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将躯体症状、情感症状及负性事件三者结合,编制一份适合在综合医院实施的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量表并进一步验证其信度、效度。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参考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中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目的将躯体症状、情感症状及负性事件三者结合,编制一份适合在综合医院实施的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量表并进一步验证其信度、效度。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参考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中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third edition,CCMD-3)、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经验构建躯体形式障碍三维度量表模型,包括躯体症状、负性情感、负性事件3项条目,并进行预调查条目分析和验证预问卷模型,形成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量表(简称Neuro-11)。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461例患者进行基本资料、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theseven-item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9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的调查及测评,精神科医师根据ICD-10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进行电话访谈诊断,诊断结果为躯体形式障碍诊断的金标准。分析各人口学特点的得分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该量表的临界值,分析量表的内部信度及效标效度,分析量表3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Neuro-11包含3个维度及11个条目,3个维度分别为躯体症状、负性情感及负性事件。当量表得分≥10分时,可认为患者有躯体形式障碍倾向,所对应的敏感度为0.88,特异度为0.72。Neuro-11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73,分半信度系数为0.68;并且随着Neuro-11的得分升高,GAD-7、PHQ-9的得分也升高。结论综合医院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量表的三维理论合理,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价值良好,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并且可作为躯体形式障碍严重程度的衡量工具。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运动功能及影像特征与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duce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MS-MEP)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运动功能及影像特征与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duce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MS-MEP)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9年8月住院的符合CSVD诊断标准且已行TMS-MEP检查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及MEP相关电生理数据,包括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和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RMT)。评估并量化CSVD的影像学特征,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RSSI)、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和脑萎缩。根据是否有肌力减退分为症状半球组和非症状半球组。比较两组间的影像学特征及MEP特征,分析CSVD影像特征与MEP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202例CSVD患者,共404侧大脑半球。平均年龄64.0±10.6岁,男性135例(66.8%)。症状半球组77侧(19.1%),非症状半球组327侧(80.9%)。症状半球组中CMCT(P=0.005)和RMT(P<0.001)高于非症状半球组。症状半球组RSSI数目多于非症状半球组(P<0.001)。RSSI与CMCT(r=0.512,P=0.043)及RMT(r=0.730,P<0.001)正相关。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微出血及脑萎缩与CMCT、RMT均无相关性。结论 RSSI与CMCT、RMT正相关,RSSI可能是导致CSVD相关运动障碍的主要影像学特征。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筛查量表,分析中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9...目的基于筛查量表,分析中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9年1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经NOTCH3基因检测确诊的CADASIL患者,行CADASIL筛查量表评分测试其敏感度。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查找中国CADASIL相关文献,汇总中国患者基于筛查量表各项目的出现频率。将本研究数据(A组)、中国患者文献复习数据(B组)、制订CADASIL筛查量表时使用的原始数据(C组)三组的数据进行比较,总结中国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研究16例CADASIL患者中,筛查量表的敏感性为68.8%(11/16)。其中出现频率较低的项目分别为伴先兆的偏头痛(0/16,0%)、偏头痛(5/16,31.3%)、情绪精神障碍(5/16,31.3%)、脑白质病变累及颞极(7/16,43.8%)、阳性家族史(其中1代家族史阳性7/16,43.8%;2代家族史阳性4/16,25%);TIA或卒中、认知功能下降/痴呆出现率均在一半以上。A、B、C三组进行比较,偏头痛、伴先兆的偏头痛、认知功能下降/痴呆、脑白质病变、脑白质病变累及颞极、阳性家族史在三组间的出现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两两比较,在伴先兆的偏头痛和阳性家族史两个项目中,A组、B组的出现率均明显低于C组(均P<0.001);偏头痛、认知功能下降/痴呆、脑白质病变、脑白质病变累及颞极这几项,B组的出现率均低于C组(均P<0.05)。结论 CADASIL筛查量表应用于中国患者的敏感度不高。制定CADASIL筛查量表时使用的原始数据常见的临床症状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脑白质病变累及颞极、可采集到阳性家族史,在中国患者却很低;中国CADASIL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TIA或卒中。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运动功能及影像特征与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duce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MS-MEP)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9年8月住院的符合CSVD诊断标准且已行TMS-MEP检查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及MEP相关电生理数据,包括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和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RMT)。评估并量化CSVD的影像学特征,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RSSI)、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和脑萎缩。根据是否有肌力减退分为症状半球组和非症状半球组。比较两组间的影像学特征及MEP特征,分析CSVD影像特征与MEP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202例CSVD患者,共404侧大脑半球。平均年龄64.0±10.6岁,男性135例(66.8%)。症状半球组77侧(19.1%),非症状半球组327侧(80.9%)。症状半球组中CMCT(P=0.005)和RMT(P<0.001)高于非症状半球组。症状半球组RSSI数目多于非症状半球组(P<0.001)。RSSI与CMCT(r=0.512,P=0.043)及RMT(r=0.730,P<0.001)正相关。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微出血及脑萎缩与CMCT、RMT均无相关性。结论 RSSI与CMCT、RMT正相关,RSSI可能是导致CSVD相关运动障碍的主要影像学特征。
文摘目的基于筛查量表,分析中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9年1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经NOTCH3基因检测确诊的CADASIL患者,行CADASIL筛查量表评分测试其敏感度。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查找中国CADASIL相关文献,汇总中国患者基于筛查量表各项目的出现频率。将本研究数据(A组)、中国患者文献复习数据(B组)、制订CADASIL筛查量表时使用的原始数据(C组)三组的数据进行比较,总结中国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研究16例CADASIL患者中,筛查量表的敏感性为68.8%(11/16)。其中出现频率较低的项目分别为伴先兆的偏头痛(0/16,0%)、偏头痛(5/16,31.3%)、情绪精神障碍(5/16,31.3%)、脑白质病变累及颞极(7/16,43.8%)、阳性家族史(其中1代家族史阳性7/16,43.8%;2代家族史阳性4/16,25%);TIA或卒中、认知功能下降/痴呆出现率均在一半以上。A、B、C三组进行比较,偏头痛、伴先兆的偏头痛、认知功能下降/痴呆、脑白质病变、脑白质病变累及颞极、阳性家族史在三组间的出现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两两比较,在伴先兆的偏头痛和阳性家族史两个项目中,A组、B组的出现率均明显低于C组(均P<0.001);偏头痛、认知功能下降/痴呆、脑白质病变、脑白质病变累及颞极这几项,B组的出现率均低于C组(均P<0.05)。结论 CADASIL筛查量表应用于中国患者的敏感度不高。制定CADASIL筛查量表时使用的原始数据常见的临床症状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脑白质病变累及颞极、可采集到阳性家族史,在中国患者却很低;中国CADASIL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TIA或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