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化创造力与文化竞争力论当代中国传统艺术教育体系的建构意义
1
作者 吴立行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3-84,共2页
美国当代著名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曾在1993年指出,继政治与经济意识形态之后,未来国际最普遍、最重要和最危险的冲突,是文化领域的冲突。实际上,文化战略的意识与实施,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早... 美国当代著名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曾在1993年指出,继政治与经济意识形态之后,未来国际最普遍、最重要和最危险的冲突,是文化领域的冲突。实际上,文化战略的意识与实施,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早已有诸多案例。为艺术界所熟悉的,莫过于代表欧洲正统文化精神重建的“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而美国以“抽象表现主义”之兴起为标志,一举将世界艺术文化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则可视为其对自身文化精神创建的典范。文化战略发动的背后,似乎也从来不只是基于单纯的文化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体系 文化竞争力 文化创造力 建构意义 中国传统 当代 政治理论家 “文艺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德哥尔摩地铁站内的公共艺术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艺馨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4,共4页
斯德哥尔摩地铁站因其独特的公共艺术被誉为世界最长的"地下艺术长廊"。阐述斯德哥尔摩城市地域特征及其地铁在线网规模、车站设计等方面的理念和特点,对其独树一帜的公共艺术风格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从空间氛围的营造... 斯德哥尔摩地铁站因其独特的公共艺术被誉为世界最长的"地下艺术长廊"。阐述斯德哥尔摩城市地域特征及其地铁在线网规模、车站设计等方面的理念和特点,对其独树一帜的公共艺术风格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从空间氛围的营造和综合性功能的体验两方面解析其站内空间公共艺术的处理手法,以期为我国地铁空间的艺术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线网规模 车站设计 地下空间 城市表情 公共艺术 斯德哥尔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苗族农具谷斗设计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喆 《文物世界》 2015年第3期48-50,共3页
本文主要对贵州西江苗族农民自制的收割工具——谷斗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经过走访农户、实物考察,主要从它产生的地区、形态结构、材料工艺、视觉效果、工作原理、人体工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感受到民间手工艺的智慧。
关键词 苗族 传统农具 谷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桥梁景观照相一体化设计的探讨
4
作者 陈晓春 《城市照明》 2018年第3期18-21,共4页
本文首先对桥梁景观照明设计的重要性做了相应阐述并指出了桥梁景观照明一体化的设计趋势,随即列举了关于桥梁照明一体化设计的相关原则和设计要素,最后结合国外的实际案例进行说明,总结出桥梁照明设计的一体化应在充分保证使用安全... 本文首先对桥梁景观照明设计的重要性做了相应阐述并指出了桥梁景观照明一体化的设计趋势,随即列举了关于桥梁照明一体化设计的相关原则和设计要素,最后结合国外的实际案例进行说明,总结出桥梁照明设计的一体化应在充分保证使用安全的前提下,烘托出桥梁或优美或雄浑的形体,使其在夜间散发出迷人的另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照明 夜景观照明 照明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与“相物之宜”——以车舆之制探两周制器思想
5
作者 兰娟 周倩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47,I0002,I0003,共10页
车舆是两周日常生活、狩猎征伐、祭祀礼仪的惯常用器,《周礼·考工记》对其技术流程、经验规范、设计思想的记录甚为详赡,工艺细节似多有数值可循,关键构件亦设较严格的质量检测方式。然检视各地考古实迹少有与其相密合者,通常是离... 车舆是两周日常生活、狩猎征伐、祭祀礼仪的惯常用器,《周礼·考工记》对其技术流程、经验规范、设计思想的记录甚为详赡,工艺细节似多有数值可循,关键构件亦设较严格的质量检测方式。然检视各地考古实迹少有与其相密合者,通常是离散分布于一个与记载数值相去不远的范围内,质量控制不重在限定具体尺度,而重于检测形制规范与材料整治之效。本文通过对可用性、使用体验、用材观念与车舆形制多样性的关联性分析,认为两周制车工艺采用了一种基础尺寸(尤其径度数值)与匠作经验相辅相成的模式,既合于使用者的个性需求,又尽合于物材的天然性状,是一种与标准化相逆的“相物之宜”的制器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器思想 相物之宜 标准化 车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设计艺术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6
作者 薛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58,共1页
设计改变都市,创意铸就品牌。创意设计是提高产品品牌价值,创造产业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改进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都市的文化形象,开发与推广城市品牌必不可少的方法。当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 设计改变都市,创意铸就品牌。创意设计是提高产品品牌价值,创造产业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改进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都市的文化形象,开发与推广城市品牌必不可少的方法。当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获得"设计之都"称号之后,大力推动与发展创意设计不仅成为人们的共识,而且成为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深圳获取"设计之都"的称号,使深圳的创意设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创意设计如何在中国语境与国际视域中科学发展;如何彰显深圳文化的创新品质,强化深圳先锋、时尚、创意的城市色彩;如何树立起深圳自己的"设计之都"的品牌形象,让深圳尽快走在世界设计之都的前列,这些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和深入思考。为了明确深圳文化建设的定位及设计之都的发展战略,作为深圳创意十二月序曲的"2009深圳设计论坛暨设计展"于2009年12月2日在深圳大学开幕。这是继2005、2007两届深圳设计论坛暨设计展成功举办后的又一次国际性、高规格的设计界学术盛会,有国内外36所院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设计界精英共聚一堂,以"设计之都与都市设计"为主题,以"在中国的都市化和现代进程中设计对于都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及面临的紧迫问题"、"他国都市设计的启示"、"深圳设计之都建设的策略"、"设计教育与都市设计"等为参考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与精彩的演讲。演讲嘉宾中既有理论功底扎实的学者,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著名设计师,他们的演讲或体现出严谨的理性深度,或迸发出感性的思想火花,或从宏观上阐发其对设计之都与创意设计的发展构想,或从微观上述说自己的设计理念与作品蕴含……虽因演讲者的文化视野、知识结构、设计体验等存在种种差异,但在不同观点、不同文化取向的碰撞中,却展现出论坛内容的丰富性。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这场设计论坛的余韵,我们从中摘选十位演讲嘉宾的主要观点,以期引发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设计艺术 创新品质 教育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产业发展 创意设计 都市建设 深圳市
原文传递
谢啊凤作品
7
作者 谢啊凤 《美与时代(城市)》 2016年第5期123-123,共1页
谢啊凤(1992年9月),女,安徽省阜阳市,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单位:南开大学艺术设计系。
关键词 作品 艺术设计系 南开大学 环境设计 阜阳市 安徽省 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80—90年代旅居海外艺术家在中西文化碰撞下的艺术形式特点分析——以黄永砯与徐冰的作品分析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姿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7年第9期126-128,共3页
20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文化与艺术发展转折的年代,文革与西方印象派、现代主义书籍、文化的传入,引发了"人的觉醒",追求自由、解放个性的呼声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青年艺术家登上艺术的大舞台。徐冰、黄永砯、谷文达、... 20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文化与艺术发展转折的年代,文革与西方印象派、现代主义书籍、文化的传入,引发了"人的觉醒",追求自由、解放个性的呼声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青年艺术家登上艺术的大舞台。徐冰、黄永砯、谷文达、蔡国强作为这个时代的"四大金刚",他们都经历了八五思潮,后又旅居海外,因此他们的作品中都带有中西方文化碰撞和融合的影子,文章通过对黄永砯、徐冰部分作品的分析,从材料运用、作品表现形式以及作品表达中西方文化碰撞内涵三方面来研究文化碰撞下的艺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五思潮 黄永球 徐冰 艺术表达
原文传递
从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的设计看建筑环境中各种“力”整合性运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姿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7年第4期91-93,共3页
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自1979年设立以来,每一年都以关注当时社会问题为主,挑选出具有前瞻性的建筑团队或建筑师个人。2016年普利兹克奖的得主是来自智利的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自2001年以来,他一直领导着ELEM... 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自1979年设立以来,每一年都以关注当时社会问题为主,挑选出具有前瞻性的建筑团队或建筑师个人。2016年普利兹克奖的得主是来自智利的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自2001年以来,他一直领导着ELEMENT设计团队,着力于建筑功能复兴,尤其关注全球住房紧张,致力于为人类争取更好的居住条件。文章主要通过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的两个设计案例来分析他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利兹克 建筑功能 复兴 住房紧张 设计理念
原文传递
皖南民居的生态适应性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探析——以深圳万科第五园为例
10
作者 张艺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5年第4期65-67,共3页
文章立足于对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深层理念的追溯,用生态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民居与现代建筑的关系,通过对万科第五园的综合调研,从建筑形态、空间布局、院落组合、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现代建筑对皖南民居的生态适应性设计传承与创新的方法,以... 文章立足于对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深层理念的追溯,用生态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民居与现代建筑的关系,通过对万科第五园的综合调研,从建筑形态、空间布局、院落组合、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现代建筑对皖南民居的生态适应性设计传承与创新的方法,以期对当代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民居 生态适应性 现代设计 应用方法 第五园
原文传递
贵州高增民间竹篓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啊凤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年第6期141-143,共3页
文章从案例概括、总体形态、使用功能、人机关系、视觉设计各方面介绍了贵州一种民间竹篓。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田野考察法、访谈纪实法和个案研究法。该竹篓形似筒靴、体态较小、质量较轻。用具属性为生产类劳动工... 文章从案例概括、总体形态、使用功能、人机关系、视觉设计各方面介绍了贵州一种民间竹篓。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田野考察法、访谈纪实法和个案研究法。该竹篓形似筒靴、体态较小、质量较轻。用具属性为生产类劳动工具,可用于盛放镰刀和鱼虾等。竹篓外形贴合人体结构,视觉审美方面有规律。经调研发现该竹篓具有很多潜在发展空间,可进行了设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竹篓 视觉审美 设计研究
原文传递
文明·边缘
12
作者 吴立行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0-81,共2页
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下的人类历史,大体经历过三种不同的精神状态。首先是工业文明的初期阶段。在勇猛无畏的前行中,机械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新秩序、新价值观挑战着旧社会所熟悉的一切,“时间”与“距离”缩短了,新秩序的背面潜藏... 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下的人类历史,大体经历过三种不同的精神状态。首先是工业文明的初期阶段。在勇猛无畏的前行中,机械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新秩序、新价值观挑战着旧社会所熟悉的一切,“时间”与“距离”缩短了,新秩序的背面潜藏着各种不为人知的矛盾与不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发展 人类历史 现代工业 精神状态 初期阶段 工业文明 “距离” “时间”
原文传递
传统榨油工艺与木质榨油机的古朴实用之美——以贵州高增县民居内实物为例
13
作者 许佳文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年第6期144-146,共3页
传统榨油工艺是我国民间生产技术的一种,天然健康的实用之美,亦有天人合一的古朴之风。本文考察了贵州高增地区的木质榨油机,认为我国应该保护和传承这项文化遗产,发展当地的文化旅游。
关键词 榨油机 古老技艺 保护 传承
原文传递
崔延子作品
14
作者 崔延子 《国画家》 2008年第2期77-77,共1页
崔延子,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教于南开大学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展。
关键词 作品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 南开大学 协会会员 副教授 美术家 美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