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院临床输血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 被引量:21
1
作者 郑英 钟小雄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6-907,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状况,并进行输血管理质量评估、输血合理性分析,以规范临床输血医疗文书的书写,同时加强临床输血安全、规范管理,达到临床节约用血、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一季度输血病历抽查分析。结果通过抽查...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状况,并进行输血管理质量评估、输血合理性分析,以规范临床输血医疗文书的书写,同时加强临床输血安全、规范管理,达到临床节约用血、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一季度输血病历抽查分析。结果通过抽查发现,输血医疗文书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临床输血合理性2013年比2012年同期有明显的提高,采用传统方法来监控输血病历医疗文书的书写和评价输血合理性,有明显的滞后性,而且耗时、不利于统计分析,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控,不仅对"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医嘱和病程记录"、"输血监测记录"、"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测"、"输血前用药"等能及时监控,更有利于及时评估临床输血的合理性,并督促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结论输血病历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症掌握有待提高;采用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全面、更及时对输血病历进行监控,同时更快捷的对临床输血的合理性进行反馈和督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输血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血液保护 被引量:23
2
作者 郑英 孔文兵 +3 位作者 孙玉华 赵晖 王梁平 赖福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0-691,共2页
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血液保护。方法对2009年9月~2011年8月,本院429例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9名PABD患者主要来自本院脊柱骨病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和妇产科等... 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血液保护。方法对2009年9月~2011年8月,本院429例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9名PABD患者主要来自本院脊柱骨病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和妇产科等。407例(94.87%)自体血得以回输,其中322例患者(79.11%,322/407)只用自体血就完成了手术,85例(20.89%,85/407)由于术中出血量大而加输了异体血;22例(5.13%)自体血没有回输成功。共节约异体血液124 550 mL。通过回输自体血完成手术的322名患者,80%(258/322)出血量在400~800 mL;加输异体血的85名患者,80%(68/85)的出血量在1 000~2 500 mL。所有患者均未在回输自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术后7 d恢复情况良好。自体血回输后与术前比较,患者血液指标(Hb、Hct等)有所下降,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P>0.05)。结论储存式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血使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择期手术血源供应不足等问题,不失为1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BD 临床应用 血液保护 自体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高校学生“隐匿性”或“窗口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郑英 陈佑明 +3 位作者 黄敬 劳小斌 白英明 赖福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0-662,共3页
目的利用核酸扩增技术分析广东高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在危险因子。方法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的基础上,按要求进行8人份×150μl汇集,汇集阳性组再进行单检测,最终确定阳性个体,采用常规的碱裂解法从血清中提取H... 目的利用核酸扩增技术分析广东高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在危险因子。方法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的基础上,按要求进行8人份×150μl汇集,汇集阳性组再进行单检测,最终确定阳性个体,采用常规的碱裂解法从血清中提取HBVDNA应用荧光PCR方法在DA620微量荧光检测仪上进行扩增和检测分析结果,在2,6,12个月追踪随访潜在传染危险学生。结果体检学生8 231人,其中HBsAg阳性1 107人,占13.45%;抗-HBs阳性4 995人,占60.68%;HBsAg阴性且抗-HBs阴性者2 129人,占25.87%。在2 129名在校生中,经初筛共筛检出9例HBV-DNA阳性标本,再经复检后,最后确证6例HBV-DNA阳性标本。其HBV-DNA水平为8.5~51.0 IU/ml,"隐匿性"或"窗口期"HBV感染的发生率为2.82‰(6/2 129)。在6例感染者中,3例为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HBV-DNA阳性;3例为HBV-DNA阳性伴有抗-HBc阳性。结论在广东部分高校大学生存在着较高的"隐匿性"或"窗口期"HBV感染率。对HBsAg阴性人群(尤其是血清标志物全阴的人群)的最有效的乙型肝炎病毒预防是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使其产生抗-HBs,从而预防HB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核酸扩增技术 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传统凝血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凝血功能的监测价值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杨 钟家宁 +1 位作者 郑英 胡华钟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263-267,共5页
目的:对比血栓弹力图与传统凝血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凝血功能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常规孕检的7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传统凝血指标检测与血栓弹力图(T... 目的:对比血栓弹力图与传统凝血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凝血功能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常规孕检的7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传统凝血指标检测与血栓弹力图(TEG)监测,对比两组各项检测结果,分析TEG与传统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显示P<0.05,但两组在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时间(K值)、反应时间(R值)低于对照组,Angle、最大振幅(MA)及凝血综合指数(C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LT、FIB与K值负相关,与Angle、MA、CI值呈现出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TEG指标能够反映出GDM孕妇凝血功能情况,较传统凝血指标预测价值更高,可作为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辅助手段,为GDM孕妇早期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传统凝血指标 妊娠期糖尿病 凝血功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联合常规凝血功能诊断老年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星柏 胡华钟 黎裕元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8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对评价老年肺癌患者凝血功能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1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1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血栓弹力图、常规...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对评价老年肺癌患者凝血功能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1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1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检查,分析老年肺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病理分期患者TEG参数及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的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值、K值、CI值及LY30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Angle角、MA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FIB及INR指标水平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P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的R值、K值、CI值及LY30均明显小于Ⅲ-Ⅳ期患者(P<0.05);Ⅰ-Ⅱ期患者的Angle角、MA值均明显大于Ⅲ-Ⅳ期患者(P<0.05);Ⅰ-Ⅱ期患者的PT、APTT、TT、FIB及INR指标水平均与Ⅲ-Ⅳ期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Ⅱ期患者的PLT明显少于Ⅲ-Ⅳ期患者(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TEG联合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可实现对老年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动态观察,同时对评估患者病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弹力图 老年患者 肺癌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凝血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涂晶晶 郑英 +2 位作者 陈小鹏 韩栋 徐嘉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6-29,40,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凝血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凝血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药物溶栓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PCI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均高于对照组,α角(凝血块形成点-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水平线夹角)、血块强度(MA)、LY30(MA确定后0.5 h血凝块溶解剩余的百分比)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9%,低于对照组的8.47%,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原Ⅲ(AT-Ⅲ)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凝血监测应用血栓弹力图,可有效评估临床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弹力图 血管成形术 经皮 经腔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孕妇产前IgG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菁 郑英 +2 位作者 陈小鹏 涂晶晶 万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9期1747-1749,1775,共4页
目的:探讨O型孕妇产前IgG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夫妻ABO血型不合的O型Rh(D)阳性孕妇432例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情况,新生儿HDN发病情况,并... 目的:探讨O型孕妇产前IgG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夫妻ABO血型不合的O型Rh(D)阳性孕妇432例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情况,新生儿HDN发病情况,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432例孕妇中血清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1:64的有189例,占43.75%,随IgG抗A(B)效价升高,孕妇比例逐渐减少。随孕次增加,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逐渐增高,各组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年龄增加,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逐渐增高,各组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IgG抗A(B)效价升高,HDN发生率显著升高,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等级相关检验显示,孕妇血清IgG抗A(B)与HDN发生呈正相关(r=0.732,P<0.05)。结论:O型孕妇产前IgG血型抗体是引起HDN的主要原因,其水平与HDN呈正相关,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 血型 产前
原文传递
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小鹏 郑英 +2 位作者 张杨 陈星柏 李惠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0期1927-193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出生的新生儿3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胎龄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27~31周)78例、中期早产儿组(胎龄32~33周)102例、晚期早产...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出生的新生儿3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胎龄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27~31周)78例、中期早产儿组(胎龄32~33周)102例、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周)116例以及足月新生儿组(胎龄37~42周)96例。四组新生儿出生后2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新生儿胎龄与上述各项凝血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早期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足月新生儿组的出生体重以及胎龄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同组别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以及胎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足月新生儿组PT、APTT均呈逐渐下降趋势,FIB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同组别新生儿PT、APTT、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生儿胎龄与PT、APTT呈负相关(r=-0.567、-0.691,P=0.000、0.000),而新生儿胎龄与FIB水平呈正相关(r=0.623,P=0.000)。结论: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存在异常变化,新生儿胎龄与PT、APTT均呈负相关关系,与FIB呈正相关关系,临床应予以重视,及时检测其凝血指标,必要时应予以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胎龄 凝血功能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