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建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16期58-59,共2页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杭州天和公司HW-138半自动细菌仪对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试验。结果 191例鲍曼不动杆菌标本,痰占92.69%,分泌物占3.14%,胸腹水占1.04%,尿液占...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杭州天和公司HW-138半自动细菌仪对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试验。结果 191例鲍曼不动杆菌标本,痰占92.69%,分泌物占3.14%,胸腹水占1.04%,尿液占2.09%,脓液占1.0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其次为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检出以痰液为主,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有升高趋势,提示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防止耐药率进一步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2
作者 洪春凤 罗莹洁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33期313-313,共1页
目的:为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寻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6月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219例,院内感染发生5例,医院感染现患率2.28%;院内... 目的:为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寻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6月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219例,院内感染发生5例,医院感染现患率2.28%;院内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手术部位、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医院感染病原菌依次为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醋酸钙不动杆菌;使用抗菌药物80例,日抗菌药物使用率36.5%,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送细菌培养率35.7%。结论: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染色阴性菌为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较低需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现患率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饶地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3
作者 张小军 朱建未 《内蒙古中医药》 2008年第11X期35-36,共2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尿路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3月~2008年8月尿路系感染198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数占前5位的菌株依次为大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念珠菌、肠球... 目的:了解本地区尿路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3月~2008年8月尿路系感染198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数占前5位的菌株依次为大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念珠菌、肠球菌、肺克;大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敏感性好;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敏感性好。结论:尿路感染仍以肠杆菌为主,但球菌的比例较高,耐药性上升,以往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常用药物如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已产生较高耐药性,因此应加强对尿路感染病人的细菌检测及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do-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双鸥 蔡子军 +3 位作者 张光远 廖龙腾 杨小政 汪文玉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78-582,共5页
目的评价在全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腰椎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Endo-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共择期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病人9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类... 目的评价在全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腰椎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Endo-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共择期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病人9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类型分为Endo-PLIF组35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组28例和椎间盘镜辅助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ED-TLIF)组31例。比较3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局部后凸角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结果各组病人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35~164.274,P<0.05);其中Endo-PLIF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MED-TLIF组和MIS-TLIF组(P<0.05),但其手术时间均多于MED-TLIF组和MIS-TLIF组(P<0.05),而MED-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MIS-TLIF组(P<0.05)。3组术前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术后1及6月两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F=88.493~636.184,P<0.05),且Endo-PLIF组术后两评分均显著低于MED-TLIF组和MIS-TLIF组(F=9.443~59.883,P<0.05),但MIS-TLIF组术后6月的ODI评分显著高于MED-TLIF组(P<0.05)。3组术后6月的腰椎局部后凸角度均显著低于术前(F=12.504~14.584,P<0.05),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Endo-PLIF手术视野更稳定,能更好地保护脊柱结构,减少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降低功能障碍及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腿痛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内窥镜检查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及CBCT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晨凯 叶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进一步提出,激光治疗因具有较好的杀菌抑菌、止血止痛、促进愈合等优势,在口腔疾病诊治中被广泛应用。刺激愈合过程和减轻疼痛是激光治疗最受欢迎的用途之一。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利用半导体激光配... 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进一步提出,激光治疗因具有较好的杀菌抑菌、止血止痛、促进愈合等优势,在口腔疾病诊治中被广泛应用。刺激愈合过程和减轻疼痛是激光治疗最受欢迎的用途之一。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利用半导体激光配合牙周基础治疗的治疗方案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文章综述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分析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慢性牙周炎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结合蛋白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付星祥 刘振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128-1139,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纳入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HBP及其联合CRP、WBC、PCT等常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找出最佳诊断模式,为患者早期治疗作出指导。方法:选取2021年05月01日至2023...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纳入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HBP及其联合CRP、WBC、PCT等常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找出最佳诊断模式,为患者早期治疗作出指导。方法:选取2021年05月01日至2023年11月30日期间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80例患者资料,将其作为感染组;另选本院同期骨折类型及手术方式相近且未合并肺部感染的35例患者资料,将其作为无感染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等)、感染组患者病原分析资料、所有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液水平等数据。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差异;根据患者生化指标及HBP水平检测结果绘制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并确定诊断的最佳临界值及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1) 血液HBP诊断的AUC为0.840,最佳截断值为27.01 ng/mL,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75.2%、81.6%;2) 血HBP联合血液生化指标WBC、CRP及PCT诊断的AUC为0.935,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84.9%、90.2%,高于各项指标单一检测(P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HBP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CRP, WBC, PCT and other routine laboratory indicators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fter lower limb fracture surgery in elderly patients, find out the best diagnostic model,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early treatment of patients. Method: The data of 80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after lower limb fracture surgery admitted to Shangrao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y 1, 2021 to November 30,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infection group. In addition, the data of 35 patients with similar fracture types and surgical methods and without pulmonary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non-infection group.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all patients (such as gender, age, smoking history,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etc.), pathogen analysis data of patients in the infection group, bloo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HBP levels in blood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The differences of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curve) was draw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HBP levels of patients, and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of the curve was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the best cut-off valu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Results: 1) The AUC of blood HBP diagnosis was 0.840, the best cut-off value was 27.01 ng/mL,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75.2% and 81.6%, respectively. 2) The AUC of HBP combined with WBC, CRP and PCT was 0.935, an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84.9% and 90.2%,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each index alone (P < 0.05). Conclusion: 1) Both blood HBP have high diagnostic value for pulmonary infection after lower limb fracture surgery in the elderly, and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biomarker to assist doctors in accurate diagnosis. 2) The combination of blood HBP and WBC, CRP, PCT and other indicators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iagnosi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肺部感染 生化指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江时淦 洪春凤 +2 位作者 王豪 白雪冰 张谭俊雄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眼眶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参数的优化。方法:320例被检者分成16组(每组20例),将管电流140、110、80、60mA,层厚2和3mm,螺距0.75和1.5,设计成16组螺旋CT扫描参数。记录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ov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值,分... 目的:探讨眼眶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参数的优化。方法:320例被检者分成16组(每组20例),将管电流140、110、80、60mA,层厚2和3mm,螺距0.75和1.5,设计成16组螺旋CT扫描参数。记录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ov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值,分析管电流、层厚、螺距与辐射量的关系。图像质量从影像层次、背景噪声、解剖结构及能否满足诊断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图像质量等级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X线辐射量与管电流呈正相关,当管电流从140mA降至80mA时,CTDIovl和DLP分别下降42.84%、42.86%,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至60mA时,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辐射量与螺距呈负相关,当螺距从0.75增至1.5时,CTDIovl和DLP分别下降49.98%、47.37%,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辐射量与层厚关系不大,当层厚由3mm降至2mm时,CTDIovl和DLP分别降低9.90%、12.23%;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mm层厚的图像噪声较3mm大。结论:降低管电流,加大螺距是降低辐射量的有效途径;眼眶部螺旋CT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流80mA、螺距1.5时,能兼顾图像质量和辐射量,扫描层厚根据检查要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扫描参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袋张力环在晶体脱位性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雪林 万春泓 +2 位作者 常嘉泰 吴俊 鲍晖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7期46-48,共3页
目的 探讨囊袋张力环在治疗晶体脱位性继发性青光眼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于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晶体脱位继发性的青光眼患者68例,对其进行超声乳化术,连续环形撕囊后进行囊袋张力环的植入等,观察记录以上... 目的 探讨囊袋张力环在治疗晶体脱位性继发性青光眼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于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晶体脱位继发性的青光眼患者68例,对其进行超声乳化术,连续环形撕囊后进行囊袋张力环的植入等,观察记录以上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眼压及视力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结论 对外伤导致的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进行张力环的应用治疗能够显著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避免人工晶体的偏离,有效控制眼压,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视力的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袋张力环 晶体脱位 继发性青光眼 眼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角膜曲率、厚度及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媛媛 郑蕾 万春泓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5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角膜形态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真性近视患者,年龄8~12岁,近视度数-0.75~-3.50DS(散光转化成等球计算),在戴镜前、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角膜曲率、厚度及内皮...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角膜形态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真性近视患者,年龄8~12岁,近视度数-0.75~-3.50DS(散光转化成等球计算),在戴镜前、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角膜曲率、厚度及内皮计数,只取右眼数据用重复性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角膜曲率和角膜中央区厚度在3个月内变平明显,3个月后趋于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镜检查中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有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配戴在戴镜3个月内对角膜曲率及厚度改变较大,后期趋于稳定。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者角膜内皮计数在正常范围,说明对角膜代谢影响小。角膜塑形镜用于控制近视发展从长期来看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角膜曲率 角膜厚度 内皮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患者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邵伟雄 王江 魏小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846-846,848,共2页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原因。方法观察IDA患者45例、正常对照组40例及难治性贫血(RA)患者21例的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DA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原因。方法观察IDA患者45例、正常对照组40例及难治性贫血(RA)患者21例的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DA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和RA组相比较显著增多(P<0.05),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和RA组明显增多(P<0.05)。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与正常对照组和R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A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系统改变明显增生主要是骨髓增生程度明显增加所引起的,所以能够解释实际工作中IDA患者血小板升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缺铁性 巨核细胞.血小板 贫血.难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针刺伤高发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莹洁 欧琳 洪春凤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15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护士针刺伤的高发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14年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发原因,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从2015年起采取职业安全培训、制定安全操作流程、提供合适的处置器具、管理者加强监管等方面采取综合... 目的:探讨护士针刺伤的高发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14年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发原因,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从2015年起采取职业安全培训、制定安全操作流程、提供合适的处置器具、管理者加强监管等方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将2014年218名护士与2015年220名护士干预前后针刺伤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015年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低于2014年(P<0.01),2015年护士在注射、拔针及处理用毕的废弃物等各操作环节针刺伤发生率均较2014年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有效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规范护士操作流程,确保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针刺伤 职业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建未 张小军 +1 位作者 左荣 孙晓夏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694-695,共2页
泌尿系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耐药菌的出现和流行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大难题。为了解本院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我们对本院2003年7月~2008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507份尿液中217株临床分... 泌尿系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耐药菌的出现和流行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大难题。为了解本院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我们对本院2003年7月~2008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507份尿液中217株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及耐药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分析 泌尿系感染 病原菌分布 感染性疾病 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原菌 临床分离株 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常嘉泰 曹凤霞 俞琪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877-878,885,共3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102例(共102眼)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4例)口服曲克芦丁片,B组(34例)口服羟苯磺酸钙,C组(34例)口服卡托普利+羟苯磺酸钙。治疗...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102例(共102眼)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4例)口服曲克芦丁片,B组(34例)口服羟苯磺酸钙,C组(34例)口服卡托普利+羟苯磺酸钙。治疗3个月后3组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C组疗效明显优于A、B组(P<0.05)。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70%(5/34)、8.82%(3/34)、11.76%(4/34),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片联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卡托普利 羟苯磺酸钙 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及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莹洁 洪春凤 +3 位作者 过玉蓉 官淑琴 张银波 欧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85-287,290,共4页
目的评价目标性监测及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玻璃体切割手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2年9月某院160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资料,分为干预前组(2011年3—12月间80例手术患者,未干预临床医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目的评价目标性监测及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玻璃体切割手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2年9月某院160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资料,分为干预前组(2011年3—12月间80例手术患者,未干预临床医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和干预后组(2012年1—9月间80例手术患者,实施目标性监测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费用等。结果术后两组手术切口均无感染。干预后组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时间为(1.81±1.52)d,显著短于干预前组的(4.02±1.67)d(P<0.01);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率和术后用药时间>48 h的比率,干预前组分别为100.00%(80/80)、82.50%(66/80),显著高于干预后组的28.75%(23/80)和18.75%(3/16)(均P<0.05)。干预后组抗菌药物费用为(151.47±6.64)元、药品总费用为(922.56±8.46)元、住院总费用为(8 842.43±8.76)元,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各项费用[分别为(507.96±7.67)元、(1 444.63±11.65)元及(9 891.92±10.93)元](均P<0.01)。结论目标性监测及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玻璃体切割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眼表面损伤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道源 万春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观察并评价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应用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眼表损伤患者167例,随机分成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组45例,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55例,联合应用组67例。分别应用玻璃酸... 目的:观察并评价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应用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眼表损伤患者167例,随机分成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组45例,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55例,联合应用组67例。分别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白天每2h1次(6次/d),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白天每2h1次(6次/d),晚上睡前滴眼1次,联合应用组同时按上述方法两药间隔5min点眼治疗。结果: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4%和83.6%,玻璃酸钠滴眼液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88.9%,联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3.6%和97.0%。单独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在各种眼表面损伤的有效率优于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而联合应用组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组(P<0.05)。观察过程中未见局部刺激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较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各种眼表损伤更有效,但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疗效更确切,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棕榈酸酯 玻璃酸钠 眼表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以武 江漪 华琦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1年第2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 mg bid po、克拉霉素500 mg bid po、阿莫西林胶囊1 g bidpo)根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0例Hp感染的慢性胃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3例)培菲康2片tid po...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 mg bid po、克拉霉素500 mg bid po、阿莫西林胶囊1 g bidpo)根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0例Hp感染的慢性胃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3例)培菲康2片tid po,餐后连用14 d之后+三联疗法7 d,停药4周后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B组(34例)三联疗法7 d后+培菲康2片tid po,餐后连用14 d,停药2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C组(33例)采用三联疗法,疗程7 d,服药前及停药后4周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结果 A、B、C组Hp根除率分别为87.9%、85.3%、69.7%,C组明显少于A组、B组(P<0.0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有轻微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结论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无论在三联疗法前或是三联疗法后应用2周益生菌,均可显著提高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且不良反应小、疗效高,是理想根除Hp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培菲康 三联疗法 14C-尿素呼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鲍晖 王雪林 +1 位作者 万春泓 何丽琴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5期244-245,共2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型青光眼,10例难治性青光眼(共89只眼)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3个月~1年...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型青光眼,10例难治性青光眼(共89只眼)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3个月~1年随访。结果术后出院眼压平均在11.90mmHg,1个月复诊眼压平均13.75mmHg,3个月复诊眼压14.60mmHg,6个月~1年后眼压平均在18~20mmHg。结论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巩膜瓣可调缝线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角结膜炎活动期眼表和泪液蛋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丽琴 邹晶 +5 位作者 邵毅 胡佩宏 李云燕 裴重刚 张颖 高桂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37-1140,1144,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春季角结膜炎(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VKC)活动期患者眼表症状、泪膜、泪液蛋白以及角膜神经改变的特点。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眼科门诊确诊为VKC活动期患者20例(40眼),分别对患者行眼... 目的对比观察春季角结膜炎(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VKC)活动期患者眼表症状、泪膜、泪液蛋白以及角膜神经改变的特点。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眼科门诊确诊为VKC活动期患者20例(40眼),分别对患者行眼表症状评分、泪膜四项检查、泪液蛋白测定、角膜知觉检查与中央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并与20例40眼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VKC活动期患者左右两眼间和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左右两眼间的眼表症状评分、泪膜四项、泪液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神经纤维密度及角膜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VKC活动期患者右眼较对照组右眼干眼症状眼数增多,眼表疾病指数评分增高、泪膜破裂时间减短、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增高、泪河高度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增强,泪液总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及角膜敏感度值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VKC活动期患者左眼检查结果较对照组改变与右眼改变一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发现,VKC活动期患者中央角膜可见角膜上皮细胞部分结膜化,其上皮层存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少量朗格汉斯细胞浸润,角膜上皮下有大量非成熟型朗格汉斯细胞浸润;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纤细,呈盘旋、弯曲异常分布。结论 VKC活动期患者眼表及泪液改变明显,多表现为泪膜稳定性降低,泪液蛋白含量降低,角膜敏感度降低且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下降、纤细及走形异常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角结膜炎 泪膜 泪液蛋白 角膜知觉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素治疗面肌和眼睑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国芬 鲍晖 +3 位作者 王雪林 万春泓 何丽琴 刘玉姬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6期174-174,176,共2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对面肌和眼睑痉挛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小剂量A型肉毒素局部多点注射治疗。结果9例面肌痉挛、46例眼睑痉挛、3例面肌伴眼睑痉挛均缓解,药效作用时间9~26周,平均16周,无全身反应。结论A型肉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是治疗眼...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对面肌和眼睑痉挛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小剂量A型肉毒素局部多点注射治疗。结果9例面肌痉挛、46例眼睑痉挛、3例面肌伴眼睑痉挛均缓解,药效作用时间9~26周,平均16周,无全身反应。结论A型肉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是治疗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素 眼睑痉挛 面肌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雪林 常嘉泰 +1 位作者 万春泓 鲍晖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094-1095,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中老年白内障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4例。实验组在白内障手术治疗前2d进行非甾体类抗炎药辅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术后两个...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中老年白内障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4例。实验组在白内障手术治疗前2d进行非甾体类抗炎药辅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术后两个月,对照组间有3例发生黄斑水肿,发生率为4.68%;实验组有1例发生黄斑水肿,发生率为1.5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和2年后囊膜混浊分级的比较显示,实验组的囊膜混浊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白内障手术前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预防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黄斑水肿 非甾体类抗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