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鼎力阻止全球化倒退——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
1
作者 闫俊荣 刘科 《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 2020年第6期8-11,共4页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北京时间6月10日4时33分左右,全球新冠疫情涉及214个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超718万例,累计死亡逾40.9万例。而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5月13日发布2020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北京时间6月10日4时33分左右,全球新冠疫情涉及214个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超718万例,累计死亡逾40.9万例。而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5月13日发布2020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预计将在2020年萎缩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形势 霍普金斯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创新创业 社会事务部 约翰斯 澳大利亚 国家工程院
原文传递
新型研究型大学特征研究——基于国内外六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龙静 叶秦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新型研究型大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梳理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历程,提出其在研究型大学基础上以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为核心而演变的新的高级阶段。通过对比国内外六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实践,结合我国国情,创新提出在众多特征中其隐形特征是新... 新型研究型大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梳理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历程,提出其在研究型大学基础上以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为核心而演变的新的高级阶段。通过对比国内外六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实践,结合我国国情,创新提出在众多特征中其隐形特征是新型研究型大学最根本、最核心的特征,概括为四个融合,即学校发展与国家战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机融合的高标准办学定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融合的创新生态文化;知识传授、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者有机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国情与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成功办学经验有机融合的治理创新模式,通过对特征剖析以期促进中国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对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新型研究型大学 显性特征 隐性特征 有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循环再生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楚振普 陈禹蒙 +2 位作者 李俊国 孙庆轩 刘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4-1534,共11页
锂离子电池使用6~8年后,其容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从而产生大量废弃物。负极石墨在电池中质量分数占比为12%~21%,对其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再生为电池级石墨的方法展开综述,主要介绍了浸出... 锂离子电池使用6~8年后,其容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从而产生大量废弃物。负极石墨在电池中质量分数占比为12%~21%,对其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再生为电池级石墨的方法展开综述,主要介绍了浸出煅烧组合、石墨表面涂覆、制备复合材料和杂原子掺杂的方法,并在能耗、电化学性能等方面做了简要比较。目前,在众多再循环方向中,将废旧石墨再生为电池级石墨是最合适的路径,而且能从根源上解决负极材料的再生问题。在此基础上,未来应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浸出剂,寻求多路径的低温煅烧方法,尝试其他高容量负极材料与废旧石墨复合或者石墨表面的低成本涂层,加强杂原子在石墨中掺杂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石墨 再生 回收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量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4
作者 刘科 《中国计量》 2024年第10期15-17,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机制。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不仅为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机制。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不仅为产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更在宏观层面引领着产业创新的方向。而产业创新,则是科技创新价值的实现平台,通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互动机制 深度融合 计量科技 创新融合 生产力
原文传递
基底材料对石墨烯膜F-P声压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李成 刘欢 +2 位作者 宋学锋 肖习 樊尚春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文中以多层石墨烯膜为敏感膜片,分别制备了基于PDMS、SU-8、氧化锆的石墨烯膜F-P声压传感器,应用薄膜与基底之间吸附理论,分析了石墨烯膜与基底间吸附能相对于基底材料的杨氏模量成正向变化的趋势,并实验测试了所制备的声压传感器灵敏... 文中以多层石墨烯膜为敏感膜片,分别制备了基于PDMS、SU-8、氧化锆的石墨烯膜F-P声压传感器,应用薄膜与基底之间吸附理论,分析了石墨烯膜与基底间吸附能相对于基底材料的杨氏模量成正向变化的趋势,并实验测试了所制备的声压传感器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PDMS和SU-8基底具有较大的表面粗糙度,其虽降低了与石墨烯膜的吸附能,但也造成悬浮石墨烯膜的周边固支边界条件变差,且较软的基底材料易导致F-P腔体变形,从而造成灵敏度整体上未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膜 声压传感器 基底材料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膜光纤F-P声压传感器的机械灵敏度分析
6
作者 刘欢 李成 +1 位作者 尹浩腾 宋学锋 《新一代信息技术》 2019年第24期1-5,共5页
膜片式光纤Fabry-Perot(F-P)声传感器因具有高可靠性、抗电磁干扰、小型化和质量轻等特点而成为当前光纤声传感器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新型压敏薄膜制备与振膜结构参数设计以提升传感器灵敏度。本文针对传感器振膜的机械灵敏度,基于石墨... 膜片式光纤Fabry-Perot(F-P)声传感器因具有高可靠性、抗电磁干扰、小型化和质量轻等特点而成为当前光纤声传感器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新型压敏薄膜制备与振膜结构参数设计以提升传感器灵敏度。本文针对传感器振膜的机械灵敏度,基于石墨烯膜大挠度形变特性,建模分析了预应力对薄膜压力-挠度特性的影响,并利用多层石墨烯膜制作了光纤F-P声压传感器,声压测试了该传感器在不同激发光强、石墨烯振膜直径条件下的灵敏度响应,验证了薄膜预应力释放对传感器机械灵敏度提升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F-P声传感器 预应力 机械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构筑多形貌纳米纤维空气过滤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明伊 陈柔羲 +8 位作者 范杰 王湘麟 高宇非 刘峰 詹杰 李雪菲 董伊航 周宁 张克勤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8-127,共10页
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高性能空气过滤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静电纺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直径小、制备简单及形貌结构可控性,被认为是空气过滤领域中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材料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在空... 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高性能空气过滤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静电纺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直径小、制备简单及形貌结构可控性,被认为是空气过滤领域中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材料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在空气过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粗糙、多孔、串珠、蛛网、褶皱、三维等结构纳米纤维的制备原理,分析和讨论了纳米纤维膜结构对过滤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静电纺纳米纤维膜作为空气过滤材料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未来制备高性能静电纺纳米纤维过滤膜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空气过滤材料 纤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光纤直径精细控制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卫正统 侯德亭 +3 位作者 苗劲松 杨华 苗心向 宋章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1-135,共5页
为实时监测高通量激光系统中洁净情况,提出了基于微纳光纤的微量污染物传感技术。为消除微纳光纤外形结构误差对测试结果影响,首先理论研究了微纳光纤拉制过程,得到了加热长度和拉伸长度误差和引入微纳光纤外形结构偏差的关系,接着通过... 为实时监测高通量激光系统中洁净情况,提出了基于微纳光纤的微量污染物传感技术。为消除微纳光纤外形结构误差对测试结果影响,首先理论研究了微纳光纤拉制过程,得到了加热长度和拉伸长度误差和引入微纳光纤外形结构偏差的关系,接着通过理论仿真得到了不同拉制参数条件下,微纳光纤外形结构误差情况,并得到了拉制长度为10mm、直径为1.5μm的最优制备参数,最后通过实测微纳光纤外形结构验证了理论仿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微纳光纤拉制参数可实现其外形结构的精细控制,为微纳光纤用于微量污染物传感工程实用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光纤 污染检测 外形结构 精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氮菌Flavobacterium sp.FL211T的筛选与硝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甘美君 曾庆鹏 +3 位作者 王海蓉 麦热当.努热苏里坦 赵鑫 胡筱敏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7年第11期16-21,共6页
从地表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效硝化细菌,16S rDNA基因测序与菌株Flavobacterium sasangense YC6274T的亲缘性达到99.7%。结合生理生化分析,确定其属于黄杆菌属,命名为Flavobacterium sp.FL211T。菌株FL211T不但具有异养硝化能力,也具有... 从地表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效硝化细菌,16S rDNA基因测序与菌株Flavobacterium sasangense YC6274T的亲缘性达到99.7%。结合生理生化分析,确定其属于黄杆菌属,命名为Flavobacterium sp.FL211T。菌株FL211T不但具有异养硝化能力,也具有好氧反硝化能力,异养硝化能力更突出。菌株FL211T在最佳生长条件(初始pH 7.5、柠檬酸钠为碳源、C/N=5),分别以NH_4^+-N,NO_2^--N和NO_3^--N为唯一氮源的最佳脱氮效率达到49.08%,6.70%和36.46%;在混合氮源条件下,脱氮效率为3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硝化 反硝化 黄杆菌 筛选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生物陶瓷人工骨支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浩文 王月 +2 位作者 陈小腾 刘正白 白家鸣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0-109,117,共11页
生物陶瓷骨支架是继金属骨支架之后,较为理想的人工骨缺损修复材料。由于骨缺损形状各异,增材制造技术与生物陶瓷的结合,为骨支架的制备提供了个性化、定制化、成型复杂型体的可能。目前,陶瓷人工骨的增材制造技术展现出了巨大应用前景... 生物陶瓷骨支架是继金属骨支架之后,较为理想的人工骨缺损修复材料。由于骨缺损形状各异,增材制造技术与生物陶瓷的结合,为骨支架的制备提供了个性化、定制化、成型复杂型体的可能。目前,陶瓷人工骨的增材制造技术展现出了巨大应用前景,但仍面临着力学强度不高、生物性功能单一的问题。为此,本文从提高骨支架的力学性能、拓展其生物性功能的角度出发,归纳分析了浆料/粉体体系、脱脂烧结工艺、材料复合、结构设计对支架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药物释放、治疗肿瘤两个方面总结了多生物功能支架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增材制造陶瓷骨支架在生物体内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增材制造生物陶瓷人工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陶瓷 3D打印 骨支架 力学性能 多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金属增材制造的气体雾化制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黎兴刚 刘畅 朱强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22期22-34,共13页
微细球形金属粉末是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的主要原材料。气体雾化技术是制备微细球形金属粉末的重要方法。从提高粉末细粉收得率、改善粉体质量与开发新型粉末材料3个角度出发,分析了面向金属增材制造的气体雾化制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 微细球形金属粉末是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的主要原材料。气体雾化技术是制备微细球形金属粉末的重要方法。从提高粉末细粉收得率、改善粉体质量与开发新型粉末材料3个角度出发,分析了面向金属增材制造的气体雾化制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围绕优化雾化器结构与布局、提高雾化介质性能与优化熔体特征3个方面,总结了提高粉末细粉收得率的方法,分析了空心粉的形成机理,提出了空心粉控制方法。分析了卫星粉形成过程中颗粒-熔滴的碰撞来源与碰撞机理,提出了卫星粉控制方法。提出了金属基复合粉末作为3D打印金属基复合材料部件的原材料,简述了金属雾化-颗粒共喷射方法制备金属基复合粉末材料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增材制造 金属粉末 气体雾化 粉末收得率 空心粉 卫星粉 复合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PBM的煤粉超细粉碎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楚长青 赵冰龙 +4 位作者 白雪涛 吴昌宁 翁力 李国涛 刘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06-1914,共9页
建立基于研磨过程机理的煤粉超细研磨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超细磨出料的粒度分布和指导优化磨机的研磨效率,降低研磨能耗,对制备低灰分的超净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田口(Taguchi)正交实验设计,使用实验室1.5 L立式搅拌磨机考察了不... 建立基于研磨过程机理的煤粉超细研磨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超细磨出料的粒度分布和指导优化磨机的研磨效率,降低研磨能耗,对制备低灰分的超净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田口(Taguchi)正交实验设计,使用实验室1.5 L立式搅拌磨机考察了不同煤的物性参数、磨介尺寸和煤粉比处理量对于超细研磨的影响,将基于研磨过程特征的动力学模型矩阵粒群平衡模型(Matrix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M-PBM)用于煤粉的搅拌磨机超细研磨出料的粒度预测,并结合Rosin-Rammler粒度分布模型,精确地预测出料产品在任意筛下累积含量对应的颗粒粒度。通过极差分析,探讨了煤的灰分、磨介尺寸和煤粉比处理量对于超细研磨能耗和比通量的影响大小,基于对煤粉超细研磨过程中煤-灰解离过程的分析并结合Tomoyoshi的比表面积能耗公式,探讨了煤的灰分与能耗的关系,并进一步建立了煤的灰分、磨介尺寸和煤粉比处理量与磨机研磨比通量和能耗的关系式,研究发现搅拌球磨机湿法超细研磨的粒度变化规律符合一阶线性动力学假设,在定搅拌转轴转速和所考查的研磨粒度变化范围内,煤的灰分对搅拌磨机的比通量和能耗的影响是最大的,建立的研磨能耗和比通量关系式表明在10μm(p50)以下的超细粉磨粒度范围内,煤的研磨能耗随着灰分的提高、磨介尺寸的减小(磨介尺寸在0.3~1.8 mm)和比处理量的增大而减小,而比通量随着灰分的提高、磨介尺寸的减小和比处理量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磨 PBM模型 超净煤 粒度分布 搅拌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形态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洋 孔令宇 +3 位作者 蔡伟康 赵德龙 陈宇涛 宋章启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2-654,共13页
光纤形态传感技术是解决柔性体形态测量、光电缆实时形态跟踪、医疗介入针轨迹实时跟踪等3D形态恢复问题的创新型技术方案。光纤形态传感技术以光纤作为敏感元件,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嵌入安装、测量不需要视觉接触、耐腐蚀,以及抗... 光纤形态传感技术是解决柔性体形态测量、光电缆实时形态跟踪、医疗介入针轨迹实时跟踪等3D形态恢复问题的创新型技术方案。光纤形态传感技术以光纤作为敏感元件,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嵌入安装、测量不需要视觉接触、耐腐蚀,以及抗电磁干扰等优点,适用于水下、地下等复杂环境中的大尺度结构形态测量。近年来,光纤形态传感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综述了光纤形态传感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一维曲率传感器、全向型曲率传感器和空间形态传感器为线索,介绍了各阶段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形态传感 曲率 光栅 多芯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手指肌腱损伤的康复机器人系统研究
14
作者 胡运强 柯文德 陈珂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2-747,共6页
以手指肌腱损伤的康复训练为目的,采用主动诱导式康复方式,基于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构造康复机器人辅助系统。搭建实验平台,验证系统进行手指屈曲、伸展康复训练的效果,采集实验数据进行滤波等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手指... 以手指肌腱损伤的康复训练为目的,采用主动诱导式康复方式,基于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构造康复机器人辅助系统。搭建实验平台,验证系统进行手指屈曲、伸展康复训练的效果,采集实验数据进行滤波等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手指康复运动角度符合要求,运动过程精确平稳,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较好,可替代人工实现高效智能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半固态流变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干 卢宏兴 +3 位作者 罗敏 屈文英 胡小刚 朱强 《精密成形工程》 2020年第3期29-48,共20页
铝合金半固态流变成形技术具有短流程、低能耗、低成本等优势,被用于制造车辆零部件和通信设备壳体件。经过近半世纪的发展,铝合金流变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已由基础问题研究转向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综述了近年来铝合金流变成形技术国... 铝合金半固态流变成形技术具有短流程、低能耗、低成本等优势,被用于制造车辆零部件和通信设备壳体件。经过近半世纪的发展,铝合金流变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已由基础问题研究转向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综述了近年来铝合金流变成形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围绕流变成形合金设计、半固态浆料制备方法、流变成形工艺与缺陷控制、建模与仿真、工业应用现状5个主题展开。最后,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开发适用于流变成形的新型合金,提高制浆与成形工艺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提升产品综合性能,仍然是当下和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成形 半固态浆料 缺陷控制 建模与仿真 工业应用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消泡剂对浮选精煤的消泡试验及其对浮选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兰慧 陈禹蒙 +3 位作者 黄伟 吴昌宁 翁力 刘科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2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为了解决稳定的浮选精煤泡沫给精煤的储存、转运和脱水带来的系列工业生产问题,进行了硅油消泡剂(G)和乳化烃类油消泡剂(R)对浮选精煤泡沫的消泡试验,考察了消泡剂的添加方式和用量对浮选精煤消泡效果的影响,以及消泡剂残留于循环水对... 为了解决稳定的浮选精煤泡沫给精煤的储存、转运和脱水带来的系列工业生产问题,进行了硅油消泡剂(G)和乳化烃类油消泡剂(R)对浮选精煤泡沫的消泡试验,考察了消泡剂的添加方式和用量对浮选精煤消泡效果的影响,以及消泡剂残留于循环水对浮选流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泡剂以喷淋方式加入更能有效增加消泡速率和消泡程度;随着消泡剂用量的增加,消泡效果越好,且硅油消泡剂优于乳化烃类油消泡剂;循环水中较低用量消泡剂的残留对浮选影响较小,当残留量较大时,硅油消泡剂降低了浮选选择性,抑制了浮选,而乳化烃类油消泡剂有利于浮选。综合考虑,建议使用低用量的乳化烃类油消泡剂,以喷淋方式对浮选精煤进行消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精煤 消泡 消泡剂 喷淋 循环水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石墨烯膜光纤F-P声压传感器灵敏度影响研究
17
作者 尹浩腾 李成 +1 位作者 宋学锋 樊尚春 《计测技术》 2020年第1期32-36,共5页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机械、电学与光学等传感特性,有希望成为下一代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功能敏感材料。石墨烯膜Fabry-Perot(F-P)声压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小型化和抗电磁干扰等优点,但会受到温度漂移的影响。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F-...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机械、电学与光学等传感特性,有希望成为下一代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功能敏感材料。石墨烯膜Fabry-Perot(F-P)声压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小型化和抗电磁干扰等优点,但会受到温度漂移的影响。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F-P腔长变化,引起工作点漂移,导致传感器光学灵敏度发生变化,以及改变石墨烯膜预应力。本文制备了石墨烯膜光纤F-P声压传感器探头,通过声压测试表明,温度改变了悬浮石墨烯膜的机械力学特性,在1 kHz处使其机械灵敏度由1.80 nm/Pa提高至2.44 n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F-P声压传感器 温度影响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CO_(2)水热处理对香蕉假茎理化性质和燃烧特性影响
18
作者 罗达 江锋浩 +4 位作者 陈黎 胡顺轩 李俊国 吴昌宁 刘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69-2377,共9页
香蕉假茎废弃量大,但由于其含水量高、富含碱金属及碱土金属、能量密度低等问题,限制了燃料化利用,而高压CO_(2)水热处理为非蒸发湿法转化处理工艺,可高效的脱水、脱碱,并提高热值。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气体吸附分析仪(BET)、X射... 香蕉假茎废弃量大,但由于其含水量高、富含碱金属及碱土金属、能量密度低等问题,限制了燃料化利用,而高压CO_(2)水热处理为非蒸发湿法转化处理工艺,可高效的脱水、脱碱,并提高热值。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气体吸附分析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等表征手段,考察了高压CO_(2)水热处理对香蕉假茎理化性质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水热温度升高,固体产率降低,其高位热值增加,且最大可增至25.76 MJ/kg。随水热温度升高,样品层间三维结构被破坏形成片状结构,随刻蚀程度的进一步加剧,进而形成新的三维网状结构。因此,样品比表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小,随后升高。而表观形貌复杂程度加剧,孔隙结构发达,使得样品的燃烧性能改善。与此同时,水热温度在120~200℃时,由于易燃的半纤维素与非晶纤维素解聚成小分子,直至完全消失,样品着火温度增加,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增加。当水热温度在200~280℃时,纤维素Ⅰ开始分解并转化为热稳定性更高的纤维素II,进而样品着火温度降低,综合燃烧特性指数降低。此外,随着水热温度升高,木质素的含量增加,燃尽温度升高。利用Flynn-Wall-Ozawa(FWO)法燃烧动力学分析,除280℃水热样品,其余样品的平均活化能均高于原样。综合比较能量回收率及燃烧性能,经过240℃的高压CO_(2)水热处理后获得的水热焦其综合理化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性质 燃烧特性 香蕉假茎 高压CO_(2)水热处理 水热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queeze算法实现地震数据高效压缩
19
作者 高潇 张伟 +4 位作者 徐锦承 杨辉 邵理阳 潘权 宋章启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0年第5期582-595,共14页
为了提高海量地震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需要采用有损压缩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高效压缩。目前常用的地震有损压缩方法主要利用了地震数据的稀疏性来实现压缩,代码实现较为复杂,实际应用需要使用者对相应的压缩方法原理具有比较好地了解... 为了提高海量地震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需要采用有损压缩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高效压缩。目前常用的地震有损压缩方法主要利用了地震数据的稀疏性来实现压缩,代码实现较为复杂,实际应用需要使用者对相应的压缩方法原理具有比较好地了解。另一种压缩实现原理是利用地震数据相邻道之间的关系实现压缩,该类方法原理简单,易于理解。这里将近年最新发展的Squeeze算法应用到地震数据压缩问题中,该算法通过使用多维和多层预测模型,基于邻近点信息预测当前点波场值,然后对实际波场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差异,进行自适应量化编码和熵编码实现数据的有效压缩。在地震波数值模拟算法中实现了Squeeze压缩方法,并通过二维SEG/EAGE盐丘模型合成道集数据、实际三维道集数据以及三维Marmousi正演波场数据测试Squeeze压缩效果,结果表明,Squeeze算法对于地震数据具有比较好的压缩性能,同时代码实现和使用十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 有损压缩 DCT Dreamlet SQUEEZE 地震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和CO对钯膜氢渗透的抑制作用研究
20
作者 赵杭 刘雪 +4 位作者 曹道帆 李超 江锋浩 吴昌宁 刘科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56,共8页
富氢气体的钯膜分离纯化过程中,杂质CO_(2)、CO_(2)对氢渗透的抑制作用导致了氢通量和分离效率降低。因此,区分并量化CO_(2)、CO_(2)抑制作用中的浓差极化及竞争吸附作用,是保障钯膜高效纯化氢气的关键。使用Caravella模型分析了CO_(2)... 富氢气体的钯膜分离纯化过程中,杂质CO_(2)、CO_(2)对氢渗透的抑制作用导致了氢通量和分离效率降低。因此,区分并量化CO_(2)、CO_(2)抑制作用中的浓差极化及竞争吸附作用,是保障钯膜高效纯化氢气的关键。使用Caravella模型分析了CO_(2)、CO_(2)的浓差极化、竞争吸附及两者的综合抑制作用;在CO_(2)、CO_(2)浓度(体积分数,下同)分别为5%~25%、1%~5%,纯化温度为320~420℃下,考察了浓差极化作用系数(CPC)、竞争吸附作用系数(IC)及综合抑制作用系数(PRC)的演变规律;确定了综合抑制作用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随着CO_(2)、CO_(2)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均增强。纯化温度增加时,CO_(2)的IC在CO_(2)浓度仅为15%~25%时减小,而CO_(2)的IC在CO_(2)浓度为1%~5%时均减小,这是由于CO_(2)在钯上吸附作用更强。CO_(2)、CO_(2)的综合抑制作用分别以浓差极化作用、竞争吸附作用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钯膜 氢渗透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浓差极化 竞争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