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教育与口腔专科干预对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
1
作者 彭海燕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与口腔专科干预对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南通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160例患者,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与口腔专科干预对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南通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160例患者,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与口腔专科干预。对比两组口腔健康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PLI及GI对比,P>0.05;干预后PLI及GI对比,P<0.05。观察组正畸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正畸治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口腔专科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口腔健康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口腔专科干预 正畸治疗 口腔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口腔正畸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燕 杨泞珲 方琴琴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5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口腔正畸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南通市口腔医院门诊口腔正畸科收治口腔正畸患者11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口腔正畸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南通市口腔医院门诊口腔正畸科收治口腔正畸患者11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正畸护理,实验组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获取两组护理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门诊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门诊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口腔正畸科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可提高门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常规口腔正畸护理 门诊护理质量评分 门诊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前正畸对老年牙列缺损病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陆胜男 石慧 +1 位作者 缪婧 夏文倩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修复前正畸治疗老年牙列缺损的效果及对病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南通市口腔医院就诊的牙列缺损老年人3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修复前正畸组(n=15)和直接修复组(n=22)。治疗前后,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 目的探讨采用修复前正畸治疗老年牙列缺损的效果及对病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南通市口腔医院就诊的牙列缺损老年人3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修复前正畸组(n=15)和直接修复组(n=22)。治疗前后,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中文版-14(OHIP-14)对病人口腔健康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前,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正畸组OHIP-14量表疼痛与不适维度得分高于直接修复组(P<0.05)。治疗后,2组OHIP-14量表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修复前正畸组OHIP-14量表总分以及疼痛与不适维度的改变值高于直接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满意度以及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前正畸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直接修复组(P<0.05)。2组治疗费用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列缺损的老年人,修复前先进行正畸治疗能提高其口腔功能以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但存在治疗时间较长、费用较高等不足,对于老年牙列缺损病人,应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口腔修复 牙列缺损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行口腔正畸治疗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4
作者 陆胜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8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基础病(牙周病)和口腔正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该组患者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牙周袋深度的变化。结果经口腔正畸治疗后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基础病(牙周病)和口腔正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该组患者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牙周袋深度的变化。结果经口腔正畸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16%,较治疗前患者的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以及牙周袋深度均明显减小,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能够降低牙周袋深度、纠正前牙覆牙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生牙行正畸牵引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陈双喜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分析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前牙埋伏阻生行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前牙区埋伏阻生牙患者40例,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对其口腔颌面部扫描及三维重建,通过影像学和临床判断设计阻生牙的萌出路径,转... 目的:分析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前牙埋伏阻生行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前牙区埋伏阻生牙患者40例,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对其口腔颌面部扫描及三维重建,通过影像学和临床判断设计阻生牙的萌出路径,转口腔颌面外科开窗,在裸露的牙面上粘结舌侧链行正畸牵引。牵引结束后拍摄CBCT,对影像资料进行测量,分析阻生牙及对侧同名牙治疗前后牙体长度的变化。结果:32例阻生牙牵引至正常位置,牙体稳定、牙髓活力及牙周组织正常。牵引成功的阻生前牙牙体长度增长量为(2.05±1.60) mm,显著大于对侧同名牙(0.99±1.25) mm(P<0.05),牵引前及治疗后阻生牙的长度均显著小于对侧同名牙(均P<0.001)。结论 :正畸牵引能促进阻生牙发育,但和正常萌出的牙齿还有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牙 正畸牵引 舌侧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ach back宣教模式对青少年正畸患儿口腔保健效能和牙周健康指数的影响
6
作者 陈琼琼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10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Teach back宣教模式对青少年正畸患儿口腔保健效能和牙周健康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口腔医院正畸科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青少年正畸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宣教模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其中42例进行常规宣教... 目的探讨Teach back宣教模式对青少年正畸患儿口腔保健效能和牙周健康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口腔医院正畸科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青少年正畸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宣教模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其中42例进行常规宣教为对照组,另43例以常规宣教和Teach back宣教模式进行宣教为观察组。比较宣教前后两组患儿的口腔保健效能和牙周健康指数评分、宣教后治疗依从性评分及患儿和家长满意度。结果宣教后观察组患儿的口腔保健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牙周健康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和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ch back宣教模式对青少年正畸患儿的口腔保健效能、牙周健康指数、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和家长满意度均有显著的影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 back 青少年 口腔正畸 口腔保健 牙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高美琴 顾永佳 +3 位作者 吴燕平 姚宁 陆建锋 王林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466-468,共3页
目的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支抗应用,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支抗相比较,总结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不足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上颌严重前突的拔牙矫正患者24人,矫治设计需强支抗,随机分成研... 目的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支抗应用,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支抗相比较,总结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不足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上颌严重前突的拔牙矫正患者24人,矫治设计需强支抗,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2人,试验组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对照组用口外弓加Nance弓或者横腭杆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对治疗前后利用X线头颅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试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未发生明显移动(P>0.05),而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前移3.7 mm,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有效治疗上颌前突畸形,可代替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强支抗,具有舒适、操作简便灵活,可即刻受力,不依赖于患者合作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微螺钉型种植体 上颌前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温度感觉功能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顾鑫宇 张静露 +1 位作者 吕冬 陈文静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83-587,共5页
目的:观察正畸治疗和正颌手术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温度感觉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例平均年龄在20.9±1.74岁的骨性Ⅲ类错患者,进行温度觉的定量感觉检查(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s,QST)。检查部位在双侧眶下孔(V2L、V2R)、双... 目的:观察正畸治疗和正颌手术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温度感觉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例平均年龄在20.9±1.74岁的骨性Ⅲ类错患者,进行温度觉的定量感觉检查(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s,QST)。检查部位在双侧眶下孔(V2L、V2R)、双侧颏孔(V3L、V3R)和左手大鱼际。检测时间分别在正畸治疗前(T0)、正颌手术前(T1)、正颌手术后2个月(T2)和正颌手术后6个月(T3)。检查项目包括冷感阈值(cold detection threshold,CDT)、温感阈值(warm detection threshold,WDT)、冷痛阈值(cold pain threshold,CPT)和热痛阈值(hot pain threshold,HPT)4项指标。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1与T0相比,V2L(P=0.006)和V2R(P=0.017)的温感阈值降低(敏感性增高),V2L(P=0.028)的冷感阈值增加(敏感性降低),V2R(P=0.028)和V3R(P=0.017)的热痛阈值增加(敏感性降低)。T3与T0相比,V3L(P=0.024)的温感阈值增加(敏感性降低),V2R(P=0.036)、V3L(P=0.012)和V3R(P=0.044)的冷痛阈值降低(敏感性增高),V2L(P=0.009)、V2R(P=0.034)、V3L(P=0.032)和V3R(P=0.001)的热痛阈值增加(敏感性降低)。T2期的麻木症状在是T0期的93.3%,T3期的麻木症状在是T0期的20%。有无颏成形术对患者在T2期(P=0.303)和T3期(P=0.530)的感觉变化无影响。结论:正畸治疗和正颌手术均会影响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温度感觉功能,各个阶段手部的感觉功能无改变。但大多数患者的温度感觉功能在半年后会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感觉测试 正颌手术 正畸治疗 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伏阻生尖牙的开窗及正畸牵引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兴梅 胡国强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489-490,共2页
将51例尖牙埋伏阻生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和激光两组进行开窗正畸牵引,并对激光开窗面积大小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激光开窗优于手术开窗;开窗面积较小、未显露釉牙骨质界(CEJ)组优于显露CEJ组(P<0.05).分析认为... 将51例尖牙埋伏阻生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和激光两组进行开窗正畸牵引,并对激光开窗面积大小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激光开窗优于手术开窗;开窗面积较小、未显露釉牙骨质界(CEJ)组优于显露CEJ组(P<0.05).分析认为,激光去除软组织+手术去骨为最佳开窗方法,较小开窗面积和较轻牵引力的联合作用对治疗后的牙周组织健康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牙 阻生 埋伏阻生 正畸 激光开窗 开窗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e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正畸治疗疼痛的相关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顾永佳 高美琴 +5 位作者 吴燕平 姚宁 陆建锋 熊斌 陈双喜 夏文倩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4期294-295,共2页
目的:探寻正畸治疗中牙齿受力后初始疼痛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比较使用Time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托槽治疗后疼痛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12~16岁正畸患者52例(平均14.5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粘结Time自锁托槽,对照组粘结传统直丝托槽,通... 目的:探寻正畸治疗中牙齿受力后初始疼痛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比较使用Time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托槽治疗后疼痛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12~16岁正畸患者52例(平均14.5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粘结Time自锁托槽,对照组粘结传统直丝托槽,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初次加力后1周内正畸疼痛,软组织刺激痛及溃疡的发生情况,以及疼痛对饮食和睡眠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正畸治疗后4 h开始感觉正畸疼痛,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随后的24、48 h疼痛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弱,到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而两组在正畸治疗后的牙周疼痛强度、发生率;软组织刺激痛、溃疡发生率及疼痛对饮食和睡眠的影响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后的疼痛为牙周疼痛和软组织刺激痛,疼痛的发生和强度与托槽种类无相关性,但可通过医患的充分交流、黏膜保护蜡等措施得以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疼痛 自锁托槽 传统直丝托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正畸中定期牙周洁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建锋 《淮海医药》 CAS 2007年第6期520-521,共2页
目的探讨在固定正畸时口腔卫生宣教和牙周洁治对维护患者口腔卫生,减少牙周组织疾病,预防牙齿脱矿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成2组:口腔卫生宣教组,口腔卫生宣教加牙周洁治组。分别在矫治前,矫治2个月时,矫治6个月,测量... 目的探讨在固定正畸时口腔卫生宣教和牙周洁治对维护患者口腔卫生,减少牙周组织疾病,预防牙齿脱矿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成2组:口腔卫生宣教组,口腔卫生宣教加牙周洁治组。分别在矫治前,矫治2个月时,矫治6个月,测量并记录患者临床牙周指标;矫治结束去除矫治器时观察牙齿脱矿情况。结果接受固定矫治后,口腔卫生宣教加牙周洁治组的临床牙周指标低于口腔卫生宣教组;去除矫治器时,口腔卫生宣教加牙周洁治组的牙齿脱矿率及脱矿程度低于口腔卫生宣教组。结论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并且定期进行牙周洁治可以有效减少固定矫治患者牙龈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并能明显减少牙齿脱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矫正器 牙周洁治 牙周指标 脱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皮质微钻孔术辅助压低磨牙在修复前正畸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陆建锋 郭海波 邱憬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000-1005,共6页
目的研究骨皮质微钻孔对伸长牙压入速度的影响并评价骨皮质微钻孔加速压低伸长牙的安全稳定性。方法收集44例下颌单侧第一磨牙缺失,对颌磨牙伸长,需在修复前压低上颌磨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经局部麻醉后,在目标... 目的研究骨皮质微钻孔对伸长牙压入速度的影响并评价骨皮质微钻孔加速压低伸长牙的安全稳定性。方法收集44例下颌单侧第一磨牙缺失,对颌磨牙伸长,需在修复前压低上颌磨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经局部麻醉后,在目标牙的颊侧和腭侧分别植入微种植支抗钉,术后即刻用链状橡皮圈横跨牙齿牙合面加力,压至目标牙与邻牙边缘嵴相平齐为止,随后修复缺失的下颌磨牙。研究组也进行如上操作,并分别在目标牙颊侧和腭侧的近中、远中四个区域,用手动工具助攻丝锥钻孔,穿透皮质骨,深度达骨皮质下2 mm。每个区域钻3个孔,孔间距3 mm。观察两组患者的压低距离、压入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牙根吸收情况及稳定性。结果对照组的平均压低距离为2.37 mm,研究组为2.36 mm,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平均压入时间6.2个月,研究组平均压入时间5.0个月,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两组的术后疼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牙根吸收情况观察显示,对照组的牙根吸收率大于研究组。结论骨皮质微钻孔术可加速牙齿压入速度,进而缩短疗程,使患者能尽早进行义齿修复,还可降低牙根吸收风险,且不增加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质微钻孔 微种植支抗 磨牙压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美琴 顾永佳 +2 位作者 姚宁 吴燕平 陆建锋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中,上颌第一磨牙和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研究牙列拥挤、前突16例患者,年龄13~23岁。矫治设计上颌需强支抗,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在矫治器粘结之前植入微螺... 目的:研究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中,上颌第一磨牙和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研究牙列拥挤、前突16例患者,年龄13~23岁。矫治设计上颌需强支抗,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在矫治器粘结之前植入微螺钉型种植体。种植体植入于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嵴上,位于两邻牙牙根之间。治疗早期应用微螺钉进行尖牙向后结扎,后期以轻力每侧100~150 g力远移上颌尖牙,内收上前牙,排齐牙齿。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切牙和磨牙的治疗变化。结果: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16例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P>0.05),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动(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是一种稳固、舒适的支抗系统,可以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达到支抗磨牙的稳定,有效治疗拥挤、前突畸形,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正畸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微螺钉型种植体 前突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正畸矫治技术对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慧 顾永佳 +1 位作者 高美琴 陆胜男 《交通医学》 2018年第5期440-441,443,共3页
目的:比较安氏II类2分类患者戴用固定矫治器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大小,探讨两种矫正技术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正畸科矫正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40例,其中固定矫治组20例采用传统固定矫治,隐形矫治组20... 目的:比较安氏II类2分类患者戴用固定矫治器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大小,探讨两种矫正技术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正畸科矫正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40例,其中固定矫治组20例采用传统固定矫治,隐形矫治组20例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正。分别利用Exam Vision软件测量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各间隙距离,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固定矫治组治疗前上间隙3.14±0.67 mm、前间隙2.22±0.33 mm、后间隙1.92±0.09 mm,治疗后上间隙3.17±0.32 mm、前间隙2.34±0.45 mm、后间隙1.98±0.85 mm;隐形矫治组治疗前上间隙3.03±0.64 mm、前间隙2.21±0.13 mm、后间隙2.01±0.41 mm,治疗后上间隙3.05±0.46 mm、前间隙2.29±0.48 mm、后间隙2.13±0.59 mm。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各间隙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安氏II类2分类患者时,固定矫治技术和隐形矫治技术对颞下颌关节位置的变化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无托槽隐形技术 固定矫治技术 颞下颌关节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下颌前牙先天性缺失20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双喜 高美琴 +2 位作者 顾永佳 陆建锋 熊斌 《交通医学》 2011年第5期525-526,共2页
目的:探讨下颌前牙先天性缺失患者行正畸治疗的最佳方案选择。方法:采用标准MBT直丝弓矫治器对下颌前牙先天性缺失20例患者行矫治。其中采用非拔牙矫治6例,拔牙矫治14例。结果:经矫治后20例均达到协调牙颌面外观,前牙排列整齐,后牙尖窝... 目的:探讨下颌前牙先天性缺失患者行正畸治疗的最佳方案选择。方法:采用标准MBT直丝弓矫治器对下颌前牙先天性缺失20例患者行矫治。其中采用非拔牙矫治6例,拔牙矫治14例。结果:经矫治后20例均达到协调牙颌面外观,前牙排列整齐,后牙尖窝锁结关系较好。矫治时间15~24个月,平均20个月。正畸治疗后戴用保持器,回访1~1.5年,仅1例未坚持戴保持器,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正畸治疗方案,能达到协调的牙颌面外观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先天缺失 正畸 MBT直丝弓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正畸患者的心态及心理辅导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永佳 高美琴 姚宁 《淮海医药》 2005年第6期459-460,共2页
目的探讨成年正畸患者的就诊心态及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措施。方法将120例成年患者的就诊心态归类为三种类型即合理要求型、焦虑多疑型、要求过高型,并配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进行牙面畸形的正畸治疗。结果除2例因工作原因而转院治疗外,其余... 目的探讨成年正畸患者的就诊心态及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措施。方法将120例成年患者的就诊心态归类为三种类型即合理要求型、焦虑多疑型、要求过高型,并配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进行牙面畸形的正畸治疗。结果除2例因工作原因而转院治疗外,其余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充分了解成年正畸患者的就诊心态,加强对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以及保持阶段的心理辅导,可以使得成年患者的正畸治疗能够达到医生与病人、美学与心理学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心理学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错牙合Begg正畸矫正对上唇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17
作者 冯兴梅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426-426,共1页
对34例安氏Ⅱ′错牙合采用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拔44+44(4个第一双尖牙)进行矫正,评价正畸矫正对上唇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结果,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者,效果较好;而对上颌拥挤不严重,或存在较大鼻唇角者,以及复合错... 对34例安氏Ⅱ′错牙合采用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拔44+44(4个第一双尖牙)进行矫正,评价正畸矫正对上唇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结果,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者,效果较好;而对上颌拥挤不严重,或存在较大鼻唇角者,以及复合错牙合机理者效果欠佳。分析认为,在临床诊断和设计时,应把软组织的形态变化考虑进去,根据不同的错牙合机理及软组织侧貌等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 软组织侧貌 正畸矫正 错He BEGG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局部炎症对小鼠正畸牙齿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张馨艺 陈楠 +4 位作者 李萌 隋秉东 马灿灿 胡成虎 金钫 《口腔生物医学》 2018年第4期177-181,共5页
目的:利用小鼠正畸牙模型探究牙周炎静止期局部炎症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取12周龄C57小鼠,上颌磨牙区腭侧牙龈局部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牙周炎症模型,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为对照,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牙槽骨嵴... 目的:利用小鼠正畸牙模型探究牙周炎静止期局部炎症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取12周龄C57小鼠,上颌磨牙区腭侧牙龈局部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牙周炎症模型,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为对照,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牙槽骨嵴丢失情况。于牙周炎静止期建立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使用30 g力值加力7 d,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上颌骨骨密度和牙移动距离。结果:LPS刺激小鼠所致的牙周炎在静止期进行正畸加力,相比于生理盐水注射后正畸加力,上颌骨骨密度轻度降低(P<0.05),牙移动距离明显增加(P<0.05)。结论:牙周局部炎症环境可促进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本研究结果为临床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的正畸效果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价值,对牙齿移动条件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正畸牙齿移动 脂多糖 MICRO-CT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腭穹窿后部骨组织CBCT测量分析
19
作者 陆建锋 史睿颖 符赵南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腭穹窿后部骨组织厚度并分析植入安全区域,为临床上微种植体支抗辅助矫治磨牙正锁[牙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南通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共100例,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 目的:探讨成人腭穹窿后部骨组织厚度并分析植入安全区域,为临床上微种植体支抗辅助矫治磨牙正锁[牙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南通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共100例,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不同性别及第二磨牙对应的腭穹窿后部15个位点的腭骨垂直向厚度,分析腭穹窿后部骨板厚度影响因素。结果:性别、近远中距离、腭旁距腭中缝距离均可影响腭穹窿后部骨组织厚度。男性骨质较女性略厚(P<0.001);骨组织厚度由第一、二磨牙接触点水平向远中依次减小(P<0.001);腭中缝骨质较厚,越靠近腭旁区域骨质越薄(P<0.001)。结论:腭穹窿后部腭中缝区域为植入微种植体较安全区域,男性安全区域范围大于女性,临床上可参考相应安全区域辅助矫治第二磨牙正锁[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Ⅰ类错[牙合] 微种植体支抗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腭穹窿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安氏I、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顾永佳 陆胜男 +3 位作者 高美琴 顾鑫宇 石慧 马俊青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94-696,共3页
目的 :应用锥体束CT(CBCT)测量青少年安氏I、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比较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实验设计的安氏I、Ⅱ类患者共90例,其中I类30例,Ⅱ类1分类30例,2分类亦为30例。研究对象摄取CBCT,使用Exam Vision软件... 目的 :应用锥体束CT(CBCT)测量青少年安氏I、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比较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实验设计的安氏I、Ⅱ类患者共90例,其中I类30例,Ⅱ类1分类30例,2分类亦为30例。研究对象摄取CBCT,使用Exam Vision软件进行关节间隙的测量,测量出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位置,利用SPSS17.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位置,安氏Ⅱ类患者较安氏I类患者前间隙大,后间隙小;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较1分类患者上间隙、前间隙明显增大,后间隙缩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安氏Ⅱ类患者髁突长度显著小于安氏I类患者,安氏Ⅱ类2分类者尤其短(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Ⅱ类患者较I类患者髁突位置明显靠后下且髁突长度变短,Ⅱ类2分类患者尤为明显,应尽早进行正畸治疗,引导髁突回归正常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安氏Ⅱ类错畸形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