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16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源源 邵建国 +2 位作者 章幼奕 陈萍 陈伍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 [也称肝源性溃疡 (HU ) ]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以 79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肝功能分级、内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 (HP)检测 ,分析 HU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可能病因。...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 [也称肝源性溃疡 (HU ) ]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以 79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肝功能分级、内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 (HP)检测 ,分析 HU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可能病因。结果 :HU发病率 2 1.1(16 7/ 790 )、平均发病年龄 4 7.8(2 6~ 78岁 )、出血率 17.4 % (2 9/ 16 7)、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比例 1∶ 1.2 ,均高于普通消化性溃疡 ;HU以多发、较小而浅溃疡多见 ,常合并胃黏膜糜烂 (P<0 .0 1) ;HU临床症状不典型 ,无规律性疼痛和季节性好发等特点 (P>0 .0 5 ) ,治疗后易复发 ;患者胃泌素水平、肝功能状况对 HU发病有影响 (P<0 .0 5 ) ,胆汁反流、HP感染、食管胃静脉曲张 (EGV)等不是 HU高发的因素 (P>0 .0 5 )。 结论 :HU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溃疡 ,不具有社会人群消化性溃疡的一般特征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门脉高压状态下胃肠黏膜淤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肝硬化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病因 发病机制 HU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型肝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泮托拉唑钠血药浓度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邵建国 李克庆 +3 位作者 蒋文 郑露 孙源源 陆建荣 《胃肠病学》 2008年第5期297-299,共3页
背景: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代谢有直接影响。CYP2C19的表达具有肝脏特异性。目的:观察不同CYP2C19基因型肝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泮托拉唑钠代谢的差异,探讨肝脏病变对CYP2C19活性的影响。方... 背景: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代谢有直接影响。CYP2C19的表达具有肝脏特异性。目的:观察不同CYP2C19基因型肝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泮托拉唑钠代谢的差异,探讨肝脏病变对CYP2C19活性的影响。方法:合并消化性溃疡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2例脂肪肝患者纳入研究,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受试者口服泮托拉唑钠40mg/d一周,分别于服药1d和7d后采血,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泮托拉唑钠浓度。结果:服药7d后,健康对照组、脂肪肝组和原发性肝癌组CYP2C19强代谢者的血浆泮托拉唑钠浓度均显著低于弱代谢者(P<0.05)。无论是强代谢者还是弱代谢者,服药7d后血浆泮托拉唑钠浓度均表现为原发性肝癌组>脂肪肝组>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CYP2C19活性与肝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泮托拉唑钠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尤其是CYP2C19弱代谢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CYP2C19 基因型 泮托拉唑 肝疾病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曹亮 孙源源 +1 位作者 邵建国 陈伍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7期2757-2757,共1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小探头超声内镜 检查分析 胃镜诊断 普通内镜检查 超声内镜检查 粘膜下肿瘤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抑制消化道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建英 邵建国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7期75-78,共4页
消化道恶性肿瘤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世界上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每年新诊断的癌症病例中,胃癌位居第四位,在癌症病死率中... 消化道恶性肿瘤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世界上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每年新诊断的癌症病例中,胃癌位居第四位,在癌症病死率中排列第二位,在国内有些地区已居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恶性肿瘤 端粒酶 抑制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42例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曹亮 孙源源 +1 位作者 邵建国 陈伍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8期2925-2925,共1页
关键词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超声内镜诊断 小探头 普通内镜检查 超声内镜检查 粘膜下肿瘤 2009年 病变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肿瘤增殖诱导配体高表达细胞株的筛选 被引量:6
6
作者 邵建国 毛振彪 +3 位作者 谭畅 黄介飞 王唯一 黄伟达 《胰腺病学》 2006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筛选出增殖诱导配体(APRIL)mRNA高水平表达的人消化系肿瘤细胞株,为进一步探讨APRIL基因在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2株人胃癌细胞(AGS、SGC7901)和3株人胰腺癌细胞(PANC1、CFPAC-1、BxPC3... 目的筛选出增殖诱导配体(APRIL)mRNA高水平表达的人消化系肿瘤细胞株,为进一步探讨APRIL基因在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2株人胃癌细胞(AGS、SGC7901)和3株人胰腺癌细胞(PANC1、CFPAC-1、BxPC3)培养提取mRNA后,逆转录成cDNA作PCR模板。以APRIL基因高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的引物,以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PCR扩增目的片段,通过计算机图像扫描系统分析各株细胞的APRILmRNA的表达量,以表达量最高的1株作为1,获得各细胞株的APRILmRNA表达量的相对值。结果5株细胞APRIL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AGS,0.09;SGC7901,0.61;PANC1,0.45;CFPAC1,1;BxPC3,0.57,按表达量高低顺序为:CFPAC1>SGC7901>BxPC3>PANC1>AGS。结论在不同肿瘤细胞中APRIL的表达有高有低,提示APRIL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聚合酶链反应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小剂量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风险观察
7
作者 陈建 邵建国 +2 位作者 孙源源 薛亚晶 金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8期2926-2927,共2页
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的使用法莫替丁是否会增加消化性溃疡患者患胃炎及其萎缩性胃炎的风险。方法根据患者是否进行长期小剂量法莫替丁治疗,将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非治疗组。采用胃腺体萎缩程度、慢性炎症程度、活动性炎症程度、... 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的使用法莫替丁是否会增加消化性溃疡患者患胃炎及其萎缩性胃炎的风险。方法根据患者是否进行长期小剂量法莫替丁治疗,将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非治疗组。采用胃腺体萎缩程度、慢性炎症程度、活动性炎症程度、胃肠化生程度作为主要的指标进行评分。对两组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上述四项指标中,在肠化生及胃腺体萎缩程度,治疗组和非治疗组的差别没有显著性。而在胃窦部的活动性炎症,慢性炎症方面,胃窦部治疗组低于非治疗组,而胃体部两组并没有区别。结论长期小剂量的使用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不会增加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其肠化生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受体抑制剂 法莫替丁 消化性溃疡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诱导配体基因与消化系肿瘤
8
作者 王峰 邵建国 《胃肠病学》 2008年第5期315-317,共3页
增殖诱导配体(a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基因是近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新成员,研究发现APRIL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特别是消化道肿瘤中高表达,提示APRIL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APRIL基因的深入研... 增殖诱导配体(a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基因是近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新成员,研究发现APRIL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特别是消化道肿瘤中高表达,提示APRIL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APRIL基因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消化系肿瘤的本质,并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3 消化系统肿瘤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昔明治疗肝衰竭及其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张莉 卞兆连 +3 位作者 田李均 刘一村 陈伟杰 薛红 《肝脏》 2025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利福昔明对肝衰竭(liver failure,LF)及其并发症的影响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地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75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内科综合治疗及部分人工肝支持的基础上,根据有无使用... 目的探讨利福昔明对肝衰竭(liver failure,LF)及其并发症的影响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地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75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内科综合治疗及部分人工肝支持的基础上,根据有无使用利福昔明治疗将患者分成利福昔明组和对照组,利福昔明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福昔明400 mg,每日3次,疗程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并发症(感染、肝性脑病、腹水)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好转情况;根据随访90 d时患者的生存状态,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90 d的生存率。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人工肝、CTP评分及MELD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规律治疗,利福昔明组的感染好转率高于对照组(77.8%vs.44.4%,P=0.020)、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好转率高于对照组(88.9%vs.37.5%,P=0.013)、腹水好转率高于对照组(62.5%vs.31.2%,P=0.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利福昔明组的肝衰竭患者90 d生存率[36.0%(9/25)]高于对照组率[16.0%(8/50)](P<0.05)。结论在LF患者中,利福昔明治疗显著改善感染、HE以及腹水的并发症,有利于延长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期,证明了利福昔明在肝衰竭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昔明 肝衰竭 并发症 肠道菌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医院感染395例临床调查
10
作者 徐林芳 包蕾 +1 位作者 杨雪飞 王芳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6期463-464,共2页
目的:总结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监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进行汇总。结果:监测的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77例,感染率为3.10%;感染395例次,感染例次率为3.25%。前3位感... 目的:总结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监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进行汇总。结果:监测的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77例,感染率为3.10%;感染395例次,感染例次率为3.25%。前3位感染部位为腹腔(31.39%)、上呼吸道(18.73%)、下呼吸道(12.40%)。前3位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2.77%)、肺炎克雷伯菌(22.69%)、白假丝酵母菌(15.97%)。结论:提高对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的认识,建立有效的监控制度,早期预防、诊断和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减少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医院感染 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CD163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薛亚晶 卞兆连 陈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172-2176,共5页
目的通过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患者术前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sCD163)进行检测,结合治疗达标后18个月随访期内有无再出血情况,分析术前血清sCD163水平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 目的通过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患者术前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sCD163)进行检测,结合治疗达标后18个月随访期内有无再出血情况,分析术前血清sCD163水平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二级预防内镜下治疗的2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首次内镜下治疗前进行血清sCD163检测,经过1~3次内镜下治疗后复查胃镜,确认治疗达标后进入随访阶段,随访期内确认有无再出血情况,并根据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CD163对再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未出血组和出血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门静脉宽度、sCD16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者性别、年龄、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有无腹水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4项指标(PLT、PT、门静脉宽度、sCD163)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血清sCD163水平升高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其OR值为3.68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163预测治疗后再出血风险的最佳截断值为3.66 mg/L,灵敏度为0.746,特异度为0.833,曲线下面积为0.840。高、低sCD163组性别、年龄、PLT、ALT、TBIL、ALB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血清sCD163是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血清sCD163水平检测对二级预防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 内镜下治疗 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黏膜屏障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莉 卞兆连 薛红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793-797,F0003,共6页
胃肠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健康完整的肠道黏膜屏障是阻止有害物质易位的基本防线。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同时由于肠道微生态失调,导致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进一步加重ACLF病情。维护肠道黏膜屏障的正常... 胃肠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健康完整的肠道黏膜屏障是阻止有害物质易位的基本防线。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同时由于肠道微生态失调,导致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进一步加重ACLF病情。维护肠道黏膜屏障的正常功能,对ACLF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正常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肠道黏膜屏障受损与ACLF的关系以及受损后对ACLF病程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肠道黏膜屏障 微生物屏障 肠道微生物群 治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熊去氧胆酸应答分析
13
作者 赵培培 薛红 +2 位作者 刘一村 沈周明 卞兆连 《交通医学》 2024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的应答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组81例,年轻组86例,比较两组血常规、肝...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的应答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组81例,年轻组86例,比较两组血常规、肝功能、血脂、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Ig)水平、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gp210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阳性率及对UDCA治疗的应答反应。结果:老年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及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低于年轻组(均P<0.05),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高于年轻组(均P<0.05)。两组ANA、抗gp210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AMA阳性率高于年轻组(P<0.05)。参照鹿特丹标准,老年组对UDCA应答有效率低于年轻组(P<0.05)。结论:老年PBC患者在肝脏储备功能、肾功能、血细胞数量及治疗应答等方面低于年轻患者,表明年龄是影响PBC病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老年人 熊去氧胆酸 应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联合INR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张莉 陈伟杰 +3 位作者 刘一村 卞兆连 邵建国 薛红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albumin ratio,RAR)联合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albumin ratio,RAR)联合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8年6月—2022年6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肝硬化并发HE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90 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109例)和死亡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运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影响HE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RAR联合INR对肝硬化并发HE的预测效能。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清钠、INR、红细胞分度宽度、PLT计数、RAR、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MELD-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AR(OR=1.105,95%CI:1.051~1.161,P<0.001)和INR(OR=0.259,95%CI:0.069~0.965,P=0.044)是影响肝硬化并发HE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RAR、INR、RAR联合INR 3种评分模型的AUC分别为0.803、0.712、0.812。结论:RAR联合INR对肝硬化患者并发HE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作为预测肝硬化并发HE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 国际标准化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源源 邵建国 +1 位作者 陈萍 贲美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81-1386,共6页
目的 :分析近 5年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RE)病例 ,探讨 RE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点。 方法 :对 1997~ 2 0 0 2年经内镜检查诊断的 916例江苏里下河地区 RE患者 ,按 1999年中国烟台标准进行分级 ,部分病例取食... 目的 :分析近 5年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RE)病例 ,探讨 RE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点。 方法 :对 1997~ 2 0 0 2年经内镜检查诊断的 916例江苏里下河地区 RE患者 ,按 1999年中国烟台标准进行分级 ,部分病例取食管黏膜做病理切片检查 ,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组成 ,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变化。 结果 :RE占胃镜检查人数的 7.4 %(916 /12 376 ) ,男女之比为 2 .2∶ 1,平均年龄 (5 4 .4 2± 15 .0 5 )岁 ,≥ 6 0岁患者占 4 6 .5 % ,(42 6 /916 )临床表现有明显反流症状者仅 32 .6 % (2 99/916 )。内镜诊断以 ~ 级为主 ,占 85 .3% (781/916 ) ,病理诊断以轻、中度为主 ,继发性 RE则以重度多见。部分患者合并胆汁反流、食管裂孔疝和消化性溃疡。 结论 :江苏里下河地区 RE发病率较高 ,中老年 (尤其老年 )男性多见 ,以 ~ 级为主。病理改变以鳞状上皮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为主 ,部分有不典型增生、糜烂及溃疡形成 ,偶见早期癌变现象。由于患者临床反流症状诊断 RE敏感性较低 ,内镜诊断简单易行且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内镜检查 病理学 临床特点 RE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被引量:10
16
作者 罗蕾蕾 陈建 邵建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4-677,共4页
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恶性腹水的早期诊断相对更困难。临床上常规应用细胞学检查寻找癌细胞而确诊,但漏诊率较高,且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肿瘤可能。越来越多新的检查方法和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应用,取... 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恶性腹水的早期诊断相对更困难。临床上常规应用细胞学检查寻找癌细胞而确诊,但漏诊率较高,且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肿瘤可能。越来越多新的检查方法和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应用,取得初步成效,为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本文就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 鉴别诊断 端粒酶 DNA倍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腺癌组织中增殖诱导配体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唯一 毛振彪 +2 位作者 潘正平 黄介飞 邵建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4-215,共2页
目的观察人胰腺癌组织中增殖诱导配体(APRIL)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人胰腺癌组织(n=20)及正常胰腺组织(n=10)APRIL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下胰腺癌组织中APRIL蛋白的表达。... 目的观察人胰腺癌组织中增殖诱导配体(APRIL)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人胰腺癌组织(n=20)及正常胰腺组织(n=10)APRIL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下胰腺癌组织中APRIL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APRIL阳性率为90.0%(18/20),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0(0/10)。胰腺癌组织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下(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肿瘤大小),APRIL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APRIL蛋白表达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增殖诱导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Ⅱ、高尔基体蛋白7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陈 孙源源 金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Ⅱ、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肝病患者(50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为肝脏良性病变组,50...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Ⅱ、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肝病患者(50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为肝脏良性病变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原发性肝癌组)和5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分别利用电化学发光法、特异免疫膜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AFP、GGTⅡ、GP73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对单项及联合检测结果作图绘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AFP、GGTⅡ、GP73单独和联合检测的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血清GGTⅡ水平在对照组或肝脏良性病变组、原发性肝癌组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是对照组与肝脏良性病变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FP和GP73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组、肝脏良性病变组,对照组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独检测时GP73的特异度为69%,敏感度为92%;GGTⅡ的特异度为64%,敏感度为84%;AFP的特异度为51%,敏感度为76%。联合检测特异度为94.6%,敏感度为98.8%。结论单独检测时GP73指标最好,3个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早期诊断 甲胎蛋白类 Γ-谷氨酰转移酶 高尔基体蛋白 7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7
19
作者 卞兆连 邵建国 马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6-1159,共4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及组织学表现存在较多相似点,给临床医师的鉴别诊断带来困难。通过分别阐述DILI与AIH的关系、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的异同点,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鉴别DILI与AIH。总结了DILI与AIH治疗方案的选...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及组织学表现存在较多相似点,给临床医师的鉴别诊断带来困难。通过分别阐述DILI与AIH的关系、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的异同点,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鉴别DILI与AIH。总结了DILI与AIH治疗方案的选择,尤其着重介绍了在两者鉴别存在困难时,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最终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诊断 鉴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建 卞兆连 +3 位作者 邵建国 戚小洁 季燕娟 吴腆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 通过病例总结,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急诊胃镜下治疗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6±10.6)岁,... 目的 通过病例总结,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急诊胃镜下治疗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6±10.6)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7例,B级22例,C级17例。无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以发现出血点的均采用组织胶注射;如胃底孤立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根据情况必要时采用金属夹限流后再行组织胶注射;若无法明确出血部位的采用组织胶注射胃曲张静脉,聚桂醇注射食管静脉。结果出血部位位于胃底静脉曲张13例,贲门口16例,食管14例,未能明确出血点3例。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治疗后止血成功率达到97.8%,所有止血成功患者均在24 h内未有再出血的情况,2例患者出现6个月内的再出血,2例均为排胶溃疡伴出血,有2例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加重,无异位栓塞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组织胶治疗治疗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胶 内镜注射 食管胃静脉曲张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