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文化视域下高校二级学院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机制——基于NC大学SPMS学院学生社区建设案例分析
1
作者 王珅 喻镭 孟真 《福建茶叶》 2024年第9期110-112,共3页
新时代高校传统班级概念不断弱化,而学生公寓已成为了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极其重要的场所。作为具备学校管理单元和学生学习生活共同体双重角色和功能的学生社区,在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推广过程中存在着过多关注共识性... 新时代高校传统班级概念不断弱化,而学生公寓已成为了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极其重要的场所。作为具备学校管理单元和学生学习生活共同体双重角色和功能的学生社区,在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推广过程中存在着过多关注共识性建设路径和机制而缺少对育人本身充足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茶文化指导下SPMS学生社区建设具体案例观察,提出了要运用“天人合一”“刚柔并济”、“以人为本”“上下其索”、“和谐共生”“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修身养性”4个方面的茶文化理念来指导高校二级学院开展学生社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高校学生社区 协同育人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邹府兵 王信刚 +3 位作者 周子皓 赵华 周耐根 丁成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9期147-151,156,共6页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作为培养土建类方向大学生的重要专业必修课,在“双碳”背景下,其教学过程中面临匹配的教材少、教学内容滞后、层次化综合实验缺乏及科研能力培养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基于“双碳”理念的前沿教学内容、层次化综合...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作为培养土建类方向大学生的重要专业必修课,在“双碳”背景下,其教学过程中面临匹配的教材少、教学内容滞后、层次化综合实验缺乏及科研能力培养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基于“双碳”理念的前沿教学内容、层次化综合性实验与科研能力培养及构建多维度课程评价体系三方面的改革,学生上课积极性和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显著改善,综合素养和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教师授课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起到良好的教学相长和协同育人效应。教学改革成果经丰富和完善后可为相关开设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高校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思路,对涉及“双碳”理念的其他课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土木工程材料 科研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Fe_(2)O_(4)@Ti_(3)C_(2)T_(x)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储锂性能
3
作者 张伟 李少青 +2 位作者 张沿江 刘翔 周耐根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4期478-485,共8页
高比容量和高稳定的负极材料一直是锂离子电池领域里追求的目标。本研究通过将高比容量的双金属氧化物ZnFe_(2)O_(4)和分散性好的Ti3C2Tx MXenes材料复合,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性能复合负极材料。结构分析结果表明,ZnFe_(2)O_(4)@Ti_(3)C_(2... 高比容量和高稳定的负极材料一直是锂离子电池领域里追求的目标。本研究通过将高比容量的双金属氧化物ZnFe_(2)O_(4)和分散性好的Ti3C2Tx MXenes材料复合,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性能复合负极材料。结构分析结果表明,ZnFe_(2)O_(4)@Ti_(3)C_(2)T_(x)复合负极材料被成功制备,尺寸在100 nm左右的ZnFe_(2)O_(4)颗粒均匀地分布在片层状MXenes的表面。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初始可逆比容量达641.6 mA·h·g^(−1),首次库伦效率为62.4%。在0.1 A·g^(−1)下电极循环100圈后,容量可以稳定在584.9 mA·h·g^(−1)。在1 A·g^(−1)大电流密度下循环300圈,容量仍有508.1 mA·h·g^(−1)。ZnFe_(2)O_(4)@Ti_(3)C_(2)T_(x)复合负极材料的高比容量主要来自于ZnFe_(2)O_(4)的转化反应和合金反应,而MXenes层则起到分散和缓解其膨胀应力的作用,两者协同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随着ZnFe_(2)O_(4)的含量增加,复合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升高,但循环稳定性却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e_(2)O_(4)@Ti_(3)C_(2)T_(x) 复合材料 材料制备 储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E/钛酸钾晶须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李健良 宋波 +2 位作者 章少华 李均立 郭军辉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钛酸钾晶须(PTW)复合材料,研究了PTW不同填充量对HDP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PE/PTW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随PTW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拉伸强度略有增加,抗冲击强度有所降低,... 利用双螺杆挤出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钛酸钾晶须(PTW)复合材料,研究了PTW不同填充量对HDP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PE/PTW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随PTW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拉伸强度略有增加,抗冲击强度有所降低,说明钛酸钾晶须对HDPE具有较好的增刚增韧作用。同时,PTW提高了材料的耐热性能,在PTW质量含量为25%,复合材料的负荷热变形温度提高了近20℃。另外,DSC分析表明,PTW对HDPE有结晶成核作用,结晶峰温度随PTW的增加而增加,在PTW质量含量为20%时,结晶峰温度提高了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钛酸钾晶须 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印技术制备带覆盖层的As_(2)S_(3)硫系脊型光波导
5
作者 胡海 邹林儿 +3 位作者 章玉峰 彭玉发 商俊杰 沈云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2,共8页
采用热压印法制备As_(2)S_(3)硫系脊型光波导过程中,波导表面会出现析晶及脱模时黏连问题,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波导。为此,在As_(2)S_(3)硫系薄膜上蒸镀一层厚约70 nm的具有较高玻璃转化温度的Ge_(20)Sb_(15)Se_(65)硫系薄膜作为覆盖层,实... 采用热压印法制备As_(2)S_(3)硫系脊型光波导过程中,波导表面会出现析晶及脱模时黏连问题,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波导。为此,在As_(2)S_(3)硫系薄膜上蒸镀一层厚约70 nm的具有较高玻璃转化温度的Ge_(20)Sb_(15)Se_(65)硫系薄膜作为覆盖层,实验发现该覆盖层能抑制As_(2)S_(3)硫系脊型光波导表面退化现象,且能解决脱模时的黏连问题,获得质量良好的完整的硫系脊型光波导。利用此覆盖层,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实验制备了脊宽约为4μm、脊高约为950 nm的As_(2)S_(3)硫系脊型光波导,具有完整的波导轮廓,其传输损耗约为0.48 dB/cm@155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脊型光波导 热压印技术 硫系玻璃 覆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铝粉与SiO_(2)气凝胶对硅溶胶/苯丙乳液双层涂料隔热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刘传龙 刘荣鑫 +1 位作者 王莉 杜国平 《涂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为提高涂料保温隔热性能,以硅溶胶为主要成膜物,苯丙乳液为辅助成膜物,在基体表面形成双层隔热涂层,其中底层和顶层涂料分别以SiO_(2)气凝胶、片状铝粉作为隔热填料。系统研究了片状铝粉和SiO_(2)气凝胶对双层涂料隔热性能的影响,并对... 为提高涂料保温隔热性能,以硅溶胶为主要成膜物,苯丙乳液为辅助成膜物,在基体表面形成双层隔热涂层,其中底层和顶层涂料分别以SiO_(2)气凝胶、片状铝粉作为隔热填料。系统研究了片状铝粉和SiO_(2)气凝胶对双层涂料隔热性能的影响,并对相关隔热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片状铝粉含量为4%时涂层的隔热效果最好,与空白板相比隔热温差达到9.1℃;SiO_(2)气凝胶的添加量为4%~5%时,涂层的隔热性能最佳。片状铝粉的添加可使涂料具有反射型隔热性能,而SiO_(2)气凝胶的添加使涂料具有阻隔型隔热特性。结合这两者的隔热特性,成功构建了具有双机制隔热特性的双层涂料结构,其隔热温差达到了10.9℃,高于单一涂层的隔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溶胶 双层涂料 片状铝粉 SiO_(2)气凝胶 隔热保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相干光束聚焦的可视化实验虚拟仿真教学设计
7
作者 万里鹏 赵道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4,共4页
部分相干光束聚焦对于培养学生在光刻、光学成像领域的实验能力至关重要。提出一种基于实验可视化的虚拟仿真教学方法。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以及相干模式叠加技术,设计实验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直观地展现部分相干光束不同条件下的聚焦过程... 部分相干光束聚焦对于培养学生在光刻、光学成像领域的实验能力至关重要。提出一种基于实验可视化的虚拟仿真教学方法。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以及相干模式叠加技术,设计实验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直观地展现部分相干光束不同条件下的聚焦过程及影响因素。通过调整光束参数以及聚焦系统特性,观察聚焦光斑的光强分布以及变化。实践表明,该实验仿真突破了实验操作要求高及可调性弱的难点,可视化、互动性在实验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光刻及光学成像中部分相干光聚焦原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相干光束 聚焦 可视化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互动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气压CVD法的大面积真空镀膜均匀性控制机理研究
8
作者 黄宇鹏 袁吉仁 黄海宾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4,共10页
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大面积均匀沉积非晶硅薄膜时,利用CFD流体仿真软件,对反应室腔体建立了精确的连续流体和传热模型。以常规工艺参数为基准,遵循单一控制变量原则,设计系列试验分析了不同热丝工艺参数对基底表面温度和气体流速的具... 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大面积均匀沉积非晶硅薄膜时,利用CFD流体仿真软件,对反应室腔体建立了精确的连续流体和传热模型。以常规工艺参数为基准,遵循单一控制变量原则,设计系列试验分析了不同热丝工艺参数对基底表面温度和气体流速的具体影响,通过优化进气管的结构和布局,探讨了控制进气管进气流量均一性及进气点位对流场分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种工艺参数下温度分布保持线性波动,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流速为小范围波动,呈现中心流速低,边缘流速高的分布特征;合理的进气口流速和分布设计可以确保反应气体在沉积室内均匀分布,减少因气体流动不均导致的薄膜厚度差异。通过综合优化热流场分布,非晶硅薄膜的膜厚均匀性降低至5%以下,薄膜质量和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热流场 工艺参数 镀膜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三酸埋底界面工程提高氧化镍基反向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
9
作者 谢意 王晓峰 林家盛 《江西科学》 2025年第1期162-170,共9页
近年来,采用氧化镍(NiO_(x))作为空穴传输层(HTL)的反向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其制备工艺简单、迟滞效应小、成本低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在NiO_(x)基反向平面PSCs中,NiO_(x)/钙钛矿界面处往往存在缺陷密度高、能级不匹... 近年来,采用氧化镍(NiO_(x))作为空穴传输层(HTL)的反向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其制备工艺简单、迟滞效应小、成本低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在NiO_(x)基反向平面PSCs中,NiO_(x)/钙钛矿界面处往往存在缺陷密度高、能级不匹配等问题,限制了其性能提升。基于此,提出丙三酸(TCA)埋底界面工程策略,即采用TCA修饰改性NiO_(x)/钙钛矿界面,以提高PSCs效率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TCA分子中的羧酸功能基团能够与NiO_(x)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有效钝化界面缺陷,优化NiO_(x)/钙钛矿界面能级排列。同时,TCA的引入还能有效调控钙钛矿薄膜结晶生长行为,制备出高质量钙钛矿层。最终,基于该TCA埋底界面工程,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PCE)从18.39%提升至21.59%,且稳定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丙三酸 埋底界面工程 效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改性WC-Co基涂层高温磨损性能的研究
10
作者 刘日新 罗显芝 +5 位作者 尹垲真 孙云龙 黄雨 刘德武 许杰 彭文屹 《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本文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Y_(2)O_(3)(0%,0.2%,0.6%,1%)对等离子熔覆WC-Co基(含40%WC)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_(2)O_(3)改性涂层主要由γ-Co相、FeNi相、Cr_(23)C_(6)相以及含W相构成。随着Y_(2)O_(3)质量分数的逐步增加,... 本文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Y_(2)O_(3)(0%,0.2%,0.6%,1%)对等离子熔覆WC-Co基(含40%WC)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_(2)O_(3)改性涂层主要由γ-Co相、FeNi相、Cr_(23)C_(6)相以及含W相构成。随着Y_(2)O_(3)质量分数的逐步增加,涂层的微观组织先细化后粗化,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涂层的高温(600℃)耐磨性能先上升后下降。当Y_(2)O_(3)质量分数为0.6%时,涂层的显微硬度与耐磨性最好[显微硬度为HV 996,磨损率为(2.06×10^(-5))mm^(3)/(N·m)],相较未添加Y_(2)O_(3)的涂层,磨损率降低了34.8%。对含有不同质量分数Y_(2)O_(3)的WC-Co基涂层的高温磨损机制分析表明,适量添加Y_(2)O_(3)可降低WC-Co基涂层的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 Y_(2)O_(3) WC-Co基涂层 高温磨损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平面环偶极子超材料传感器及地沟油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建伟 欧阳收剑 +3 位作者 段守鑫 邹林儿 邓晓华 沈云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3-339,共7页
利用镜像对称的方形双开口环结构设计制备了一款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传感器,该传感器在1.436 THz处产生Q值为16.8的透射谐振谷。谐振频率处结构表面电流分析表明,该结构能在抑制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的同时迅速增强环偶极子。作为生物传... 利用镜像对称的方形双开口环结构设计制备了一款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传感器,该传感器在1.436 THz处产生Q值为16.8的透射谐振谷。谐振频率处结构表面电流分析表明,该结构能在抑制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的同时迅速增强环偶极子。作为生物传感器,该器件在分析物厚度饱和时灵敏度高达348.8 GHz/RIU,可以高灵敏感测表面介电环境的微小变化。实验结果验证了其对标准食用油和劣质地沟油的良好分辨性,表明该器件在食品安全监测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太赫兹 环偶极子 超材料 传感器 地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苯并噁嗪/氮化硼三维骨架的导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浩奇 万思杰 +4 位作者 王剑勇 江叶 明汉锋 肖鑫宇 周魏华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3年第4期307-315,共9页
针对导热复合材料中填料含量过多会导致力学等性能下降以及三维导热骨架中黏合剂与树脂基体相容性差的问题,本文采用牺牲盐模板法,制备了基于聚苯并噁嗪/氮化硼(PPH-ddm/BN)三维导热骨架,进一步与环氧树脂(epoxy,EP)复合,得到了环氧树脂... 针对导热复合材料中填料含量过多会导致力学等性能下降以及三维导热骨架中黏合剂与树脂基体相容性差的问题,本文采用牺牲盐模板法,制备了基于聚苯并噁嗪/氮化硼(PPH-ddm/BN)三维导热骨架,进一步与环氧树脂(epoxy,EP)复合,得到了环氧树脂/聚苯并噁嗪/氮化硼(EP/PPH-ddm/BN)复合材料。当BN质量分数为19%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1.01 W·m^(-1)·K^(-1),比纯环氧树脂提高了381%。归因于三维导热网络的形成以及聚苯并噁嗪和环氧树脂间良好的相容性,降低了氮化硼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热阻。骨架碳化后,环氧树脂/碳/氮化硼(EP/C/BN)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最高可达1.38 W·m^(-1)·K^(-1),比纯环氧树脂提高了557%,为目前相同BN含量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最高值。复合材料的硬度与弯曲强度随BN含量增加而提高,相关研究为发展填料含量较低的热管理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导热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苯并噁嗪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慧敏 《菏泽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6-59,共4页
大学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他们厚植爱国情怀,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应通过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构塑大学生文化自... 大学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他们厚植爱国情怀,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应通过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构塑大学生文化自信语境,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效果,推动家庭教育发展、营造浓厚的大学生文化自信氛围,加强自主学习、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自省意识等措施,从而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自信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用硬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晓伟 温裕丰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1期7-9,共3页
硬碳材料由于其来源广和循环稳定性高等优势,是当前最具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其产业化工艺还不成熟。为此,本文综述了常见碳基原材料及处理工艺对硬碳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归纳发现通过降低原料中杂质含量,增加预处理过程... 硬碳材料由于其来源广和循环稳定性高等优势,是当前最具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其产业化工艺还不成熟。为此,本文综述了常见碳基原材料及处理工艺对硬碳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归纳发现通过降低原料中杂质含量,增加预处理过程中碳结构的无序性,提高比表面积以及引入孔洞缺陷等处理均有利于提升硬碳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在四类常见碳基原材料中,生物质及其衍生物相对来说更有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硬碳负极 碳基原料 制备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重联中电子尺度的物理过程
15
作者 满恒妍 周猛 +1 位作者 钟志宏 邓晓华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2022年第5期544-555,共12页
磁场重联是等离子体中磁能转化为等离子体能量的重要物理机制之一,与太空中许多爆发现象密切相关.磁场重联是一个跨尺度的物理过程,其中发生在电子尺度的物理过程是影响重联触发和快速进行的关键,因此一直备受关注.2015年磁层多尺度(MMS... 磁场重联是等离子体中磁能转化为等离子体能量的重要物理机制之一,与太空中许多爆发现象密切相关.磁场重联是一个跨尺度的物理过程,其中发生在电子尺度的物理过程是影响重联触发和快速进行的关键,因此一直备受关注.2015年磁层多尺度(MMS)卫星发射后,其提供的前所未有的高精度观测数据使我们对电子尺度的物理过程有了新的认识.文章主要根据MMS卫星的观测结果,对磁场重联中电子尺度物理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总结.我们将重联区域划分为电子扩散区、离子扩散区以及重联出流区,从多个角度总结了其中发生的电子尺度物理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电子扩散区在入流或出流方向上可以形成多层结构,其形成过程可能涉及到多种不稳定性;电子扩散区内的新月形分布受Hall电场以及电子曲折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某些情况下该区域内的电子分布不再呈现出新月形分布;电子扩散区内的等离子体波动可以有效地加热电子以及提供反常电阻来打破磁冻结条件,在重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电子扩散区中的非理想电场可以由电子压强张量项平衡,但有些事件中反常电阻项可能占据主导;离子扩散区中电子尺度相干结构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对能量转换和耗散十分重要,包括磁岛合并驱动的湍流过程、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触发的次级重联以及动理学尺度磁洞的形成等;重联出流区中磁通量绳之间的合并以及磁通量绳与背景磁场的重联可以通过多尺度耦合释放磁能,并且磁通量绳内部可以通过多种加速机制激发高能电子的产生;重联锋面附近往往对应着各种等离子体不稳定性以及强电流结构,在磁能释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我们简单探讨了磁场重联在电子尺度的触发机制,如湍流中的唯电子重联以及磁尾由电子动理学驱动的磁重联等.最后讨论了多尺度耦合过程在磁重联中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尚未解决的部分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重联 扩散区 电子加速 磁通量绳 重联锋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半导体生产应用“四高两涂”碳基材料的技术现状
16
作者 龙振 肖乐 +3 位作者 陈雄姿 吴建 王艳艳 戴煜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5期5-7,共3页
近年来,PVT生长SiC单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SiC粉是PVT法生长SiC单晶原料,其纯度会影响单晶质量,而C粉纯度决定SiC粉纯度;高纯硬毡、高纯石墨是生长单晶设备的必备组件,决定着PVT设备使用性能;SiC涂层、TaC涂层为石墨制品的保护涂层... 近年来,PVT生长SiC单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SiC粉是PVT法生长SiC单晶原料,其纯度会影响单晶质量,而C粉纯度决定SiC粉纯度;高纯硬毡、高纯石墨是生长单晶设备的必备组件,决定着PVT设备使用性能;SiC涂层、TaC涂层为石墨制品的保护涂层,保护晶体生长过程中不被污染。本文主要介绍了“四高两涂”的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半导体 碳基材料 技术现状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含量及时效对Cu/Sn-8Zn-3Bi-xS/Cu钎料焊点可靠性的影响
17
作者 帅歌旺 黄惠珍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39,共5页
研究了S含量和时效对Cu/Sn-8Zn-3Bi-xSi/Cu钎料焊点可靠性的影响,采用润湿铺展面积评价Sn-8Zn-3Bi-xS钎料在Cu基板上的润湿性;通过搭接焊方法制备Cu/Sn-8Zn-3Bi-xS/Cu焊点,研究其90℃时效不同时间的力学性能;采用配有能谱的扫描电镜(SEM... 研究了S含量和时效对Cu/Sn-8Zn-3Bi-xSi/Cu钎料焊点可靠性的影响,采用润湿铺展面积评价Sn-8Zn-3Bi-xS钎料在Cu基板上的润湿性;通过搭接焊方法制备Cu/Sn-8Zn-3Bi-xS/Cu焊点,研究其90℃时效不同时间的力学性能;采用配有能谱的扫描电镜(SEM)对焊点断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焊点界面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添加S能够改善Sn-8Zn-3Bi-xS钎料在Cu基板上的润湿性,S含量为0.05wt%时润湿面积最大。时效时间相同时,钎料剪切强度随S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S含量为0.05wt%时钎料具有最大的剪切强度;S含量相同时,钎料剪切强度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时效时间为4 h时剪切强度最大。添加S不改变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成分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Zn无铅钎料 S含量 时效 可靠性
原文传递
基于Sm-PMN-PT和改进型DICH接口电路的压电取能功率提升方法
18
作者 舒胜文 俞若珺 +3 位作者 张必震 舒龙龙 路永玲 王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8-3462,共15页
通过压电取能方式将电力设备表面的机械振动能转化为电能,是实现电力专用传感器无源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传感器高集成度和小型化发展趋势对压电取能功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钐掺杂铌镁酸铅-钛酸铅(Sm-doped Pb(Mg_(1/... 通过压电取能方式将电力设备表面的机械振动能转化为电能,是实现电力专用传感器无源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传感器高集成度和小型化发展趋势对压电取能功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钐掺杂铌镁酸铅-钛酸铅(Sm-doped Pb(Mg_(1/3)Nb_(2/3))O_(3)-PbTiO_(3),Sm-PMN-PT)材料和改进型双中间电容回收(improved double intermediate capacitor harvesting,improved-DICH)接口电路的压电取能功率提升方法。首先,制备了不同Sm掺杂质量分数为x和PT质量分数为y的xSm-PMN-yPT压电双晶片,并对压电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其次,在对比分析几种典型接口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改进型DICH接口电路,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取能功率的对比分析;然后,采用Multisim软件对不同接口电路的取能功率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对Sm-PMN-PT压电双晶片和锆钛酸铅(Pb(Zr1–xTix)O3,PZT)压电陶瓷在不同接口电路下的取能功率和能量提取效率进行了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2.5%Sm-PMN-32%PT材料和改进型DICH接口电路的压电取能装置具有516.3μW的高输出功率、61.1%的高能量提取效率和较强的负载适应性,在取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传感器 压电取能 功率提升 Sm掺杂PMN-PT 接口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锌铝双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吸附-光催化性能
19
作者 章萍 赵晨晨 +5 位作者 崔潇匀 谢冰 刘依涵 林海玉 张佳乐 谌宇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65-1974,共10页
采用前驱体煅烧法制备具有吸附-光催化双功能的层状锌铝双金属氧化物(LDOs)。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探究了双金属比例、煅烧温度对其吸附-光催化... 采用前驱体煅烧法制备具有吸附-光催化双功能的层状锌铝双金属氧化物(LDOs)。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探究了双金属比例、煅烧温度对其吸附-光催化降解四环素(T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Al物质的量之比为2∶1,煅烧温度为400℃时,可形成具有优异吸附-光催化活性的Zn_(2)Al_(1)@LDO_(400)。吸附实验表明,Zn_(2)Al_(1)@LDO_(400)对TC是化学吸附限制的非均相单分子层吸附,且高温利于吸附。利用自由基猝灭实验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证实光生空穴(h^(+))、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_(2)^(-))作为活性物种参与TC的协同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氧化物 四环素 吸附-光催化 协同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片全桥差动电路的悬臂梁杨氏模量测量实验
20
作者 代国红 杨天宇 +3 位作者 万书函 吴庆丰 韩道福 邓晓华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24年第6期521-527,534,共8页
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刚度和弹性性质的重要物理量,使用静态拉伸法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是经典的大学物理实验项目之一。然而静态拉伸法并不适用于薄板类型材料的杨氏模量测量。本文采用电阻式应变片组建全桥差动电路并结合悬臂梁模型,设计... 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刚度和弹性性质的重要物理量,使用静态拉伸法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是经典的大学物理实验项目之一。然而静态拉伸法并不适用于薄板类型材料的杨氏模量测量。本文采用电阻式应变片组建全桥差动电路并结合悬臂梁模型,设计了一种以薄板型金属材料为研究对象的新型杨氏模量测量装置。在本研究中,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全桥差动电路输出电压灵敏度与应变片电阻的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全桥差动电路能够有效规避桥路电压非线性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具有最大的电压灵敏度,从而提高了实验测量精度。其次,我们利用应变片搭建了全桥差动电路,使用拉力计对金属薄板材料自由端施加应力并测量应力大小,并通过应变电阻传感器组建的全桥差动电路测量薄板悬臂梁产生的应变,进而计算材料的杨氏模量。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装置能精确测量多种金属薄板材料的杨氏模量,在材料力学性能测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学 全桥差动 应变片 杨氏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