呈正相关(r=0.83,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MIF、MMP-1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ACS发病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质金属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肝形成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洁 韦兵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肝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饮食12周)、高胆固醇组(高胆固醇饮食12周)及阿托伐他汀组(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在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饲料的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肝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饮食12周)、高胆固醇组(高胆固醇饮食12周)及阿托伐他汀组(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在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饲料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2.5 mg/kg,连续4周)。观察兔血脂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取肝脏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高胆固醇组兔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TNF-α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1);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最重(R=0.72),肝脏重量、贮脂细胞数量较正常组均增加(P<0.01);阿托伐他汀组血清TC、LDLC及TNF-α水平较高胆固醇组降低(P<0.05),肝脂变程度明显改善(R=0.53);肝脏重量、贮脂细胞数量低于高胆固醇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轻高胆固醇血症兔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这一作用可能与其降脂同时降低血清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胆固醇 肿瘤坏死因子-Α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的耐药性监测和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褚春 杨军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5期708-709,714,共3页
目的了解本院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分析相应对策。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2006年1月~6月临床微生物室临床分离的64株铜绿假单孢菌,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铜绿假单孢菌在所有检出菌株中所占比... 目的了解本院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分析相应对策。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2006年1月~6月临床微生物室临床分离的64株铜绿假单孢菌,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铜绿假单孢菌在所有检出菌株中所占比例较高,占14.5%;该菌对头孢吡圬、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等较为敏感,其敏感率达84%、82%、78%,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氨曲南等较为耐药,其耐药率分别达90%、84%、82%,同时第一、第二季度铜绿假单孢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亦有一定变化。结论分析铜绿假单孢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变迁,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孢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与糖代谢研究新进展
16
作者 张晶晶(综述) 尹凯 吴洁(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5期2332-2333,共2页
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是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即促进细胞内胆同醇流出,并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的关键脂蛋白,具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作为一种脂质与蛋白质的复合物,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葡萄糖/代谢 糖尿病 2型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琦 谭小进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2期281-282,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冠状动脉弥漫性性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1例患者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耗量,以及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发现前列地尔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冠状动脉弥漫性性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1例患者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耗量,以及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发现前列地尔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8.7%与9.7%,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2.6%与6.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有效控制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和降低心衰、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再狭窄模型中增殖和凋亡机制调控着新生内膜增生
18
作者 楮春 杨军 +4 位作者 王苏燕 丁赛良 邝孛 邓彪 江振涛 《医学信息》 2012年第8期193-194,共2页
为探讨内膜增生过程中平滑肌细胞(SMCs)的增殖和凋亡的调控机制,取24只Sprague—Dawle大鼠行右颈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术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于第1,9和28d取实验动脉段和对侧正常动脉段行光镜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并通过PCNA免疫... 为探讨内膜增生过程中平滑肌细胞(SMCs)的增殖和凋亡的调控机制,取24只Sprague—Dawle大鼠行右颈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术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于第1,9和28d取实验动脉段和对侧正常动脉段行光镜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并通过PCNA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原位标记法对内膜增生不同时间点的SMCs的增殖活性以及细胞凋亡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术后第9d血管内膜即出现明显增生,内膜增生在第28d时达到高峰;而术后1d即见中层SMCs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达(34.1±6.0),到第9d时已明显下降;球囊损伤后第1d细胞凋亡指数也明显升高,达(53.2±10.3),到术后第9d细胞凋亡指数为(15±4.2),在28d时则可看到细胞凋亡指数又升高到(20.3±2.8)。结果提示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内膜增生具有明显的时相特征,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在此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s 再狭窄 血管内膜 损伤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钠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 被引量:26
19
作者 苏华 周胜华 +3 位作者 潘宏伟 杜优优 刘彬 刘厂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评价脑钠肽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脑钠肽对左主干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41例UA/NSTEMI按脑钠肽(BNP)水平分为4个百分位数组,BNP≤P25(78.0ng/L)组... 目的:评价脑钠肽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脑钠肽对左主干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41例UA/NSTEMI按脑钠肽(BNP)水平分为4个百分位数组,BNP≤P25(78.0ng/L)组、P26~P50(78.1~26.5ng/L)组、P51~P75(265.1~368.0ng/L)组和>P75(368.0ng/L)组。对各组间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百分率进行χ2检验,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分析BNP预测左主干狭窄的临床意义。结果:>P75组冠脉3支病变比率显著高于≤P25组、P26~P50组和P51~P75组,而单支冠脉病变比率显著低于上述3组;Gensini积分随着4组的BNP水平升高亦增高,且>P75组显著高于≤P25组和P26~P50组。ROC分析示BNP用于判断左主干狭窄有显著意义(P<0.01),BNP水平越高则左主干狭窄的可能性越大;BNP水平为310ng/L时,其预测左主干狭窄的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70.5%。结论:在UA/NSTEMI患者中BNP水平越高,其冠脉病变程度越重,BNP可作为预测UA/NSETEMI患者左主干狭窄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自溶再通的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华 刘厂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5-727,共3页
目的:评价脑钠肽对(BNP)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自溶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48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后BNP变化水平分为4个百分位数组,对各组间梗死相关罪犯血管的再通百分率进行χ^2检验,以受试者工作曲... 目的:评价脑钠肽对(BNP)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自溶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48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后BNP变化水平分为4个百分位数组,对各组间梗死相关罪犯血管的再通百分率进行χ^2检验,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分析BNP变化水平预测梗死相关罪犯血管再通的临床意义。结果:P25(〈226.0pg/ml)组梗死相关罪犯血管的再通百分率高于P75(〉1348.0pg/ml)组、P51-P75(765.1-1348.0pg/ml)组和P26-P50(226.1-765.0pg/ml)组。ROC曲线分析示BNP用于判断梗死相关罪犯血管的再通有显著意义(P=0.000),BNP变化水平越小则梗死相关罪犯血管再通的可能性越大;BNP水平为420pg/ml时,其预测梗死相关罪犯血管再通的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73.2%。结论: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病后72h较发病24h内的BNP变化水平越小,其梗死相关罪犯血管的再通率越高,BNP可作为判断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罪犯血管是否再通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脑钠肽 再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