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血管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竹秀 刘征宇 +1 位作者 郑威 吴红宣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38-40,44,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对兔耳缘静脉的组织学改变,探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血管瘤的机制。方法将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即生理盐水组、平阳霉素组、地塞米松组、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组。各组动物注药后观察其全身及...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对兔耳缘静脉的组织学改变,探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血管瘤的机制。方法将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即生理盐水组、平阳霉素组、地塞米松组、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组。各组动物注药后观察其全身及局部反应,并分别于注药后7、14、21、283、5 d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变化,7、14 d分取部分标本固定后于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1)肉眼观:注药1h后各组动物均无发热,呼吸及心率平稳。(2)光镜下:生理盐水组注药后各时段均无明显变化;地塞米松组注药后14 d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无血栓形成;平阳霉素组注药7 d后血管腔扩张,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肥大,14 d部分血栓形成,21、28、35 d管壁增厚,管腔未完全闭塞;联合组7 d血管腔血栓形成,14 d血管壁水肿及增厚,21、28、35 d血管壁结构消失,管腔闭塞。(3)电镜下:生理盐水组注药后各时段均无明显变化;地塞米松组注药14 d后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平阳霉素组注药7 d线粒体扩张,胞质不均,14 d内皮细胞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管腔内见血浆蛋白纤维;联合组注药7d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吞噬小体增多,14 d血管壁胶原层裸露,血管腔内见血浆蛋白纤维。结论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可使血管腔闭塞,且周围组织反应轻,可作为血管瘤尤其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治疗的一种较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实验模型 血管瘤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