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区水体氮、磷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71
1
作者 王毛兰 周文斌 胡春华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4-338,共5页
通过系统测定鄱阳湖湖水、主要入湖口河水及部分农田水、地下水及城市污水氮磷含量,对其氮、磷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湖水及河水的氮、磷来源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鄱阳湖区水体已达到一定程度的氮、磷污染,特别是饶河段氮含量较... 通过系统测定鄱阳湖湖水、主要入湖口河水及部分农田水、地下水及城市污水氮磷含量,对其氮、磷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湖水及河水的氮、磷来源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鄱阳湖区水体已达到一定程度的氮、磷污染,特别是饶河段氮含量较高(0.89-3.15mg/L),信江磷含量较高(0.098-0.22mg/L),而湖体的总氮、总磷含量也分别达到1.06±0.28mg/L和0.067±0.042mg/L,已具备富营养化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鄱阳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海会镇洲滩底泥有机氯农药污染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小真 周文斌 +5 位作者 魏洽 刘艳 林捷 胡利娜 金静 李庆义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了解鄱阳湖区洲滩底泥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为制订鄱阳湖区洲滩底泥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10月底,在鄱阳湖区海会镇的洲滩(北纬29°32′35″,东经116°05′49″)自湖水边向坡地依次设置... 目的了解鄱阳湖区洲滩底泥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为制订鄱阳湖区洲滩底泥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10月底,在鄱阳湖区海会镇的洲滩(北纬29°32′35″,东经116°05′49″)自湖水边向坡地依次设置4个采样点(各个采样点间距离约为150m,距离湖水边最远的采样点为蔬菜种植基地),在每个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约200g。采用毛细柱气相色谱法(GC-ECD)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进行有机氯农药的生态风险分析。结果鄱阳湖区海会镇洲滩底泥中六六六类(HCHs)农药含量平均为3.460μg/kg,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残留物为γ-HCH,其平均值为2.485μg/kg。底泥中滴滴涕类(DDTs)农药含量平均为19.707μg/kg,其主要降解产物为p,p’-DDD(平均值为19.200μg/kg)。底泥中六氯苯(HCB)的含量由近湖点的1.525μg/kg上升到远湖点的15.925μg/kg。底泥中五氯酚钠(SP)含量较高,平均值达20.750μg/kg。结论鄱阳湖区洲滩存在有机氯农药污染,五氯酚钠洒药区域不应作为绿色食品生产的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底泥 鄱阳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 被引量:44
3
作者 葛刚 李恩香 +1 位作者 吴和平 吴志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
通过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查,初步确定区内有外来入侵植物12科16属19种,其中菊科最多,有4种。研究表明:对鄱阳湖湿地危害较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种有裸柱菊、野胡萝卜、野老鹳草、空心莲子草等4种,外来植物入侵主要由人为活动... 通过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查,初步确定区内有外来入侵植物12科16属19种,其中菊科最多,有4种。研究表明:对鄱阳湖湿地危害较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种有裸柱菊、野胡萝卜、野老鹳草、空心莲子草等4种,外来植物入侵主要由人为活动无意引入和自然传入共同作用产生,在保护区内的分布受到湖泊水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来入侵植物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洲滩底质有机氯农药的垂直污染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小真 周文斌 +6 位作者 胡利娜 梁越 刘艳 魏洽 李庆义 金静 林捷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48-1353,共6页
为了解鄱阳湖区滩地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以南矶山滩地为研究现场,采集底质沉积柱状样品38cm,按每2cm厚度将底泥分样。采用索氏提取方法(Soxhlet Extraction,SE)和气相色谱法,分析底质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底质中HCHs、DDTs的平均值分... 为了解鄱阳湖区滩地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以南矶山滩地为研究现场,采集底质沉积柱状样品38cm,按每2cm厚度将底泥分样。采用索氏提取方法(Soxhlet Extraction,SE)和气相色谱法,分析底质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底质中HCHs、DDTs的平均值分别为1.198μg·kg-1、34.393μg·kg-1,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15618-1995)。HCB、PS检测均值分别为2.332μg·kg-1、26.613μg·kg-1。HCHs及DDTs的垂直污染研究中,表现出较明显的年代分布特征,δ-HCH在1982年出现最大的峰值(6.750μg·kg-1),P.P'-DDD在1953、1987年有两个较明显的峰值,这与我国六六六、滴滴涕农药的投产及禁用时间相关。PS在1961、1999年前后出现两个高峰,这与鄱阳湖地区杀灭血吸虫使用五氯酚钠的量的变化有关。鄱阳湖洲滩五氯酚钠洒药区域不能作为绿色食品生产的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气相色谱法 鄱阳湖区 底质 垂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鄱阳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赖建平 周文斌 王毛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87,共4页
针对单因子和综合指数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的缺陷,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采用2011年平水期的实测水质资料,对鄱阳湖综合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各取样区综合水质指标均达到水环境功能目标,但都存在单项指标劣于水环... 针对单因子和综合指数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的缺陷,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采用2011年平水期的实测水质资料,对鄱阳湖综合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各取样区综合水质指标均达到水环境功能目标,但都存在单项指标劣于水环境功能区的对应目标;五河入湖口区综合水质级别空间差异明显,饶河和赣江入湖口水质不容乐观;鄱阳湖周边环境对各入湖水系入湖前水质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空间差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功能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水质评价 时空变化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鄱阳湖流域降水时空特征及其对水文过程的驱动 被引量:6
6
作者 章茹 孔萍 +2 位作者 蒋元勇 戴年华 殷剑敏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2,共5页
依照鄱阳湖流域79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1961~2010年),基于BCC-CSM全球气候系统模式预估数据(2014~2050年),对鄱阳湖流域降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选取赣江外洲站1961~2010年逐日径流量和1960~2010年年代径流量... 依照鄱阳湖流域79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1961~2010年),基于BCC-CSM全球气候系统模式预估数据(2014~2050年),对鄱阳湖流域降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选取赣江外洲站1961~2010年逐日径流量和1960~2010年年代径流量、输沙量数据,利用HBV水文模型、SPSS统计软件对赣江流域面雨量及径流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降水特征对水文过程的驱动性。结果表明:1961~2010年间鄱阳湖流域降水量总体略呈上升趋势,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降水强度增加、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性更加明显,旱涝等极端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年内变化特征为分布不均匀,以4~6月为汛期,其中6月降水量最大;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东部降水大于西部,丘陵地区降水大于平原地区;降水变化为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等水文响应的主要驱动力,赣江流域面雨量及径流量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09。未来37年降水呈现略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若鄱阳湖流域长期存在高能源需求及高温室气体排放,则洪涝灾害发生将更为频繁。研究为预测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降水 RCP情景 水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康山沉积物柱状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黄云 钟恢明 +2 位作者 周文斌 胡春华 吴小平 《江西科学》 2009年第2期307-310,共4页
分析了鄱阳湖康山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发现样品中DDT及其代谢产物、HCH的异构体和六氯苯部分被检出。其中-δHCH、γ-HCH、β-HCH的残留水平最高,平均值分别达到0.42 ng/g、0.35 ng/g和0.27 ng/g(干重),沉积物的HCHs含量明显... 分析了鄱阳湖康山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发现样品中DDT及其代谢产物、HCH的异构体和六氯苯部分被检出。其中-δHCH、γ-HCH、β-HCH的残留水平最高,平均值分别达到0.42 ng/g、0.35 ng/g和0.27 ng/g(干重),沉积物的HCHs含量明显高于DDTs。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源为地表径流入湖、大气沉降和工业污水排放。根据风险评估值进行对比,鄱阳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生态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有机氯 沉积物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沉积物中主要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黄云 钟恢明 刘志刚 《江西科学》 2010年第3期336-340,共5页
本研究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均能检测到HCH、DDT等有机氯农药,但不同种地区的沉积物,农药含量差异较大,且湖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普遍存在。分析结果表明:HCHs来源于林丹,DDTs主要代谢产物为DDE,HCB残留难以降解。
关键词 鄱阳湖 有机氯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生物处理领域中胞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万金保 朱邦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7-81,共5页
胞外聚合物(EPS)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影响污泥的表面特性(污泥混合液疏水性和Zeta电位等)、生物絮凝、沉降及脱水等性能。就近年来国内外对EPS空间结构、组成成分、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并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 胞外聚合物(EPS)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影响污泥的表面特性(污泥混合液疏水性和Zeta电位等)、生物絮凝、沉降及脱水等性能。就近年来国内外对EPS空间结构、组成成分、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并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综述了EPS在生物膜形成、污泥颗粒化、重金属吸附、生物除磷、膜污染等废水生物处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生物膜 好氧颗粒污泥 重金属吸附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风景名胜旅游地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万金保 朱邦辉 刘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5-180,共6页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庐山风景名胜区面临着人口激增和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如何测量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系统,是庐山风景名胜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计算了2003年庐山风景名胜区生...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庐山风景名胜区面临着人口激增和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如何测量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系统,是庐山风景名胜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计算了2003年庐山风景名胜区生活废弃物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生活废弃物人均生态足迹为0.0117751hm2,其中CO2排放的生态足迹占总量的98.20%,而污水、粪便、固体垃圾和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生态足迹很小,仅占1.80%;(2)CO2排放量为68684.99t,其中旅游交通的贡献率为55.61%,旅游住宿的贡献率为36.26%,游客和居民的贡献率为8.13%;(3)居民废弃物排放量大于游客排放量,CO2和粪便排放量是游客的2.4倍,垃圾产生量是游客的1.32倍,污水排放量是游客的1.18倍;(4)生活废弃物对风景区、九江市以及九江市以外区域的生态影响分别为45.40%、2.78%和51.82%;(5)风景区生态效用为0.5451kgCO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水平;(6)九寨沟、黄山和庐山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数据表明,旅游交通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最深远,因此改变交通方式或使用环保旅游观光车是减少旅游地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风景名胜区 生态足迹 生活废弃物 生态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CO_2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邦辉 万金保 刘峰 《江西科学》 2013年第5期606-612,共7页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庐山风景名胜区面临着人口激增和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如何评价旅游发展的现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系统,推行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是庐山风景名胜区需解决的问题。采用CO2...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庐山风景名胜区面临着人口激增和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如何评价旅游发展的现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系统,推行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是庐山风景名胜区需解决的问题。采用CO2生态足迹测算与评价模型,以旅游交通、旅游企业、游客和居民为指标,分析CO2生态足迹对庐山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2006年(2005年)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CO2总排放量为15 926.950 3 t(13 228.833 0 t),CO2生态足迹22 709.316 0 hm2(21 472.338 9 hm2),人均CO2生态足迹为0.012 969 3 hm2/p(0.013 943 0 hm2/p);(2)旅游交通CO2生态足迹的贡献率为74.73%(65.49%),旅游住宿贡献率为21.81%(30.27%),游客和居民贡献率为3.46%(4.24%);(3)庐山居民产生的CO2生态足迹是游客的1.80倍(1.44倍),以牯岭镇为单一中心的空间格局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4)CO2生态足迹具有空间扩散的特点,其对庐山内部、九江市和南昌市、两市以外区域的生态影响分别为29.87%(38.39%)、3.59%(3.65%)、66.54%(57.96%);(5)庐山生态效用为0.1131 kg CO2/元(0.183 7 kg CO2/元),均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但仍高于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水平;(6)对比九寨沟、黄山和庐山CO2生态足迹数据表明,旅游交通对庐山生态环境的影响最为深远,因此改变旅游交通方式或使用环保旅游观光车是减少旅游地CO2生态足迹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风景名胜区 生态足迹 生态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质及氮素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7
12
作者 葛刚 徐燕花 +2 位作者 赵磊 吴志强 吴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9-622,共4页
通过对鄱阳湖三个典型湿地植物群落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在湿地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表层含量显著高于下层,40cm以下土壤养分含量基本稳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不同植物群落... 通过对鄱阳湖三个典型湿地植物群落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在湿地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表层含量显著高于下层,40cm以下土壤养分含量基本稳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不同植物群落间存在差异,有机质变化趋势为:刚毛荸荠群落带<南荻群落带<灰化苔草群落带;氮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南荻群落带>灰化苔草群落带>刚毛荸荠群落带。土壤碳氮比相对较低(10~2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植被生长特征、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等影响着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有机质 氮素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面临挑战和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53
13
作者 金斌松 聂明 +2 位作者 李琴 陈家宽 周文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8-275,共8页
鄱阳湖流域总面积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3.9%,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健康维系着流域内,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是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面认识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 鄱阳湖流域总面积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3.9%,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健康维系着流域内,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是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面认识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流域面临的五大科学问题:"山-江-湖"的相互关系与流域的生态健康;全球变化背景下流域生态系统的响应;流域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与社会经济合理分区;长江流域环境演变对鄱阳湖流域的影响;流域科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全流域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鄱阳湖流域 流域生态 流域管理
原文传递
主成分分析法在乐安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6
14
作者 万金保 曾海燕 朱邦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04-108,共5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对乐安河7个监测断面的DO、COD、CODMn、BOD5、NH3-N、Cu、Cr等7个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计算。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占总方差的82.367%的两个因子来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经分析识别得到了乐安河的两个主成分因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对乐安河7个监测断面的DO、COD、CODMn、BOD5、NH3-N、Cu、Cr等7个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计算。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占总方差的82.367%的两个因子来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经分析识别得到了乐安河的两个主成分因子:有机物及重金属(Cu、Cr),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证实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水质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水质评价 乐安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江湾头镇段底泥重金属元素的垂直污染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小真 周文斌 +4 位作者 胡丽娜 梁越 许平凡 李庆义 朱衷榜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1-234,共4页
采集乐安江中游湾头镇段底泥57cm长的柱状样,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检测底泥柱状样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来探讨重金属元素垂直污染分布规律与年度分布特征。底泥样品中Pb、Ni、cr的平均值分别为4.94mg/kg、30.58mg/kg、66.88mg/k... 采集乐安江中游湾头镇段底泥57cm长的柱状样,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检测底泥柱状样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来探讨重金属元素垂直污染分布规律与年度分布特征。底泥样品中Pb、Ni、cr的平均值分别为4.94mg/kg、30.58mg/kg、66.88mg/kg,均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以内。Zn的平均值为421.38mg/kg,大部分样品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以内,部分样品远超过三级标准。cu的平均值为203.57mg/kg,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2倍多。不同深度的底泥柱状样重金属的含量不一样,Cu在深度18~22cm时有最大值(471.79mg/kg)。底泥柱状样的分析可以反映河流不同年代重金属的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江 底泥 重金属元素 临水垂直插管法 垂直污染 年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反应器中反硝化条件下去除苯酚工艺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召坤 严喜鸾 +1 位作者 刘国金 朱建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7,共4页
基于异养反硝化原理,在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中对反硝化同时降解苯酚的菌种进行了149d的驯化,驯化通过逐步提高进水中苯酚和NO3--N的浓度进行。驯化结束后,进水苯酚质量浓度达到360mg/L,葡萄糖质量浓度达到100mg/L,NO3--N质量浓度达到2... 基于异养反硝化原理,在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中对反硝化同时降解苯酚的菌种进行了149d的驯化,驯化通过逐步提高进水中苯酚和NO3--N的浓度进行。驯化结束后,进水苯酚质量浓度达到360mg/L,葡萄糖质量浓度达到100mg/L,NO3--N质量浓度达到240mg/L,水力停留时间6h,苯酚和NO3--N去除率均大于98%。反应器运行结果表明:进水苯酚质量浓度低于720mg/L时,SBR反应器运行稳定;高浓度NO2--N(>60mg/L)可以严重影响微生物对苯酚以及NO3--N的去除能力,同时反应器中20.5%~23.5%的COD可被用于微生物的细胞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间歇反应器 反硝化 苯酚 NO3^--N NO2^--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河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24
17
作者 胡方凡 王毛兰 周文斌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3,共7页
为研究袁河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状况,于2010年3月(枯水期)及6月(丰水期)在袁河进行采样分析。2次调查共观察到浮游藻类6门45属89种。藻类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1.79×104~40×104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188~2.2816mg/L。... 为研究袁河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状况,于2010年3月(枯水期)及6月(丰水期)在袁河进行采样分析。2次调查共观察到浮游藻类6门45属89种。藻类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1.79×104~40×104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188~2.2816mg/L。采用指示生物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水环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袁河水质处于轻度或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河 浮游藻类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GE技术检测镉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DNA的损伤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侃 欧阳珊 +1 位作者 吴小平 吴甜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90-94,共5页
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染毒时间氯化镉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染毒后的背角无齿蚌血细胞均出现了拖尾现象,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拖尾增... 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染毒时间氯化镉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染毒后的背角无齿蚌血细胞均出现了拖尾现象,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拖尾增长明显。剂量效应组中,蚌暴露在不同浓度(0、1、10、50 mg.L-1)的氯化镉中72 h,各组蚌血细胞DNA平均迁移长度及彗尾DNA含量均明显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在时间效应组中,蚌暴露在10 mg.L-1的氯化镉中分别24、48、72、96 h,随着氯化镉染毒时间的延长,各染毒组细胞DNA平均迁移长度及彗尾DNA含量与0时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时间-效应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 背角无齿蚌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彗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万金保 朱邦辉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6-20,共5页
运用有关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资源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经济发展容量和当地居民心理容量4个子系统进行分析,得出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综合值为12804人次/d,其中生态环境容量中的水环境容量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最... 运用有关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资源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经济发展容量和当地居民心理容量4个子系统进行分析,得出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综合值为12804人次/d,其中生态环境容量中的水环境容量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最后指出庐山风景名胜区以牯岭镇为单一中心的空间格局和旅游路线是造成庐山旅游压力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风景名胜区 旅游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元模型在庐山风景名胜区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万金保 朱邦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094-3097,共4页
基于物元分析理论,将评价标准、评价因子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对评价标准和水质指标实测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系数及关联度,从而构建庐山风景名胜区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结果表明,所评价水体优劣顺序芦林... 基于物元分析理论,将评价标准、评价因子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对评价标准和水质指标实测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系数及关联度,从而构建庐山风景名胜区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结果表明,所评价水体优劣顺序芦林湖>庐山会址>电站大坝>相思河>剪刀峡>如琴湖,其中芦林湖的最大关联度值为-0.016 7,可认定其基本符合Ⅲ类水质,而且关联度中仅次于最大值的是Ⅰ类(-0.216 4),说明芦林湖水体转化为Ⅰ类水质的可能性较大。物元模型用于水质评价是合理可行的,且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全面分析判别待评价对象属于某一级别的程度,为水质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元模型 关联度 庐山风景名胜区 水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