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非发酵菌的构成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谢惠芳 刘艳 +1 位作者 龙军 颜振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271-3273,共3页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非发酵菌构成及病原菌耐药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脑卒中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非发酵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经培养鉴...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非发酵菌构成及病原菌耐药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脑卒中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非发酵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经培养鉴定共取得211株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125株(59.2%),革兰阳性球菌66株(31.3%),真菌20株(9.5%),其中非发酵菌89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1.2%,在89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位于首位,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但对碳青霉烯类、舒巴坦与β内酰胺类复合剂仍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该医疗单元非发酵菌病原菌构成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非发酵菌呈多重耐药现象,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防治,加强病原菌的诊断及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卒中相关性肺炎 非发酵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龙军 许娟 兰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0月1日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8例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0月1日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8例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8例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与机械通气时间及抗生素的使用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7.599和4.391。在感染的真菌类型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占61.11%。结论:机械通气时间≥7d和抗生素使用≥14d是造成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性 神经外科 患者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市科学城2~12岁儿童小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与肥胖症患病现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玉蓉 邓益斌 +1 位作者 余楠 朱秀琼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目的了解绵阳市科学城地区儿童血红蛋白平均水平及贫血患病率,并进一步计算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计算肥胖儿的贫血患病率。方法采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2531例儿童平均血红蛋白为(1... 目的了解绵阳市科学城地区儿童血红蛋白平均水平及贫血患病率,并进一步计算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计算肥胖儿的贫血患病率。方法采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2531例儿童平均血红蛋白为(126.27±11.43)g∕L,总贫血率为15.88%,主要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肥胖儿童的贫血率为42.80%,经秩和检验,χ2=116.95,P<0.005,肥胖儿童贫血患病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组儿童。结论科学城地区儿童2岁和6岁阶段贫血率较高,肥胖儿童更易发生贫血。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贫血和肥胖患病率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肥胖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验医学实习学员的应诉教育 被引量:4
4
作者 江凌晓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3期396-396,400,共2页
检验医学飞速发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扩宽。由于实际工作中,常常要处理病人的抱怨与投诉,因此应诉教育也应成为检验医学的教学内容。通过强调“多听、多看、多做、慎言”来培养和加强实习学员应对抱怨和投诉的能力,对其毕业... 检验医学飞速发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扩宽。由于实际工作中,常常要处理病人的抱怨与投诉,因此应诉教育也应成为检验医学的教学内容。通过强调“多听、多看、多做、慎言”来培养和加强实习学员应对抱怨和投诉的能力,对其毕业后真正走上独立工作岗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医学 应诉教育 实习学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RFLP检测HBeAg阴性preS1抗原阳性的HBV感染者前C区基因变异 被引量:8
5
作者 林裕龙 兰萌 +4 位作者 龙国进 莫炳强 彭永正 冯桂湘 侯金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HBeAg阴性的HBV感染者前S1(preS1)抗原阳性与前C区基因G1896A变异发生频率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4例HBeAg阴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ELISA法检测preS1抗原,以错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目的探讨HBeAg阴性的HBV感染者前S1(preS1)抗原阳性与前C区基因G1896A变异发生频率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4例HBeAg阴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ELISA法检测preS1抗原,以错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HBV前C区1896位点的基因变异。结果64例血清中preS1抗原阳性25例(39.1%),preS1抗原阴性39例(60.9%);25例preS1阳性的标本中23例(92.0%)HBVDNA阳性(19例≥10^3copies/ml,4例为10^2copies/ml,2例为检测限以下),有21例(84.0%)发生1896位点变异;39例preS1抗原阴性的标本中11例(28.2%)HBVDNA为10^2~10^3 copies/ml、17例(43.6%)发生1896位点变异。preS1阳性与阴性患者1896位点变异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HBeAg阴性的HBV感染者中,preS1抗原不受前C区基因变异的影响,可以更客观地反映HBV复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抗原 基因变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含量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兰萌 暴旭广 +1 位作者 莫炳强 林裕龙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通过定量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HBV大蛋白(HBV-LHBs)的含量,探讨其与HBV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以荧光定量PCR检测175份HBV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将这些标本按DNA拷贝数分为3组,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HBV-LHBS和... 目的通过定量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HBV大蛋白(HBV-LHBs)的含量,探讨其与HBV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以荧光定量PCR检测175份HBV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将这些标本按DNA拷贝数分为3组,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HBV-LHBS和PreS1抗原。结果≥106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分别为98.4%和(94.74±31.50)ng/mL,103~105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为75.8%和(30.47±21.33)ng/mL,≤103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为33.3%和(14.84±10.36)ng/mL,3组标本PreS1抗原阳性率依次为87.1%、43.5%、17.6%;HBeAg阳性组血清中LHBS阳性率为83.7%,PreS1抗原阳性率为68.2%;HBeAg阴性血清中LHBS阳性率为53.5%,PreS1抗原阳性率为36.6%。结论LHBS能较好地反映HBV感染者体内病毒的复制程度,而且其定量结果与HBV DNA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因此LHBS定量检测可能成为较好判断HBV活动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HBS 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 被引量:9
7
作者 林裕龙 兰萌 +3 位作者 莫炳强 彭永正 冯桂湘 侯金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各种基因型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方法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6例HBV感染的肝癌、58例肝硬化、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60例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基因型。结果无症...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各种基因型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方法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6例HBV感染的肝癌、58例肝硬化、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60例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基因型。结果无症状携带者中B基因型为46.7%(28/60),C基因型为33.3%(20/60),D基因型为20.0%(12/60);慢性乙型肝炎组B基因型为41.7%(25/60),C基因型为36.7%(22/60),D基因型为21.7%(13/60);肝癌患者中B基因型为33.9%(19/56)、C基因型为60.7%(34/56)、D基因型为5.4%(3/56);肝硬化患者中B基因型为31.0%(18/58)、C基因型为63.8%(37/58),D基因型为3.5%(2/58)。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中以B基因型为优势感染毒株,而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则以C基因型为优势感染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徐宗俊 龙军 钱树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266-1268,共3页
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调查自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193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所分离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6.... 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调查自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193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所分离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6.87%,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59.65%。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7.36%),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6.94%)和真菌(5.70%)。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且呈多重耐药。结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较其他科高,医院感染病原菌复杂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医护人员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管理,预防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EB病毒壳抗原抗体定性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静平 龙军 张宏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37-1638,共2页
目的研究EB病毒壳抗原抗体定性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具有广州市户籍健康查体者血清2107份,采用酶联免疫法定性检测EB病毒壳抗原抗体表达,对于EB病毒壳抗原抗体阳性者行间接鼻咽镜检查,必要时行鼻内镜下鼻咽... 目的研究EB病毒壳抗原抗体定性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具有广州市户籍健康查体者血清2107份,采用酶联免疫法定性检测EB病毒壳抗原抗体表达,对于EB病毒壳抗原抗体阳性者行间接鼻咽镜检查,必要时行鼻内镜下鼻咽活检。结果 EB病毒壳抗原抗体阳性血清601份,阳性率为28.5%;其中男性388份,阳性率为30.3%;女性213份,阳性率为25.8%。189人完成间接鼻咽镜检查,2人经活检证实为鼻咽癌。结论定性检测EB病毒壳抗原抗体诊断价值有限,不适合用于鼻咽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EB病毒壳抗原抗体 鼻咽癌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谱检测在不同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裕龙 龙国进 +3 位作者 兰萌 莫炳强 彭永正 冯桂湘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87-1888,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后各种抗体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4组研究对象共220例(慢性胃炎66例、消化性溃疡56例、胃肠道肿瘤33例以及门诊体检者65例)血清Hp的5种抗体:CagA抗体、VacA抗体、Ure抗体、Hsp60抗体、R...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后各种抗体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4组研究对象共220例(慢性胃炎66例、消化性溃疡56例、胃肠道肿瘤33例以及门诊体检者65例)血清Hp的5种抗体:CagA抗体、VacA抗体、Ure抗体、Hsp60抗体、RdxA抗体。结果慢性胃炎组5种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9.1%,24.2%,71.2%,21.2%和19.7%;消化性溃疡组为62.5%,232.%,66.1%,21.4%和16.1%;消化道肿瘤组为27.3%,24.2%,57.6%,45.5%和18.2%;对照组为16.9%,18.5%,60.0%,12.3%和30.8%。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和胃肠道肿瘤组CagA抗体、Hsp60抗体和RdxA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Ure抗体和VacA抗体阳性率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CagA抗体和Hsp60抗体的阳性率与胃肠道肿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不同消化系统疾病中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谱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不同抗体的产生可能与其所引发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蛋白幽门芯片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功能片段的纯化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袁小澎 邹全明 +4 位作者 柏杨 杨珺 郭鹰 张卫军 刘正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59-96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尿素酶功能片段的纯化方法。方法应用已构建的尿素酶B功能片段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包涵体鉴定试验判断目的蛋白表达形式,AKTA100上分别采用亲和层析和离子层析等多级纯化方式优化纯化条件,HPLC检测纯化蛋白纯度,...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尿素酶功能片段的纯化方法。方法应用已构建的尿素酶B功能片段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包涵体鉴定试验判断目的蛋白表达形式,AKTA100上分别采用亲和层析和离子层析等多级纯化方式优化纯化条件,HPLC检测纯化蛋白纯度,尿素酶活性阻断试验对纯化后功能片段进行活性鉴定。结果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高表达,包涵体鉴定试验证实目的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宿主细胞中,优化后方案得到目的蛋白纯度>90%且能被尿素酶B免疫的兔血清识别,纯化后蛋白免疫家兔后产生兔抗血清能够特异性中和Hp尿素酶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尿素酶功能片段的纯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蛋白纯化 尿素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龙军 周韶松 +1 位作者 彭永正 林裕锋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30-331,354,共3页
目的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监测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RAPD基因分型,并通过指纹图谱比较与分析,确证医院感染爆发。结果36株肺炎克雷伯菌共分得33型,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局部... 目的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监测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RAPD基因分型,并通过指纹图谱比较与分析,确证医院感染爆发。结果36株肺炎克雷伯菌共分得33型,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局部流行共1起。结论RAPD可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病人群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恩中 王颖 +3 位作者 陈慕璇 倪艳丽 潘石蕾 胡冬梅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在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与共患疾病的关系。方法分析广州市某三甲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CMV血清学资料。化学发光法检测CMV的IgM和IgG抗体。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科室患者之间IgM...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在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与共患疾病的关系。方法分析广州市某三甲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CMV血清学资料。化学发光法检测CMV的IgM和IgG抗体。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科室患者之间IgM和IgG检出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在这些患病人群中,IgM总的检出率是2.01%。其中,出生后15 d~6岁者检出率最高,为8.59%,其他年龄组的IgM检出率波动在0.37%~1.00%之间。不同科室中,儿科和呼吸科患者的IgM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31%和2.67%。IgG在患病人群中总的检出率是87.1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出生后15 d~6岁患儿的IgG检出率最低,为69.23%。50岁以后患者的检出率最高,为93.91%。器官移植科患者具有最高的IgG检出率,为96.75%,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科次之,均为91.91%。IgM和IgG的检出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病人群高CMV的感染率提示,在临床上需着重密切关注儿科、呼吸科、器官移植和重症监护室患者的CMV感染情况,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血清学诊断 患病率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严全能 徐春生 +4 位作者 李志樑 周鹏 叶仁清 李明 姜朝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65-1368,137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与住院的汉族无血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215例,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121例)及T2DM合并冠心病组(94例)。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ACE2基因多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与住院的汉族无血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215例,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121例)及T2DM合并冠心病组(94例)。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ACE2基因多态性,并结合临床、生化指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中,男性G8790A位点G等位基因室间隔厚度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及校正后尿蛋白量均高于A等位基因(P<0.05)。而在糖尿病组及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中未得出同样结论。结论ACE2基因G8790A位点多态性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室间隔、左室质量及尿蛋白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球菌毒力岛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敏 陈义忠 +2 位作者 胡簇琼 江凌晓 陈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探索肠球菌中毒力岛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使用PCR和杂交方法对155株肠球菌进行毒力岛相关基因检测。结果155株肠球菌中,88.39%携带至少一个毒力岛基因,各基因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hyd(81.94%),psaA(78.06%)、nuc(57.42%)、esp(53.5... 目的探索肠球菌中毒力岛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使用PCR和杂交方法对155株肠球菌进行毒力岛相关基因检测。结果155株肠球菌中,88.39%携带至少一个毒力岛基因,各基因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hyd(81.94%),psaA(78.06%)、nuc(57.42%)、esp(53.55%)、cylB(52.90%)和gls24-like(38.06%);除esp基因,其他5个基因的阳性率均是粪肠球菌高于屎肠球菌,其中nuc、cylB、gls24-like三个基因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粪肠球菌中临床分离株各基因的阳性率和所携带的基因数均高于健康人分离株。结论肠球菌普遍携带毒力岛相关基因,粪肠球菌各基因阳性率高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中临床分离株所携带的毒力基因、毒力岛基因数目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分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毒力岛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蛇毒纤溶酶治疗过程内皮祖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朝新 王前 +1 位作者 郑磊 包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4-737,共4页
目的研究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蛇毒纤溶酶治疗过程中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形态、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6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在蛇毒纤溶酶给药前,给药3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 目的研究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蛇毒纤溶酶治疗过程中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形态、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6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在蛇毒纤溶酶给药前,给药3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用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初步鉴定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I双染色阳性细胞为EPCs;相差显微镜分析细胞形态数量变化和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结果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蛇毒纤溶酶治疗3d后EPCs数目较治疗前明显增加,7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但给药前后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并无变化。结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蛇毒纤溶酶治疗后,可引起EPCs数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纤溶酶 集落形成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邹红波 江凌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280-1282,共3页
院内感染一直是困扰医院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nreus MRSA)出现之后,院内感染问题就显得相当棘手。这主要是由于MRSA感染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而且传染性强.最... 院内感染一直是困扰医院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nreus MRSA)出现之后,院内感染问题就显得相当棘手。这主要是由于MRSA感染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而且传染性强.最易导致流行的爆发,并且院内获得性MRSA有向社区扩散的趋势。也正因为如此,MRSA感染已被列为世界范围内的三大感染性疾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院内感染 MRSA感染 获得性MRSA 感染性疾病 世界范围 致死率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多亚单位融合蛋白疫苗的构建及免疫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小澎 邹全明 +5 位作者 柏杨 张卫军 郭刚 谢庆华 刘开云 吴超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473-477,共5页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spA、HpaA、UreB多亚单位融合蛋白疫苗,并检测其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方法用PCR从Hp基因组中分别扩增HspA、HpaA、UreB3个基因片段,重叠延伸PCR将其构建成融合基因hhu,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酶切、...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spA、HpaA、UreB多亚单位融合蛋白疫苗,并检测其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方法用PCR从Hp基因组中分别扩增HspA、HpaA、UreB3个基因片段,重叠延伸PCR将其构建成融合基因hhu,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酶切、测序验证后,转化E.coli 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AKATA纯化仪纯化。纯化后蛋白口服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小鼠特异性抗体,末次免疫后进行攻毒试验,检测其免疫保护性。结果酶切及测序证实已成功构建HspA、HpaA、UreB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phhu,SDS-PAGE及Western blot证实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率为26·8%,纯化的融合蛋白纯度大于90%,口服免疫小鼠可产生特异性抗体,保护率达89·6%。结论所获得的融合蛋白保持了亚组分蛋白各自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为幽门螺杆菌多亚单位疫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融合蛋白 疫苗 免疫原性 免疫保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导尿管材料形成细菌生物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兰萌 韦莉萍 +3 位作者 周洁 彭永正 施永德 李玲 《护理学报》 2008年第8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超润滑导尿管1、超润滑导尿管2、硅化处理导尿管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合理选择导尿管。方法经细菌孵育超润滑导尿管1、超润滑导尿管2、硅化处理乳胶导尿管材料膜片制备生物... 目的研究超润滑导尿管1、超润滑导尿管2、硅化处理导尿管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合理选择导尿管。方法经细菌孵育超润滑导尿管1、超润滑导尿管2、硅化处理乳胶导尿管材料膜片制备生物膜模型,通过菌落计数法确定粘附于导尿管材料生物膜内菌落数量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的形态。结果3种不同导尿管材料的生物膜内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滑1、超滑2分别与硅化处理乳胶导尿管标准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滑1与超滑2导尿管标准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扫描电镜观察,硅化处理导尿管材料制备的生物膜表面可以观察到有细菌团块聚集和纤维素样物质交联;但超滑1与超滑2导尿管材料制备的生物膜表面仅有少许细菌团块,纤维素样物质交联不明显。结论超润滑导尿管材料不容易形成细菌生物膜,临床留置导尿管时间长的患者尽可能选用超润滑材料导尿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润滑导尿管 硅化处理乳胶导尿管 大肠埃希氏杆菌生物膜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潘沅 聂钊铭 +2 位作者 周俊文 吕亚梅 石向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426-3428,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随访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的变化,并且与公认的监测指标肌酐(Cr)进行比较,观察SOD和CysC在检测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肾移植术后随访的患者和健康查体的人群分...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随访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的变化,并且与公认的监测指标肌酐(Cr)进行比较,观察SOD和CysC在检测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肾移植术后随访的患者和健康查体的人群分成慢性移植肾肾病组、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组(经移植肾穿刺活检排除是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其他类型肾病患者)、健康对照组。检测SOD活性、Cr和CysC的浓度,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慢性移植肾肾病组和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组的Cr浓度均明显高于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但慢性移植肾肾病组和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组之间、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2,P=0.82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移植肾肾病组、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组和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血清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其中慢性移植肾肾病组更显著低于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组和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P<0.01);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组和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慢性移植肾肾病组血清中CysC浓度明显高于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组与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P=0.088);慢性移植肾肾病组和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氧化应激反应,SOD和CysC鉴别慢性移植肾肾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肾肾病 超氧化物歧化酶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