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宏琪 赵健军 +3 位作者 姜铁斌 熊敏剑 梁日东 黎庆初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水泥弥散程度等级和分布分区方法,将患者分为弥散充分组(n=56)和弥散不良组(n=86)。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 d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并计算手术前后变化值。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进一步改善,且Ⅰ、Ⅱ、Ⅲ型患者改善情况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Ⅰ、Ⅲ型患者VAS评分和ODI较弥散不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Ⅰ、Ⅱ、Ⅲ型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改善值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Ⅳ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值明显高于弥散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VP可有效改善OVCF患者疼痛与腰椎功能,且骨水泥灌注越充分、弥散范围越广,治疗效果越好,要尽量避免骨水泥偏心分布且灌注不良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骨代用品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手术治疗椎管内气性囊肿致腰椎神经根病1例报道
2
作者 孙宏琪 赵健军 +4 位作者 熊敏剑 姜铁斌 梁日东 梁亮 黎庆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4,共5页
椎管内气性囊肿(intraspinal gas cyst)临床相对少见,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指出其产生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学者认为其与椎间盘的创伤、感染或有创操作相关[1]。椎管内气性囊肿多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因其位于椎管内,如导... 椎管内气性囊肿(intraspinal gas cyst)临床相对少见,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指出其产生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学者认为其与椎间盘的创伤、感染或有创操作相关[1]。椎管内气性囊肿多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因其位于椎管内,如导致神经根受压,可引起典型神经根受压症状,临床易与椎间盘突出症、黄韧带囊肿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受压 无特征性 气性囊肿 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病 椎管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与椎间盘退变
3
作者 潘世鸿 刘瑞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72-5876,共5页
背景: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当中,线粒体自噬在防止椎间盘退变进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调节线粒体自噬水平可能是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一种新策略。目的:回顾线粒体自噬与椎间盘的关系,以期为从调节线粒体自噬水平来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 背景: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当中,线粒体自噬在防止椎间盘退变进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调节线粒体自噬水平可能是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一种新策略。目的:回顾线粒体自噬与椎间盘的关系,以期为从调节线粒体自噬水平来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椎间盘退变,线粒体自噬,靶向治疗,炎症,信号通路”为中文检索词,以“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mitophagy,targeted therapy,inflammation,signaling pathways”为英文检索词,最终纳入54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当前对于椎间盘退变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大量研究表明了椎间盘退变与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其涉及的机制及其通路相对复杂,在多种通路中,PINK1/Parkin是研究最广泛的线粒体自噬调节信号通路;②一些药物如红景天苷、尿石素A、和厚朴酚、线粒体醌,已被发现具有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水平来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潜力,这些药物显示出积极的临床前效果;③目前线粒体自噬的靶向治疗主要为临床前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探寻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线粒体自噬 靶向治疗 信号通路 炎症 线粒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