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中心见习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的相关研究
1
作者 王蕾 张毅 +2 位作者 张伊梦 顾鹏 彭强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9年第8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对急诊中心见习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进行初步分析,探讨柯氏评估模型在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0名见习医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人,观察组及急诊带教老师20人通过引入“柯氏评估模型”对培训效果进行... 目的:对急诊中心见习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进行初步分析,探讨柯氏评估模型在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0名见习医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人,观察组及急诊带教老师20人通过引入“柯氏评估模型”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反应层:见习医师对培训的内容满意度较高,基本满足了见习医师的需要,在培训内容的前沿性、师资、考核评价较低,均值分别为3.45、2.33、3.61分,对照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1)。学习层:培训前后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12.8;P<0.01)。行为层:各项能力素质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果层:参加培训的见习医师患者投诉率为0,事故率为0,在培训期间6.2%参与论文发表,8.4%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结论:通过引入柯氏四级层次评价方法,结合急诊中心见习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自身特点,较为科学地评价见习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同时见习医师的各项素质和能力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学 见习医师 规范化培训 柯氏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抢救205例猝死分析及预防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保锋 陈建荣 +2 位作者 刘步云 王芳 赵晓冬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猝死病例的临床特点、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选择1999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急诊抢救的猝死患者205例,按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特征、转归及临床特点等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年龄段分布,年龄<18岁21例(...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猝死病例的临床特点、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选择1999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急诊抢救的猝死患者205例,按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特征、转归及临床特点等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年龄段分布,年龄<18岁21例(10.24%),18~39岁34例(16.58%),40~59岁68例(33.17%),60~79岁60例(29.27%),≥80岁22例(10.7%);(2)按季度统计,一季度58例(28.29%),二季度41例(20.00%),三季度45例(21.95%),四季度61例(29.76%)。以一、四季度发生猝死病例数最多;(3)猝死患者在入院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4)猝死患者中男129例,女76例,男:女=1.70:1。青壮年所占比例较大(18~59岁102例,占49.76%);(5)未成年人猝死者多发生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期15例(71.43%),尤以1月~1岁最常见;(6)未成年人猝死患者存在的基础疾患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共10例(47.62%)。成年猝死患者中存在心血管疾病69例(37.50%)占第一位,而其中冠心病28例(40.58%)占主导地位,高血压13例(18.83%),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发生猝死者8例在本组病例中占很高的比例(11.59%)。结论:必须对青壮年男性以及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同时重视婴幼儿的猝死问题。医院要加强急诊科队伍的建设和医务人员综合抢救能力的培训,从而提高猝死病例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分析 防治 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在急诊严重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玉琴 沈君华 +2 位作者 顾鹏 顾朝丽 沈玉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24-125,共2页
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是急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如不能及时、迅速地纠正,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需迅速接受气管插管或喉罩建立人工气道。本科针对急诊收治的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评估判断出其中可能致插管困难的患者,应用喉罩... 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是急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如不能及时、迅速地纠正,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需迅速接受气管插管或喉罩建立人工气道。本科针对急诊收治的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评估判断出其中可能致插管困难的患者,应用喉罩进行气道管理,观察患者抢救过程中生命体征波动情况、低氧血症改善时间以及相关预后指标,评价喉罩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低氧血症 急诊患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教法联合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邢佳丽 朱保锋 +1 位作者 张利远 沈君华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9年第12期1613-1615,1618,共4页
目的:探讨多教法联合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以信息化教学模式为基础,同时优化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多教法),根据不同教学章节的要求进行有重点的整合设计,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有机整合。将用此教学模式即教... 目的:探讨多教法联合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以信息化教学模式为基础,同时优化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多教法),根据不同教学章节的要求进行有重点的整合设计,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有机整合。将用此教学模式即教改组学生与之前传统教学组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教法联合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在南通大学《急救知识》公共选修课教学中组织实施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在急救知识教学方面,多教法联合信息化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知识 教学 多教法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汤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出气冷凝液和血清中内皮素-1、前列腺素E_2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顾言 陈建荣 +4 位作者 邵峰 高想 唐艳芬 徐志华 李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853-3855,共3页
目的:观察清肺汤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及血清中内皮素-1(ET-1)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52例ARD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清肺汤组,每组26例。52... 目的:观察清肺汤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及血清中内皮素-1(ET-1)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52例ARD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清肺汤组,每组26例。52例患者均在治疗的第1、5天采用Ecoscreen呼出气冷凝液收集器收集EBC标本,同步留取血清,以ELISA法测定EBC和血清中ET-1和PGE2浓度。结果:治疗后,清肺汤组EBC和血清ET-1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清肺汤组血清PGE2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后氧合指数改善差值,清肺汤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清肺汤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ARDS患者联用中药清肺汤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清肺汤 呼出气冷凝液 内皮素-1 前列腺素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I/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H2O2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邢佳丽 陈建荣 +4 位作者 陈金亮 蒋云书 徐志华 陶国华 陶一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L/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过氧化氢(H2O2)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32例ICU中行机械通气的ALI/ARDS患者为研究组,采用改进的EcoScreen呼出气冷凝液收集器收集患者第1天和第5天的EB...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L/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过氧化氢(H2O2)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32例ICU中行机械通气的ALI/ARDS患者为研究组,采用改进的EcoScreen呼出气冷凝液收集器收集患者第1天和第5天的EBC标本。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自主呼吸收集EBC。全部对象同步抽取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EBC和血清中的H2O2浓度。动态观察不同分组对象EBC和血清中H2O2的差异,并进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ALI/ARDS患者EBC~H2O2水平(187.19±25.94)nmol/mL高于健康对照组(95.25士21.15)nmol/mL(P〈0.01);②24h内EBC—H2O2水平ARDS组(198.79±27.87)nmol/mL高于ALl组(166.42±36.19)nmol/mL(P〈0.05),第5天EBC—H2O2水平ARDS组(169.12±33.50)nmol/mL高于ALl组(124.81±29.16)nmol/mL(P〈0.01);③24h内EBC—H2O2水平LIS〉2.5组(201.08±22.50)nmol/mL高于LIS≤2.5组(180.88±25.35)nmol/mL(P〈0.05),第5天EBC—H202水平LIS〉2.5组(158.41±29.45)nmol/mL高于LIS≤2.5组(123.40±26.15)nmol/mL(P〈0.01);④第5天EBC—H2O2水平病死组(150.97±32.33)nmol/mL高于存活组(125.63±27.85)nmol/mL(P〈0.05);⑤EBC和血清中H2O2均与A—aDO2、LIS值、X片、PEEP、MEWS评分呈正相关,与PaO2、PaO2/FiO2、PaO2/PAO2呈负相关,EBC—H2O2与肺顺应性呈负相关。结论检测EBC中H2O2水平的变化可反映ALI/ARDS患者肺部存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可作为Au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且在评估肺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价治疗效果和估计预后方面优于血清H2O2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出气冷凝液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微栓子监测 被引量:4
7
作者 沈君华 李嘉 +1 位作者 朱保锋 邢佳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发病机制。方法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32例健康体检者、40例ACI、38例OSAHS以及40例ACI合并OSAHS患者颅内血管,监测微栓子信号(MES)。结果 ACI组、OSAHS组、ACI合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发病机制。方法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32例健康体检者、40例ACI、38例OSAHS以及40例ACI合并OSAHS患者颅内血管,监测微栓子信号(MES)。结果 ACI组、OSAHS组、ACI合并OSAHS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ACI合并OSAHS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最高。ACI组、OSAHS组、ACI合并OSAHS组MES阳性率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ACI合并OSAHS组MES阳性率及数量最高。结论 MES引起的脑动脉栓塞参与了ACI伴发OSAHS的发生发展,动脉-动脉栓塞是ACI合并OSAHS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经颅多普勒 微栓子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8-异前列腺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邢佳丽 陈建荣 +6 位作者 蒋云书 张文彬 蔡映云 陶一江 徐志华 陶国华 陈金亮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8-异前列腺素(8-iso-PG)的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4月至2009年9月严重外伤和手术后入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的31例ALI/...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8-异前列腺素(8-iso-PG)的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4月至2009年9月严重外伤和手术后入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的31例ALI/ARDS患者为研究组,根据入院第1 d和第5 d的病情变化,分为持续ALI组(10例),持续ARDS组(9例),病情加重组(ALI加重为ARDS,6例),以及病情缓解组(ARDS缓解为ALI,6例)。对ALI/ARDS患者使用改进的EcoScreen冷凝器采集EBC标本。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自主呼吸收集EBC标本。采用EIA法测定EBC中8-iso-PG浓度,观察不同肺损伤分级及预后患者EBC中8-iso-PG水平的差异,并与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LI/ARDS患者第1 d和第5 d时EBC中8-iso-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5.53±14.37)ng/L和(45.31±12.42)ng/L比(19.47±4.06)ng/L,P<0.001]。持续ALI组EBC中8-iso-PG水平在第1 d和第5 d时为(39.23±11.49)ng/L和(37.42±12.11)ng/L(P>0.05),显著低于持续ARDS组[(52.57±9.87)ng/L和(51.93±10.45)ng/L,P>0.05)]。病情加重组EBC中8-iso-PG水平在第1 d和第5 d时分别为(32.56±9.70)ng/L和(51.43±10.93)ng/L(P<0.05),病情缓解组第1 d和第5 d时分别为(58.43±13.47)ng/L和(42.42±10.42)ng/L(P<0.05)。病死组第1 d和第5 d时EBC中8-iso-PG水平为(53.94±12.25)ng/L和(57.33±10.48)ng/L,显著高于存活组[(39.16±13.65)ng/L和(36.19±7.96)ng/L,P<0.01]。EBC中8-iso-PG水平与外周血WBC、LIS评分、X线评分、AaDO2/PaO2、AaDO2、VT、VE及MEW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PaO2/PAO2、PaO2/FiO2呈负相关(P<0.05)。结论 ALI患者EBC中8-iso-PG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异前列腺素 呼出气冷凝液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综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鹏 葛娟 苏建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927-392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高压氧(HBO)综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我院急诊中心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HBO治疗组(HBO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28例,HB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并选取2... 目的:探讨分析高压氧(HBO)综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我院急诊中心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HBO治疗组(HBO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28例,HB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并选取20例同期体检正常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对HBO组和常规组治疗前、治疗后15d以及对照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以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评价血糖波动性。治疗前与治疗后15、30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对HBO组和常规组进行评分,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1)对照组MAGE、MODD分别为(2.1±0.8)mmol/L、(1.1±0.3)mmol/L;(2)治疗前HBO组MAGE、MODD分别为(7.0±1.6)mmol/L、(3.3±0.5)mmol/L,常规组MAGE、MODD分别为(7.3±1.8)mmol/L、(3.1±1.0)mmol/L,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5d后HBO组MAGE、MODD分别为(4.1±1.1)mmol/L、(1.6±0.7)mmol/L,常规组MAGE、MODD分别为(5.3±1.2)mmol/L、(2.5±0.9)mmol/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HBO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4)治疗15、30d后,常规组NIHSS评分分别为10.0±1.9、8.6±1.2,HBO组NIHSS评分分别为8.2±2.6、6.1±1.5,HBO组评分均低于相应常规组(P<0.05)。结论:HBO综合治疗能明显有助于2型糖尿病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波动性的下降,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急性脑出血 高压氧 血糖波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胃进出液平衡监测系统对洗胃并发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小丽 王芳 季建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0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洗胃进出液平衡监测系统对洗胃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57)和对照组(n=213),观察组在洗胃机进出端加用洗胃进出液平衡监测系统,对照组仅使用同样洗胃机进行洗胃,观察2组洗胃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传统洗胃患者... 目的探讨洗胃进出液平衡监测系统对洗胃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57)和对照组(n=213),观察组在洗胃机进出端加用洗胃进出液平衡监测系统,对照组仅使用同样洗胃机进行洗胃,观察2组洗胃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传统洗胃患者比较,使用洗胃进出液平衡监测系统的患者其洗胃急性胃扩张、胃出血、误吸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心跳呼吸骤停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胃进出液平衡监测系统临床实用性强,能明显降低洗胃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胃 并发症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开放策略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增栋 仲崇俊 +4 位作者 陆晨希 薛群 李峰 姚小平 刘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研究肺开放策略(OLC)对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机械通气组(CMV)、早期肺开放组(EOL)、晚期肺开放组(LOL),EOL组在气管插管后实施肺开放策略,LOL组到达ICU后30 min实施肺... 目的:研究肺开放策略(OLC)对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机械通气组(CMV)、早期肺开放组(EOL)、晚期肺开放组(LOL),EOL组在气管插管后实施肺开放策略,LOL组到达ICU后30 min实施肺开放策略;分别于术前、CPB后及到ICU后120、240、360 min记录各项呼吸指标:吸氧浓度、气道峰压、实际潮气量、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等并同时测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和动态肺顺应性。结果:CMV组CPB后及到ICU后120、240 min肺动态顺应性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氧合指数CPB后各时段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EOL组肺动态顺应性CPB后未见下降;LOL组经实施肺开放后肺动态顺应性、氧合指数逐渐上升,但在到ICU 120 min前肺动态顺应性仍低于EOL组(P<0.05);维持肺开放的最低PEEP LOL组高于EOL组(P<0.01)。结论:OLC可减轻CPB相关的肺损伤,早期实施OLC优于晚期实施O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开放策略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君华 陈建荣 +4 位作者 任玉琴 朱保锋 邢佳丽 张云 王蕾 《交通医学》 2021年第3期247-249,253,共4页
目的:观察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抢救心脏停搏的疗效。方法:心脏骤停患者7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常规复苏组30例和联合复苏组40例。常规复苏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术(STD-CPR),联合复苏组采用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比较... 目的:观察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抢救心脏停搏的疗效。方法:心脏骤停患者7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常规复苏组30例和联合复苏组40例。常规复苏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术(STD-CPR),联合复苏组采用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联合复苏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复苏时间为6.80±1.20 min,快于常规复苏组的11.30±2.1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复苏组ROSC率、CPR成功率和最终存活率高于常规复苏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复苏组ROSC后24 h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pH值分别为64.50±9.92次/min、65.50±8.20 mmHg、75.50±9.95 mmHg和7.35±0.16,高于常规复苏组的51.19±10.11次/min,53.32±9.14 mmHg,64.40±10.22 mmHg和7.20±0.12,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4.21±9.10 mmHg,低于常规复苏组的55.50±8.89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C后24 h时联合复苏组血浆cTnI、NT-proBNP分别为0.40±0.12 ng/mL和254.40±91.40 pmol/L,低于常规复苏组的3.40±0.82 ng/mL和780.28±98.28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心肺复苏相比,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抢救心脏停搏患者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改善复苏后血气状况,减轻心肌受损,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按压 腹部提压 心肺复苏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个体化钛修复体对幼兔颅面骨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毅 王蕾 +1 位作者 孙卫兵 王天乐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8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运用3D打印技术预制新西兰兔颅面骨个体化钛合金修复体,在进行颅骨缺损精准修补后,探讨钛网植入是否干扰新西兰幼兔颅面骨的生长和发育。方法 12只幼年新西兰兔被纳入研究,制备颅骨缺损模型,通过螺旋CT薄层无间距扫描获得... 目的本研究拟运用3D打印技术预制新西兰兔颅面骨个体化钛合金修复体,在进行颅骨缺损精准修补后,探讨钛网植入是否干扰新西兰幼兔颅面骨的生长和发育。方法 12只幼年新西兰兔被纳入研究,制备颅骨缺损模型,通过螺旋CT薄层无间距扫描获得断层数据,构建三维颅骨立体模型,利用3D辅助技术进行修复体的三维模型制造,结合重建模型,利用个体化钛修复体及钛钉固定进行颅骨缺损修补。在钛修复体植入手术后16周时处死兔子,留取标本,通过逐层分离、剥除充分暴露颅骨面,测量双侧各骨性标记点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钛修复体植入侧额骨眶部发育较对侧显著迟缓(P <0. 05);植入侧颅骨长径明显短于对侧(P <0. 01);左右两侧颅骨的高度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1),且修复体植入处术前、术后各骨性标记点距离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个体化钛修复体及钛钉固定修补幼年新西兰兔缺损的颅骨后,阻碍了修补侧颅面骨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修补侧及对侧颅面骨的不对称畸形发育。在临床中运用钛网进行儿童及婴幼儿颅骨缺损修补时需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颅骨缺损 新西兰兔 颅面骨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洗胃床的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芳 陈建荣 +7 位作者 屠新丽 周以瑞 王晓薇 王健 陈苏营 张永发 杨建锋 张军 《医疗装备》 2006年第4期5-7,共3页
研究开发新型多功能电动洗胃床,满足临床抢救需要,该床具有使用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洗胃效率高等优点。
关键词 电动洗胃床 设计 多功能洗胃床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与肌酐对休克患者肾功能评价的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顾言 《交通医学》 2009年第4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肌酐的变化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转归不同的97例休克患者分为A、B、C3组,选择同期住院40例患者为对照组,均测定血清cystatinC及血清肌酐(Scr),并作比较分析。结果:休克组血清cystati...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肌酐的变化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转归不同的97例休克患者分为A、B、C3组,选择同期住院40例患者为对照组,均测定血清cystatinC及血清肌酐(Scr),并作比较分析。结果:休克组血清cystatin C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血清Scr。与对照组比较,休克A组cystatin 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轻度或早期肾损伤时cystatin C比Scr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休克患者相邻两组之间cystatin C值也有显著性差异,并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cystatin C浓度呈上升趋势,提示cystatin C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结论:休克患者易并发肾功能损害,血清cystatin C可以作为判断休克时肾功能损害和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肾功能损害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与晚期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毅 王蕾 +3 位作者 严红燕 陈霞 蔡刚 陈佳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12期654-65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成形术是否增加术后感染率,评估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及钛网颅骨成形术的患者84例,根据2项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分为早期组(≤90 d)42例和晚期组(>90 d)42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成形术是否增加术后感染率,评估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及钛网颅骨成形术的患者84例,根据2项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分为早期组(≤90 d)42例和晚期组(>90 d)42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颅骨成形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组和晚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骨成形术前多次手术、肺部感染是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部感染、颅成形术前多次手术是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 颅骨成形术 感染 钛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多功能洗胃床的临床应用效果
17
作者 王芳 陈建荣 +4 位作者 周以瑞 屠新丽 王建 陈苏营 王晓薇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5期44-45,共2页
目的评价自制多功能洗胃床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160例急性中毒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简易洗胃床进行洗胃,观察组采用自制多功能洗胃床进行洗胃。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为(33.32±8.81)min,对照组为(39.2... 目的评价自制多功能洗胃床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160例急性中毒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简易洗胃床进行洗胃,观察组采用自制多功能洗胃床进行洗胃。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为(33.32±8.81)min,对照组为(39.23±15.3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功能洗胃床能显著缩短洗胃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功能全、安全性能好,设计达到临床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洗胃床 中毒 洗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兔颅骨缺损钛网植入后钛离子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蕾 张毅 +2 位作者 严红燕 彭强 堵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以颅骨缺损植入钛网的新西兰兔为观察对象,检测钛离子在体内的释放及变化趋势,为钛金属在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兔48只,雌雄各半,兔龄3~4个月,体质量2.5~3.5 kg。制作颅脑缺损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 目的以颅骨缺损植入钛网的新西兰兔为观察对象,检测钛离子在体内的释放及变化趋势,为钛金属在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兔48只,雌雄各半,兔龄3~4个月,体质量2.5~3.5 kg。制作颅脑缺损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4只,均未植入钛修复体;实验组24只,行钛网修补,随机分为4组(依据术后1、3、6、12个月划分),每组6只。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ICP-MS)测定血清、尿液、毛发及肝、脾、肺、肾、脊髓等钛离子浓度,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钛植入体术后血清和尿液中钛离子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清钛离子浓度[(87.13±10.51)ng/mL]在术后第3个月达到最高,尿液钛离子浓度[(68.32±18.22)ng/mL]在术后第1个月达到最高,随后下降并均在术后第12月钛离子水平逐渐接近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肝、肾、脾、脊髓、淋巴结中钛离子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脏组织器官钛离子浓度均达到最高值,术后有下降趋势。其中脊髓的钛离子浓度在术后1、3、6、12个月[(3.64±0.15)μg/mL、(2.43±0.17)μg/mL、(1.87±0.34)μg/mL、(1.76±0.19)μg/mL]均高于其他内脏组织。结论钛植入体在新西兰兔体内是相对安全的,远期需要建立一个人体相对安全的钛离子浓度检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离子 体内释放 钛离子分布 血液浓度 颅骨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在成年人大脑中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蕾 张毅 张庆俊(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102-104,共3页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用于免疫监视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除了广为接受的免疫功能之外,最近的研究结果指出了小胶质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维持组织平衡。文章介绍了最新的小胶质细胞在成年人大脑中的生理功...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用于免疫监视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除了广为接受的免疫功能之外,最近的研究结果指出了小胶质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维持组织平衡。文章介绍了最新的小胶质细胞在成年人大脑中的生理功能,包括影响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功能的突变,小胶质细胞调节成年人的神经发生,小胶质细胞作为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剂,小胶质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生理功能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打印技术制作钛合金修复体修补兔颅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蕾 张毅 +2 位作者 严红燕 王学建 堵俊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106-2108,2279,共4页
目的通过三维(3D)打印技术协助新西兰兔个体化钛合金修复体进行预制行颅骨缺损修补,探讨3D技术在颅骨缺损重建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兔12只制作颅骨缺损模型成功后,螺旋64排CT薄层无间距逐层扫描获得断层数据后进行格式... 目的通过三维(3D)打印技术协助新西兰兔个体化钛合金修复体进行预制行颅骨缺损修补,探讨3D技术在颅骨缺损重建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兔12只制作颅骨缺损模型成功后,螺旋64排CT薄层无间距逐层扫描获得断层数据后进行格式转换构建三维颅骨立体模型,利用3D打印机进行修复体的三维原型制造,结合模型利用钛合金修复体进行骨性缺损区域精准修补。结果钛合金修复体与骨性缺损区域及边缘组织契合满意,术中一次固定到位,避免反复剪裁,操作阻力小,伤口均一期愈合,不良反应较少,未观察到颅内感染、头皮溃烂、钛合金外露、排出及移位等不良现象。术后颅骨外形与健侧相比更美观、功能修复满意,并邀请三位同行医师评估修复满意度,以100%为满意,取平均值,满意率为98.78%。结论与颅骨缺损修补术相比,3D打印技术可快速、精准结合钛合金,对个体化修复颅骨缺损区尤其是复杂解剖形态"适形"可能更胜一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技术 颅骨缺损 修复 新西兰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