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关节不稳建立的大鼠骨关节炎模型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荣凯 杨禄坤 +3 位作者 叶志强 吴兆亚 赵庆 蔡道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7期6628-6635,共8页
背景: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多病因退变性关节疾病。早期进行骨性关节炎的防治尤其重要。但获取足量的适合研究的早期骨性关节炎的人类骨标本十分困难。目的:观察关节不稳方法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软骨组织学变化。方法:10周龄雄... 背景: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多病因退变性关节疾病。早期进行骨性关节炎的防治尤其重要。但获取足量的适合研究的早期骨性关节炎的人类骨标本十分困难。目的:观察关节不稳方法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软骨组织学变化。方法: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切除右膝内侧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对照组仅切开关节囊。于术后1,2,4,6,8周取右膝关节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大鼠骨关节炎病程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术后2,4,6,8周,实验组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呈现轻度糜烂、溃疡磨损、严重磨损、骨赘形成等病理变化。②术后1,2,4,6,8周,实验组关节软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该实验采用内侧副韧带切断+内侧半月板切除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且造模后4周内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类似于人类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表现,是研究早期骨关节炎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骨关节炎 关节 不稳定性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基因在早期骨关节炎软骨下骨的表达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荣凯 杨禄坤 +2 位作者 黄丽娟 赵庆 蔡道章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骨关节炎软骨下骨脂蛋白相关的基因表达改变情况。方法:大鼠分为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切除右膝内侧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对照组仅切开关节囊。于术后1、2、4周取右膝关节标本,采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骨关节炎软骨下骨脂蛋白相关的基因表达改变情况。方法:大鼠分为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切除右膝内侧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对照组仅切开关节囊。于术后1、2、4周取右膝关节标本,采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软骨下骨全基因表达,利用差异基因分析的方法分析脂蛋白相关的基因表达改变情况。结果:软骨下骨Apoa5表达于建模术后1周上调,术后2周下调;Apoc2表达于术后2周上调;Apol3表达于术后1周上调,术后4周下调;Lrp1于术后1、2周下调;Lrp5于术后2周下调;Gpihbp1、Lpl、Tfpi、Vldlr表达于术后1周均上调;Lrpap1、RGD1309808于术后4周均下调。结论:脂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在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软骨下骨变化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芯片分析技术 骨关节炎 软骨 脂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骨关节炎软骨下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荣凯 叶志强 +5 位作者 陈琰 方航 张颂阳 吴兆亚 赵庆 蔡道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925-1930,共6页
背景:趋化因子广泛存在于炎症反应组织当中,起诱导炎症细胞趋向炎症组织参与免疫应答的作用,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在骨关节炎致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目的:分析早期骨关节炎软骨下骨的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表达改变情况,为阐述其在... 背景:趋化因子广泛存在于炎症反应组织当中,起诱导炎症细胞趋向炎症组织参与免疫应答的作用,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在骨关节炎致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目的:分析早期骨关节炎软骨下骨的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表达改变情况,为阐述其在骨关节炎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依据。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切除右膝内侧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对照组仅切开关节囊。于造模后1,2,4周取右膝关节标本,采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软骨下骨全基因表达,利用差异基因分析、信号通路分析的方法分析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的表达改变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发现一系列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②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在造模后1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后2,4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在极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软骨下骨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软骨组织构建 基因芯片 骨性关节炎 软骨下骨 趋化因子 信号通路 半月板 内侧副 韧带 炎症组织 免疫应答 成骨细胞 863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膝关节置换的三维术前规划实践 被引量:4
4
作者 彭鳒侨 张占磊 +1 位作者 钟世镇 蔡道章 《中国数字医学》 2013年第12期45-49,57,共6页
目的:通过关节置换虚拟手术,以有限元法全面分析术后的膝关节接触面的受力状况,借此数据制订"三维手术规划"督导关节置换临床手术。方法:以CT/MR扫描患侧膝关节,激光扫描假体,经逆向软件数字化重建假体、膝关节及其韧带并测... 目的:通过关节置换虚拟手术,以有限元法全面分析术后的膝关节接触面的受力状况,借此数据制订"三维手术规划"督导关节置换临床手术。方法:以CT/MR扫描患侧膝关节,激光扫描假体,经逆向软件数字化重建假体、膝关节及其韧带并测量下肢力线,根据膝关节置换标准,以Mimics的Simulation性能模拟关节置换手术的截骨、假体植入术程,再将术后模型导入ANSYS划分网格、材料赋值、施加载荷,以有限元法分析接触应力分布。在这些力学数据所提炼成的"三维术前规划"的指导下施行20例(实验组)临床关节置换术,另外20例临床关节置换术作为对照组在无术前规划介导的情况下按传统术式施行。结果:筛选最佳的TKA模拟术后3D膝关节有限元模型,ANSYS分析数据与前人在力学实验中对假体直接测试所获得基本一致,其合理性由此确认。从这些基于TKA的虚拟资料所提炼出来的三维术前规划的指导下,实验组的临床手术精度(影像学测量及AK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以有限元方法分析出虚拟置换术后膝关节的结构形变、应力分布、内部能量变化等资料,提供了可靠的术前规划依据,有利于临床手术时寻找假体植入的最佳位置、优化截骨、预见手术结果,提高了关节置换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三维建模 模拟手术 有限元分析 术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羟基磷灰石与富血小板血浆和纤维蛋白胶复合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东光 韦正超 +3 位作者 蔡道章 郑军 陈环球 赖欢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5期4561-4569,共9页
背景: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最理想方法,但来源有限,供区有一定的并发症,所以寻找自体骨的替代材料一直是骨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目的:观察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富血小板血浆和纤维蛋白胶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新西兰大白... 背景: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最理想方法,但来源有限,供区有一定的并发症,所以寻找自体骨的替代材料一直是骨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目的:观察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富血小板血浆和纤维蛋白胶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前臂桡骨中段截骨1.5cm制成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富血小板血浆和纤维蛋白胶复合物,对照组植入自体骨,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物质。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实验组术后12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塑性完全,愈合过程与对照组同步;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无明显变化。②组织病理学: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2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出现成熟板层骨及哈佛氏管;空白对照组仅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未见骨质形成。③生物力学:术后2周时实验组最大扭矩和抗扭刚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时两组最大扭矩和抗扭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富血小板血浆和纤维蛋白胶复合物具有促骨质愈合的作用,甚至在术后早期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优于自体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多孔羟基磷灰石 富血小板血浆 纤维蛋白胶 骨缺损 生物力学 最大 扭矩 抗扭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用型脊柱侧弯矫形支具的数字化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黄亚翔 赵自平 +3 位作者 王治国 廖启铭 谢银豪 张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4327-4331,共5页
背景:传统的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尽管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舒适性、成本及制作效率上有着改进的空间。目的:探讨利用三维软件设计夜用型脊柱侧弯矫形支具的方法。方法:选择8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门诊行支具治疗的女性青少年... 背景:传统的脊柱侧弯矫形支具尽管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舒适性、成本及制作效率上有着改进的空间。目的:探讨利用三维软件设计夜用型脊柱侧弯矫形支具的方法。方法:选择8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门诊行支具治疗的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用3D扫描仪对患者躯干进行扫描取模,在Artec studio中简单处理后保存为STL格式导入Geomagic进一步处理,精确曲面完成后导入Solidworks进行虚拟矫形处理,最后导入3-matic、Magics进行支具的形状设计。结果与结论:(1)完成了个性化夜用型脊柱侧弯矫形支具的初步设计;(2)证明应用Geomgic、Solidworks、3-matic等软件可在电脑上方便快速地设计出夜用型支具,可为后续支具的3D打印制作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支具 3D扫描 虚拟矫形 软件 数字化设计 特发性脊柱侧弯 夜用型支具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假体在老年THA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詹鹏 赵畅 张宇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应用骨水泥假体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珠海市人民医院行THA手术治疗的25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8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组)、128例... 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应用骨水泥假体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珠海市人民医院行THA手术治疗的25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8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组)、128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植入(非骨水泥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指标、凝血相关指标。结果骨水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0.6±19.4)min长于非骨水泥组(103.2±15.8)min(P<0.05);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骨水泥组Harris功能评分[(45.2±11.6)、(71.8±9.2)、(83.1±7.4)]分,非骨水泥组[(47.0±13.4)、(73.0±10.8)、(84.8±9.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功能评分均呈显著的升高趋势;术前,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的PTA、APTT、Fib、R值、k值、α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体植入30min,骨水泥组患者的PTA(82.9±4.7)%、Fib(3.59±0.31)g/L、α角(73.0±12.1)°均显著高于非骨水泥组的PTA(79.4±4.4)%、Fib(3.10±0.28)g/L、α角(67.2±11.6)°(P<0.05),骨水泥组的APTT(33.3±3.9)s、R值(4.04±0.69)min、k值(1.47±0.09)min小于非骨水泥组的APTT(36.8±4.1)s、R值(4.98±0.87)min、k值(1.61±0.12)min(P<0.05);术后3h,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的PTA、APTT、Fib、R值、k值、α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THA手术患者应用骨水泥假体植入治疗,术后髋关节功能与非骨水泥假体无差别,但是骨水泥假体植入后3h内患者发生高凝的风险增加,需要密切监视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水泥假体 凝血功能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通路在早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荣凯 陈琰 +4 位作者 张颂阳 方航 宋炎成 赵庆 蔡道章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B)信号通路在早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的动态改变情况,以揭示其在骨性关节炎致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实验组切除右膝内侧半月板及内...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B)信号通路在早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的动态改变情况,以揭示其在骨性关节炎致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实验组切除右膝内侧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对照组仅切开关节囊。于术后1、2、4周取右膝关节标本,采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软骨下骨的全基因表达,利用信号通路分析、差异基因分析的方法分析TGF-β信号通路的动态改变情况。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TGF—β信号通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GF.B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激活素A受体一1、激活素A受体.2b、抗苗勒管激素、骨形态发生蛋白-4、骨形态发生蛋白-5、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核心蛋白多糖、干扰素儿抑制素β-a、头蛋白、SMAD特异性雌三醇泛素蛋白连接酶2、TGF-1β、TGF-132、TGF—βl受体、凝血酶敏感素一2、凝血酶敏感素-4前体、DNA结合抑制物4,FYVE区包含锌指类似物-16前体。结论TGF—β信号通路在早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的软骨下骨改变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具有时问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关节炎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软骨 关节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治疗 被引量:9
9
作者 赵亮 史哲 +3 位作者 吴宣平 王健 肖军 史占军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4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服用皮质类固醇糖皮质激素治疗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手术安全性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到2015年1月,56例(72髋)SLE并发ANFH患者行THA手术... 目的探讨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服用皮质类固醇糖皮质激素治疗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手术安全性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到2015年1月,56例(72髋)SLE并发ANFH患者行THA手术,患者年龄20岁到47岁,平均32.6岁。围手术期予以补充激素治疗,规范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和抗骨质疏松治疗。回顾性总结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患者行单侧髋关节置换,16例(32髋)分二期行髋关节置换。1例术后2年发现切口感染,其余均Ⅰ级愈合,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5例术后第2~3天出现不明原因的低血糖、脱水和呕吐,考虑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随访3~4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期末: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2.5±8.2)分,SF-36平均(67.2±6.9)分,与术前比较改善明显(P〈0.05)。结论 SLE患者行THA治疗激素导致ANFH,如果做好围手术期治疗,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股骨头坏死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围手术期医护
原文传递
髋臼加强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髋关节翻修的中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亮 史哲 +3 位作者 吴宣平 王健 肖军 史占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髋臼加强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在严重髋臼骨缺损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探讨其在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3月~2015年2月,采用髋臼加强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行髋关节翻修75例(87髋),67例患者7... [目的]观察分析髋臼加强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在严重髋臼骨缺损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探讨其在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3月~2015年2月,采用髋臼加强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行髋关节翻修75例(87髋),67例患者79髋获得随访(失随访8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45~72岁,平均59.2岁。初次置换至此次翻修时间为2~15年,平均10.3年。翻修原因:假体松动和骨溶解。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32.5±3.3)分。髋臼骨缺损按照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标准:Ⅲ型51髋,Ⅳ型28髋。[结果]67例患者79髋获得随访(失随访8例),随访时间3~60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无股神经和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髋关节脱位,2例腰麻下切开复位,1例手法复位后无再脱位。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2.5±8.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X线片提示髋臼假体均无骨溶解、松动,所植异体骨与宿主骨融合,未见明显骨吸收区。[结论]采用髋臼加强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技术,髋臼假体可获得满意的初始稳定,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髋臼加强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可成为严重髋臼骨缺损人工髋关节翻修时重建髋臼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翻修 髋臼骨缺损 髋臼重建 髋臼加强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