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学课程网站在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桂兰 陈莉 +2 位作者 李杏玉 秦婧 耿兴云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8期217-217,共1页
根据病理学课程特点,以立体化教学体系为框架,南通大学创建了自己的病理学课程网站,应用结果显示该网站作为基础教育领域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为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病理学 网站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P16、C-my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东林 施公胜 +1 位作者 鄂群 黄华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2-23,26,共3页
目的 :探讨 P16、C- my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胶质瘤 5 2例手术标本中 P16、C- myc及 PCNA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关系。结果 :P16阳性表达在不同级别肿瘤之间无显著差... 目的 :探讨 P16、C- my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胶质瘤 5 2例手术标本中 P16、C- myc及 PCNA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关系。结果 :P16阳性表达在不同级别肿瘤之间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复发组表达高于未复发组 ( P<0 .0 1) ; 、 级的 C- m yc得分显著高于 级得分 , 、 级、复发组的 PCNA指数分别高于 级、未复发组。结论 :P16及 PCNA表达与胶质瘤复发有关 ,C- myc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免疫组化法 P16 C-MYC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胃癌病理与预后关系
3
作者 陈莉 毛毓斌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80-183,259-260,共4页
对111例中晚期胃癌进行了病理形态学、粘液组化及CEA免疫组化观察,分析讨论了影响预后的临床与病理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主要有:(1)瘤体本身的特性,包括肿瘤类型、瘤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对CEA的反应、癌细胞的浸润深度与... 对111例中晚期胃癌进行了病理形态学、粘液组化及CEA免疫组化观察,分析讨论了影响预后的临床与病理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主要有:(1)瘤体本身的特性,包括肿瘤类型、瘤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对CEA的反应、癌细胞的浸润深度与肿瘤是否转移;(2)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及淋巴结反应性增生;(3)正规的术后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浸润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瘤与胸腺增生2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吕纯渠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47-148,共2页
通过24例胸腺瘤及3例胸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的对比分析,复习文献,对两者的发生年龄、性别、胸腺肿块的性质、大体观、镜下观及伴有重症肌无力症等方面作了讨论。
关键词 胸腺瘤 胸腺增生 病理 重症肌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期恶性肿瘤4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吕纯渠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209-210,共2页
对411例儿童期恶性肿瘤(不含白血病)的发病率、发生部位、年龄分布及临床病理表现进行了分析。其发病率顺序为脑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畸胎瘤、软组织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分化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肾母细胞瘤、上皮性恶性肿瘤。肿瘤... 对411例儿童期恶性肿瘤(不含白血病)的发病率、发生部位、年龄分布及临床病理表现进行了分析。其发病率顺序为脑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畸胎瘤、软组织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分化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肾母细胞瘤、上皮性恶性肿瘤。肿瘤好发部位依次为颅腔、眼部及眼眶、软组织、骨骼、淋巴造血系统、后腹膜(包括生殖腺)。各母细胞瘤多见于婴幼儿,脑肿瘤及恶性淋巴瘤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儿童期恶性肿瘤多无成人恶性肿瘤的临床典型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恶性 肿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附1例尸体解剖报告
6
作者 江明 李晓宇 徐健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434-434,共1页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ging cnteritis),多见于儿童.本文分析1例老年患者尸体解剖报告。病史摘要患者,女,62岁,农民,因便血3天,加重伴腹胀8小时于1991年9月3日入院,体温736.7℃,P108次/分,Bp8.0/5.3kPa,R18次/...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ging cnteritis),多见于儿童.本文分析1例老年患者尸体解剖报告。病史摘要患者,女,62岁,农民,因便血3天,加重伴腹胀8小时于1991年9月3日入院,体温736.7℃,P108次/分,Bp8.0/5.3kPa,R18次/分;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腹平软,无压痛和腹肌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炎 坏死性 出血性 病理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磷酸化p27^kip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酉 陈莉 +3 位作者 陆牡丹 李鹏 崔晓鹏 沈爱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p27kip1(p27)10号位丝氨酸(S10)和187号位苏氨酸(T187)磷酸化形式的蛋白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76例HCC及癌旁组织中T187、S10磷酸化p27(P-p27T187、P-p27S... 目的:探讨p27kip1(p27)10号位丝氨酸(S10)和187号位苏氨酸(T187)磷酸化形式的蛋白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76例HCC及癌旁组织中T187、S10磷酸化p27(P-p27T187、P-p27S10)和p27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磷酸化p27和p27在6例HCC及癌旁肝新鲜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相比较。结果:Western blot显示,P-p27T187与P-p27S10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CC中磷酸化p27、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血管瘤旁肝组织(P<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HCC中两种磷酸化的p27与p27表达呈负相关,而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01)。P-p27T187和P-p27S10在HCC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级,血清AFP值及坏死之间相关(P<0.05),此外,P-p27S10的表达还与转移相关。结论:P-p27T187、P-p27S10在HCC中高表达,与肝癌的恶性进展相关,在临床病理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P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肿瘤中HSP27、HSP70与PCNA、CD9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桂兰 顾晓林 +2 位作者 陈莉 鄂群 曹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9-723,共5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27和70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特征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移动相关蛋白-1(MRP-1,CD9)的相关性,探讨其对涎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组化双标双染法检测41例良性和17例恶性肿瘤中H...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27和70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特征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移动相关蛋白-1(MRP-1,CD9)的相关性,探讨其对涎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组化双标双染法检测41例良性和17例恶性肿瘤中HSPs的表达。结果 (1)涎腺肿瘤中HSP27和HSP70高表达,但表达定位和强度存在差异。(2)涎腺恶性肿瘤中HSP27和CD9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降低(P<0.05和P<0.01)而HSP70和PCNA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增高(P均<0.05)。(3)HSP70的阳性率与阳性强度均与PCNA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Cramer’sV=3797和r=0.5123,P均<0.01);HSP27的表达率与CD9的阳性率正相关(Cramer’sV=0.3477),但阳性强度比较无相关(r=0.1762,P>0.05)。结论 (1)HSP70可能促进PCNA高表达,有用于涎腺肿瘤细胞的增殖。(2)HSP27可能不完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3)HSP27和CD9的表达减少均可能是肿瘤细胞分化降低的标志,协同于增殖的恶性肿瘤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热休克蛋白27 70 增殖细胞核抗原 移动相关蛋白-1 双标双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 被引量:2
9
作者 陆锦标 季菊玲 +1 位作者 李小秋 鄂群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85-1387,共3页
引言mTOR(mall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属于丝/苏氨酸激酶家族,在细胞生长和增殖控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上游,生长信号激活的Akt激酶诱导其磷酸化而活化。下游其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 kinase,S6K1,p70S6K)而刺激蛋白质翻译.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MTOR P70S6K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MRP-1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桂兰 陈莉 +4 位作者 鄂群 肖玉凤 何松 钱铮 曹斌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移动相关蛋白-1(MRP-1,CD9)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对HCC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HCC患者CD9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有序结果的逐步累积比Logistic回...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移动相关蛋白-1(MRP-1,CD9)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对HCC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HCC患者CD9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有序结果的逐步累积比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与HCC临床分期(X1)、病理分级(X2)、血清AFP水平(X3)、转移(X4)和大小(X5)有关的方程。结果:(1)HCC中CD9阳性以胞浆为主。(2)HCC中CD9的表达在癌旁强阳性,癌细胞中显著减弱(P=0.0000),并与病理分级(r率=-0.3355和r强=-0.2117)呈负相关,且随转移(r=-0.2279)和血清AFP水平(r=-0.2326)增高表达减少,尤以转移因素为著;Logistic回归后退法方程LogitPj=αj-0.3902X2-0.6732X3-1.0165X4,j=1、2、3,α1=-2.1410,α2=-1.5806,α3=-1.3861。(3)HCC中CD9阳性在单因素时与肿瘤大小负相关,但在多因素时被掩盖。结论:(1)CD9的表达与HCC的分级分化有关,低表达可能是HCC诊断和病理分级的有用指标。(2)CD9的低表达有利于HCC的转移,是HCC预后判断较重要的指标。(3)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的联合使用对肝癌的检测和机制探讨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移动相关蛋白-1 免疫组织化学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逐步回归探讨影响鼻咽癌转移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莉 周建伟 宗永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讨与非角化性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转移有关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83例非角化性NPC15项可能与转移有关的因素进行筛选。结果:在不同的F值水平下筛选... 目的:探讨与非角化性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转移有关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83例非角化性NPC15项可能与转移有关的因素进行筛选。结果:在不同的F值水平下筛选出与NPC转移发生最相关的因素,它们是癌内血管密度,血管壁上层粘蛋白(LN)表达异常,癌巢内淋巴细胞(LC)浸润量,癌细胞间变程度与患者年龄。这5个因素包括在逐步回归方程中(Y=1.4768-0.0957X1+2.665X3+0.0031X9-0.2948X13-0.310X15,MR=0.7074sx=0.6489F=15.4247P<0.01),进而用方程进行回顾性推断83例NPC转移率为73.49%,明显高于临床记录发现的转移率(59.04%)。结论:逐步回归方程的建立为临床正确判断NPC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肿瘤转移 逐步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t(14;18)易位及BCL2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锦标 季菊玲 +2 位作者 鄂群 李小秋 朱雄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6-398,403,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t(14;18)易位及BCL2表达的意义。方法:用石蜡包埋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2例淋巴结、胃肠道和咽淋巴环等不同器官或部位发生的DLBCL中CD10、BCL6、MUM1和BCL2的抗原表达,按免疫表型将DLBCL分成G...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t(14;18)易位及BCL2表达的意义。方法:用石蜡包埋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2例淋巴结、胃肠道和咽淋巴环等不同器官或部位发生的DLBCL中CD10、BCL6、MUM1和BCL2的抗原表达,按免疫表型将DLBCL分成GCB-DLBCL和非GCB-DLBCL两个亚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75例淋巴结结内DLBCL新鲜组织中由t(14;18)易位所形成的MBR/JH和lnfr/JH重组基因。结果:142例DLBCL中,75例(52.8%)表达BCL2。分型为GCB-DLBCL的51例中,18例(35.3%)表达BCL2;分型为非GCB-DLBCL的91例中,57例(62.6%)表达BCL2,两者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2)。同时,BCL2的表达阳性率按不同器官或部位发生的DLBCL作比较,结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18.7%的淋巴结结内DLBCL中有t(14;18)易位,阳性病例主要见于GCB-DLBCL之中。结论:t(14;18)易位是GCB—DLBCL亚型的遗传学特征,BCL2表达在不同亚型和不同器官或部位发生的DLBCL中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t(14 18)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肌腱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 被引量:2
13
作者 鄂群 朱蓓 王东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4-425,共2页
目的探索在动物实验条件下一种兔肌腱的石蜡制片方法。方法经手术分别获取新西兰大白兔1cm长左右侧后爪2-3趾的趾深屈肌腱。左侧后肢为正常组,切取后立即投入改良的4%多聚甲醛中室温固定1d;右侧后肢为实验组,暴露后爪趾深屈肌腱后,注射1... 目的探索在动物实验条件下一种兔肌腱的石蜡制片方法。方法经手术分别获取新西兰大白兔1cm长左右侧后爪2-3趾的趾深屈肌腱。左侧后肢为正常组,切取后立即投入改良的4%多聚甲醛中室温固定1d;右侧后肢为实验组,暴露后爪趾深屈肌腱后,注射10μl腺病毒载体,术后第3天于注射点切取,并立即投入改良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d。流水冲洗过夜后用酒精正丁醇混合液进行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包埋并切片。烤片后常规脱蜡至水,HE染色。结果光镜下,正常组肌腱的胶原纤维束平行而整齐紧密地排列,束间有沿其长轴成行平行排列的肌腱细胞,肌腱外膜可见成排的腱细胞。实验组肌腱外膜有炎性反应性增生,组织结构完整,染色鲜艳。结论为肌腱形态学方面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便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石蜡切片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胶质瘤的凝集素受体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晓燕 徐健 +3 位作者 刘尚廉 鄂群 徐薇苓 杨玉妹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8-81,共4页
采用ABC酶标技术观察82例正常脑组织及颅内胶质瘤中12种凝集素受体的分布。ConA在神经元中呈胞浆内粗颗粒状阳性,室管膜细胞对多种凝集素呈腔缘胞膜阳性ConA、PSA、PHA、RCA在星形胶质瘤中有较高的阳性率,L... 采用ABC酶标技术观察82例正常脑组织及颅内胶质瘤中12种凝集素受体的分布。ConA在神经元中呈胞浆内粗颗粒状阳性,室管膜细胞对多种凝集素呈腔缘胞膜阳性ConA、PSA、PHA、RCA在星形胶质瘤中有较高的阳性率,LCA、WGA受体的表达随恶性度增高而减少,而用神经氨酸苷酶处理后,PNA受体随恶性度增高而增多。在室管膜瘤中,ConA、PSA、WGA、SBA、PHA有较高的阳性率,用神经氢酸苷酶处理后,PNA转为阳性。转移性腺癌无论处理与否均为阳性,DBA仅在转移性腺癌中阳性。少枝胶质瘤有其独特的凝集素受体表达及分布模式。髓母细胞瘤对所有凝集素均为阴性。UEA-1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呈稳定阳性。结果表明,凝集素是颅内胶质瘤诊断、鉴别诊断及分级的新型标记物,也是研究颅内其它肿瘤及脑血管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 受体 胶质瘤 亲和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T-1和MIB-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杏玉 陈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17-919,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NET-1和MIB-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意义,分析两者与HCC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中NET-1与MIB-1的定位表达;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 目的:研究NET-1和MIB-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意义,分析两者与HCC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中NET-1与MIB-1的定位表达;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双标双染(DouS-P)法检测76例肝癌组织标本中NET-1与MIB-1的表达。结果:NET-1表达于肝癌细胞胞浆,MIB-1表达于肝癌细胞胞核。HCC中NET-1与MIB-1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32%和38.16%,两指标表达呈正相关(rs=0.3342,P<0.01)。NET-1、MIB-1表达强度在不同HCC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是否伴有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另外,不同HCC细胞学类型以及是否伴有肝炎肝硬化患者中,NET-1表达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ET-1作为胞浆蛋白在HCC中过表达,与MIB-1表达密切相关。提示NET-1为肿瘤增殖相关蛋白,在肿瘤中显著上调,并与HCC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NET-1 KI-67抗原 肿瘤细胞 培养的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和PTEN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东林 解晶心 +1 位作者 施公胜 鄂群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3-424,463,I0004,共4页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PTEN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胶质瘤、5例正常脑组织中的FHIT、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PTEN主要定...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PTEN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胶质瘤、5例正常脑组织中的FHIT、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PTEN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核,总阳性率分别为47.5%(38/80)、55.0%(44/80);FHIT和PTEN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率均为80%(4/5),两者在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之间的表达均有差异(P<0.05),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减弱。结论FHIT和PTEN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减少或缺失,两者协同作用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mRNA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启成 陆锦标 汤春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对SFRP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RT-PCR方法检测上述样本的mRNA表达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对SFRP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RT-PCR方法检测上述样本的mRNA表达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为47.2%,癌旁组织中为1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4例存在启动子甲基化和5例无启动子甲基化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缺乏SFRP1 mRNA表达或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下降。结论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中常见,部分成为其表达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SFRP1基因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中EB病毒感染与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莉 王桂兰 +1 位作者 鄂群 曹晓蕾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观察 EB病毒感染与癌基因、抑癌基因在鼻咽癌 ( NPC)中的表达与相互关系 ,研究 NPC发生的有关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 5 0例 NPC组织中 EB病毒潜伏膜蛋白 ( L MP1 )癌基因蛋白、细胞周期素 D1 ( Cyclin D1 )、H-ras、c-fos,抑... 目的 :观察 EB病毒感染与癌基因、抑癌基因在鼻咽癌 ( NPC)中的表达与相互关系 ,研究 NPC发生的有关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 5 0例 NPC组织中 EB病毒潜伏膜蛋白 ( L MP1 )癌基因蛋白、细胞周期素 D1 ( Cyclin D1 )、H-ras、c-fos,抑癌基因蛋白P16、RB的表达。结果 :NPC中 L MP1 、Cyclin D1 、H-ras、c-fos、P16、R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64 %、5 6%、68%、60 %、3 8%、72 %。L MP1表达在 NPC WHO 型中显著高于 WHO 型 ( P<0 .0 1) ,在转移组中表达亦增加。Cyclin D1 在癌呈巢性膨胀性生长中显著高于其他类型 ( P<0 .0 1) ,RB表达在 WHO 型中显著高于 WHO 型 ( P<0 .0 5 ) ,P16在转移 NPC中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无转移组 ( P<0 .0 1) ,LMP1 表达与癌基因 Cyclin D1 、H-ras、c-fos阳性表达密切相关 ( P<0 .0 5 )。结论 :在 NPC中有较强的 L MP1 阳性表达 ,说明肿瘤细胞中 EB病毒以潜伏感染为主 ,常伴有细胞表型的改变 ,NPC发生是多步骤、多基因改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病毒 癌基因 抑癌基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PCNA、CD34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晓林 王桂兰 +1 位作者 曹斌 鄂群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15-519,共5页
目的研究HSP70(Heat shock protein 70)、PCNA、CD34在涎腺良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特征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和双标双染检测41例良性和17例恶性肿瘤中HSP70、PCNA和CD34的表达。结果①HSP70明显表达于肿瘤上皮的细胞核和细胞... 目的研究HSP70(Heat shock protein 70)、PCNA、CD34在涎腺良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特征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和双标双染检测41例良性和17例恶性肿瘤中HSP70、PCNA和CD34的表达。结果①HSP70明显表达于肿瘤上皮的细胞核和细胞浆,而且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显著增加。②PCNA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核,在恶性肿瘤中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显著增加。涎腺肿瘤中HSP70的表达强度与PCNA显著正相关(r=0.512,P<0.001)③CD34表达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恶性肿瘤高密度(h-MVD)表达为主。而且,CD34呈h-MVD表达时,HSP70的阳性率在恶性肿瘤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结论①HSP70能促进肿瘤增殖,可能参与涎腺肿瘤的恶性转化和进展。②阳性的HSP70和CD34标记的h-MVD可能协同用作涎腺恶性肿瘤诊断的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热休克蛋白70、PCNA、CD34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雪霞 徐正府 +1 位作者 黄介飞 鄂群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Notch1~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肿瘤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6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Notch1~4的表达。结果:Notch1~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分别为16例(44.44%)、11例(30.56%)、15例(41.67%)、19... 目的:探讨Notch1~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肿瘤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6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Notch1~4的表达。结果:Notch1~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分别为16例(44.44%)、11例(30.56%)、15例(41.67%)、19例(52.78%),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24例(66.67%)、17例(47.22%)、22例(61.11%)、27例(75.00%)。Notch1、Notch2和Notch4在肝细胞癌中下调(P<0.05)。结论:不同的Notch在肝细胞癌中的生物学行为不尽相同,Notch1、Notch2和Notch4表达下调,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NOTCH 免疫组织化学法 癌旁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