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6例医院和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孕产妇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布分析
1
作者 欧阳才颜 郭跃文 侯桂玉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8期18-2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孕产妇医院和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母儿结局以及病原菌分布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23年4月血流感染孕产妇病例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孕产妇医院和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母儿结局以及病原菌分布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23年4月血流感染孕产妇病例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27例,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19例,妊娠期贫血占56.5%(26/46)、妊娠期糖尿病以及胎膜早破各占41.3%(19/46),胎膜早破发生率、催引产干预(70.4%)以及中转剖宫产率(66.7%)、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数值医院感染组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组,早产率则社区感染组(47.4%)高于医院感染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原菌株均以大肠埃希菌(28株)为主,其中有19株(70.4%)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对阿米卡星、厄他培南、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为10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等耐药率均超过60.0%。结论孕产妇血流感染严重影响妊娠结局,严格控制中转剖宫产可降低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风险。孕产妇血流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最高,对发热的孕产妇需尽早行血培养,针对性选择敏感抗生素,可改善母儿结局,降低母儿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妊娠 病原菌分布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10q24.31片段重复导致先天性缺指/缺趾畸形的一个家系致病机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秀泉 王建 +7 位作者 熊符 吕伟标 周远青 杨少民 张玉婷 田小燕 连蔚 徐湘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6-724,共9页
先天性缺指/缺趾畸形表现为手足指/趾骨发育不全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中的精细操作及心理健康。本研究对一个患有先天性缺指/缺趾畸形家系进行了基因变异检测,分析总结了该疾病分型与基因变异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探讨了对此类疾病患... 先天性缺指/缺趾畸形表现为手足指/趾骨发育不全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中的精细操作及心理健康。本研究对一个患有先天性缺指/缺趾畸形家系进行了基因变异检测,分析总结了该疾病分型与基因变异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探讨了对此类疾病患者开展遗传咨询及基因诊断的策略。首先,采用临床体检及四肢X线检查的方式,对患者表型进行分析。然后,应用D10S1709、D10S192、D10S597、D10S1693和D10S587等5个位点对外周血DNA进行了单倍型分析,并利用Array-CGH检测基因重复片段。最后,通过基于家系调查和基因分析探讨先天性手足裂畸形的致病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先证者为典型的先天性手足裂畸形,表现为双侧食、中指缺失,拇指短,左手无名指畸形与缺失中指的皮肤相连成蹼状;双足正中裂开至足中部,第2和3趾缺失,第4和5趾融合。家系中其他患者表型变异较大。其外周血基因单倍型分析表现为染色体10q24.31-10q24.32区域有一个至少610 kb的重复,Array-CGH分析结果为10q24.31(102 832 650~103 511 083)×3。对先证者及其弟弟和父母进行单倍型分析,确认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为10q24.31-10q24.32基因重复,单倍型165-251-289-219-102为该病的等位基因。研究结果提示,该家系缺指/缺趾畸形乃由于染色体10q24.31(102 832650~103 511 083)×3引起,其单倍型165-251-289-219-102可作为检测10q24.31-10q24.32等位基因的疾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手足裂畸形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单体型基因分析 遗传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Mersilene带的新式子宫阴道耻骨梳悬吊术在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可可 赖武江 +7 位作者 张烨斐 陈方舟 何丽清 刘小红 郑友红 韩娜娜 陈高文 王沂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9-854,共6页
目的:探索使用Mersilene带的新式子宫阴道耻骨梳悬吊(UPCS)手术在盆腔器官脱垂(POP)治疗中的经济适用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因POP就诊且需行UPC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Mersilene带子宫阴道悬吊手术... 目的:探索使用Mersilene带的新式子宫阴道耻骨梳悬吊(UPCS)手术在盆腔器官脱垂(POP)治疗中的经济适用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因POP就诊且需行UPC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Mersilene带子宫阴道悬吊手术组(A组)和Y型网片子宫阴道悬吊手术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POP-Q指示点位置、悬吊术式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以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术前和术后患者POP相关症状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17例POP患者,其中A组12例,B组5例。A组术式住院费用远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PFDI-20评分、术前PISQ-12评分、悬吊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近期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的POP-Q指示点对比,A组及B组的Aa点、Ba点、C点在术后均显著上升(P<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PFDI-20评分和PISQ-12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两组PFDI-20评分和PISQ-1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随访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Y型网片子宫阴道悬吊手术相比,使用Mersilene带的UPCS手术在POP治疗中安全有效,其在POP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成本经济效应,且手术步骤相对简单,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rsilene带 新式子宫阴道耻骨梳悬吊手术 盆腔器官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D-Dimer、FIB参考区间的建立及在静脉栓塞和产后出血的运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樊凤娇 吴秉毅 +4 位作者 杨辉 郭跃文 吕伟标 宋睿 于新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736-3740,3744,共6页
目的建立各孕期D-Dimer、FIB的参考区间,探讨D-Dimer水平在静脉栓塞及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孕妇2 176例,育龄非孕妇80例,静脉栓塞8例及产后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75例。按孕龄分为早孕(890例)、中孕(641例)、晚孕组(645例)。采用P9... 目的建立各孕期D-Dimer、FIB的参考区间,探讨D-Dimer水平在静脉栓塞及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孕妇2 176例,育龄非孕妇80例,静脉栓塞8例及产后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75例。按孕龄分为早孕(890例)、中孕(641例)、晚孕组(645例)。采用P95表示D-Dimer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采用P2.5~P97.5表示FIB参考区间的上下限。通过参考区间评估8例静脉栓塞和75例产后出血的D-Dimer、FIB水平,验证本研究建立参考区间的有效性。利用ROC曲线评价及分析D-Dimer、FIB水平在产后出血的诊断效率,并确定最佳cutoff值。结果各孕期D-Dimer参考区间单侧上限分别为0.77,1.72,2.44μg/mL。各孕期FIB参考区间分别为2.79~5.38,2.85~5.77,3.02~6.02 g/L;采用上述参考区间评估8例静脉栓塞的D-Dimer、FIB水平,D-Dimer均为阳性结果。D-Dimer水平为2.55μg/mL作为预测产后出血的最佳cutoff值。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孕妇凝血功能参考区间,提高了凝血功能在妊娠期的应用价值;D-Dimer为2.55μg/mL对产后出血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 D-DIMER FIB 参考区间 静脉栓塞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国伟 梁敏仪 +1 位作者 罗健敏 郭跃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4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产科收治的64例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产科收治的64例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24例)。研究组采用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的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止血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4.180,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的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497、4.749、5.425,均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32±0.81)天,显著高于研究组(5.60±0.70)天(t=3.670,P<0.05);研究组术后未发现并发症,对照组有宫腔粘连和子宫肌层坏死各1例。结论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方法,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捆绑缝合术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琳诗 《海峡药学》 2018年第7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104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52例)。单一用药组应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联合用药组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妊...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104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52例)。单一用药组应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联合用药组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治疗效果;妊娠结局;干预前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结果联合用药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治疗效果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妊娠结局优于单一用药组,P<0.05;干预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用药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效果确切,可降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硫酸镁 硝苯地平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及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焕玲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176-1177,共2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及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2例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对比两组...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及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2例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第一次排便时间与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7.27%,护理满意度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3.6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腹胀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腹胀阻 原因 综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用于胎膜早破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小红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采用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孕妇55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二组,用石蕊p H试纸、IGFBP-1试纸,分别检测胎膜早破、非胎膜早破孕妇的阴道分泌物进行...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采用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孕妇55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二组,用石蕊p H试纸、IGFBP-1试纸,分别检测胎膜早破、非胎膜早破孕妇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分析。结果:IGFBP-1所诊断胎膜的早破特异性以及敏感度比p H试纸的诊断特异性以及敏感度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用IGFBP-1检测阴道分泌物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胎膜早破的发生,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胎膜早破 阴道分泌物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哺乳期染氟对仔鼠学习记忆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9
作者 梁丽涛 王桂莲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5期434-436,456,共4页
目的探讨染氟在孕期哺乳期对仔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大鼠24只,对妊娠期和哺乳期(仔鼠生后3周)大鼠染氟,将孕鼠随机分组:对照组(正常饮食喂养),低氟组(5 mg/kg),高氟组(20... 目的探讨染氟在孕期哺乳期对仔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大鼠24只,对妊娠期和哺乳期(仔鼠生后3周)大鼠染氟,将孕鼠随机分组:对照组(正常饮食喂养),低氟组(5 mg/kg),高氟组(20 mg/kg),每组8只孕鼠。继续染氟喂养仔鼠至6周神经系统发育完全,每组保留25只仔鼠。仔鼠6周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和跳台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г氨基丁酸GAB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检测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高氟组定位航行实验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组跳台实验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中Glu、GABA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氟组Glu、GABA、SOD比对照组明显降低,MDA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哺乳期染氟,导致子代学习记忆减退,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 学习记忆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TGF-β1、IL-1水平检测及其与心理应激的关系
10
作者 黄国伟 郭跃文 欧阳晓红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索经前期综合征(PMS)患者心理应激与CD8^+CD28^-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PMS患者(PMS组)、35例单纯焦虑患者(单纯焦虑组)及30例健康女性(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水... 目的探索经前期综合征(PMS)患者心理应激与CD8^+CD28^-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PMS患者(PMS组)、35例单纯焦虑患者(单纯焦虑组)及30例健康女性(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心理应激程度,并观察阿普唑仑或维生素B6治疗后变化。结果与健康组比较,PMS组和单纯焦虑组CD8^+CD28^-T细胞、TGF-β1水平降低(P<0.01或0.05),尤以PMS组更显著。PMS患者CD8^+CD28^-T细胞、TGF-β1水平与SA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PMS患者在阿普唑仑或维生素B6治疗后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回升(P<0.01)。结论 PMS患者的焦虑状态与CD8^+CD28^-T细胞、TGF-β1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 心理应激 CD8^+CD28^-T细胞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长期管理专家建议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刚 陈捷 +1 位作者 邓凯贤 陈琼华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2年第7期7-11,共5页
子宫内膜是覆盖于子宫腔内表面的一层上皮组织,正常情况下随着卵巢激素的规律变化而发生周期性的增殖、分泌和脱落,从而形成月经周期。在各种致病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子宫内膜可能发生异常增生如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子... 子宫内膜是覆盖于子宫腔内表面的一层上皮组织,正常情况下随着卵巢激素的规律变化而发生周期性的增殖、分泌和脱落,从而形成月经周期。在各种致病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子宫内膜可能发生异常增生如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子宫内膜增生症(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月经因素(年龄较大、绝经晚、零胎或不孕、月经初潮过早、无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医源性因素(如外源性雌激素治疗或他莫昔芬应用)、合并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或Lynch综合征)[1]。子宫内膜增生最主要的症状为异常子宫出血,其他症状包括阴道异常排液、宫腔积液、下腹疼痛等[2]。由于上述危险因素持续存在,子宫内膜病变容易复发,复发率约为20%~70%[3]。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12个月及24个月复发率分别为9.6%和29.2%,即使内膜已经恢复正常,复发率在5年内仍持续上升[4]。子宫内膜增生可能导致月经不调、不孕,甚至进展为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息肉 长期管理 专家建议 宫腔镜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症腔镜诊治术后长期管理专家建议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刚 陈捷 +1 位作者 邓凯贤 陈琼华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2年第7期3-6,30,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并随卵巢激素的变化出现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和血肿,最常发生于盆腔腹膜和卵巢。EM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可...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并随卵巢激素的变化出现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和血肿,最常发生于盆腔腹膜和卵巢。EM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可达10%~15%[1-2],其可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其发生发展多认为与雌激素有关,“疼痛、复发、不孕”是EM的三大临床难题,治疗后复发率可达5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术后管理 专家建议 腹腔镜 生育力保护
原文传递
探讨新旧产程中活跃期改变对轻度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国伟 梁敏仪 +1 位作者 罗健敏 郭跃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5期1129-1131,共3页
目的探讨新旧产程中活跃期改变对轻度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分娩的轻度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按照新旧产程标准分为新产程组50例和旧产程组5... 目的探讨新旧产程中活跃期改变对轻度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分娩的轻度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按照新旧产程标准分为新产程组50例和旧产程组50例,记录其活跃期,观察两组产妇妊娠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新产程组产妇产后出血、产钳助产、软产道损伤、产后尿潴留及产钳助产方面同旧产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产程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室监护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同旧产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产程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旧产程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围生儿死亡。结论新的活跃期定义对轻度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适用,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但还需加强对孕产妇的围生期及分娩期监护,积极预防和处理病情,保障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跃期 新产程 旧产程 轻度妊娠期高血压 母婴安全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对剖宫产术后早期离床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慧嫦 吴焕玲 罗丽仪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5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早期离床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6月于佛山市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2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早期离床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6月于佛山市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2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h阴道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h阴道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90%,低于对照组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可以促进剖宫产患者术后早期离床,加快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概率,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剖宫产 术后 早期离床
原文传递
新旧产程活跃期改变对子痫前期孕产妇安全的影响
15
作者 胡永丰 郭跃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13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究子痫前期孕产妇分娩过程中分别应用新旧产程活跃期改变标准对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子痫前期孕产妇100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Friedman产程图对活... 目的:探究子痫前期孕产妇分娩过程中分别应用新旧产程活跃期改变标准对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子痫前期孕产妇100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Friedman产程图对活跃期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对自然分娩活跃期进行管理。结果:对照组孕产妇潜伏期及第一产程时间为(13.58±4.69)h、(17.69±3.46)h,短于观察组的(21.57±3.24)h、(23.17±5.18)h(P<0.05),对照组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为(52.17±15.37)min、(7.14±3.62)min,与观察组的(51.47±15.38)min、(7.41±3.18)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钳助产率26%(13/50)、催产素使用率58%(29/50)、剖宫产率88%(44/50),均高于观察组的4%(2/50)、30%(15/50)、58%(29/50)(P<0.05);对照组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为58%(29/50),高于观察组的22%(11/50)(P<0.05);对照组新生儿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5min Apgar评分为4%(2/50)、4%(2/50)、(9.31±0.45)分,相近于观察组的4%(2/50)、2%(1/50)、(9.42±0.31)分(P>0.05),对照组1 min Apgar评分为(9.12±0.51)分,高于观察组的(8.47±0.39)分(P<0.05)。结论:将新产程活跃期管理标准应用于子痫前期孕产妇分娩中具有一定优势,可减少妊娠不良事件及剖宫产的发生,对母婴结局具有正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新产程标准 妊娠结局 围产儿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