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转移潜能肝细胞肝癌细胞系索拉菲尼药物敏感性研究模型建立
1
作者 杨一丹 张冯晴 +1 位作者 黄思妍 周家名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系及荷HCC裸鼠移植瘤中的药物敏感性,建立HCC索拉菲尼药物敏感性研究模型。方法:通过ATP抗癌药物敏感性实验检测索拉菲尼在HCC细胞株SMMC-7721(惰性转移潜...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系及荷HCC裸鼠移植瘤中的药物敏感性,建立HCC索拉菲尼药物敏感性研究模型。方法:通过ATP抗癌药物敏感性实验检测索拉菲尼在HCC细胞株SMMC-7721(惰性转移潜能)和MHCC-97H(高转移潜能)及对应荷HCC裸鼠移植瘤中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对照敏感性判定标准,SMMC-7721细胞株组索拉菲尼IC50值显著低于MHCC-97H细胞株组。荷SMMC-7721裸鼠移植瘤组索拉菲尼高度敏感,荷MHCC-97H裸鼠移植瘤组索拉菲尼中度敏感。SMMC-7721细胞株及对应裸鼠移植瘤组,索拉菲尼药物化疗敏感指数(chemotherapy sensibility index,CSI)及AUC值均优于MHCC-97H细胞株及对应裸鼠移植瘤组。SMMC-7721细胞株及对应裸鼠移植瘤组中,索拉菲尼药物生长抑制率均高于MHCC-97H组。结论:索拉菲尼在惰性转移潜能SMMC-7721细胞株和高转移潜能MHCC-97H细胞株,尤其在对应裸鼠移植瘤内,药物敏感性、CSI及AUC值、生长抑制率有差别。不同转移潜能HCC细胞系索拉菲尼药物敏感性研究模型初步建立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索拉菲尼 药物敏感性模型 不同转移潜能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R4、hTERT表达与胶质瘤微血管密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奕丹 章建国 +2 位作者 田薇 鄂群 王东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0-1115,共6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56例胶质瘤中CXCR4及hTERT的表达,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分析CXCR4...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56例胶质瘤中CXCR4及hTERT的表达,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分析CXCR4、hTERT表达及MVD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①CXCR4、hTERT总阳性率分别为53.8%(84/156)、50.6%(79/156);Ⅱ、Ⅲ、Ⅳ级胶质瘤中CXCR4的阳性率分别为30.8%(16/52)、56.5%(39/69)、82.9%(29/35),hTERT的阳性率分别为26.9%(14/52)、53.6%(37/69)、80.0%(28/35),CXCR4和hTERT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156例胶质瘤中MVD均值为44.17±13.43,Ⅱ、Ⅲ、Ⅳ级MVD均值分别为29.85±4.34、50.12±17.80、52.53±18.16(P<0.01);③Ⅱ、Ⅲ、Ⅳ级胶质瘤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2、11.7、9.8个月;CXCR4、hTERT阳性表达组中MVD≥44.17的病例术后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组及MVD<44.17的病例(P<0.01)。结论:CXCR4、hTERT的高表达可促进胶质瘤血管生成和侵袭性生长,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CXCR4 HTERT 微血管密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组织微阵列仪及其在肝癌分子病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袁玲 董福禄 +5 位作者 季湧 陆锦标 陈苗苗 季菊玲 王爱婷 鄂群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5-28,共4页
目的自主研发制备一种新型的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石蜡组织微阵列手动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石蜡组织芯片工具由于结构、组合等原因在实验、研究工作中存在使用不便等问题。方法自主研发制备石蜡组织微阵列手动装置,并利用此装置将62例肝癌... 目的自主研发制备一种新型的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石蜡组织微阵列手动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石蜡组织芯片工具由于结构、组合等原因在实验、研究工作中存在使用不便等问题。方法自主研发制备石蜡组织微阵列手动装置,并利用此装置将62例肝癌组织及匹配的癌旁组织标本制备组织芯片,并对其进行HE染色及AFP、CD34、Ki67和HIF alpha等蛋白质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分析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性。结果对自制组织芯片进行多种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分子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染色清晰完整;统计分析显示,Ki67和HIF alph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03,P=0.0144),与文献的报道一致。结论本文自制组织微阵列仪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是生物化学药物分子机制和病理研究应用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微阵列仪 组织芯片 肝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中TLR3信号分子与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云龙 王梅 +3 位作者 付鲁渝 刘淑岩 王桂兰 陈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85-1294,共10页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及信号分子含TIR结构域的转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protein including IFN-β,TRIF)表达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及信号分子含TIR结构域的转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protein including IFN-β,TRIF)表达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收集与随访101例HCC病例,构建肝组织芯片。HE染色判断HCC的组织分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CC组织中Ki-67、TLR3、TRIF、LC3和Beclin l的表达,应用TUNEL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信号。统计学分析其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结果:本组HCC中TLR3和TRIF表达呈正相关(ρ=0.640,P<0.001),其高表达分别与肿瘤Hbs Ag感染、硬化背景、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及患者5年总生存率呈正相关,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浸润、Edmondson分级和TNM分期呈负相关。Beclin1和LC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ρ=0.587,P<0.001),两者高表达分别与肿瘤脉管浸润、Edmondson分级、TNM分期、肿瘤细胞增殖呈正相关,与AI和预后呈负相关。并且TLR3、TRIF分别与LC3和Beclin1的表达呈负相关(P均<0.001)。结论:HCC中TLR3及其信号分子TRIF表达,细胞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的表达分别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来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HCC组织中Beclin1介导的自噬途径与TLR3信号凋亡通路存在交叉,两条通路异常可能是HCC发生、进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凋亡 自噬 临床病理因素 预后 LC3 BECLIN1 TLR3 TR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siRNA沉默Foxp1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秦婧 王桂兰 +1 位作者 徐玉音 陈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9-315,共7页
目的探讨Foxp1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合成干扰Foxp1功能的小核酸片段(siRNA Foxp1),通过重组技术将其插入到慢病毒三质粒系统的转移质粒中,利用包装细胞(293T)将三质粒系统组装为完整的反转录慢病毒载体(lenti-pLL... 目的探讨Foxp1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合成干扰Foxp1功能的小核酸片段(siRNA Foxp1),通过重组技术将其插入到慢病毒三质粒系统的转移质粒中,利用包装细胞(293T)将三质粒系统组装为完整的反转录慢病毒载体(lenti-pLL3.7-Foxp1-siRNA),感染高表达Foxp1的肝癌细胞株。同时构建不含有Foxp1-siRNA序列的直接三质粒系统包装的空病毒载体对照组。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siRNA感染细胞的效果。Western blot和Real-time QPCR(RTQPCR)分别检测肝癌细胞中Foxp1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CCK-8实验、流式细胞仪、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侵袭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细胞比较,肝癌细胞感染lenti-pLL3.7-Foxp1-siRNA后,细胞中Foxp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降,增殖活性受到显著抑制,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迁移细胞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 Foxp1作为一种多功能转录因子,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Foxp1 SIRNA 肝癌细胞 增殖 凋亡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基因NET-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顾婷婷 陈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99-2002,共4页
NET-1(tspan1)是新近被证实的四次跨膜蛋白超家族(transmembrane 4 superfamily,TM4SF)的成员之一。作为一种肿瘤相关基因,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内吞作用和诱导血管形成密切相关。NET-1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引起和维持癌恶性表型的... NET-1(tspan1)是新近被证实的四次跨膜蛋白超家族(transmembrane 4 superfamily,TM4SF)的成员之一。作为一种肿瘤相关基因,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内吞作用和诱导血管形成密切相关。NET-1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引起和维持癌恶性表型的原因之一,其表达水平对癌的预后具有评估价值,该基因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1 肿瘤 RNA干扰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和肝纤维化发生EMT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汤志杰 张茂娜 陈莉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 , EMT )是由连接紧密、不能运动的上皮细胞向连接疏松、具有迁移活动的间质组织转化的过程[1],即上皮细胞间的游离面-基底面极性和细胞间紧密连接、黏附连接的丧失,紧接着间... 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 , EMT )是由连接紧密、不能运动的上皮细胞向连接疏松、具有迁移活动的间质组织转化的过程[1],即上皮细胞间的游离面-基底面极性和细胞间紧密连接、黏附连接的丧失,紧接着间质表型标志物呈现表达,细胞的播散特性和能动性获得增加,细胞向间质表型转化[2]。但EMT是可逆的,即间质上皮转化( 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MET对发生EMT的肿瘤细胞转移至新位点定居并长期增殖具有重要意义[3]。 EMT 有三型[4-6]:Ⅰ型EMT与着床、胚胎形成和器官发育有关;Ⅱ型EMT与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有关;Ⅲ型EMT发生与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因其基因方面倾向于克隆生长和局部肿瘤的发展,癌细胞发生EMT后增强了向远处侵袭和扩散的能力,迁移到远处脏器后,癌细胞又通过MET在转移部位形成新的病灶[4]。目前大量文献[7-11]表明肝细胞恶性生长发展到肝癌,癌细胞从肝细胞肝癌脱落并获得迁移和侵袭能力时均发生了 EMT。但是目前对EMT的相关信号通路及特异性标志物尚缺乏研究。本文综述近年来研究肝癌及相关病变中发生EMT的意义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的进展,从分子水平理解EMT的发生与通路机制的作用,寻找肝癌发生及复发转移的预测标记和干预治疗靶点,为研究和治疗肝癌发生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纤维化 上皮间质转化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慢病毒载体介导RNA干扰沉默肝癌细胞Foxq1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秦婧 王桂兰 +1 位作者 徐玉音 陈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2-835,839,共5页
目的构建慢病毒载体将Foxq1干扰序列递达到人肝癌7721细胞中,观察该细胞中Foxq1的表达并评估慢病毒载体的有效性。方法体外合成与筛选具有Foxq1干扰功能的核酸片段(siRNA Foxq1),通过重组技术将其插入到慢病毒三质粒系统的转移质粒中,... 目的构建慢病毒载体将Foxq1干扰序列递达到人肝癌7721细胞中,观察该细胞中Foxq1的表达并评估慢病毒载体的有效性。方法体外合成与筛选具有Foxq1干扰功能的核酸片段(siRNA Foxq1),通过重组技术将其插入到慢病毒三质粒系统的转移质粒中,利用包装细胞(293T)将三质粒系统组装为完整的逆转录慢病毒颗粒,然后感染肝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RT-qPCR分别检测Foxq1蛋白和mRNA表达。同时构建与检测不含有siRNA Foxq1序列的直接三质粒系统包装的空病毒载体对照组。结果 Foxq1-834-siRNA具有较强的抑制Foxq1 mRNA功能,其抑制效率达90.17%;基因测序证实体外合成的siRNA Foxq1基因序列成功插入到慢病毒转移质粒中;荧光显微镜观察证明肝癌细胞中持续表达Foxq1-834-siRNA的绿色荧光信号,且信号强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慢病毒载体感染的细胞中Foxq1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结论筛选到有效抑制Foxq1的siRNA Foxq1序列,通过构建慢病毒载体感染细胞能有效的将体外合成的siRNA Foxq1递达到癌细胞中,并能抑制癌细胞中Foxq1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癌中Foxq1的功能提供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Foxq1 RNA干扰 肝癌细胞株(772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VEGF的shRNA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曹一鑫 冯新 +1 位作者 王建力 陈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在皮肤鳞癌细胞(A431)中下调VEGF mRNA和VEGF蛋白的表达,观察其对A431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的影响。方法构建psVEGF-shRNA真核表达质粒(psilencer-VEGF1-shRNA,VEGF-s1;psilencer-VEGF2-shR-NA,VEGF-s2)干预A431细胞,同时构建含随... 目的在皮肤鳞癌细胞(A431)中下调VEGF mRNA和VEGF蛋白的表达,观察其对A431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的影响。方法构建psVEGF-shRNA真核表达质粒(psilencer-VEGF1-shRNA,VEGF-s1;psilencer-VEGF2-shR-NA,VEGF-s2)干预A431细胞,同时构建含随机靶序列的阴性对照表达质粒(psilencer-Target-off-shRNA,T-off)。RT-QPCR,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细胞内VEGFmRNA和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百分比与细胞凋亡;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细胞二维、三维空间的迁移能力;FN黏附试验检测细胞黏附潜能。结果 A431细胞转染psVEGF-shRNA后活性降低,细胞周期发生阻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比率显著增加,在G1期明显降低,在S期伴细胞调亡增加。细胞内VEGFmRNA和VEGF蛋白表达下降,细胞迁移和黏附潜能力均受到抑制(P<0.05)。结论 VEGF是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生长相关的重要基因,干扰VEGF基因能有效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夹状小分子干扰RNA(shRNA) VEGF 人皮肤鳞癌细胞(A43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脑损伤血浆中NO及NOS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季艳琴 陈莉 孙树清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57-359,365,共4页
目的测定实验性脑损伤后血浆中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研究其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组,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含量、NOS活性,及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并行还原型辅酶Ⅱ依赖性黄递酶(NADPⅡ-d)组化染色检测皮层... 目的测定实验性脑损伤后血浆中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研究其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组,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含量、NOS活性,及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并行还原型辅酶Ⅱ依赖性黄递酶(NADPⅡ-d)组化染色检测皮层及脑底NOS阳性细胞。结果 (1)TBI后血浆内NO含量、NOS活力即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脑组织含水量在外伤后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血浆中NO含量、NOS活力变化趋势一致。(3)NADPⅡ-d组化染色显示TBI皮层NOS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伤灶脑底也出现了染色块及浓染的细胞群与阳性纤维束。结论大鼠TBI后NO含量、NOS活性的升高,与脑水肿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创伤性脑损伤 脑水肿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细胞肝癌细胞中EMS1/cortactin的表达与定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家名 陈莉 +2 位作者 叶蕴瑶 王桂兰 吴圆圆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4期255-257,24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中株中EMS1/cortactin的表达与定位,探讨EMS1/cortactin与H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意义。方法:在不同生物学特性的HCC细胞株[较高转移潜能的MHCC-97H(97H),惰性潜... 目的:研究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中株中EMS1/cortactin的表达与定位,探讨EMS1/cortactin与H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意义。方法:在不同生物学特性的HCC细胞株[较高转移潜能的MHCC-97H(97H),惰性潜能的SMMC-7721(7721)和HepG2]中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EMS1基因和cortactin蛋白的表达,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cortactin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97H、7721、HepG2细胞中EMS1 mRNA水平分别为正常肝细胞株L02的23.5倍、15.3倍和10.5倍;cortactin水平分别为L02的3.6倍、2.7倍和2.6倍(均P<0.05)。HCC细胞株中cortactin蛋白表达高于L02。97H细胞中EMS1/cortactin的表达均高于其他两株HCC细胞。各型HCC细胞株中cortactin蛋白聚集在细胞膜下的皮质区。L02细胞中cortactin蛋白弥散分布在胞质中。结论:HCC细胞中EMS1基因和cortactin蛋白高表达在癌细胞膜下的皮质区,与癌转移潜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细胞皮质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转移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脑损伤血浆NO含量及NOS活性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季艳琴 陈莉 孙树清 《交通医学》 2012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了解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血浆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与脑水肿间关系。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6只、按动物处死6、24、72、120、168h不同时间分为5组,每组6只。上述各组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 目的:了解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血浆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与脑水肿间关系。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6只、按动物处死6、24、72、120、168h不同时间分为5组,每组6只。上述各组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NOS含量,及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1)TBI后血浆内NO含量、NOS活力即有升高,在伤后6h即有升高,72h明显升高并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组织含水量在外伤后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浆中NO含量、NOS活力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NO、NOS的升高与脑水肿发生有关。提示临床处理脑损伤时早期补充外源性NOS清除剂,与脱水剂联合使用,可减轻脑水肿继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血浆 脑水肿 硝酸还原酶法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DetectCell~染色在良恶性细胞鉴别中的价值
13
作者 王桂兰 王建力 +6 位作者 朱远源 吉怡 吴美华 沈娟 叶蕴瑶 吉志国 陈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4期247-249,244,共3页
目的:用DetectCell染色人结肠癌细胞(HT-29)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C3H)细胞,探索DetectCell染色在细胞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DetectCell染色试剂主要由含有酸性红,碱性绿和具有特殊反应亲和力的无花果属植物提取液组成。通过检测各... 目的:用DetectCell染色人结肠癌细胞(HT-29)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C3H)细胞,探索DetectCell染色在细胞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DetectCell染色试剂主要由含有酸性红,碱性绿和具有特殊反应亲和力的无花果属植物提取液组成。通过检测各主要染色试剂pH值、稀释浓度波长的吸光度比值(OD540/OD630)以控制染色试剂的检测标准,然后进行DetectCell染色观察细胞形态与颜色特征。结果:DetectCell主要染液的pH值和540 nm/630 nm波长处OD值均符合检测标准;DetectCell染色HT-29细胞和C3H细胞能保持原有细胞的形态,同时分别使纤维母细胞C3H被染成绿色,使癌细胞HT-29被染成红色。结论:DetectCell染色使癌细胞呈红色,非癌细胞呈绿色,并不影响细胞形态特征,因此该染色提供了颜色和形态双重分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ectCell染色 人结肠癌细胞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caspase-3及突变型P5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可盈 曾苏婷 +4 位作者 范伟 曹思源 王莹 陆锦标 王东林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研究胶质瘤中骨桥蛋白(OP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突变型P53(mt-P53)蛋白的表达意义和相关性。方法选取脑胶质瘤(胶质瘤组)患者的标本70例,非脑胶质瘤脑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组OPN、cas... 目的研究胶质瘤中骨桥蛋白(OP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突变型P53(mt-P53)蛋白的表达意义和相关性。方法选取脑胶质瘤(胶质瘤组)患者的标本70例,非脑胶质瘤脑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组OPN、caspase-3及mt-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脑胶质瘤中OPN、caspase-3和mt-P53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级别的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OPN、caspase-3和mt-P53表达阳性的关系。结果脑胶质瘤组OPN、mt-P53阳性表达率(64.29%和60%)均高于对照组(无阳性表达),caspase-3阳性率低于对照组(47.14%vs.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N、caspase-3和mt-P53在脑胶质瘤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组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分级越高,OPN和mt-P53的阳性表达率越高,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越低(均P<0.001)。随着脑胶质瘤级别的增加,OPN和mt-P5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OPN与caspase-3阳性表达呈负相关,与mt-P53表达呈正相关(rs分别为-0.720和0.722,P<0.05),caspase-3和mt-P53表达呈负相关(rs=-0.556,P<0.05)。结论胶质瘤分级越高,OPN和mt-P53的阳性表达率越高,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越低;三者与胶质瘤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对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骨桥蛋白质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基因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EM1在人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吕秀芳 周晓倩 《交通医学》 2020年第6期573-577,共5页
目的:研究GREM1在人胆管癌(CCA)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临床诊疗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GREM1基因在人体组织器官中表达的差异,应用q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大鼠肝组织中GREM1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检... 目的:研究GREM1在人胆管癌(CCA)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临床诊疗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GREM1基因在人体组织器官中表达的差异,应用q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大鼠肝组织中GREM1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检测84例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GREM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GREM1基因在人体胆囊组织中高表达。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GREM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胆管癌组织中GREM1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配对癌旁组织相比,胆管癌组织中GREM1蛋白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GREM1高表达与胆管癌细胞分化、AJCC分级、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与GREM1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EM1在人胆管癌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有望成为胆管癌防治的潜在靶点,也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M1 胆管癌 胆管结扎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胺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
16
作者 刘光玮 曹逸新 +1 位作者 王建力 陈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组胺处理体外培养的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细胞活力(CCK一8)法检测不同浓度组胺处理A431细胞的活性,筛选用于本研究的有效组胺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增殖周期细胞百分比与细胞增... 目的:探讨组胺处理体外培养的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细胞活力(CCK一8)法检测不同浓度组胺处理A431细胞的活性,筛选用于本研究的有效组胺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增殖周期细胞百分比与细胞增殖指数;划痕、Transwell小室和黏附实验分别检测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黏附潜能。结果: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相比,组胺处理A431细胞在48h出现显著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组胺10~4mol/L组在48h和72h处理癌细胞活力比其他浓度组更显著(均P〈0.01)。组胺10—4mol/L组处理后细胞在G1期比率显著增加,在S期比率明显降低(均P〈0.05),并抑制A431细胞的迁移、侵袭和黏附(均P〈0.05)。结论:组胺能有效抑制A4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黏附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A431细胞株 皮肤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M7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变化
17
作者 刘爱芬 吴静 +3 位作者 杨橙 张玉芳 吴圆圆 杨斌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 :瞬时受体电位M7(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7,TRPM7)为1种具有离子通道和激酶特性的双功能膜蛋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TRPM7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和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探讨TRPM7在... 目的 :瞬时受体电位M7(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7,TRPM7)为1种具有离子通道和激酶特性的双功能膜蛋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TRPM7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和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探讨TRPM7在体内和体外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变化。方法:建立体外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不同方式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模型,包括物理H/R(1%O2)以及Co Cl2化学H/R模型,并建立体内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式检测H/R以及I/R不同时间点细胞或组织中TRPM7 m RNA或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TCMK-1细胞物理H/R模型中TRPM7 m RNA表达在再灌注24 h达到最高;而在化学H/R模型中,TRPM7 m RNA表达在再灌注12 h达到最高;TCMK-1细胞物理H/R模型中,TRPM7蛋白含量在再灌注24 h达到最高。在体内肾脏I/R模型中,TRPM7 m RNA在再灌注5 d达到最高。结论:TRPM7在肾脏I/R损伤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提示TRPM7可能是肾脏I/R损伤过程中的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缺血再灌注 缺氧复氧 瞬时受体电位M7 TCMK-1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肝癌细胞中c-Met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顾王露 陈莉 周家名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恶性肿瘤细胞中存在持续激活的c-Met信号传导通路。采用小核酸干扰技术(small RNA interference,siRNA)研究敲降c-Met基因对肝癌细胞(HepG2、Huh7)的干预作用。方法:构建靶向c-Met基因的si RNA干扰质粒(si-c-Met)和无关序列siRNA(s... 目的:恶性肿瘤细胞中存在持续激活的c-Met信号传导通路。采用小核酸干扰技术(small RNA interference,siRNA)研究敲降c-Met基因对肝癌细胞(HepG2、Huh7)的干预作用。方法:构建靶向c-Met基因的si RNA干扰质粒(si-c-Met)和无关序列siRNA(si-NC),分别转染HepG2、Huh7细胞,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评价干扰靶基因表达的效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电镜下观察细胞凋亡与伪足形成。结果:与正常肝细胞(LO2)比较,HepG2和Huh7细胞中显著高表达c-Met(P<0.01)。si-c-Met能有效抑制HepG2和Huh7细胞中c-Met表达,其中si-c-Met4的抑制效率达到85%;下调癌细胞中c-Met后,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增加细胞凋亡,减少细胞伪足形成。结论:c-Met基因能调控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cMet是干预肝癌较有效的靶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ET 小核酸干扰技术 HEPG2 HUH7 迁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再表达雄激素受体(AR)的肿瘤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欣 曹靖晨 +6 位作者 王海燕 鄂群 张冲 张永辉 陈苗苗 顾晓 江明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6-13,共8页
目的研究人全长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cDNA质粒(pSAR-IRES—EGFP)在人进展期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稳转染再表达,即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AR+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及其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AR的分子生物学... 目的研究人全长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cDNA质粒(pSAR-IRES—EGFP)在人进展期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稳转染再表达,即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AR+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及其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AR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方法(1)应用体外细胞培养,通过四氮甲基唑氮(MTT)和细胞划痕等方法检测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特性;WesternBlot方法检测干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细胞爬片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干细胞相关蛋白的定位和表达。(2)应用人前列腺癌细胞组织重组.先天免疫缺陷小鼠(Nude)肾包膜下移植技术,建立人前列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通过H.E.染色和病理学分析研究癌细胞的成瘤性、浸润和转移能力等肿瘤生物学特性;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移植瘤干细胞相关蛋白的定位和表达。结果人雄激素非依赖型进展期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再表达全长ARcDNA,IPPC-3-AR+,导致以下情况的改变:(1)体外细胞培养中癌细胞的生长和扩增能力以及迁移特性均受抑制;(2)小鼠体内移植瘤肿瘤体积减小,癌细胞变大,分化增强,坏死增加和浸润能力减低;(3)培养细胞中检测到干细胞相关蛋白CD133、CD44和ALDH等的表达增加。结论人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再表达全长ARcDNA,使其生长受抑,分化增强,坏死增加和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CD133、CD44和ALDH)的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细胞系 肿瘤 受体 雄激素 干细胞相关基因
原文传递
病理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莉 周家名 +5 位作者 王桂兰 何松 张建兵 扬书云 陈续东 郭燕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3年第4期398-400,共3页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病理专业人才。南通大学从2006年起开办病理学本科专业,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将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展教学平台,优化教学条件及确定科学的评价...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病理专业人才。南通大学从2006年起开办病理学本科专业,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将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展教学平台,优化教学条件及确定科学的评价方式,为学生营造个性化学习环境。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等方面较好地适应了临床病理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实用型人才 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