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p-PLA2、MCP-1和MSE与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万莹 任珏辉 +1 位作者 杨敏 黄国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微栓子信号(MSE)与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12例LAA型AIS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老...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微栓子信号(MSE)与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12例LAA型AIS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老年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22例)和预后不良组(90例),对比两组外周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Lp-PLA2和MCP-1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MSE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AA型AIS老年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CP-1、Lp-PLA2水平、MSE与LAA型AIS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TC、TG、BUN、Scr、CRP、BNP和Hcy明显升高(P<0.05),LVEF明显降低(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Lp-PLA2、MCP-1水平、MSE阳性率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Lp-PLA2、MCP-1和MSE均与mRS呈正相关(r=0.359、0.307和0.215,P<0.05)。Lp-PLA2和MCP-1预测LAA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95%CI:0.364~0.951)和0.803(95%CI:0.271~0.806),血清Lp-PLA2255.30μg/L、MCP-1263.25 pg/ml界值下预测LAA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16%和81.64%、64.61%和71.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MCP-1和MES均为影响LAA型AIS老年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预后不良LAA型AIS老年患者血清Lp-PLA2和MCP-1水平明显增高,MSE阳性率增高,血清Lp-PLA2和MCP-1可有效预测LAA型AIS老年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微栓子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探头诊断老年人梗阻性黄疸20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杨敏 钱俊波 丁文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83-484,共2页
关键词 超声微探头诊断 老年人 梗阻性黄疸 临床分析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十二指肠镜 阻塞性黄疸 肝胆管造影 超声检测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37例效果观察
3
作者 杨敏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对老年人轻中度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73例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分瑞格列奈组与格列齐特组,均服药8周后复查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和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次数。结果:两组血糖及糖化血...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对老年人轻中度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73例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分瑞格列奈组与格列齐特组,均服药8周后复查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和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次数。结果: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相似,瑞格列奈组空腹胰岛素较格列齐特组明显降低,低血糖反应次数也明显减少。结论:瑞格列奈治疗老年人轻中度2型糖尿病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低血糖反应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格列奈 格列齐特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利华 朱静华 季姗姗 《交通医学》 2003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观察前列地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与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老年人 前列地尔 治疗 疗效 临床表现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GP1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下调后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妍 万莹 +4 位作者 冯士春 任珏辉 蔡明 翟晓璐 潘刘翃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859-867,共9页
目的探讨锌-α2-糖蛋白1(AZGP1)在老年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增殖能力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存档蜡块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病变部位>5 cm处,且证实为无癌浸润)石蜡标本各70... 目的探讨锌-α2-糖蛋白1(AZGP1)在老年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增殖能力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存档蜡块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病变部位>5 cm处,且证实为无癌浸润)石蜡标本各7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ZGP1蛋白的表达,分析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然后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成功敲低HCT116、SW480细胞系中AZGP1的表达水平,采用MTT实验检测AZGP1敲低后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ZGP1敲低后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敲低AZGP1后细胞周期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G_(1)/S期调控分子cyclin D1、促凋亡分子active-caspase-3及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PI3K、AKT和磷酸化AKT(p-AKT)表达情况。结果AZGP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上调,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肿瘤浸润程度、肿瘤大小、肝脏转移显著相关,而与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生存分析结果提示AZGP1高表达组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RT-PCR实验显示:感染慢病毒后HCT116、SW480细胞中AZGP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MTT实验显示:敲低AZGP1可降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克隆实验显示:敲低AZGP1可降低结直肠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敲低AZGP1后G_(1)期细胞数增加,S期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敲低AZGP1可降低cyclin D1表达,增加active-caspase-3表达;同时发现,敲低AZGP1后,PI3K和p-AKT蛋白表达下降。结论AZGP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敲低AZGP1可阻断结直肠癌细胞G_(1)/S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增殖,促进凋亡;并且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α2-糖蛋白 结直肠癌细胞 细胞周期 增殖 老年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赵艺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2114-2115,共2页
目的:分析评价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就诊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抽签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K组(n=30)和H组(n=30)。H组采取单纯氨氯地平治疗,K组在此... 目的:分析评价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就诊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抽签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K组(n=30)和H组(n=30)。H组采取单纯氨氯地平治疗,K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吲达帕胺治疗,而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心电图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法后K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心电图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与H组对比发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达帕胺 氨氯地平 高血压 冠心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肌酐/胱抑素C比值与胰岛B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夏运 张光第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肌酐/胱抑素C比值(Cr/Cys-C)与胰岛B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老年女性T2DM病人180例,收集临床资料,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肌酐/胱抑素C比值(Cr/Cys-C)与胰岛B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老年女性T2DM病人180例,收集临床资料,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葡萄糖处置指数(DI)。根据Cr/Cys-C三分位数将病人分为3组,比较3组间胰岛B细胞功能指标。采用相关分析评估Cr/Cys-C与各胰岛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r/Cys-C第三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的InsAUC30、InsAUC120、HOMA-β、DI30均高于第一分位组,BMI、腰围、HbA1c水平均低于第一分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ys-C与空腹血清胰岛素(r=0.187,P=0.005)、InsAUC30(r=0.268,P<0.001)、InsAUC120(r=0.216,P=0.002)、HOMA-β(r=0.279,P<0.001)、DI30(r=0.245,P<0.001)、DI120(r=0.183,P=0.005)均呈正相关。校正了年龄、BMI、病程、HbA1c后,上述相关性仍存在(P<0.05)。结论老年女性T2DM病人血清Cr/Cys-C水平与胰岛B细胞功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肌酐/胱抑素C比值 2型糖尿病 B细胞功能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41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丽华 陆佩娟 胡升敏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6期483-484,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目前无确切的有效方法。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同时常合并其他疾病,使病情复杂,治疗更加困难,导致患者预后较差。此时做好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1 临床资料本组病历均来自2003年...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目前无确切的有效方法。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同时常合并其他疾病,使病情复杂,治疗更加困难,导致患者预后较差。此时做好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1 临床资料本组病历均来自2003年3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住院的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63~88岁,平均74.5岁;其中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7例、冠心病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赵艺 顾言 +2 位作者 章城晨 黄薇榕 万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9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可可碱组和中西医组,各42例,可可碱组给予己酮可可碱+常规治疗,中西医组在可可碱组基...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可可碱组和中西医组,各42例,可可碱组给予己酮可可碱+常规治疗,中西医组在可可碱组基础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治疗,比较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搏动指数(PI)、平均流速(V)、阻力指数(RI)]、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V高于治疗前,PI、RI、CSS评分、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组V高于可可碱组,PI、RI、CSS评分、NIHSS评分低于可可碱组(P<0.05);中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可可碱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可改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提高了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 己酮可可碱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医疗机构老年人跌倒干预实施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君梅 张莉苇 +2 位作者 王荧 赵向阳 单飞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5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内老年人跌倒干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和通州南山护理院老年人,各70例,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确定危险等级,进行个性化干预。观察2机构干预1年内老年患者跌倒情况并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内老年人跌倒干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和通州南山护理院老年人,各70例,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确定危险等级,进行个性化干预。观察2机构干预1年内老年患者跌倒情况并分析影响跌倒的因素。结果医院老年科跌倒发生率低于护理院(P<0.05)。医院老年科照护比高于护理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原因方面,医院老年科和护理院在老年患者身体不适、照明以及放置警示标志方面跌倒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护理院跌倒干预效果欠佳,需要在环境、照护比方面做出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跌倒 风险评估 老年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多发性浆膜腔积液28例分析
11
作者 袁树德 《交通医学》 1996年第3X期2-3,共2页
老年人多发性浆膜腔积液在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都有别于中青年患者。本文比较了同期113例患者,发现老年人的病因以恶性肿瘤为首发原因,且可以积液为线索而使诊断得以明确,而抗痨诊断性治疗更应谨慎进行。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故应视为... 老年人多发性浆膜腔积液在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都有别于中青年患者。本文比较了同期113例患者,发现老年人的病因以恶性肿瘤为首发原因,且可以积液为线索而使诊断得以明确,而抗痨诊断性治疗更应谨慎进行。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故应视为疾病严重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多发性浆膜腔积液 多发性浆膜腔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疗小组在肿瘤化疗患者血管通路选择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宏 孙晋洁 +1 位作者 陈春梅 黄小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E01期146-147,共2页
静疗小组主要负责管理、研究、解决我院静脉输液治疗方面的相关问题和质量监控,负责全院与静脉治疗相关的会诊及并发症的处理,以确保全院输液治疗的安全。为降低肿瘤静脉化疗的风险,在静疗小组的指导下,对胃肠、甲状腺、乳腺外科收... 静疗小组主要负责管理、研究、解决我院静脉输液治疗方面的相关问题和质量监控,负责全院与静脉治疗相关的会诊及并发症的处理,以确保全院输液治疗的安全。为降低肿瘤静脉化疗的风险,在静疗小组的指导下,对胃肠、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采取主动静脉治疗的模式,为肿瘤化疗患者选择正确的血管通路,从而使化疗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满意度较前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疗小组 血管通路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MCP-1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红莉 黎叶飞 +2 位作者 陈佳漪 单益梅 陆尽亚 《交通医学》 2015年第6期575-57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度分层提供新的参考指标,为临床对高危患者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有胸闷或胸痛症状住院拟诊为冠心病的... 目的:通过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度分层提供新的参考指标,为临床对高危患者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有胸闷或胸痛症状住院拟诊为冠心病的受试者240例,分为3组: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比较3组间MCP-1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ACS组的MCP-1表达水平(783.51±75.61 ng/L)较SAP组及对照组增高(P〈0.01);SAP组MCP-1表达水平(613.12±80.58 ng/L)较对照组增高(P〈0.01);ACS组非ST段抬高型亚组与ST段抬高型亚组比较,MC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MCP-1组受试者观察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67.8%)较低MCP-1组显著增加(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P-1是冠心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MCP-1:OR 7.556,95%CI 2.265-25.278,P〈0.01)。结论:冠心病组受试者外周血MCP-1水平增高,尤以ACS组显著;高MCP-1组受试者较低MCP-1组受试者不良事件发生显著升高,MCP-1可作为冠心病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不良事件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中心静脉置入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春梅 吴宏 +1 位作者 黄小妹 丁文彬 《交通医学》 2014年第3期275-276,28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无法进行时改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的效果。方法:对因上肢静脉障碍致正在进行的PICC无法继续者,立即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PICC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结果:在DSA下对上肢静脉障碍导致PICC置管...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无法进行时改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的效果。方法:对因上肢静脉障碍致正在进行的PICC无法继续者,立即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PICC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结果:在DSA下对上肢静脉障碍导致PICC置管无法继续9例患者,从左锁骨下静脉置入5例,右锁骨下静脉置入4例,均1次成功。导管尖端在DSA实时透视下到达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准确率100%,导管留置期间未发生导管尖端异位、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结论:PICC无法进行时改行DSA下的CVC置管的成功率高,效果满意,并可达到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满足患者疗程需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中心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压疮防控翻身床30例应用观察
15
作者 陈春梅 王丽华 +2 位作者 顾海燕 陈卫军 王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8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智能压疮防控翻身床的研制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经Norton评分量表评分具有压疮发生危险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智能压疮防控翻身床,对照组未使用智能压疮防控翻身床,比较各组患者受压部位... 目的探讨智能压疮防控翻身床的研制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经Norton评分量表评分具有压疮发生危险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智能压疮防控翻身床,对照组未使用智能压疮防控翻身床,比较各组患者受压部位皮肤的变化,累计护理各组患者的平均耗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预防压疮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智能压疮防控翻身床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 压疮 压力 翻身床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高龄患者椎管狭窄病46例效果观察
16
作者 蔡红莉 陈佳漪 +1 位作者 孙刚 单益梅 《交通医学》 2011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椎管狭窄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椎管狭窄92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6例予静脉使用前列地尔并辅以物理治疗,对照组46例单用同种物理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歇性跛行改善率分别为89.1%,60.8%;下肢麻...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椎管狭窄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椎管狭窄92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6例予静脉使用前列地尔并辅以物理治疗,对照组46例单用同种物理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歇性跛行改善率分别为89.1%,60.8%;下肢麻木改善率分别为56.5%,34.8%;下肢疼痛改善率分别为47.8%,34.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椎管狭窄症效果好,安全疗效高,副作用小,老年患者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椎管狭窄病 前列地尔 间歇性跛行 下肢麻木 下肢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话加强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琳 何川华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4期3717-3718,共2页
目的研究电话加强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期间从我科住院出院的16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随访组85例和电话加强随访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一年内的再次住... 目的研究电话加强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期间从我科住院出院的16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随访组85例和电话加强随访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一年内的再次住院人次和一年内的心脏病死亡率。结果常规随访组服药依从性得分为(10.11±3.226)分,电话加强随访组为(12.28±3.215)分,电话加强随访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常规随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一年内因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人次,常规随访组为34人次,占40%,电话加强随访组为19人次,占25%,常规随访组高于电话加强随访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一年内的心脏病死亡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9)。结论电话加强随访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再次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随访 心力衰竭 依从性 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致肾功能损害2例报告
18
作者 杨敏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非诺贝特 高甘油三酯血症 肾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高危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运 刘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研究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MRSA感染及减少院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内MRSA感染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病... 目的:研究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MRSA感染及减少院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内MRSA感染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归纳总结MRSA感染危险因素。结果:(1)高龄、抗生素联合使用及长疗程、使用激素、结构性肺病、高血压、严重脑病、肿瘤、留置胃管、留置尿管、动静脉置管、留置引流管、机械通气、半年内住院史、长期住院、长期机械通气是MRSA感染的高危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严重脑病、使用激素、感染前机械通气>10 d及住院>15 d是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感染组总白蛋白水平[(55.64±10.10) g/L]及胆碱酯酶水平[(5.21±2.10) g/L]低于对照组[(61.90±11.59)、(5.95±2.13) g/L],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64.77%)高于对照组(46.34%)。(3)本研究中MRSA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性较高,敏感性分别为100.00%、93.18%、98.86%、96.59%,对利福平、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敏感性欠佳。结论:临床应严格把控抗生素使用指征,谨慎行侵入性操作,规范消毒制度,缩短留置导管的时间,减少住院时间等,对有低白蛋白血症、胆碱酯酶偏低的患者需警惕院内感染,对已经发生MRSA感染的患者需定期检测肝肾功能以及时发现肝肾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蔡红莉 陈佳漪 +4 位作者 顾言 单益梅 陆尽亚 黎叶飞 张清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8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在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为冠心病的预防及危险度分层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38)和急...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在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为冠心病的预防及危险度分层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38)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n=62);以同期胸痛或胸闷症状入院的非冠心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ys-C水平,比较分析各组Cys-C水平的差异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对照组、SAP组、ACS组血清Cys-C值分别为(1.6±0.7)mg/L、(2.1±0.8)mg/L、(2.8±0.9)mg/L,AC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Cys-C中位数1.71 mg/L为界,分为低Cys-C组和高Cys-C组。高Cys-C组新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以及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均高于低Cys-C组(P<0.05,P<0.01)。结论冠心病组患者外周血Cys-C水平增高,其中ACS组高于SAP组,Cys-C的表达越高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越高且预后越差,Cys-C可在冠心病的诊断评估及危险度分层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良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