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喻贵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0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ICU普通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 目的探讨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ICU普通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四级康复训练30 d,比较两组患者接受训练前及训练30 d后肌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肌力评定量表(MR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30 d后,两组患者MRC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MR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0 d后,观察组ICU获得性肌无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四级康复训练能够促进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机械通气 早期四级康复训练 肌力恢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血液净化技术对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文鹏 郭斌斌 +2 位作者 刘庭文 潘洁 李小勇 《当代医学》 2022年第7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下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对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60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下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对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60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亚低温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接受常温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危重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BP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颤、心律失常、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血液透析能缩短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时间,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疾病危重状态,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手术 心源性休克 血液净化温度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钠抗凝的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管路采血与外周血管采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喻贵 万维维 +1 位作者 刘国英 张敏敏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590-591,598,共3页
目的对比枸橼酸钠抗凝的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管路采血与外周血管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进行枸橼酸钠抗凝的CBP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法,同时经患者血液净化过滤器前管路和外周血... 目的对比枸橼酸钠抗凝的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管路采血与外周血管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进行枸橼酸钠抗凝的CBP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法,同时经患者血液净化过滤器前管路和外周血管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气分析,根据采血方式的不同,将血液标本分为滤器前管路采血组和外周血管采血组,比较两组血液标本的血气分析结果的差异。结果滤器前管路采血组和外周血管采血组的血液标本在钙离子(Ca^(2+))、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I^(-))含量检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器前管路采血组和外周血管采血组的血液标本在碳酸氢根离子(HCO_(3)^(-))、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氢离子浓度(pH)、碱过剩(BE)检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枸橼酸钠抗凝的CBP治疗时,滤器前管路采血可以代替外周血管采血进行Ca^(2+)、K^(+)、Na^(+)、CI^(-)、HCO_(3)^(-)、PCO_(2)、pH、BE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钠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管路采血 外周采血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凝方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ICU脓毒血症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对比
4
作者 许文鹏 郭斌斌 +2 位作者 刘庭文 潘洁 李小勇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9期111-114,共4页
目的 对比不同抗凝方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60例ICU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 目的 对比不同抗凝方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60例ICU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无肝素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肾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8 d,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d,两组血小板计数、PT、APTT及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 d,两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d,两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个月结束时,两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肝素连续血液净化改善ICU脓毒血症患者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作用与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相似,但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为合适抗凝方案,对于高危出血患者或活动性出血患者采用无肝素抗凝方式可更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凝血功能 无肝素抗凝 连续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附分子CD44v6、ICAM-1与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晖 周赟峰 +1 位作者 曾四元 梁美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066-3069,共4页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v6、细胞黏附分子-1(ICAM-1)与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b1期患者宫颈标本74份,正常宫颈标本20份,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标本20份,采用real-time 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宫...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v6、细胞黏附分子-1(ICAM-1)与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b1期患者宫颈标本74份,正常宫颈标本20份,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标本20份,采用real-time 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宫颈组织标本CD44v6和ICAM-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并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D44v6及ICAM-1在正常宫颈、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分别为0、75.00%、87.84%及10.00%、45.00%、81.08%;mRNA表达水平也逐渐提高,分别为0、0.24±0.02、1.02±0.11及0.10±0.00、0.19±0.02、1.0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宫颈、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宫颈癌组织中LVD逐渐提高(P<0.01)。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CD44v6、ICAM-1阳性表达率及LVD高于高、中分化(P<0.01),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中CD44v6、ICAM-1阳性表达率及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1)。宫颈癌组织中CD44v6、ICAM-1及LVD呈两两正相关。结论 CD44v6在宫颈癌进展中起促进作用,与ICAM-1及LVD协同促进宫颈癌发展,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诊断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结转移 CD44V6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