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肖冰 崔生达 +13 位作者 方蓉蓉 郭文 陈村龙 蓝琳 白岚 吴保平 程天明 姚永莉 白杨 刘思德 张亚历 智发朝 张振书 姜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64-366,369,共4页
目的观察与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从2000年1月~2007年6月,B超引导下对2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354例次RFA,治疗前后行AFP、B超或CT检查,治疗后随访,最长随访5年以上。结果2例治疗后24h内... 目的观察与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从2000年1月~2007年6月,B超引导下对2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354例次RFA,治疗前后行AFP、B超或CT检查,治疗后随访,最长随访5年以上。结果2例治疗后24h内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RFA术后并发症有:感染、发热223例次(62.99%),肝细胞明显损害117例次(33.05%),黄疸明显加重67例次(18.92%),血性腹水14例次(3.95%),气胸3例次(0.84%),消化道出血2例次(0.56%)。治疗后随访到6月者187例,AFP下降50%者129例(68.98%),死亡23例,存活164例(87.70%)。随访1年者129例,AFP下降50%者67例(51.93%),死亡37例,存活92例(71.3l%)。随访3年者83例,AFP下降50%者28例(37.73%),死亡5l例,存活32例(38.55%)。随访5年者56例,AFP下降50%者12例(21.42%),死亡44例,存活12例(21.42%)。肝脏肿瘤个数少和病灶体积小或者肝功Child-Pugh分级较好的患者生存率高。结论RFA具有简单、微创、安全、有效和反复治疗等优点,尤其对于无手术指征及TACE风险较大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当肿瘤〈5cm尤其是单个病灶或肝功Child-Pugh分级较好时效果更加明显。但并发症较多,长期疗效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RFA)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生存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激活剂佛波酯PMA和抑制剂Staurosporine对大肠癌HT-29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宏 李荣清 +5 位作者 丁云霞 林旭 黄丽春 刘跃 张国桥 张振书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 )激活剂佛波酯PMA和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SP)对大肠癌HT -2 9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观察、细胞黏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测定、Westernblot分析黏附分子E Cadherin(E Cad)、Lami...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 )激活剂佛波酯PMA和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SP)对大肠癌HT -2 9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观察、细胞黏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测定、Westernblot分析黏附分子E Cadherin(E Cad)、LamininReceptor(LnR)、αCatenin和αCatenin表达等方法,研究PMA和SP对HT- 2 9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结果 从体外细胞培养观察和黏附HUVECs实验结果发现,10 0nmol/LPMA处理后,和培养液对照组相比可见HT- 2 9细胞由圆形变成成纤维细胞样生长,细胞发生游走、扩散,HT -2 9细胞间黏附减弱,而对HUVECs的黏附增强(P <0 .0 5 )。而10 0nmol/LPMA和10 0nmol/LSP联合处理HT 2 9细胞,可见细胞成片生长,HT- 2 9细胞间黏附增强,而对HUVECs的黏附则降低(P <0 .0 5 )。Westernblot分析结果提示,培养液对照组细胞可较高水平表达E Cad、LnR ,而低水平表达αCatenin、αCatenin。10 0nmol/LPMA作用细胞可诱导HT- 2 9细胞LnR表达水平增强,而E Cad表达水平轻度减弱,对αCatenin、α- Catenin表达水平无作用。而SP可拮抗PMA的作用,使LnR表达水平降低,E Cad表达水平增强,而对α- Catenin和α- Catenin的表达亦无影响。结论 PKC激活剂佛波酯PMA可促使肿瘤细胞间的同质性黏附能力减弱,与HUVECs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UROSPORINE 细胞黏附作用 PMA 佛波酯 激活剂 大肠癌 Catenin HT-29细胞 蛋白激酶C(PKC) HUVECs Western 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 体外细胞培养 Cad表达 Laminin PKC抑制剂 blot 黏附能力 LnR 低水平表达 肿瘤细胞间 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血症与细菌易位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浦 陈烨 姜泊 《胃肠病学》 201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胃肠运动失调、免疫抑制、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致肠道细菌过度繁殖和肠道细菌易位(BT),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继发感染和脓毒血症的主要机制。充足的肠黏膜血氧供应和营养支持,可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是预防BT的主要途径。本文就... 胃肠运动失调、免疫抑制、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致肠道细菌过度繁殖和肠道细菌易位(BT),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继发感染和脓毒血症的主要机制。充足的肠黏膜血氧供应和营养支持,可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是预防BT的主要途径。本文就SAP继发感染和脓毒血症与BT的关系及其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移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调控大肠癌HT-29细胞粘附、侵袭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宏 陈宇英 +3 位作者 林旭 李荣清 张振书 周殿元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对大肠癌HT-29细胞体外粘附、侵袭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通过PKC激动剂佛波酯PMA和抑制剂Staurosporine(SP)对大肠癌HT-29细胞粘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能力、侵袭...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对大肠癌HT-29细胞体外粘附、侵袭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通过PKC激动剂佛波酯PMA和抑制剂Staurosporine(SP)对大肠癌HT-29细胞粘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能力、侵袭血管小块的形态学和侵袭人羊膜能力影响的研究,探讨PKC对HT-29细胞体外粘附、侵袭能力的调控作用。结果采用3H-TdR标记的同位素液闪测定发现,PMA不同浓度处理HT-29细胞可使其粘附HUVECs的能力增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PMA浓度的增加,粘附作用也逐渐增强,SP可拮抗HT-29细胞粘附HUVECs的作用。侵袭血管小块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PMA处理细胞后,细胞侵袭血管的能力增强,细胞伸出伪足,向血管内侵袭,而SP可拮抗PMA作用,细胞侵袭性下降。PMA可显著增强HT-29细胞侵袭人羊膜的能力,100nmol/LPMA诱导4h,可使HT-29细胞在体外获得最大的侵袭羊膜的能力,而SP则可拮抗PMA的这种诱导作用。结论PKC对HT-29细胞体外粘附、侵袭能力存在调控作用,PKC的激活使HT-29细胞粘附性、侵袭性增强,而PKC的抑制使HT-29细胞粘附性、侵袭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HT-29细胞 粘附 侵袭 血管 膜侵袭培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籽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及下调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肖铭甲 陈卫红 +3 位作者 吴炜 郭文 赵克森 赵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9-239,共1页
目的研究白芥菜籽提取物抗氧化和调节CD36表达的功效。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芥菜籽组,分别经腹腔给予1.5%生理盐水、1.5%芥菜籽提取物溶液,连续三天,第四天停止注射,第五天经眼眶取血并处死老鼠,取腹腔巨噬细胞培养。... 目的研究白芥菜籽提取物抗氧化和调节CD36表达的功效。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芥菜籽组,分别经腹腔给予1.5%生理盐水、1.5%芥菜籽提取物溶液,连续三天,第四天停止注射,第五天经眼眶取血并处死老鼠,取腹腔巨噬细胞培养。将培养的巨噬细胞给予ox-LDL刺激,观察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及脂氢过氧化物(LPO)含量,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水平以及中性脂肪蓄积情况,并观察血浆SOD活性和LPO含量。结果芥菜籽提取物可以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呼吸爆发,降低LPO蓄积,下调CD36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中性脂肪蓄积,同时芥菜籽提取物还有提高血浆SOD和降低血浆LPO的全身抗氧化作用。结论芥菜籽提取物可有效地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特别是巨噬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脂质的摄取,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籽 动脉粥样硬化 CD36 呼吸爆发 脂氢过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高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合并胃高分化腺癌一例报道
6
作者 陈楚弟 何济满 《新医学》 2011年第9期614-615,F0003,共3页
食管高分化鳞状上片细胞癌合并胃高分化腺癌临床少见,该例患者因吞咽不畅就诊,经电子胃镜及检查提示食管癌、胃癌,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胃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证实诊断。出院后随访至撰稿半年前,患者情况良好。该例提示,注重内... 食管高分化鳞状上片细胞癌合并胃高分化腺癌临床少见,该例患者因吞咽不畅就诊,经电子胃镜及检查提示食管癌、胃癌,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胃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证实诊断。出院后随访至撰稿半年前,患者情况良好。该例提示,注重内镜检查及病理活组织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双原发癌患者治疗效果及5年生存率有极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上皮细胞癌 腺癌 混合癌 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胃炎是否已癌变
7
作者 姜泊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9年第9期35-35,共1页
我75岁,2007年行电子胃镜检查,提示有慢性萎缩糜烂性胃炎、慢性食管炎;今年再次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齿线上约1cm(厘米)可见一处大小约0.6cm的半球形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色同周围黏膜,其余黏膜欠光滑,扩张好,血管网较模糊... 我75岁,2007年行电子胃镜检查,提示有慢性萎缩糜烂性胃炎、慢性食管炎;今年再次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齿线上约1cm(厘米)可见一处大小约0.6cm的半球形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色同周围黏膜,其余黏膜欠光滑,扩张好,血管网较模糊;胃窦黏膜较粗糙,红白相间,花斑样改变,见多处隆起糜烂及点片状平坦糜烂。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食管下段黏膜下隆起。请问我的胃炎是否已癌变?应如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糜烂性胃炎 癌变 电子胃镜检查 慢性食管炎 花斑样改变 黏膜下 表面光滑 胃窦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性大便如何用药
8
作者 李华 姜泊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9年第6期34-34,共1页
我2004年开始每天解大便3~4次,呈喷射状;2005年开始每天解大便1~2次,偶伴脓;现在大便每天5~6次不等,常仅排出脓状物,吃辛辣或油腻食物后加重。曾服用补中益气丸、固肠正泄丸、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有所好转,但是停药后病情... 我2004年开始每天解大便3~4次,呈喷射状;2005年开始每天解大便1~2次,偶伴脓;现在大便每天5~6次不等,常仅排出脓状物,吃辛辣或油腻食物后加重。曾服用补中益气丸、固肠正泄丸、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有所好转,但是停药后病情反复。请问应如何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便 用药 脓性 地衣芽孢杆菌 补中益气丸 油腻食物 病情反复 停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肝星状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旭 孟莹 +2 位作者 杨希山 何敬东 张振书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阐明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肝星状细胞(HSC)核因子κB(NF-κB)结合活性和环氧合酶 2(COX-2)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 HSC-T6 细胞株,MTT法检测 NAC对HSC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予NAC(1 mmol/L)处理 1 h;NAC和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 阐明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肝星状细胞(HSC)核因子κB(NF-κB)结合活性和环氧合酶 2(COX-2)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 HSC-T6 细胞株,MTT法检测 NAC对HSC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予NAC(1 mmol/L)处理 1 h;NAC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联合干预(先予 NAC处理1 h,再予TNFα干预1 h);TNFα100 ng/ml处理1 h。凝胶电泳移动抑制实验检测NF κB的结合活性。免疫蛋白质印迹检测相应的胞质内NF-κB抑制蛋白(IκBα)表达。免疫组化观察 HSC-T6NF-κB表达的核转移。激光共聚焦检测NAC对 HSC-T6 中 COX-2 表达的影响。结果 NAC对 HSC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NFα可诱导 NF-κB结合活性,而 NAC可显著抑制 TNFα诱导的 NF-κB结合活性。TNFα处理后 IκBα表达减弱,NAC处理后 IκBα表达增强。TNFα刺激 1 h后,NF κB表达从细胞质转移至细胞核内。NAC预处理后再予TNFα刺激,NF κB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很少发生核转移。HSC T6经TNFα处理后细胞内COX 2表达明显高于NAC和TNFα联合处理组以及正常对照组(P<0.05);NAC和TNFα联合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AC可抑制HSC增殖,抑制HSC-NF κB结合活性和COX-2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NF-κB NAC HSC-T6 COX-2表达 N-乙酰半胱氨酸 肝星状细胞 核转移 IΚBΑ 细胞质
原文传递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效果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桂彬 胡伏莲 +9 位作者 成虹 高文 盛剑秋 张振玉 杜奕奇 左秀丽 李岩 陈烨 王邦茂 赵子涵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383-1388,共6页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三联疗法作为一线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根除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全国9个中心接受胃镜检查并诊断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的H. pylori阳性患者共497例, 采用分段随机...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三联疗法作为一线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根除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全国9个中心接受胃镜检查并诊断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的H. pylori阳性患者共497例, 采用分段随机法分为3组, 进行H. pylori初次根除治疗。A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三联疗法(10 d后继续仅予布拉氏酵母菌至14 d);B组采用铋剂四联疗法(10 d);C组采用三联疗法(10 d)。患者均在第44天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分别观察H. pylori根除率、第14及44天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纳入的497例患者中, 男229例, 女268例, 年龄18~69(46.1±11.8)岁, 共472例(A组158例、B组159例、C组155例)完成试验。意向性(ITT)分析:A组H. pylori根除率为77.8%(126/162), B组为80.1%(137/171), C组为65.2%(107/164)。符合方案集(PP)分析:A组根除率为79.7%(126/158), B组为86.2%(137/159), C组为69.0%(107/155)。三组间ITT及PP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TT:χ^(2)=11.14, P<0.01;PP:χ^(2)=13.86, P<0.01)。各组两两比较, ITT及PP分析A、B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A组和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第14天时, A、B组嗳气症状评分缓解程度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44天时, A组腹胀、嗳气症状评分缓解程度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纳入本研究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A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另外两组(均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三联疗法作为一线方案对NUD患者初次H. pylori治疗具有较好的根除效果, 并在症状缓解上有优势, 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布拉氏酵母菌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解读与释义 被引量:56
11
作者 刘运喜 邢玉斌 +16 位作者 索继江 巩玉秀 田晓丽 李兆申 王力红 张流波 李六亿 方英 孔金艳 邓敏 张宇 张京利 杨云生 任旭 张澍田 姜泊 郭学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612-3615,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为简便准确,但由内镜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时有发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清洗消毒不严格,导致寄居于内镜及附件上的致病菌侵入患者而发生感染,已成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为简便准确,但由内镜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时有发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清洗消毒不严格,导致寄居于内镜及附件上的致病菌侵入患者而发生感染,已成为医学界、患者和社会媒体关注的问题,为此,各国纷纷制订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指南。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编制任务来源、规范主要内容的编写依据及说明、标准的可行性与实施建议等,并对规范宣传贯彻执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解读 释义 答疑
原文传递
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的应用是提高早期大肠癌诊治水平的重要手段 被引量:25
12
作者 姜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年第5期293-294,共2页
据统计学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大肠癌将超过胃癌成为引起死亡的主要胃肠道肿瘤.因此,如何早期检测和处理大肠癌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的题.早期大肠癌用常规方法如大便潜血、血清标记物或钡灌肠检查等难以检出.因此,内镜检查是目前发... 据统计学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大肠癌将超过胃癌成为引起死亡的主要胃肠道肿瘤.因此,如何早期检测和处理大肠癌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的题.早期大肠癌用常规方法如大便潜血、血清标记物或钡灌肠检查等难以检出.因此,内镜检查是目前发现早期大肠癌唯一有效手段,而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应用常规内镜技术是难以发现胃肠道微小病变或平坦病变. 近年来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尤其对发现微小病变和早期癌意义重大,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检查手段.在发现这类病变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MR)和分片黏膜剥离术将肿瘤切除,明显提高了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和大肠癌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大肠癌 诊治水平 放大内镜 染色内镜 胃肠道肿瘤 钡灌肠检查 血清标记物 早期检测 大便潜血
原文传递
T型与锁骨钩锁定钢板治疗胸锁及肩锁关节双骨折并脱位一例
13
作者 杨俊 白杨 +5 位作者 聂军 蔡伟斌 秦晓平 肖斌 李乙尼 郭新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12期1150-1150,共1页
笔者于2009年4月,采用T型与锁骨钩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例锁骨的胸锁及肩锁关节双处骨折,效果满意。
关键词 肩锁关节 锁骨钩 双骨折 钢板治疗 T型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脱位
原文传递
单气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步探讨
14
作者 白杨 智发朝 +5 位作者 刘思德 龚伟 徐智民 姚国和 肖冰 姜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61-564,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单气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8月使用Olympus单气囊内镜检查23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检查患者包括消化道隐源性出血9例,腹痛7例,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可疑肿物4例,高度... 目的初步评价单气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8月使用Olympus单气囊内镜检查23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检查患者包括消化道隐源性出血9例,腹痛7例,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可疑肿物4例,高度怀疑克罗恩病3例。结果23名患者共进行了34次单气囊内镜检查。内镜准备平均时间少于5min。经口途径的平均检查时间为(61±25)min,经肛途径的平均检查时间为(67±28)min。6名患者完成了全小肠检查。小肠病变的检出率为60.9%。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气囊内镜的准备及操作过程简单,而且能够安全的检查小肠。单气囊内镜可用于可疑小肠疾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单气囊内镜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应用于结直肠肿瘤分子检测现状
15
作者 李丙生 许岸高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144,共2页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是犹他州大学Wittwer实验室与美国Idaho公司联合研制的一种PCR后闭管操作技术:通过高密度荧光数据采集,直接用熔解曲线检测PCR扩增片段中微小序列差别,它是在常规PCR基础上增加一种饱和染料,无需标记探...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是犹他州大学Wittwer实验室与美国Idaho公司联合研制的一种PCR后闭管操作技术:通过高密度荧光数据采集,直接用熔解曲线检测PCR扩增片段中微小序列差别,它是在常规PCR基础上增加一种饱和染料,无需标记探针。具有低成本、高通量、操作简单、不受变异位置影响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解曲线分析 分子检测 高分辨率 结直肠肿瘤 PCR扩增片段 应用 操作技术 数据采集
原文传递
内镜下经胆管十二指肠内瘘造影及取胆管结石 被引量:2
16
作者 全红 欧俭生 智发朝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年第3期197-198,共2页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十二指肠内瘘是临床少见病例,常规检查方法不易诊断.内镜下经瘘口逆行胆管造影及取胆管结石是最好诊断和治疗方法,我们在近3年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580例,共发现该病14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胆管结石 十二指肠球 十二指肠壶腹 胆总管 胆管 急性胰腺炎 CDF 内镜下 取石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