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沙市某综合三甲医院急诊重点病种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志伟 周世方 +2 位作者 丁宁 李长罗 赫留党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8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重点病种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7391例急诊重点病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就诊月份、就诊时间、抢救技术、去向和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急诊重...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重点病种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7391例急诊重点病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就诊月份、就诊时间、抢救技术、去向和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急诊重点病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69±17.83)岁,其中男4983例(67.42%),年龄≥60岁者4517例(61.11%);就诊人次最多为12月份,最少为6月份,其中6~9月少,10~12月多;就诊时间呈双高峰分布,分别为10:00~10:59和20:00~20:59,就诊时间人数最少为5:00~5:59,其中8:00~24:00就诊人次为6057例,占全天的81.95%;抢救技术包括吸氧(99.63%)、心电监护(99.63%)、静脉输液(99.62%)、气管插管(8.47%)、机械通气(8.11%)、心肺复苏(2.15%)、外科手术(4.34%)、介入治疗(8.10%)和溶栓治疗(3.67%);住院6456例(87.35%),前5位的科室依次为神经内科1260例(19.52%)、重症监护室1239例(19.19%)、心血管内科1086例(16.82%)、呼吸内科1032例(15.99%)和消化内科538例(8.33%);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中位数143.00min,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最短,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长。结论急诊重点病种患病人数以男性和老年患者居多,就诊月份和就诊时段有一定规律性,患者需要多种抢救技术,多数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并且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绿色通道停留时间长,需要高度重视和进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重点病种 疾病谱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用磁性医院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刘小红 陈银娇 李立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究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用磁性医院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42名,根据时间不同分为管理前(2019年6月—2020年6月)行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后(2020年7月—2021年7月)行... 目的探究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用磁性医院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42名,根据时间不同分为管理前(2019年6月—2020年6月)行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后(2020年7月—2021年7月)行磁性医院管理模式。对比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心理弹性以及职业幸福感。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止血引流、心肺复苏、气道管理、标本采集以及心电监护等急救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坚韧、自强、乐观等心理弹性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生活满意、正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等职业幸福感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性医院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心理弹性以及职业幸福感方面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磁性管理 医院管理 急救技能 心理弹性 职业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护士长人性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易婷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5期54-57,共4页
目的评估护士长人性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该院急诊科56名护士及收治的102例患者。依据时间分组方式分为对照时段(2019年3月—2020年2月)与观察时段(2020年3月—2021年3月),两组时段各51名患者... 目的评估护士长人性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该院急诊科56名护士及收治的102例患者。依据时间分组方式分为对照时段(2019年3月—2020年2月)与观察时段(2020年3月—2021年3月),两组时段各51名患者。对照时段予以常规管理,观察时段则予以护士长人性化管理。对比两组时段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时段护士面貌仪表(23.91±1.03)分、文书书写(23.31±1.23)分、基础护理(23.12±1.32)分、护理态度(23.85±1.11)分、总评分(95.78±3.12)分均高于对照时段的(19.34±1.01)分、(18.21±1.18)分、(18.18±1.16)分、(19.56±1.06)分、(81.56±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07、-22.391、-21.037、-20.917、-26.367,P<0.001);且观察时段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96.08%)高于对照时段(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4,P=0.014)。结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护士长人性化管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该模式具有显著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护士长 人性化管理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急诊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向瑶 易婷 李立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举措的实际效果。方法将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3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培训前),于2020年9月开始对36名护理人员...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举措的实际效果。方法将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3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培训前),于2020年9月开始对36名护理人员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在此阶段内科室护理工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培训后),比较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急救技术评分以及护理技能、态度和安全等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理投诉、纠纷、差错、急救不到位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9.00%、7.00%、12.00%和97.22%,优于培训前的3.00%、3.00%、2.00%、5.00%和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和职业技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投诉等发生的概率,获得患者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因此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 急诊科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风险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分层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小红 胡文婷 罗倩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3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办法的效果。方法2019年8月—2021年7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开展护理管理改革,将急诊科4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20年8月—2021年... 目的研究探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办法的效果。方法2019年8月—2021年7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开展护理管理改革,将急诊科4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20年8月—2021年7月期间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对两种管理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分层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士工作能力评分、护士岗位综合能力评分和医护配合程度评分相比护理分层管理前均大幅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分层管理后的满意度达到97.61%,高于护士分层管理前的满意度88.10%,分层管理后的意外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基本护理工作落实率、危重工作落实率均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士分层管理前工作满意度为92.40%低于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的9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获得护士和患者的满意,改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层级管理 护理管理 急诊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抢救案例分享活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向瑶 曹茵 +2 位作者 刘增粮 杨宏 林航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抢救案例分享活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2021年1—12月急诊科就职的5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7月1日开始实施抢救案例分享活动,对比实施前后护士核心能力和急救能力评分情况。结... 目的探讨抢救案例分享活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2021年1—12月急诊科就职的5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7月1日开始实施抢救案例分享活动,对比实施前后护士核心能力和急救能力评分情况。结果实施后核心能力、急救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士管理工作中采用抢救案例分享活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核心能力,并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分诊流程、应急处理流程、急救技能流程和并发症处理流程等急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救案例 案例分享 急诊科 护理人员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级进阶管理法在急诊科护理人员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向瑶 陈银娇 曹茵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究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用层级进阶管理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36名,根据时间不同分为管理前(2019年9月—2020年2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后(2020年3—8月)实施层级... 目的探究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用层级进阶管理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36名,根据时间不同分为管理前(2019年9月—2020年2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后(2020年3—8月)实施层级进阶管理模式。对比管理前后护理综合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工作沉浸程度。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观察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预检分诊能力、急救意识以及急救技能综合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心理能力、心理品格、自我适应、环境适应以及心理动力心理素质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自身动力、专注当前任务、行动与意识融合、工作目标能随时间改变以及控制工作进度及任务工作沉浸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用层级进阶管理法,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强化心理素质,改善工作沉浸程度,护理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进阶管理法 护理管理 心理素质 工作沉浸程度 急诊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与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学习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临床示教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周茜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期135-137,149,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roblem Based Learrning,PBL)与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学习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在急诊重症监护临床示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100名医护... 目的研究比较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roblem Based Learrning,PBL)与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学习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在急诊重症监护临床示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1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PBL组和LBL组,探讨PBL学习模式和LBL学习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临床示教中的应用效果情况。结果PBL组笔试考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得分为(95.28±2.19)分、(94.45±3.08)分,LBL组得分为(89.15±2.38)分、(82.79±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4、15.337,P均<0.05)。与LBL组相比,PBL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团队动力和注意力等自我评价方面均明显更优,寻求真相能力、分析能力、求知欲能力、系统化能力和认知成熟度等思维能力均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BL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急诊重症监护临床示教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 学习模式 急诊 重症监护 临床示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危重症患者急诊临床特点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志伟 蹇在金 +5 位作者 刘跃华 周世方 李长罗 丁宁 林航 赫留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急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55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5148例和成年组(18~59岁)4408例,比较两组性别、入院方式、就诊月份、急救技术、停留时间、住院科室、重点病种、转归等方...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急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55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5148例和成年组(18~59岁)4408例,比较两组性别、入院方式、就诊月份、急救技术、停留时间、住院科室、重点病种、转归等方面。结果老年组女性占比明显高于成年组(P<0.05);老年组120入院人数明显低于成年组(P<0.05);老年组1~4月就诊急危重人数多(P<0.05),成年组6~11月就诊急危重人数多(P<0.05);老年组平均停留时间长,急救技术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脑梗死溶栓及心电监护人数多(P<0.05);成年组急诊手术和洗胃术人数多(P<0.05),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电除颤、介入止血、吸氧及输液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需要住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及心血管内科人数多(P<0.05),成年组需要住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消化内科、普外科、内分泌科、心胸外科、创伤病房及其他科室人数多(P<0.05);老年组急诊科重点病种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及脓毒血症人数多(P<0.05),成年组消化道出血、急性中毒、急性严重创伤、重度颅脑外伤、主动脉夹层及急性脂源性胰腺炎人数多(P<0.05),两组急性心肌梗死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需要住院和留观后住院人数明显多于成年组(P<0.05),而留观和离院人数明显低于成年组(P<0.05),两组转院和死亡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抢救室老年危重症多,需要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及呼吸机使用概率高,停留时间长及需住院人数多,住院科室以心脑血管科和呼吸科为主,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流行病学 急诊滞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铿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34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医院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该院在职医务人员42名,根据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5月—2020年5月)和观察组(2020年6月—2021年6月),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PDC... 目的观察医院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该院在职医务人员42名,根据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5月—2020年5月)和观察组(2020年6月—2021年6月),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段时期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环境清洁合格率以及职业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环境卫生宣教能力、环境卫生制度执行能力、感染防护能力等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空气环境合格评分、物表清洁合格评分、手部清洁合格评分等环境清洁合格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在工作量、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工作家庭平衡等职业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实施两种管理方法的对比之下,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环境清洁合格率、强化职业生命质量,更具选择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环境 卫生监督 PDCA循环管理 环境清洁合格评分 职业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诊疗流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小娟 李立华 龙玉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0期67-70,共4页
目的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探讨应用急诊诊疗疗程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工作的2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9月—2020年8月应用传统护理流程管理,2020年9月—2021年8月间应用... 目的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探讨应用急诊诊疗疗程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工作的2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9月—2020年8月应用传统护理流程管理,2020年9月—2021年8月间应用急诊诊疗流程管理,比较不同急诊护理管理方式下的护理质量、护理纠纷、护理差错、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传统护理流程管理模式下28名护理人员培训理论知识、急救流程操作、急救技术3项考核评分分别为(89.2±6.4)分、(82.4±7.1)分、(84.3±5.3)分;发生9例护患纠纷,24例护理差错;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2±1.2)分。急诊诊疗流程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考核评分分别为(93.2±5.7)分、(91.3±4.7)分、(92.9±2.6)分;发生0例护患纠纷,2例护理差错;护理满意度为(98.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急诊诊疗流程,能够有效提升急诊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和护理风险情况,增强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因此,急诊诊疗流程值得在急诊科全面展开,以更好地发挥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流程 急诊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宏 林航 向瑶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8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对DNT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抽样法,收集本科室2018年1月—11月的124例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的资料,其中将2018...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对DNT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抽样法,收集本科室2018年1月—11月的124例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的资料,其中将2018年1月—6月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将2018年8月—11月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采用优化后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比较两组的DNT时间、DNT时间≤60 min的例数及溶栓前、溶栓后2、24 h的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DNT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DNT时间≤60 min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后24 h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流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DNT时间,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NIHSS评分降低),还可提升护理效率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流程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DNT NI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关虹 薛宏奎 +1 位作者 罗倩 向瑶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3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从2017年1月开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对比团队管理模式应用前(2016年1—12月)、应用后(2017年1—12月)的急诊护理管理质量、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情况。...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从2017年1月开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对比团队管理模式应用前(2016年1—12月)、应用后(2017年1—12月)的急诊护理管理质量、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服务态度、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5.56±2.28)分、(88.63±2.29)分、(85.16±2.27)分、(86.96±2.27)分、(88.08±2.8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分别为1.89%、1.89%,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与护理差错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护理管理 团队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创伤团队在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价值研究
14
作者 林森 《益寿宝典》 2022年第35期61-63,133,共4页
研究护理创伤团队在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价值。 方法:病例资料选自我院于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间收诊的 84 例老年严重多发伤病人,将其设为分析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n= 42)和参照组(n= 42)。 参照... 研究护理创伤团队在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价值。 方法:病例资料选自我院于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间收诊的 84 例老年严重多发伤病人,将其设为分析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n= 42)和参照组(n= 42)。 参照组接受基础急救护理措施,研究组接受护理创伤团队管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在急诊抢救中的作用。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开始急救时间、颈托使用时间、就医至标本送检时间以及就医至影像学检查时间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1);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76% (2 / 42)、21.43% (9 / 4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护理创伤团队运用于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抢救中,可显著提高救治效果,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还可显著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创伤团队 基础急救护理 老年 严重多发伤 急诊抢救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酰谷氨酰胺用于脓毒血症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 观察丙氨酰谷氨酰胺用于脓毒血症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16例,根据营养支持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营养支持疗法,研究组... 目的 观察丙氨酰谷氨酰胺用于脓毒血症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16例,根据营养支持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营养支持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1周后,2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转铁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免疫球蛋白A与2组免疫球蛋白M、G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免疫球蛋白A、M、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常规营养支持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脓毒血症,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机体损伤,有效控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营养支持 丙氨酰谷氨酰胺 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敏伪麻溶液联合对乙酰氨基酚片治疗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16
作者 何蕊 林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0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美敏伪麻溶液联合对乙酰氨基酚片治疗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联合组(n=40)。对照组予以对... 目的观察美敏伪麻溶液联合对乙酰氨基酚片治疗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联合组(n=40)。对照组予以对乙酰氨基酚片直至退热,联合组在对照组联合美敏伪麻溶液连续用药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用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vs.80.00%,χ^(2)=4.114,P=0.043)。联合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用药后,2组血清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GQOL-74中的精神、生理、情感、社会关系评分升高,且联合组低/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vs.10.00%,P=1.000)。结论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美敏伪麻溶液联合对乙酰氨基酚片治疗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疾病快速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同时联合用药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老年人 美敏伪麻溶液 对乙酰氨基酚片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复苏之基本生命支持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振杰 徐术根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心跳骤停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据统计,心跳骤停发生率达每年50/10万~110/10万[1]。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报告美国每年发生院外心跳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约36万人次[2],我国缺少确切数据,估计在50万人次/年以上。... 心跳骤停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据统计,心跳骤停发生率达每年50/10万~110/10万[1]。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报告美国每年发生院外心跳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约36万人次[2],我国缺少确切数据,估计在50万人次/年以上。目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已成为全世界急危重症共同关注的话题。现代复苏学起源于20世纪五十年代,2000年AHA在生存链基础上发布首个CPR指南,此后基于最新研究证据,每5年进行一次更新,目前已成为CPR及心血管急救在国际范围内最权威的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初级生命支持 气道开放 人工通气 复苏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聂梦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4期67-69,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20%甘露醇250 ml,观察组予以20%甘露醇125 ml。比较2组临床疗...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20%甘露醇250 ml,观察组予以20%甘露醇125 ml。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7 d、14 d血肿体积,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7 d、14 d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观察组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剂量250 ml甘露醇比较,应用125 ml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更优,可更有效减少血肿体积,降低神经功能及肾功能损伤,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甘露醇 不同治疗方案 治疗结果 神经功能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指标与病毒清除时间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陈云荣 肖博文 +4 位作者 丁宁 杨勇 杨红忠 曾禹莉 刘达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7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特征与病毒清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的103例COVID-19患者,其中普通患者89例,重症患者14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特征与病毒清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的103例COVID-19患者,其中普通患者89例,重症患者14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酸激酶、血清白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反应蛋白、动脉血氧饱和度)、胸部CT评分、糖皮质激素治疗与病毒清除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病毒清除中位时间为20(15,22)d,其中重症、有基础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较普通、无基础疾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病毒清除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胸部CT好转时间早于病毒清除时间。病毒清除时间与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动脉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321、-0.367、-0.404,P<0.05),与年龄、CRP、胸部CT严重程度评分、CT好转时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0、0.263、0.527、0.597,P<0.05)。结论重症、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基础疾病、淋巴细胞降低、低白蛋白血症、动脉血氧饱和度低、胸部CT评分高与COVID-19患者病毒清除时间延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病毒清除时间 电子病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误诊原因分析
20
作者 周世方 丁宁 杨志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9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16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ACMP 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首发症状5例为头晕,3例为意识障碍,发病初期于当地医疗机构就诊误诊为食物中毒3...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16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ACMP 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首发症状5例为头晕,3例为意识障碍,发病初期于当地医疗机构就诊误诊为食物中毒3例,后循环缺血2例,上呼吸道感染、乙醇中毒和药物中毒各1例。误诊时间1~72 h。后经进一步分析病史、查体及完善碳氧血红蛋白、头颅CT等检查确诊为ACMP。8例确诊后经高压氧治疗或常规吸氧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结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未能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及诊断思维局限是ACMP误诊的主要原因;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拓展诊断思维及认真细致病情分析,或可减少或避免该病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碳氧血红蛋白 误诊 食物中毒 后循环缺血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