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赖芳 左淑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4期3733-3736,共4页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模式对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79例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ERAS组(40例)。对照组采取围...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模式对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79例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ERAS组(40例)。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ERA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基于ERAS理念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呼吸机脱机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术前及术后简明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情况。结果 ERAS组术后呼吸机脱机时间[(3.21±0.64)d]、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09±1.33)d]、拔管时间[(9.68±2.34)d]均明显早于对照组[(3.87±0.72)d、(4.27±1.75)d、(12.25±2.76)d],住院时间[(14.25±2.14)d]明显少于对照组[(16.13±2.5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8.21%(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ERAS组患者术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AS护理模式可促进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心脏手术 危重症 围术期护理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应用5E康复理念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熊春琳 万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教育、鼓励、康复训练、就业、评估即5E康复理念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79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教育、鼓励、康复训练、就业、评估即5E康复理念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79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基于5E康复理念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4周后心功能改善效果,护理前及护理4周后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变化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4周后心功能改善效果(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优于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恶化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与SF-36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与SF-36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4周后Barthel指数与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E康复理念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E康复理念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患者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的证据总结
3
作者 肖兴米 彭林敏 +5 位作者 涂惠 柳建 游明春 曾志华 付仙兰 李腾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6-1891,共6页
目的:总结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相关指南、系统评价、临床决策、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总结及最佳实... 目的:总结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相关指南、系统评价、临床决策、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总结及最佳实践,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24年2月1日。根据主题分类进行证据汇总。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3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4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结合专家判断,汇总了20条证据,包括多学科团队协作、伤口评估、伤口维护、伤口感染预防及处理、教育培训5个方面。结论:该研究全面总结了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相关证据,为临床人员规范化进行经皮缆线伤口管理提供依据,建议临床人员根据临床情景,遵循个体化原则,在获取患者意愿的情况下进行证据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经皮缆线 伤口护理 感染预防 教育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ECMO辅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4
作者 刘艳 帅玉婷 +2 位作者 涂娇子 刘云 应志兰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5期707-711,共5页
目的 分析股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间接受股动脉ECMO治疗的200例CABG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顺利出院为观察终点分为生存组(112... 目的 分析股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间接受股动脉ECMO治疗的200例CABG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顺利出院为观察终点分为生存组(112例)和死亡组(8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动脉ECMO辅助治疗CABG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症发生率、手术类型、犯罪血管、ECMO前6 h血乳酸水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情况及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ECMO治疗前心脏骤停时间(CA-ECMO)、病变血管支数、ECMO后24 h血乳酸水平、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30分、SOFA评分≥10分、CA-ECMO≥33 h、病变血管支数≥3支、ECMO后24 h血乳酸水平≥10.00 mmol/L、ICU住院时间≥14 d为CABG术后接受股动脉ECMO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A-ECMO、病变血管支数、ECMO后24 h血乳酸水平及ICU住院时间为CABG术后行股动脉ECMO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在临床中需对此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体外肺氧合 预后 危险因素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穴位电刺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薇 徐维霞 杨丽萍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5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沐足联合穴位电刺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5月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沐足联合穴位电刺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5月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方沐足联合穴位电刺激,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血糖、肝肾功能、安全性指标及中医症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糖及肝肾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尿β_(2)-MG、尿蛋白排泄率(UAE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益气活血通络方沐足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安全性指标,保护肝肾功能,减轻中医症候,降低TCSS评分,促进神经传导速度,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益气活血 穴位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因分析法的针对性干预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彭林敏 柳建 +1 位作者 胡艳红 丁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62-2865,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根因分析法的针对性干预在改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20例,按照建档顺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以常规方式干预,观察组60例以根因分析法为导向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根因分析法的针对性干预在改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20例,按照建档顺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以常规方式干预,观察组60例以根因分析法为导向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根因分析法为导向的针对性干预在改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中可发挥积极作用,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因分析法 针对性干预 急性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