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梁越 唐星华 刘小真 《江西科学》 2009年第4期634-638,共5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从大气POPs的来源、分析方法、分布特征、危害及生态风险评价、POPs的清除等方面对POPs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大气 POPS 分析方法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洲滩底质有机氯农药的垂直污染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小真 周文斌 +6 位作者 胡利娜 梁越 刘艳 魏洽 李庆义 金静 林捷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48-1353,共6页
为了解鄱阳湖区滩地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以南矶山滩地为研究现场,采集底质沉积柱状样品38cm,按每2cm厚度将底泥分样。采用索氏提取方法(Soxhlet Extraction,SE)和气相色谱法,分析底质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底质中HCHs、DDTs的平均值分... 为了解鄱阳湖区滩地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以南矶山滩地为研究现场,采集底质沉积柱状样品38cm,按每2cm厚度将底泥分样。采用索氏提取方法(Soxhlet Extraction,SE)和气相色谱法,分析底质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底质中HCHs、DDTs的平均值分别为1.198μg·kg-1、34.393μg·kg-1,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15618-1995)。HCB、PS检测均值分别为2.332μg·kg-1、26.613μg·kg-1。HCHs及DDTs的垂直污染研究中,表现出较明显的年代分布特征,δ-HCH在1982年出现最大的峰值(6.750μg·kg-1),P.P'-DDD在1953、1987年有两个较明显的峰值,这与我国六六六、滴滴涕农药的投产及禁用时间相关。PS在1961、1999年前后出现两个高峰,这与鄱阳湖地区杀灭血吸虫使用五氯酚钠的量的变化有关。鄱阳湖洲滩五氯酚钠洒药区域不能作为绿色食品生产的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气相色谱法 鄱阳湖区 底质 垂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江湾头镇段底泥重金属元素的垂直污染分布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小真 周文斌 +4 位作者 胡丽娜 梁越 许平凡 李庆义 朱衷榜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1-234,共4页
采集乐安江中游湾头镇段底泥57cm长的柱状样,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检测底泥柱状样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来探讨重金属元素垂直污染分布规律与年度分布特征。底泥样品中Pb、Ni、cr的平均值分别为4.94mg/kg、30.58mg/kg、66.88mg/k... 采集乐安江中游湾头镇段底泥57cm长的柱状样,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检测底泥柱状样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来探讨重金属元素垂直污染分布规律与年度分布特征。底泥样品中Pb、Ni、cr的平均值分别为4.94mg/kg、30.58mg/kg、66.88mg/kg,均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以内。Zn的平均值为421.38mg/kg,大部分样品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以内,部分样品远超过三级标准。cu的平均值为203.57mg/kg,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2倍多。不同深度的底泥柱状样重金属的含量不一样,Cu在深度18~22cm时有最大值(471.79mg/kg)。底泥柱状样的分析可以反映河流不同年代重金属的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江 底泥 重金属元素 临水垂直插管法 垂直污染 年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鄱阳湖表层水体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 被引量:5
4
作者 江辉 周文斌 刘小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48-2952,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湖泊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的准确性,引进适应复杂非线性映射的RBF神经网络模型,以鄱阳湖通江湖体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实测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和MODIS遥感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了RBF神经网络悬浮颗粒物浓... 为进一步提高湖泊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的准确性,引进适应复杂非线性映射的RBF神经网络模型,以鄱阳湖通江湖体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实测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和MODIS遥感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了RBF神经网络悬浮颗粒物浓度反演模型,神经元个数为8个,误差性能目标值为0.001,对悬浮颗粒物浓度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验证样本相关系数R2=0.956 8,均方根误差RMSE=0.54。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反演水悬浮颗粒物浓度是有效的,其反演结果优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悬浮颗粒物 鄱阳湖 神经网络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