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胍和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强翔 文格波 +2 位作者 颜向军 吴玉书 阳红娟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 观察氨基胍、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免疫功能影响。 方法 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维生素C治疗组、氨基胍治疗组、维生素C和氨基胍联合治疗组。治疗 4... 目的 观察氨基胍、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免疫功能影响。 方法 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维生素C治疗组、氨基胍治疗组、维生素C和氨基胍联合治疗组。治疗 4周 ,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 ,检测血中IgG、IgM含量及外周血粒细胞数量的变化。 结果 ①实验性糖尿病大鼠与正常组比较大鼠感染率增加 ;②氨基胍、维生素C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感染率 ;③两种药物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糖尿病大鼠IgG、IgM含量及外周血白细胞数量 ,两药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结论 氨基胍和维生素C能降低糖尿病大鼠感染率 ,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胍 维生素C 糖尿病模型 IGG IGM 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脑小血管内皮P-选择素表达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游咏 杨期东 +3 位作者 杨慧林 刘尊敬 黄清 周寿红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鼠脑小血管病变机制,方法 利用1%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病程8周组(DM8组)、糖尿病病程24周组(DM24组)观察糖尿病对鼠脑血管内皮P-选择素(PS)表达的影响和炎... 目的 探讨糖尿病鼠脑小血管病变机制,方法 利用1%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病程8周组(DM8组)、糖尿病病程24周组(DM24组)观察糖尿病对鼠脑血管内皮P-选择素(PS)表达的影响和炎性标志物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脑内无PS表达;糖尿病大鼠脑内PS主要表达在直径为7.5~30μm的微血管上糖尿病人鼠PS表达较正常大鼠显著增高(P〈0,01);随病程延长DM24组的PS表达较DM8组也有显著增加(P〈0.05)造模前各组大鼠的血浆CRP含量无差异,造模后DM8组、DM24组CRP分别为64.7±8.12mg/L和1263±123mg/L,较正常大鼠均有显著增高(P〈0.01),DM24组的较DM8组的也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鼠脑微血管内皮P-选择素表达上凋与慢性低度炎症反应有关,可能是糖尿病大鼠脑微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内皮细胞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肿瘤相关基因甲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正良 曹仁贤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DNA甲基化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导致肿瘤细胞中基因表达异常。高甲基化引起基因表达降低,低甲基化则使基因的表达增加。探讨基因甲基化异常在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甲状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基因治疗和预后判断... DNA甲基化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导致肿瘤细胞中基因表达异常。高甲基化引起基因表达降低,低甲基化则使基因的表达增加。探讨基因甲基化异常在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甲状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基因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表遗传 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脂肪细胞mi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凌宏艳 文格波 +6 位作者 胡弼 奉水东 张恺芳 杨丝丝 何剑琴 尹蔚兰 廖端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1-395,I0013,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诱导分化成脂肪细胞微小RNA(miRNA)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miRNA调控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全骨髓体外分离结合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C57BL/6小鼠MSCs,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 目的:探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诱导分化成脂肪细胞微小RNA(miRNA)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miRNA调控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全骨髓体外分离结合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C57BL/6小鼠MSCs,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和CD34的表达。脂肪细胞分化诱导剂诱导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利用油红O染色,判断MSCs成脂分化情况。运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MSCs和脂肪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传5代后可获得均一性较高的MSCs;免疫组化显示90%以上的骨髓间质干细胞CD29、CD44阳性,CD34阴性。MSCs经脂肪诱导剂诱导后,胞内大量脂滴形成,油红O染色阳性;②基因微阵列分析表明,小鼠MSCs分化成脂肪细胞差异表达的miRNA共75个,其中20个表达上调、55个表达下调。结论:MSCs分化成脂肪细胞存在miRNA表达的变化,某些miRNA很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MSCs成脂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表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乳头状瘤病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永政 黄秋林 吴子安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12期864-864,共1页
关键词 胆管乳头状瘤病 入院体检 皮肤黏膜 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梗阻 体表淋巴结 巩膜黄染 胆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胍和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颜向军 陈玉玉 李强翔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557-559,共3页
目的观察氨基胍、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氨基胍治疗组、维生素C治疗组、维生素C和氨基胍联合治疗组。治疗16周。... 目的观察氨基胍、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氨基胍治疗组、维生素C治疗组、维生素C和氨基胍联合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排泄率。结果①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损害;②氨基胍、维生素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血肌酐、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③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结论氨基胍、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胍 维生素C 糖尿病模型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