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5年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朱美君 徐明 +2 位作者 宋磊 季菊花 周峰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调查2013—2015年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儿950例,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季节分布,肺炎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 目的调查2013—2015年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儿950例,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季节分布,肺炎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950例患儿送检样本中检测出120例阳性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12.63%。其中0~6个月婴儿的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最低,3~14岁患儿的检出率最高;55例男患儿检测出阳性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10.19%,65例女患儿检测出阳性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15.85%;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阳性检出率为20.00%,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阳性检出率为10.97%;夏季患儿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17.52%,高于春、秋、冬季;肺炎支原体对吉他霉素、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多西环素敏感率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低;120株标本中耐药组有34株,非耐药组有86株,其中耐药组有21株发生基因突变,非耐药组有10株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率显著低于耐药组。结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生在3~14岁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夏季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致病菌株及耐药情况选择针对性抗菌药物,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病原菌 肺炎支原体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南通市学龄儿童双酚A暴露现状及其与肥胖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赵金华 洪菲 +2 位作者 陆生丽 周峰 徐明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6期2263-2265,共3页
目的探究南通市学龄儿童双酚A暴露现状及其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抽取600名小学(来自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在校生,测量、评估儿童的体格状况,同时收集其尿液样本,开展双酚A浓度检测,分析男童与女童之间... 目的探究南通市学龄儿童双酚A暴露现状及其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抽取600名小学(来自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在校生,测量、评估儿童的体格状况,同时收集其尿液样本,开展双酚A浓度检测,分析男童与女童之间的双酚A差异,以及肥胖与双酚A暴露之间的关系。结果学龄儿童双酚A总检出率为76.00%,男童检出率为78.32%,女童检出率为73.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校正前后女童的双酚A浓度[(1.20±0.31)ng/mL,(2.46±0.63)ng/mL]均明显高于男童[(0.93±0.27)ng/mL,(0.83±0.11)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0名学龄儿童中,有12.83%为肥胖、20.17%为超重、64.33%为正常、2.67%为消瘦,各组双酚A检出率分别为77.92%、74.38%、76.17%、75.00%,各组检出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的双酚A水平分别为(2.36±0.25)ng/mL、(2.05±0.36)ng/mL,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43±0.24)ng/mL和消瘦组的(1.26±0.31)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酚A暴露情况在学龄儿童中普遍存在,肥胖儿童尿中双酚A水平高于体重正常儿童,提示双酚A暴露可能是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 学龄儿童 双酚A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PPS床边带教方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路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7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SNAPPS床边带教方法在医学院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1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讲授式床边带教方式,研究组学... 目的探讨SNAPPS床边带教方法在医学院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1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讲授式床边带教方式,研究组学生采用SNAPPS床边带教方法。比较2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2组学生教学前临床综合能力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研究组评估判断维度[(92.79±5.27)分]、抗压能力维度[(95.97±3.52)分]、应对能力维度[(93.64±2.47)分]、自我定位维度[(94.87±3.11)分]、专业发展维度[(92.16±3.17)分]、交际能力维度[(94.17±2.63)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89.97±5.1)分;(93.49±3.73)分;(90.17±3.44)分;(91.25±2.47)分;(89.97±4.63)分;(91.16±2.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学生教学前考核成绩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研究组操作技能[(92.16±2.11)分]、理论知识[(94.11±2.47)分]、护理评估[(92.67±4.17)分]、健康教育[(92.67±3.25)分]、危重处理[(93.97±2.14)分]、护理病历书写[(94.16±3.16)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90.49±3.47)分;(92.86±2.47)分;(90.49±4.61)分;(91.16±2.11)分;(92.23±4.31)分;(91.17±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教学内容[(94.16±3.16)分];培训形式[(95.46±2.14)分];理解程度[(93.16±2.41)分];总平均分[(94.89±3.61)分]均高于对照组[(91.24±2.11)分;(93.75±3.63)分];[(91.64±4.16)分;(93.23±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APPS床边带教方法在医学院儿科学教学中应用可有效提升学生临床综合能力以及考核成绩,具有较高的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带教 SNAPPS模式 儿科学 教学方法 满意度 临床综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顾近仁 单丽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5期480-481,共2页
复方丹参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进展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顾近仁,单丽玲近几年来随着对丹参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发现其除具理气开窍活血化瘀作用外,还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护肝、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抗癌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 复方丹参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进展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顾近仁,单丽玲近几年来随着对丹参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发现其除具理气开窍活血化瘀作用外,还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护肝、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抗癌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复方丹参的临床用途日趋广泛。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 临床疗效 活血化瘀 抗氧化 抗菌消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维生素A水平与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缪伶伶 朱小波 +3 位作者 章波 陈晚琴 吴霞 夏建锋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分析脐血维生素A(VA)水平与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分娩的92例CMPA新生儿为CMPA组,同期健康新生儿92例为对照组。CMPA组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中度组67例和重度组25例。比较各组新生儿脐血及新生儿血VA、... 目的分析脐血维生素A(VA)水平与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分娩的92例CMPA新生儿为CMPA组,同期健康新生儿92例为对照组。CMPA组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中度组67例和重度组25例。比较各组新生儿脐血及新生儿血VA、新生儿血嗜酸性粒细胞数目(EC)、免疫球蛋白E(IgE)和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相关性分析脐血VA与新生儿血VA、EC、IgE及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脐血VA对新生儿发生CMPA的预测价值。结果脐血VA、新生儿血VA、CD3^(+)、CD3^(+)CD4^(+)、CD3^(+)CD8^(+)水平为对照组>轻中度组>重度组,而新生儿血IgE、EC、CD3^(-)CD19^(+)为对照组<轻中度组<重度组。在轻中度组、重度组及184例新生儿中,脐血VA与新生儿血CD3^(+)、CD3^(+)CD4^(+)、CD3^(+)CD8^(+)均呈正相关(P<0.05),与IgE、EC、CD3^(-)CD19^(+)均呈负相关(P<0.05);在重度组及184例新生儿中,脐血VA与新生儿血VA呈正相关(P<0.05)。脐血VA对CMPA的发生及CMPA的严重程度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VA缺乏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CMPA,且与CMPA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牛奶蛋白过敏 新生儿 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1年南通地区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储晓彬 赵晓冬 宦峰 《交通医学》 2012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南通地区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其流行趋势,为重症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l月至2011年12月3年收治的儿童手足口病1 066例临床特征、治疗转归及病原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儿1 06... 目的:探讨南通地区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其流行趋势,为重症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l月至2011年12月3年收治的儿童手足口病1 066例临床特征、治疗转归及病原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儿1 066例中的普通病例825例(77.4%),重症病例241例(22.6%)。发病年龄4个月~12岁,平均2.68岁,1~5岁最多(84.0%)。发病月份以5~7月和10~12月最多,共800例(75.0%),其中重症病例189例(23.6%)。普通病例咽拭子送检128例,病原检测阳性88例(68.8%),其中EV71 53例(60.2%),Cox A16 26例(29.5%),ECHO9例(10.3%)。重症病例咽拭子送检148例,病原检测阳性110例(74.3%),EV71 80例(72.7%),Cox A16 20例(18.2%),ECHO10例(9.1%)。普通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6.25天,重症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2.45天。重症病例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其中危重病例6例均伴有神经源性肺水肿,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治愈出院4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结论:手足口病是儿科较常见的传染病,重症病例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表现为主,早期发现重症病例,防止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可最大限度降低手足口病的病死率、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斑丘疹 疱疹 儿童 柯萨奇病毒 肠道病毒71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团队的学习教学模式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瑜 赵晓冬 +1 位作者 许铖 洪菲 《科技视界》 2018年第25期106-106,20,共2页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主要的课程。儿科学内容抽象,不易理解记忆,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将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 based learning, TBL)的教...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主要的课程。儿科学内容抽象,不易理解记忆,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将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 based learning, TBL)的教学模式引入儿科学教学过程中,是儿科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探索。本文对TBL在本科生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及体会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学 基于团队的学习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意外急症81例分析
8
作者 顾近仁 候静红 《交通医学》 1995年第1期86-87,共2页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感染性疾病的比例逐年下降,而非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意外急症的比例相对增高。据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协作组,对1991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传染病的死亡率下降至第6位,仅占6.3%,而意外事故的...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感染性疾病的比例逐年下降,而非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意外急症的比例相对增高。据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协作组,对1991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传染病的死亡率下降至第6位,仅占6.3%,而意外事故的死亡率上升至第3位,占13.4%,且是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为引起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现将我院1989~1993年诊治的81例儿科意外急症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急症 意外急症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洪菲 宋磊 +1 位作者 季菊花 储晓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以及其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102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98例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早产儿...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以及其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102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98例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早产儿相关临床指标,并在出生后7d实施MRS、DWI检查,比较两组MRS代谢指标、DWI参数差异,使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MRS代谢指标、DWI参数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RS联合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予以病例组患儿长期随访,在矫正年龄6个月时使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并分析2组患儿MRS代谢指标、DWI参数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病例组N-乙酰天冬氨酸(NAA)、NAA/Cr、rADC明显低于对照组,肌酸(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显示NAA、NAA/Cr、rADC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存在负相关关系(r<0,P<0.05);Cr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存在正相关关系(r>0,P<0.05)。绘制ROC显示NAA、Cr、NAA/Cr以及rADC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具有较低的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629、0.630、0.605、0.603;MRS联合DWI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AUC为0.713。随访结果显示102例患儿中21例为边缘状态,53例为发育异常,共74例为预后不良组,另28例发育良好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儿NAA、NAA/Cr、rADC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Cr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显示NAA、NAA/Cr、rADC与脑白质损伤患儿预后不良存在负相关关系(r<0,P<0.05);Cr与预后不良存在正相关关系(r>0,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NAA、NAA/Cr以及rADC对脑白质损伤患儿预后具有较低的评估价值,AUC分别为0.641、0.639、0.688;Cr、MRS联合DWI对脑白质损伤患儿预后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AUC分别为0.755、0.833,以联合评估价值最高。结论MRS联合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以及其预后均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SPA表达及与肺功能的关系
10
作者 路燕 宋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5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的表达水平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的表达水平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RMPP患儿为对象,以同期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且无肺部感染的50例患儿为对照组。RMPP患儿于急性期、恢复期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A检测以及肺功能指标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_(1)/FVC],对照组同样如此。比较三者检测结果差异,使用Pearson分析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A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MPP患儿肺泡灌洗液中的SPA急性期(59.82±12.64)μg/L、恢复期(129.91±24.86)μ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PP急性期、RMPP恢复期的FEV_(1)、FVC、FEV_(1)/FVC(80.95±6.88)%、(88.41±5.75)%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PP患儿于急性期时肺泡灌洗液中的SPA较恢复期低,FEV_(1)、FVC、FEV_(1)/FVC较恢复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PP患儿肺泡灌洗液中SPA水平与FEV_(1)、FVC、FEV_(1)/FVC呈正相关(P<0.05)。结论RMPP患儿病情处于急性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SPA表达相较病情恢复阶段更低,同时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A水平与其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肺功能 急性期 恢复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早产儿GDS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文晶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5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早产儿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语言发育迟缓早产儿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训练)及观察组(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各43例。... 目的:探究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早产儿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语言发育迟缓早产儿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训练)及观察组(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各4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格塞尔发育量表(GDS)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语言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DQ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300潜伏期均降低、波幅均升高,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语言行为评估量表(Ver-B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er-BAS评分均升高,观察组Ver-B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可改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发育商,提高语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康复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 早产儿 格塞尔发育量表 事件相关电位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开展早期预见性护理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改善探讨
12
作者 张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181-184,共4页
评价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开展早期预见性护理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选定起始时间为2023年4月~2024年4月,于此期间选择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支气管炎患儿为调查目标,筛选出符合标准的68例,依据随机双盲法均匀分组,予以常规护... 评价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开展早期预见性护理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选定起始时间为2023年4月~2024年4月,于此期间选择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支气管炎患儿为调查目标,筛选出符合标准的68例,依据随机双盲法均匀分组,予以常规护理的组名是对照组,予以早期预见性护理的是观察组,评价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满意度、心理状态、气道通气功能和症状消退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干预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其家长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的情绪状态和气道通气功能的改善效果对比差异无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情绪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其通气功能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意义,结果 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期间的喘憋、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临床早期开展预见性护理不仅能规避和预防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的不良反应,正确疏导患儿的治疗心态,还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气道通气功能,促使其症状快速消退,值得临床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炎 早期预见性护理 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YR61、H-FABP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黄佳骏 宋磊 朱美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203-1206,1211,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组,并分为轻度组(42例)、... 目的 探讨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组,并分为轻度组(42例)、中度组(35例)、重度组(28例),另选择同期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入院后检测血清CYR61、H-FABP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CYR61、H-FABP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组血清CYR61、H-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血清CYR61、H-FABP水平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YR61评估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AUC为0.843(95%CI:0.824~0.893);血清H-FABP评估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AUC为0.864(95%CI:0.814~0.914);二者联合评估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AUC为0.925(95%CI:0.875~0.97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R61(OR=3.050,95%CI:1.738~5.352)、H-FABP(OR=3.773,95%CI:1.845~7.717)、C反应蛋白(OR=2.349,95%CI:1.584~3.483)及氧合指数(OR=1.944,95%CI:1.444~2.619)均为影响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CYR61、H-FABP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均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有关,有望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联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对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14
作者 黄佳骏 陆泓屹 +1 位作者 张宇翔 宋磊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6期747-750,共4页
目的分析米诺环素联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对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RMPP患儿11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 目的分析米诺环素联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对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RMPP患儿11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诺环素口服以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疗法。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93%(51/58)高于对照组70.69%(41/58)(χ^(2)=5.254,P<0.05)。联合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6.83±1.25)d、(6.59±1.24)d、(6.14±2.13)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1.34±1.97)d、(9.46±1.57)d、(9.78±2.65)d](t=14.722,10.925,8.154,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TNF-α、CRP、TIM-3水平[分别为(45.26±6.31)pg·mL^(-1)、(13.64±4.57)mg·L^(-1)、(5.74±1.13)ng·L^(-1)]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7.61±6.02)pg·mL^(-1)、(26.76±6.94)mg·L^(-1)、(8.69±1.21)ng·L^(-1)](t=10.785,12.025,13.570,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0%(4/58)vs 15.52%(9/58),χ^(2)=2.166,P>0.05]。结论米诺环素联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小儿RMPP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缩短患儿病程,降低患儿血清TNF-α、CRP、TIM-3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米诺环素 甲泼尼龙 炎症因子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与镇静评分系统评价机械通气患儿镇静程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磊 叶蕾 +1 位作者 张瑜 徐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96-1799,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价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机械通气患儿镇静程度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19例,均在机械通气后5~15 min内静脉推注咪达唑仑,直至达到镇静目标。设定镇静目标为BIS值60~80,分别记...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价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机械通气患儿镇静程度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19例,均在机械通气后5~15 min内静脉推注咪达唑仑,直至达到镇静目标。设定镇静目标为BIS值60~80,分别记录达镇静目标后30、60和120 min的吸氧浓度(Fi 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 O2)以及BIS、镇静躁动(SAS)和Ramsay镇静量表(RSS)3种镇静评分,并对3种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均达镇静目标,患者镇静后Fi O2较镇静前显著下降,Sp O2显著升高(P〈0.05);BIS值与主观评分间相关性良好,其中BIS值与R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0,P〈0.05),与S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结论用BIS监测评估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简单方便、同步有效,是评价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良好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镇静躁动评分 机械通气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魏燕 路燕 +1 位作者 洪菲 徐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61-1763,共3页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8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进行LEV添加治疗的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观察其对癫痫不同发作类型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的改变。结果:LEV添加治疗总有效率达70.9%...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8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进行LEV添加治疗的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观察其对癫痫不同发作类型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的改变。结果:LEV添加治疗总有效率达70.9%,无发作比例为16.7%。添加治疗后患儿月发作频率减少41.3%,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发作类型间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LEV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间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间 抗癫痫间药物 左乙拉西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护理干预对PICU患儿家属焦虑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朱媛媛 杨小红 陈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了解PICU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患儿家属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对54例患儿家属进行调查,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PICU患儿家属普遍存在焦虑... 目的了解PICU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患儿家属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对54例患儿家属进行调查,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PICU患儿家属普遍存在焦虑心理,接受护理干预后,焦虑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综合干预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PICU患儿家属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使家属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家属 焦虑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在偏瘫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晓冬 徐明 +2 位作者 杨小红 储晓彬 凌振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传统康复方法同时加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therapy,C1MT)对偏瘫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者的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1月一2018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门诊治疗的偏瘫型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患... 目的探讨传统康复方法同时加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therapy,C1MT)对偏瘫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者的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1月一2018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门诊治疗的偏瘫型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患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强制性诱导运动治疗,而对照组仅仅给予传统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得分、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疗效。结果两组GMFM得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GMFM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V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Vs、Vd、Vm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RI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0.01),而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F<0.05)o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基于传统康复加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较之单纯的传统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偏瘫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改善脑血流并提高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强制诱导性 中枢性协调障碍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降钙素原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9
作者 许铖 路燕 +3 位作者 徐明 朱美君 赵晓冬 杨小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MP)抗体联合降钙素原(PCT)对小儿支原体肺炎(MPP)感染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儿童作...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MP)抗体联合降钙素原(PCT)对小儿支原体肺炎(MPP)感染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MP抗体、PCT及两者联合诊断小儿MPP感染的诊断价值,并对MP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中MP抗体检查阳性率(MP-Ab滴度≥16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33%vs.6.67%,χ^(2)=126.104,P<0.05),观察组患儿中PCT检查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17%vs.18.33%,χ^(2)=75.240,P<0.05);MP抗体联合PCT检测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灵敏度为92.50%、准确度为94.58%,显著高于MP抗体、PCT单一检测(χ^(2)值分别为9.667、10.401、14.520、28.107,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96.67%、阳性预测值为96.52%,显著高于PCT单一检测(χ^(2)值分别为13.976、14.815,P<0.05);联合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为92.80%,显著高于MP抗原单一检测(χ^(2)=7.704,P<0.05);120例患儿经引物探针检测23SrRNA基因2063、2064位点突变情况,显示56例(46.67%)存在耐药基因。结论MP抗体联合PCT检测能提高小儿MP感染的诊断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且本院小儿MP的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抗体 降钙素原 小儿 肺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相关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毛莉萍 秦刚 +3 位作者 徐明 李海波 朱勇根 章幼奕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46-748,共3页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相关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EV71及CA16相关HFMD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普通型HFMD患儿中,EV71感染患儿平均月龄偏大,体温高,呕吐及臀部出疹率高(P&...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相关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EV71及CA16相关HFMD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普通型HFMD患儿中,EV71感染患儿平均月龄偏大,体温高,呕吐及臀部出疹率高(P<0.05);CA16感染患儿男性偏多,发热天数长,心率快,AST、CRP显著升高(P<0.05)。重症HFMD患儿中,EV71所致病例多于CA16所致者(P<0.05),且嗜睡、肌震颤、易惊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高,易并发脑膜脑炎、脑干脑炎(P<0.05),实验室指标WBC、血糖(GLU)水平升高(P<0.05);CA16感染患儿男性较多,流涎、腹泻、口腔溃疡发生率高(P<0.05),实验室指标AST、CK、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EV71及CA16相关HFMD临床特征有所不同,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指标WBC、GLU、AST及CRP等,有助于区分EV71或CA16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