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频案例结合OSCE模式下的情景模拟教学在肿瘤科规培护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柯婧婧 葛晓霞 +2 位作者 徐燕飞 马卫平 顾莉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视频案例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下的情景模拟教学在肿瘤科规培护士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规培护士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常规教学结合视频案例的规培护士42名作为常规... 目的探讨视频案例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下的情景模拟教学在肿瘤科规培护士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规培护士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常规教学结合视频案例的规培护士42名作为常规组,选择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肿瘤内科采用视频案例结合OSCE模式的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规培护士42名作为联合组。常规组护士采用常规教学结合视频案例法教学,联合组护士在常规组教学基础上进行OSCE模式下的情景模拟教学。比较2组护士在肿瘤科规培前及规培结束后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护士核心胜任力评价量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评分;规培结束后,采用教学满意度评估量表评估护士满意度。结果规培前,2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培后,2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规培前,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培前,2组护士个人特质、临床护理能力、沟通能力、临床判断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培后,2组护士个人特质、临床护理能力、沟通能力、临床判断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分均高于规培前,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培前,2组护士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开放思维、寻找真相、求知欲、自信心和认知成熟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培后,2组护士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开放思维、寻找真相、求知欲、自信心和认知成熟度评分均高于规培前,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培前,2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中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动机、合作学习能力和信息素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培后,2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中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动机、合作学习能力和信息素质评分均高于规培前,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护士教学满意度评估量表中教学质量、教师知识储备、学习价值、师生互动、人际关系、课程安排合理性、课后作业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案例结合OSCE模式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显著提高肿瘤科规培护士的考核成绩和岗位胜任力,增强规培护士的批判性思维,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案例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情景模拟教学 肿瘤内科 岗位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增生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任书娟 沈冬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增生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活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202例恶性肿瘤患者为恶性肿瘤组、300例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为良性增生组,选取同期在南通大学... 目的探讨良性增生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活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202例恶性肿瘤患者为恶性肿瘤组、300例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为良性增生组,选取同期在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进行体检的184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的TR活性。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TR活性以及不同类型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TR活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TR活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瘤组和良性增生组患者的TR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恶性肿瘤组患者的TR活性水平高于良性增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等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TR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胃肠息肉、结节类、囊肿类等不同类型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TR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R活性诊断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 0.757~0.825),根据约登指数最大点确定TR活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临界值为8.44U/ml。以TR活性≥8.44 U/ml为诊断标准,其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60.90%,特异度为90.00%,表明TR活性的诊断效能较高;Kappa系数为0.508,表明TR活性检测与实际诊疗结果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的TR活性均显著升高,且TR活性检测对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恶性肿瘤 活性检测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莹莹 王娟娟 唐小慧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5期61-63,共3页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患者联合采用信迪利单抗与XELOX方案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8例,以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34例予XELOX方案治疗,观察组34例在...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患者联合采用信迪利单抗与XELOX方案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8例,以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34例予XELOX方案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肿瘤标志物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标志物与免疫功能水平均分别较对照组的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P>0.05。结论 信迪利单抗联合XELOX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可靠,可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并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 XELOX方案 晚期胃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多柔比星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功能的抑制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瑶 张民安 +3 位作者 周欢 薛庆锋 施文瑜 张亚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2,共11页
目的:探索辛伐他汀单药及其与多柔比星联合用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影响,探究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比较DLBCL肿瘤组织和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中甲羟戊酸(MVA)途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对预... 目的:探索辛伐他汀单药及其与多柔比星联合用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影响,探究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比较DLBCL肿瘤组织和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中甲羟戊酸(MVA)途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不同亚型DLBCL细胞活力的影响;E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相关蛋白及涉及的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MVA途径相关基因在DLBCL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且HMGCR高表达组的DLBCL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更短(均P<0.05)。通过查找人类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数据库发现,DLBCL肿瘤组织中的HMGC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经辛伐他汀及多柔比星单药处理的DLBCL细胞活力均降低,且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辛伐他汀联合多柔比星可达到进一步抑制细胞活力的效果,且GCB亚型细胞的活力在联合用药后被抑制得更为明显。两药单用均可抑制DLBCL细胞的增殖,联合用药后进一步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能力。两药单用均可促进DLBCL细胞的凋亡,联合用药后细胞的凋亡水平进一步提高。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后HMGCR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减少,cleaved-caspase3、Bax表达增加;同时PI3K-Akt促生存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在GCB亚型中更为显著。结论:胆固醇合成通路相关蛋白HMGCR在DLBCL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高表达组预后不佳。降脂药物辛伐他汀联合多柔比星能在细胞水平上进一步影响DLBCL肿瘤细胞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辛伐他汀 多柔比星 增殖抑制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荷瘤鼠的免疫变化及特异性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谢勋鹏 冉立峰 +3 位作者 伍烽 王智彪 范艳敏 赵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H22移植性肝癌后的细胞免疫学变化及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将C57BL/6J近交系小鼠分为HIFU治疗组、HIFU假照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后2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MTT法测定...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H22移植性肝癌后的细胞免疫学变化及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将C57BL/6J近交系小鼠分为HIFU治疗组、HIFU假照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后2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上清液中IFN-γ、TNF-α的含量。结果:HIFU治疗组和对照组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假照组,CD8+T淋巴细胞低于假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HIFU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各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H22肿瘤细胞和S180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与假照组和对照组比较,HIFU组对H2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各组对S180肿瘤细胞的杀伤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各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与H22肿瘤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NF-γ的浓度,与假照组或对照组比较,HIFU组上清液TNF-α和INF-γ浓度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HIFU治疗H22移植性肝癌后,宿主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同时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肿瘤 治疗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忠琴 石太贵 《实用癌症杂志》 2012年第5期528-528,共1页
体位固定技术是保证放射治疗精确度的关键因素,特别是胸腹部肿瘤患者,其体位受多种因素影响,选择合适的固定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对8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放疗采用不同固定技术,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固定技术 胸腹部肿瘤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CML2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梅 马剑波 +3 位作者 吴芸妤 纪易斐 肖明兵 钱坤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SCML2蛋白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GEP-NENs组织和血清标本64例,另外收集同时期胃、肠、胰腺癌(均为腺癌)和胃肠息肉手术患者各30例组织和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SCML2蛋白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GEP-NENs组织和血清标本64例,另外收集同时期胃、肠、胰腺癌(均为腺癌)和胃肠息肉手术患者各30例组织和血清标本。采用TRFIA法检测血清SCML2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SCML2蛋白表达。分析血清SCML2表达与GEP-NENs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GEP-NENs患者血清SCML2蛋白表达量[(62.50±34.0)ng/ml]明显高于腺癌患者[(24.89±15.32)ng/ml]、胃肠息肉患者[(21.83±16.4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SCML2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0.05)。GEP-NENs患者血清SCML2水平与血清CgA水平(r=0.649,P<0.05)、组织SCML2蛋白表达(r=0.814,P<0.05)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血清SCML2诊断GEP-NENs的效能高于血清CgA[0.871(95%CI:0.812~0.930)vs.0.714(95%CI:0.624~0.804)]。GEP-NENs患者随访时间为2~1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为48.0个月(37.6~58.4个月),其中血清SCML2低表达患者中位OS为89.0个月(29.2~148.8个月),高于血清SCML2高表达患者中位OS为42.0个月(28.2~55.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9.442,P=0.002)。结论血清SCML2在GEP-NENs患者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TNM分期、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 SEX COMB on midleg like-2(SCML2)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法(TRFIA) 嗜铬粒素A(Cg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学教学中联合使用PBL和CBL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兴芹 常仁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4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PBL联合CBL在肿瘤学教学中的效果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本院肿瘤科实习生100名,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CBL+PBL教学,对照组LBL教学。结果CBL+PBL组学生的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较LBL组高(P<0.0... 目的探讨PBL联合CBL在肿瘤学教学中的效果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本院肿瘤科实习生100名,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CBL+PBL教学,对照组LBL教学。结果CBL+PBL组学生的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较LBL组高(P<0.05);学生满意度优于LBL组(P<0.05)。结论CBL联合PBL教学,不仅能提高肿瘤学学生成绩,改善满意度,还能克服各自缺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更早融入临床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肿瘤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学 教学改革 综合能力 CBL PBL L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燕 陶敏 刘海燕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8-362,共5页
0引言 肿瘤转移是乳腺癌治疗失败的首要原因。乳腺癌患者循环血中的微转移经常规病理检查和影像检查如X线、CT等均难以发现。
关键词 乳腺癌 微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头颈肿瘤的疗效及对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娟 葛方红 +2 位作者 曹剑锋 何云华 单桂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0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TX)联合铂类治疗头颈肿瘤的疗效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75例头颈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8)采用紫杉醇(PTX)联合铂类治疗,观察组(n=37)采用nab-PTX联合铂类治疗。比较2组不同...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TX)联合铂类治疗头颈肿瘤的疗效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75例头颈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8)采用紫杉醇(PTX)联合铂类治疗,观察组(n=37)采用nab-PTX联合铂类治疗。比较2组不同时点疾病控制率(DCR)、NK细胞活性、毒副反应。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4个周期的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周围神经炎、腹泻、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个周期时NK细胞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头颈肿瘤患者接受nab-PTX联合铂类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延长生存期,提高NK细胞活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紫杉醇 铂类药物 头颈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专用计算仪的开发和应用
11
作者 印滇 王亚非 吴新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647-1649,共3页
为方便广大临床工作者,设计肿瘤专用计算仪方便计算化疗剂量,确认常见肿瘤的TNM分期。根据WHO和NCCN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公式、分期,采用类base的HTBase语言写成软件,灌入硬件,制成成品。
关键词 化疗剂量 肿瘤分期 肿瘤专用计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班膦酸钠联合放射治疗对骨恶性肿瘤的效果评价
12
作者 吉浩明 张燕 +2 位作者 刘春桂 张忠琴 王东霞 《交通医学》 2008年第6期672-673,共2页
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联合局部病灶的放射治疗对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各类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26例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骨局部病灶的姑息放疗,25例单纯采取对骨局部肿瘤病灶姑息放疗,评价两组的止痛效果及骨病灶的... 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联合局部病灶的放射治疗对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各类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26例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骨局部病灶的姑息放疗,25例单纯采取对骨局部肿瘤病灶姑息放疗,评价两组的止痛效果及骨病灶的疗效。结果:放化联合组和单纯放疗组病灶局部疼痛控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骨性病灶骨密度好转率分别为73.1%、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局部放疗有助于缓解骨肿瘤患者的骨痛,改善病灶骨密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班膦酸钠 放射治疗 骨恶性肿瘤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对消化道肿瘤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张亮 王亚非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86-486,共1页
目的 :探讨加温和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及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将 68例进展期腹腔肿瘤患者分为化疗组 3 2例 (对照组 ) ,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组 3 6例 (热灌组 )。结果 :热灌组完全缓解 (CR) 6例 ,部分缓解 (PR) 17例 ,无... 目的 :探讨加温和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及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将 68例进展期腹腔肿瘤患者分为化疗组 3 2例 (对照组 ) ,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组 3 6例 (热灌组 )。结果 :热灌组完全缓解 (CR) 6例 ,部分缓解 (PR) 17例 ,无进展 (NC) 9例。总有效率 63 .9% ,临床受益率 88.9% ;对照组 CR2例 ,PR11例 ,NC10例 ,总有效率 40 .6% ,临床受益率 7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热灌注联合多途径化疗治疗腹腔肿瘤的毒副反应轻微 ,疗效比较高 ,可以接受 ,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肿瘤 热灌注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起肿瘤患者忧郁症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
14
作者 沈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22期3075-3076,共2页
目的:探讨引起肿瘤患者忧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诊治的50例肿瘤忧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50例同期无忧郁症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大小、性别构成、家族病史、家庭... 目的:探讨引起肿瘤患者忧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诊治的50例肿瘤忧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50例同期无忧郁症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大小、性别构成、家族病史、家庭支持程度、文化水平、经济收入、肿瘤疾病知识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年龄(66.56±12.56)岁、缺少家庭支持36.00%、缺少肿瘤疾病知识34.00%,高于对照组的(61.13±13.34)岁、12.00%、12.0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经济收入(1 686.33±234.90)元/月低于对照组的(2 176.90±321.76)元/月,两组比较P<0.05,以上因素是肿瘤患者产生抑郁症的主要影响因素。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家族病史、文化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是一个多因素的结果,通过了解相关因素,可为明确抑郁症提供线索,并指导早期护理预测,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忧郁症 相关因素 护理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
15
作者 王红雨 《工企医刊》 2012年第1期70-71,共2页
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IV度骨髓抑制,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加强皮肤、口腔、会阴部及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以防止感染,配合心理护理,同时联合抗菌素防治感染、粒细胞刺激因子支持治疗等,使患者安全快速度过化疗危险期,同时有助于肿瘤化疗的连续... 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IV度骨髓抑制,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加强皮肤、口腔、会阴部及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以防止感染,配合心理护理,同时联合抗菌素防治感染、粒细胞刺激因子支持治疗等,使患者安全快速度过化疗危险期,同时有助于肿瘤化疗的连续性,及时有效地完成化疗周期起重要作用。骨髓抑制是肿瘤化疗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也是重要剂量限制性毒性[1]。中性粒细胞是机体重要防御屏障,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使患者并发感染的最主要因素,细菌侵入的常见途径为皮肤、消化道、上呼吸道、泌尿道等[2]。通过对此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减少感染的发生,现把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Ⅳ度骨髓抑制 恶性肿瘤 化疗后 患者 中性粒细胞减少 肿瘤化疗药物 IV度骨髓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CE联合阿帕替尼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血管因子、肝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新宝 殷杰 +1 位作者 吉浩明 钱俐 《肝脏》 2020年第9期933-936,共4页
目的探讨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采用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S-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近年来的72例中晚期HCC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S-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S-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两组的肿瘤血管... 目的探讨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采用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S-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近年来的72例中晚期HCC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S-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S-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两组的肿瘤血管炎症因子、肝功能的变化,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EGFR2、MMP-9和caspase-8等肿瘤血管因子指标水平,以及AFP-L3、ALT和LDH等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肿瘤血管因子和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ORR和DCR高于对照组,MTTP和MOS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栓塞后综合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晚期HCC患者采用S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可抑制肿瘤血管再生,改善肝脏功能,提高临床获益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S-TACE 阿帕替尼 肿瘤血管因子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片及体表测量公式联合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毛世方 赵丽红 殷荣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究胸片及体表测量公式联合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升置管精确率。方法: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化疗的200例肿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n=100)采取体表测量公式计... 目的:探究胸片及体表测量公式联合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升置管精确率。方法: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化疗的200例肿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n=100)采取体表测量公式计算PICC置管长度,研究组患者(n=100)采取胸片测量及体表测量公式结合得出PICC置管长度,对比两组患者置管精确率、并发症发生率、长度调整率,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置管精确率(100%)高于对照组(96%),并发症率(2%)低于对照组(9%),置管长度调整率(3%)低于对照组(12%),患者满意率(99%)高于对照组(9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片及体表测量公式联合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提高置管精准率和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长度 胸片测量 体表测量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肝胆胰恶性肿瘤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晨 沈预程 殷荣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对肝胆胰恶性肿瘤腹腔积液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肝胆胰恶性肿瘤腹腔积液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顺铂... 目的探讨对肝胆胰恶性肿瘤腹腔积液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肝胆胰恶性肿瘤腹腔积液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顺铂行HIPEC,观察组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行HIPEC;观察两组的肿瘤、细胞免疫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疗效和化疗毒副反应。结果 3周后两组的AFP、CEA、CA125和CD8;水平低于治疗前,CD4;和CD4;/CD8;水平升高,观察组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ALT和TBA水平低于治疗前,ALB和Fg水平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ORR和DCR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胰恶性肿瘤腹腔积液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行HIPEC,能控制肿瘤发展,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和疾病预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胰恶性肿瘤 腹腔积液 HIPEC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术前NLR、PLR、ALB及肿瘤直径建立预测胃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磊 吴萌 费素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10期1294-1298,共5页
目的探讨胃腺癌患者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标、营养指标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建立术前预测胃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443例胃腺癌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胃腺癌患者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标、营养指标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建立术前预测胃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443例胃腺癌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后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278例)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N0,165例),比较两组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标、白蛋白、肿瘤标志物、肿瘤直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和RMS程序包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以及绘制校正曲线和ROC曲线对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N+组与N0组相比,白细胞(WBC,P<0.001)、中性粒细胞(NE,P<0.001)、单核细胞(MON,P=0.050)、血小板(PLT,P<0.001)、纤维蛋白原(FIB,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P<0.001)、血小板/淋巴细胞(PLR,P<0.001)、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P<0.001)、CEA(P<0.001)、CA199(P=0.001)、肿瘤直径(P<0.001)均升高,淋巴细胞(LY)、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白蛋白(ALB)降低(均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LR、PLR、ALB、肿瘤直径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3.134、3.667、0.347、3.046。列线图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888(95%CI:0.858~0.919),校准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联合术前外周血NLR、PLR、ALB和肿瘤直径建立的列线图模型符合度良好,可较准确个体化预测胃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淋巴结转移 炎症指标 白蛋白 肿瘤直径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临床路径落实单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殷荣华 蔡义红 +2 位作者 毛世方 陆滢滢 江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23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PICC临床路径落实单在肿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我科PICC置管的患者10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落实单进行PICC护理教育,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用调... 目的:探讨PICC临床路径落实单在肿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我科PICC置管的患者10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落实单进行PICC护理教育,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用调查表的形式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对患者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患者PICC知识知晓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临床路径落实单显著提高了置管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提升患者满意度,能够有效改善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提高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临床路径落实单 护理健康教育 护理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