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助力中国政府履行湿地公约工作
1
作者 Nanjing University Ec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angshu(NJUecoRICH)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8年第4期66-67,共2页
一、助力中国《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决议》顺利通过基于我院近10年来针对小微湿地的科研与应用成果,经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委托,我院先后编制了《关于加强小微湿地保护恢复与监测管理决议的调研报告》、《中国小微湿地编目系统与... 一、助力中国《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决议》顺利通过基于我院近10年来针对小微湿地的科研与应用成果,经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委托,我院先后编制了《关于加强小微湿地保护恢复与监测管理决议的调研报告》、《中国小微湿地编目系统与资源调查指南》,提出小微湿地编目系统、调查方法和统计制图,并率先在常熟开展调查实践。基于此,中国向湿地公约提交《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决议》,并于湿地公约第13届缔约方大会正式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约 中国政府 南京大学 常熟 研究院 生态 湿地保护 湿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模式研究:以常熟市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康晓光 霍惠明 +5 位作者 戴惠忠 张轩波 杨烨 杨棠武 熊依依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7年第3期4-9,共6页
由于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难控制的农业污染,乡村地区大量分散的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从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角度对常熟市的3个典型乡村湿地的保护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从区域发展的视角... 由于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难控制的农业污染,乡村地区大量分散的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从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角度对常熟市的3个典型乡村湿地的保护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从区域发展的视角提出了乡村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模式的五大途径,以解决乡村湿地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所面临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湿地 常熟 江南水乡 保护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互花米草分布及斑块特征研究
3
作者 朱正杰 武舒阳 +4 位作者 夏露 翟可 阎成赟 李典鹏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5期26-30,35,共6页
掌握互花米草分布和斑块特征是开展互花米草防控的重要前提。采用高清遥感影像判读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江苏省互花米草分布概况和斑块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为24441.88 hm^(2),其中,连云港市、盐城市和南... 掌握互花米草分布和斑块特征是开展互花米草防控的重要前提。采用高清遥感影像判读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江苏省互花米草分布概况和斑块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为24441.88 hm^(2),其中,连云港市、盐城市和南通市分别约为1341.84 hm^(2)、15523.84 hm^(2)和7576.20 hm^(2)。通过斑块分布特征评价指数分析,盐城市沿海中南部滩涂地区聚集大面积互花米草,适宜大型机械作业;盐城市沿海北部和南通市沿海中部分布有大量小面积破碎斑块互花米草零星分布,存在扩散风险。江苏省互花米草主要分布于淤泥质滩涂,超过一半面积分布于保护地,存在治理难点。本研究为因地制宜选择科学的治理方法,精准开展互花米草治理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江苏省 分布 调查 斑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防治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4
作者 冯虹毓 张天歌 +7 位作者 赵晖 朱正杰 耿其芳 杨文 乔亚军 赵永强 夏露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5期2-6,12,共6页
文中综述了互花米草防治对滨海湿地生物和土壤以及对海岸带的影响。基于国内外关于互花米草及其防治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认为互花米草防治将有助于原生生态系统的恢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保护并改善丹顶鹤等鸟类的栖息环境,增... 文中综述了互花米草防治对滨海湿地生物和土壤以及对海岸带的影响。基于国内外关于互花米草及其防治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认为互花米草防治将有助于原生生态系统的恢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保护并改善丹顶鹤等鸟类的栖息环境,增加海岸侵蚀的风险,但目前研究仍存在不足和空白。当前互花米草防治工作持续时间短、防治面积广,建议根据不同的互花米草防治措施开展长期跟踪监测研究,并亟需廓清影响机理机制,为今后互花米草防治后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防治 生态修复 生物地貌 生物多样性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巢湖流域碳储量及碳汇现状研究
5
作者 姚亦鹏 刘萌硕 +1 位作者 傅海峰 冷欣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碳汇研究可为国家实行“双碳”战略提供数据支撑。本文运用InVEST模型与CASA模型分别对巢湖流域的碳储量及固碳速率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22年巢湖流域碳储存总量为3350万t,NPP均值为469 g/(m^(2)·a),NE...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碳汇研究可为国家实行“双碳”战略提供数据支撑。本文运用InVEST模型与CASA模型分别对巢湖流域的碳储量及固碳速率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22年巢湖流域碳储存总量为3350万t,NPP均值为469 g/(m^(2)·a),NEP均值为348.595 g/(m^(2)·a)。巢湖流域西南区大别山山区碳储量较高,合肥市城区内碳储量较低,该分布规律与巢湖流域固碳速率空间分布大致相似,且秋季固碳速率高于其它3个季度。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巢湖流域碳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林地是巢湖流域碳密度与碳汇最高的土地类型,退耕还林是增加区域碳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碳储量 碳汇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除治后滨海盐沼湿地生态修复策略
6
作者 邵一奇 袁芳 +4 位作者 安树青 朱建书 邱文彬 陈浩然 杨棠武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1期91-94,共4页
互花米草作为我国滨海湿地中最具威胁的入侵植物,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除治工作积极推进,但由于缺乏经验,除治后暴露出一系列生态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根据沿海区位及潮位的不同,将盐沼湿地分为海堤内部、高潮位、中低潮位3种典型类型,提... 互花米草作为我国滨海湿地中最具威胁的入侵植物,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除治工作积极推进,但由于缺乏经验,除治后暴露出一系列生态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根据沿海区位及潮位的不同,将盐沼湿地分为海堤内部、高潮位、中低潮位3种典型类型,提出滨海盐沼生态修复技术路径及策略,为我国互花米草除治后的盐沼湿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盐沼湿地生态系统 修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泽湖不同湿地类型表层土壤与沉积物碳氮含量特征分析
7
作者 卜弘毅 朱正杰 +7 位作者 崔素珍 张明 李成之 许志敏 李典鹏 曹学城 孙天一 雷礼纲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以江苏省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道入湖区、湖岸区、退渔还湿区和敞水区4种湿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湿地类型间表层土壤与沉积物(0~20 cm)的总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河道入湖区表层土壤的总有机... 以江苏省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道入湖区、湖岸区、退渔还湿区和敞水区4种湿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湿地类型间表层土壤与沉积物(0~20 cm)的总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河道入湖区表层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24.13±7.29 g·kg^(-1))显著低于湖岸区(33.47±8.43 g·kg^(-1),P<0.01),河道入湖区全氮含量(1.56±0.45 g·kg^(-1))显著低于退渔还湿区(2.24±0.69 g·kg^(-1),P<0.05),退渔还湿区C∶N(13.58±3.66)显著低于湖岸区(19.60±5.58,P<0.01)。2)退渔还湿区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最高(43.88±9.40 g·kg^(-1)),敞水区最低(29.54±16.69 g·kg^(-1));退渔还湿区全氮含量(3.08±0.95 g·kg^(-1))显著高于河道入湖区(1.63±0.80 g·kg^(-1),P<0.05)和敞水区(1.35±0.64 g·kg^(-1),P<0.01)。3)河道入湖区季节性淹水的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24.13±7.29 g·kg^(-1))显著低于常年淹水的表层沉积物(32.06±8.73 g·kg^(-1),P<0.05)。退渔还湿区季节性淹水的表层土壤总有机碳(29.92±10.89 g·kg^(-1))和全氮含量(2.24±0.69 g·kg^(-1))显著低于常年淹水的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43.88±9.40 g·kg^(-1),P<0.01)和全氮含量(3.08±0.95 g·kg^(-1),P<0.05)。洪泽湖湿地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处于较丰富的水平,碳储量较高,湿地类型的变化对土壤和沉积物总有机碳、全氮含量以及C∶N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优化洪泽湖湿地保护修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沉积物 总有机碳 全氮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对高碳氮废水的强化净化和产电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秦歌 陈婧 +3 位作者 余仁栋 张轩波 冷欣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1年第4期12-17,共6页
采用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工艺(CW-MFC)进行高COD高氮污水的强化脱氮并产生电能。搭建两组反应器CW和CW-MFC,探究耦合方式对水体污染物去除能力,并进一步探讨CWMFC的电路连接方式、阴阳极间距、进水方式等运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能力... 采用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工艺(CW-MFC)进行高COD高氮污水的强化脱氮并产生电能。搭建两组反应器CW和CW-MFC,探究耦合方式对水体污染物去除能力,并进一步探讨CWMFC的电路连接方式、阴阳极间距、进水方式等运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能力和产电的影响。结果表明:CW-MFC较CW有更显著的水体污染物COD、NH_(4)^(+)-N的去除能力。在阴阳极间距为25 cm、阴极栽有湿地植物的闭合回路CW-MFC装置中,最大开路电压可达到648.90 mV,稳定运行的CWMFC装置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6.00%和84.77%。由于间歇进水时阳极DO浓度波动更大,而连续进水方式更利于营造稳定的厌氧阳极环境,故连续进水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更佳。本研究为CWMFC生态强化脱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生物燃料电池 脱氮 产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典型PPCPs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秦歌 张轩波 +3 位作者 余仁栋 陈婧 冷欣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1年第4期8-11,17,共5页
医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是一类生物蓄积性强且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并能够随着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不断迁移和转化,侵入自然水体并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以布洛芬(IBP)和双氯芬酸(DCF)为典型的PPCPs,探究CW-MFC装置对PPCPs的去除... 医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是一类生物蓄积性强且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并能够随着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不断迁移和转化,侵入自然水体并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以布洛芬(IBP)和双氯芬酸(DCF)为典型的PPCPs,探究CW-MFC装置对PPCPs的去除效果,并以葡萄糖(Glu)、蔗糖(Suc)、醋酸钠(Sa)3种不同有机物作为碳源与PPCPs进行共代谢处理。结果表明:稳定运行的CWMFC装置对IBP和DCF的去除率分别为95.02%和86.41%。IBP的添加对污水处理效能没有明显影响,而DCF对系统的净化效果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共基质种类的不同对IBP和DCF的去除有影响,Sa和Suc由于其被微生物利用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对PPCPs和COD的去除都有不利的影响,以Glu作为碳源时,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 PPCPS 布洛芬 双氯酚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特征河流水质提升及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以常熟市枫泾河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一奇 严敏哲 +5 位作者 忻飞 杨宇挺 张鹏 戈萍燕 杨棠武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6期25-29,共5页
枫泾河地处常熟市繁华老街区,属典型城市特征河流,水环境状况始终不稳定。文章依托枫泾河水质提升工程,总结典型城市特征河道治理思路。通过现状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分析,提出枫泾河污染源治理、生态系统构建和水动力提升的治理措... 枫泾河地处常熟市繁华老街区,属典型城市特征河流,水环境状况始终不稳定。文章依托枫泾河水质提升工程,总结典型城市特征河道治理思路。通过现状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分析,提出枫泾河污染源治理、生态系统构建和水动力提升的治理措施。经过理论计算,工程措施实施后,NH_(3)-N、COD、TP削减率分别达到23.79%、22.96%和22.96%,枫泾河水生动植物丰富度明显提高,城市河道整体风貌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污染源治理 生态系统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流域鱼塘存水达标排放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婷 许田地 杨棠武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第1期75-80,共6页
十八联圩位于巢湖北岸,中部2814渔场区共有养殖鱼塘533口,存水总量约354.9万m^(3),其中总磷严重超标的水量约181.3万m^(3)。如将鱼塘存水直接排放,会对巢湖水质产生一定影响。文章参照鱼塘水质监测成果,结合养殖历史调查,将鱼塘定性为... 十八联圩位于巢湖北岸,中部2814渔场区共有养殖鱼塘533口,存水总量约354.9万m^(3),其中总磷严重超标的水量约181.3万m^(3)。如将鱼塘存水直接排放,会对巢湖水质产生一定影响。文章参照鱼塘水质监测成果,结合养殖历史调查,将鱼塘定性为低、中、高风险塘口,提出按照风险等级分期排水的思路,重点对重风险塘总磷超标存水进行净化处理,确保达标排放,为类似湖泊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鱼塘存水 达标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铁改性生物炭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修复效果对比研究
12
作者 奚霄松 金辰 《植物学研究》 2022年第1期81-88,共8页
本文以三种农业常见废弃秸秆为材料,以上海市闵行区外环绿道富营养化水体为受试对象,研究在原位修复基础上,三种秸秆生物炭的氯化铁改性产物对水体氮磷的去除效率。研究发现,经氯化铁改性后,三种秸秆生物炭物理表征均出现明显改变,以水... 本文以三种农业常见废弃秸秆为材料,以上海市闵行区外环绿道富营养化水体为受试对象,研究在原位修复基础上,三种秸秆生物炭的氯化铁改性产物对水体氮磷的去除效率。研究发现,经氯化铁改性后,三种秸秆生物炭物理表征均出现明显改变,以水稻秸秆生物炭为著,在表面官能团丰富度、比表面积、孔度、pH值等方面均有改变。原位修复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氯化铁改性秸秆生物炭均能够有效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的COD、铵态氮、总磷浓度,有效降低水体pH,显示出良好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效率,其中,以水稻秸秆生物炭改善效果最为显著。综上,经氯化铁改性后的秸秆生物炭,能够在小流域景观水系中发挥较好的修复能力,为改善城市景观水域富营养化状态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能效的可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铁改性 富营养化 氮磷 原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十八联圩湿地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天一 李典鹏 +3 位作者 李启明 曹竞丹 安树青 冷欣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37-43,共7页
为了解巢湖重要入湖湿地十八联圩湿地生态修复后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现状,于2023年冬季枯水期和夏季丰水期,在修复后湿地中选取11个样点开展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检测出浮游动物82种和128种,平均密度分别为(676... 为了解巢湖重要入湖湿地十八联圩湿地生态修复后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现状,于2023年冬季枯水期和夏季丰水期,在修复后湿地中选取11个样点开展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检测出浮游动物82种和128种,平均密度分别为(6769.17±3814.42)个/L、(5417.35±5401.94)个/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28±0.65)mg/L、(3.44±2.57)mg/L。枯水期和丰水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2.47和2.55,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值分别为3.04和4.20,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0.52和0.72。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后水质有了较大的提升,水质呈无污或寡污状态。湿地单元能有效地提升浮游动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在丰水期具有良好地水质净化效果。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电导率(EC)、水温、溶解氧(DO)等因素的影响,丰水期营养污染物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更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氮元素是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关键影响因子,未来应当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流人工湿地 浮游动物 生态修复 影响因子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水塘活水链人工湿地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及影响因子--以十八联圩湿地为例
14
作者 耿显双 何云峰 +4 位作者 孙天一 李典鹏 傅海峰 冷欣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十八联圩是巢湖的重要河口湿地。采用多水塘活水链工艺进行规划建设,以其中4个表流湿地单元为对象,2023年3月和7月调查其水质物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多水塘活水链湿地能够有效去除营养污染物,但冬季、夏季水质差异较大... 十八联圩是巢湖的重要河口湿地。采用多水塘活水链工艺进行规划建设,以其中4个表流湿地单元为对象,2023年3月和7月调查其水质物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多水塘活水链湿地能够有效去除营养污染物,但冬季、夏季水质差异较大。冬季和夏季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27种和8门213种,夏季主要以蓝藻门浮游植物为优势物种,而冬季硅藻门优势种数量更多,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在两个季节均为优势物种,其在食物网中可能处于关键位置。冬夏季浮游植物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冬季氮元素和DO对浮游植物种群的影响最大,夏季COD、NO_(3)-N和TP对浮游植物种群的影响最大。浮游植物的长期监测能够为巢湖及周边流域生态健康恢复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联圩 多水塘活水链 浮游植物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空间协调性评估
15
作者 刘萌硕 姚亦鹏 +2 位作者 傅海峰 冷欣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空间协调性评价可为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通过筛选符合巢湖流域特征、涵盖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6—2021年巢湖流域三类空间耦合协... 空间协调性评价可为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通过筛选符合巢湖流域特征、涵盖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6—2021年巢湖流域三类空间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16—2021年巢湖流域耦合协调度为0.35~0.38,流域内三类空间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三类空间的评价指数总体呈现生态空间指数>农业空间指数>城镇空间指数的特征,生态空间指数在巢湖流域空间协调性评价中的贡献最大;巢湖流域的空间布局呈“总体均衡,局部失衡”的特征,其中,六安市的耦合协调度高于其他4个城市,合肥市的耦合协调度低于其他4个城市,建议合肥市在发展城镇经济的同时,坚持多措并举优化农业结构,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研究结果可为巢湖流域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耦合协调 巢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湖河口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6
作者 耿显双 李嘉荣 +3 位作者 孙天一 傅海峰 李典鹏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32-36,43,共6页
在入湖河口区建设人工湿地可显著削弱河湖污染负荷。本研究以安徽南淝河入湖河口十八联圩人工湿地为对象,分析一级和三级人工湿地对南淝河水质(TN、TP、COD、NH4+-N和NO_(3)--N)的净化效率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22年人工湿地进水NH... 在入湖河口区建设人工湿地可显著削弱河湖污染负荷。本研究以安徽南淝河入湖河口十八联圩人工湿地为对象,分析一级和三级人工湿地对南淝河水质(TN、TP、COD、NH4+-N和NO_(3)--N)的净化效率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22年人工湿地进水NH4+-N、TP显著高于2023年(P<0.05),2023年进水pH值相对较高。(2)2022年一级水稻田人工湿地对污染物无去除效果;2023年除COD外,其余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为40.8%。(3)2022年三级水稻田人工湿地对氮、磷和COD的去除率(-81.3%~50.0%)低于2023年(7.1%~93.2%)。(4)2022年和2023年三级多水塘人工湿地氮、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45%和74.18%,均高于一级和三级水稻田人工湿地。(5)2022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与电导率(EC)、氧化还原电位(Eh)、溶解氧(DO)显著相关,与2023年水质指标的相关性较低。入湖河口区不同级别表流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三级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净化率高于一级人工湿地,多水塘沉水植物人工湿地高于水稻人工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联圩 人工湿地 水稻田 沉水植物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流域生物多样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7
作者 傅海峰 刘萌硕 +3 位作者 姚亦鹏 武舒阳 袁一波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27-31,共5页
生物多样性评价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了14个流域尺度指标以及23个生态系统尺度指标的巢湖流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全面反映生物多样性状态、变化、威胁和决策等... 生物多样性评价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了14个流域尺度指标以及23个生态系统尺度指标的巢湖流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全面反映生物多样性状态、变化、威胁和决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为评估巢湖流域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成效、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提供指导。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内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均处于较高级别,系统反映了近10年巢湖的综合治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巢湖流域 PSR模型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盱眙县湿地保护修复现状与空间布局
18
作者 何昊 房志豪 +4 位作者 周海菊 王平贵 赵晖 朱瑾灿 陈美玲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6期92-95,共4页
盱眙县湿地资源丰富,多年来持续不断的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全县湿地仍存在保护空缺,湿地生态质量不高,生态廊道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提升湿地质量、改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湿地利用绿色转型发展为目... 盱眙县湿地资源丰富,多年来持续不断的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全县湿地仍存在保护空缺,湿地生态质量不高,生态廊道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提升湿地质量、改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湿地利用绿色转型发展为目的,提出“两带、三片区”的县域湿地保护修复空间格局,通过加大湿地保护地的建设管理,推进实施一批重要功能性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加强小微湿地的保护管理,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引导建立湿地利用良性共生关系等措施,以全面提升全县湿地生态质量,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盱眙县 湿地 保护修复 空间布局 生态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联圩中心湖浅水湿地生态韧性修复设计
19
作者 耿显双 朱怡嘉 +4 位作者 苏怀玉 戈萍燕 安树青 朱碧 杨棠武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78-81,85,共5页
以十八联圩中心湖浅水湖泊湿地修复项目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解决浅水湖泊湿地水生植被恢复的难题。采用生态韧性设计理念,设计了内源污染治理、多样的生境构建、丰富的植物群落恢复和水位的动态管理,结合长效管理,强化了湖泊生态系统的... 以十八联圩中心湖浅水湖泊湿地修复项目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解决浅水湖泊湿地水生植被恢复的难题。采用生态韧性设计理念,设计了内源污染治理、多样的生境构建、丰富的植物群落恢复和水位的动态管理,结合长效管理,强化了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韧性的湿地设计主要通过构建不同面积大小及水深的生境,确保湿地受到洪水冲击后,也能从浅水区域向深水区域逐步恢复水生植被。基于生态韧性的设计理念提高了水生植被恢复的存活率,相较于传统方法,展现了更强的生态韧性,该模式可为国内其它湖泊的沉水植被恢复提供示范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韧性 浅水湖泊 水生植被恢复 湿地水文调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bS理念的多目标生态湿地蓄洪区设计--以十八联圩湿地为例
20
作者 董增林 潘莹露 +2 位作者 戈萍燕 陈浩然 杨棠武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72-77,共6页
为解决巢湖流域防洪蓄洪能力不足、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偏低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以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为例,实现了调蓄洪水、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种植等多项目标。该项目采用多... 为解决巢湖流域防洪蓄洪能力不足、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偏低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以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为例,实现了调蓄洪水、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种植等多项目标。该项目采用多田湿地恢复、沼泽湿地恢复和林草湿地恢复等多种措施,并结合生态渗滤岛技术和小微湿地技术,以构建多目标的生态湿地蓄洪区。通过将南淝河水引入湿地系统,实现分洪蓄洪功能,改善入湖水质,提升了十八联圩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本研究为类似生态湿地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展示了在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联圩 生态修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