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AS联合系统护理在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袁佳佳 张美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80-183,共4页
探究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照护过程中,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与全面护理策略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6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数表法将他们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执... 探究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照护过程中,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与全面护理策略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6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数表法将他们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术前术后实施ERAS与系统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①观察组的术后起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开始半流质饮食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②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ERAS理念的作用价值突出,利于患者病情康复,获得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S理念 泌尿外科 围手术期 系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冲洗液温度对膀胱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海锋 陈橼 +2 位作者 王小林 陈志刚 徐海飞 《交通医学》 2020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分析膀胱冲洗液温度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行TURBT术NMIB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冲洗液温度不同分为加温组120例和常温组92例。加温组冲洗... 目的:分析膀胱冲洗液温度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行TURBT术NMIB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冲洗液温度不同分为加温组120例和常温组92例。加温组冲洗液温度为40℃,常温组冲洗液温度约25℃。比较两组首次和二次行TURBT术后膀胱痉挛发生情况。结果:首次TURBT术后加温组膀胱痉挛发生率17.5%、膀胱中度痉挛2.5%、中重度疼痛20.2%、人均日膀胱痉挛发生次数1.19±0.40次、痉挛持续天数1.33±0.58天、术后住院天数7.54±2.56天及留置导尿管时间3.25±1.24天,均分别少于常温组30.4%、17.0%、39.1%、1.5±0.58次、1.79±0.74天、8.68±1.55天、3.75±1.76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TURBT术后常温组膀胱痉挛发生率较首次术后增高,且高于加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TURBT术后常温组人均日膀胱痉挛发生次数及持续天数较首次术后增加,且高于加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提高膀胱冲洗液的温度能降低首次和二次TURBT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痉挛 冲洗液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681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红健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2期1803-1805,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泌尿系统结石6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完全粉碎效果满意92%,部分粉碎效果尚可6%,未粉碎2%。结石第一周排清率70%,术后1个月排净者82%,碎石成功率85%,无严重...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泌尿系统结石6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完全粉碎效果满意92%,部分粉碎效果尚可6%,未粉碎2%。结石第一周排清率70%,术后1个月排净者82%,碎石成功率85%,无严重合并症。结论:对于泌尿系结石只要病例选择适当,ESWL疗效明显、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膀胱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排尿症状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钱骅 郭小红 +2 位作者 顾晓琴 郭海锋 钱荣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8期57-60,共4页
目的 分析醋酸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对晚期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排尿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月收治的晚期PCA 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 目的 分析醋酸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对晚期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排尿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月收治的晚期PCA 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组给予醋酸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治疗,共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iR-34a及排尿梗阻发生情况,比较2组的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2组血清PSA、VEGF、miR-34a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PSA、VEGF均低于对照组,miR-34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个月,2组排尿梗阻发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可有效改善晚期PCA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排尿症状,且能提高1年生存率,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戈舍瑞林 比卡鲁胺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排尿障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6期93-93,105,共2页
目的探索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泌尿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排石汤治疗,观察组90例则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法治疗,观察并评价不同治... 目的探索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泌尿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排石汤治疗,观察组90例则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法治疗,观察并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56%、结石排净80.00%、结石排净时间(9.3±1.8)h、疼痛消失时间(8.0±1.5)d均优于对照组的53.33%、50.00%、(13.5±2.2)h、(10.8±1.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碎石失败1例,对照组无明显并发症。观察组肾绞痛10例,VAS评分为(2.8±1.7)分,疼痛程度比较轻微,对症用药后可改善,对照组无肾绞痛发生。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方法用于泌尿结石患者的治疗中,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碎石 泌尿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合成酶F1β亚基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
6
作者 郭子杰 王小林 《癌症进展》 2024年第5期477-480,共4页
ATP合成酶F1β亚基(ATP5B)基因编码合成线粒体ATP合成酶F1单位上的β亚基,通过电子传递产生的质子梯度催化ADP合成ATP。ATP5B在乳腺癌、胃癌、肺癌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既往研究认为,ATP5B仅在线粒体... ATP合成酶F1β亚基(ATP5B)基因编码合成线粒体ATP合成酶F1单位上的β亚基,通过电子传递产生的质子梯度催化ADP合成ATP。ATP5B在乳腺癌、胃癌、肺癌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既往研究认为,ATP5B仅在线粒体内膜上表达,但有研究表明,ATP5B也可以在细胞膜上异位表达,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可能作为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因此,探讨ATP5B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ATP5B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合成酶F1β亚基 肿瘤 异位表达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磷酸盐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小林 侯建全 《癌症进展》 2015年第6期597-603,共7页
双磷酸盐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药物。体外实验表明双磷酸盐对乳腺癌、肺癌、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有直接或间接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双磷酸盐联合内分泌治疗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可对乳腺癌起协同抗肿瘤作用... 双磷酸盐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药物。体外实验表明双磷酸盐对乳腺癌、肺癌、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有直接或间接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双磷酸盐联合内分泌治疗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可对乳腺癌起协同抗肿瘤作用,但对绝经期女性使用双磷酸盐预防乳腺癌尚存在争议。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使用双磷酸盐可减少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发生风险,但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预防中未能显示出优势。双磷酸盐能够减少肺癌患者SRE发生概率,但其对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改善。对肾癌、膀胱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双磷酸盐治疗可减少SRE发生风险,双磷酸盐可延长膀胱癌延长患者生存期。肾癌患者在双磷酸盐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与否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磷酸盐 肿瘤 骨相关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单纯前列腺中叶切除治疗大体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志刚 郭海峰 王小林 《交通医学》 2016年第6期652-653,共2页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单纯前列腺中叶切除治疗大体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大体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气化切除,观察组给予经尿道等离子单纯前列腺中叶切除。比...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单纯前列腺中叶切除治疗大体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大体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气化切除,观察组给予经尿道等离子单纯前列腺中叶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4.12±30.86min)、术中出血量(209.95±65.87m L)、膀胱冲洗时间(2.01±0.32d)、住院时间(5.39±1.75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PSS评分术后3个月(17.12±0.58)、6个月(12.89±0.51)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术后3个月(5.81±0.72)、6个月(18.56±1.2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单纯前列腺中叶切除治疗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膀胱冲洗时间、加快术后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在治疗大体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等离子单纯前列腺中叶切除 大体积高危 前列腺增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运动干预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周晓梅 王琳 +4 位作者 王小林 徐海飞 杨洁 李添添 周小云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3-86,共4页
探讨基于个案管理的家庭运动干预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在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0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在常规... 探讨基于个案管理的家庭运动干预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在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0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在常规内分泌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个案管理的家庭运动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内分泌治疗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得分及焦虑、抑郁情绪情况.实验组癌因性疲乏各维度得分及焦虑和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个案管理的家庭运动干预能有效缓解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 家庭运动干预 前列腺癌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标志物诊断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金锋 王小林 《癌症进展》 2018年第8期935-939,共5页
膀胱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复发率较高,术后需要密切随访,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低级别肿瘤的灵敏度较低,且受病理科医师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膀胱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复发率较高,术后需要密切随访,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低级别肿瘤的灵敏度较低,且受病理科医师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而膀胱镜检查具有侵入性且费用昂贵,患者对随访的依从性较差,且难以发现微小的肿瘤病灶。因此,寻找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度且无创的膀胱癌诊断方法已成为研究共识。尿液标志物具有简单、无创、安全等诊断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许多尿液标志物显示出较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更高的灵敏度,但特异度并不高,尿液标志物的联合运用可能提高膀胱癌的检出率。本文对近年来尿液标志物在膀胱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尿液标志物 核基质蛋白22 膀胱肿瘤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膀胱准备方式在膀胱癌磁共振成像及术前鉴别肿瘤肌层浸润效能中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鄂天娇 冯峰 徐海飞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4期501-508,共8页
目的:探讨两种膀胱准备方法对膀胱癌磁共振成像(MRI)的图像质量及术前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76例膀胱癌患者行术前磁共振检查,分为A组和B组,分别行两种不同的膀胱准备方式,对比两种方法在高分辨率T2WI上图像质量有无... 目的:探讨两种膀胱准备方法对膀胱癌磁共振成像(MRI)的图像质量及术前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76例膀胱癌患者行术前磁共振检查,分为A组和B组,分别行两种不同的膀胱准备方式,对比两种方法在高分辨率T2WI上图像质量有无差别,并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成像(DCE)序列,判断两组病例磁共振图像对判断膀胱癌病灶肌层浸润情况的诊断效能有无影响。结果:两位阅片者之间一致性良好,A组(禁食4~6 h后于检查前排空膀胱并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约100 mL生理盐水后半小时内进行检查),与B组(检查前2 h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禁食禁水)相比,前者具有更优的膀胱充盈度评分;在诊断效能上,A组病例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性及准确度均高于B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查前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适当容量(本研究为100 mL)生理盐水可作为一种辅助膀胱准备方法,帮助膀胱癌患者的膀胱适度充盈,以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进而提高膀胱磁共振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膀胱癌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协同护理对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添添 王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多维度协同护理对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9年1月诊治的81例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和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39)。对照... 目的研究多维度协同护理对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9年1月诊治的81例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和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维度协同护理。两组均干预1个月,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尿失禁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日间排尿频次、夜间排尿频次、尿失禁频次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行为限制、社交活动限制和心理影响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日间及晚上排尿次数及尿失禁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ICI-QSF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技能以及知识宣教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协同护理应用于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术后护理中,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协同护理 前列腺切除术 尿失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10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章坤(综述) 王小林(审校) 《癌症进展》 2022年第9期880-883,共4页
RAB10属于RAS超家族的小GTP酶,是一种GTP结合蛋白,其通过不断结合与水解ATP的循环过程,调节细胞内囊泡的运输,有利于不同细胞器之间的蛋白质转运。RAB10在肝癌、胶质瘤、宫颈癌、骨肉瘤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参与肿瘤... RAB10属于RAS超家族的小GTP酶,是一种GTP结合蛋白,其通过不断结合与水解ATP的循环过程,调节细胞内囊泡的运输,有利于不同细胞器之间的蛋白质转运。RAB10在肝癌、胶质瘤、宫颈癌、骨肉瘤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且与肿瘤预后相关。RAB10还可以促进自噬及自噬相关基因5的定位。因此,综合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细胞自噬中的特殊作用,RAB10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治疗靶点,因而日益被重视。本文综述了RAB10的生物学作用、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10 肿瘤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m自护理论在对进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患者实施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敏艺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7期277-278,共2页
目的 :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对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患者实施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南通市肿瘤医院进行膀胱肿瘤电切术的40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两... 目的 :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对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患者实施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南通市肿瘤医院进行膀胱肿瘤电切术的40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两组患者进行膀胱肿瘤切除术后,采用orem自护理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护前后其Barthel指数的评分、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 :治护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其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 :将orem自护理论应用于对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患者实施护理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改善该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肿瘤患者 OREM自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小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7期278-279,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甲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乙组... 目的 :探讨对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甲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 :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乙组患者(P <0.05),其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乙组患者(P <0.05)。结论 :对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症 围手术期 综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传统单极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海飞 陈志刚 +2 位作者 郭海锋 朱金锋 王小林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968-970,共3页
目的总结经尿道传统单极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传统单极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电切术。结果本组24例患者手术均... 目的总结经尿道传统单极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传统单极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电切术。结果本组2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共切除肿瘤33枚。手术时间(40±13)min,单个肿瘤切除时间(30±8)min,术后尿管留置时间(3.6±0.8)d,术后住院时间(4.3±0.8)d。术中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行表柔比星膀胱灌注,一般不超过术后24h,患者均无不适主诉。大体标本检查可见创面平整,镜下观察组织层次分明,可清晰分辨出膀胱肌层,标本切缘无肿瘤残留。33枚肿瘤的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Ta期20枚,T1期13枚。术后随访1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1例患者术后14个月出现非原发部位肿瘤复发。结论经尿道传统单极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肿瘤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单极针状电极
原文传递
Twist1基因对膀胱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小林 曹广鑫 侯建全 《交通医学》 2015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Twist1基因对膀胱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上调Twist1基因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癌细胞中EMT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Twist1基因成功转染进膀胱癌T24细胞,转染Twist1的细胞中Twist1 m RNA... 目的:探讨Twist1基因对膀胱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上调Twist1基因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癌细胞中EMT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Twist1基因成功转染进膀胱癌T24细胞,转染Twist1的细胞中Twist1 m RNA表达量是转染空载细胞中的11 920倍。转染Twist1组表达量为空载组snail11.2倍,snail2 1.2倍,E-cadherin 0.8倍,Fibronectin 3.2倍,N-caderin 1.5倍和Vimentin m RNA 1.2倍。结论:Twist1在膀胱癌细胞EMT过程中起到一个正性调控作用,能够促进膀胱癌细胞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Twist1基因 上皮间质转化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比特龙联合强的松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志刚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7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阿比特龙联合强的松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采取多泼尼松(醋酸泼尼松片)治... 目的:探讨阿比特龙联合强的松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采取多泼尼松(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研究组采取阿比特龙联合强的松治疗,持续治疗4周为一个周期。比较治疗12周后两治疗效果、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骨痛缓解率、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反应率为63.64%、72.73%,均高于对照组的31.82%、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进展生存期、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为(10.02±1.25)个月、(13.64±1.39)个月,均长于对照组的(4.28±0.73)个月、(4.92±0.6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36%,与对照组的31.8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比特龙联合强的松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效果显著,能够促进骨痛缓解,提高PSA反应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阿比特龙 强的松 生存期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营养状况评分对雄激素剥夺治疗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陈志刚 郭海锋 +1 位作者 徐海飞 王小林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2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对雄激素剥夺治疗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预测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雄激素剥夺治疗的9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成2年随访... 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对雄激素剥夺治疗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预测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雄激素剥夺治疗的9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成2年随访,根据患者CONUT评分分为CONUT评分≥3分组(53例)和CONUT评分<3分组(45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同CONUT评分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预后的单因素,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ONUT评分≥3分组TNM分期Ⅲ~Ⅳ期、前列腺癌格利森评分系统(Gleason)评分>7分、淋巴结转移、肿瘤切缘阳性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CONUT评分<3分组;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后随访2年生存情况,共有66例(67.35%)患者存活,其中CONUT评分≥3分组生存率为54.72%(29/53),CONUT评分<3分组生存率为82.22%(37/45),CONUT评分<3分组患者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CONUT评分≥3分组(均P<0.05);TNM分期、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CONUT评分、肿瘤切缘阳性均为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值=2.237、2.309、2.125、2.784、1.958,均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CONUT评分≥3分、Gleason评分>7分均是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1.917、3.370、2.020,均P<0.05)。结论CONUT评分与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对于预测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CONUT评分≥3分提示患者有预后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雄激素剥夺治疗 控制营养状况评分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陈志刚 王小林 +2 位作者 郭海锋 徐海飞 朱金锋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4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9月就诊于南通市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的72例MIBC患者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明确FPR的最佳截断值,...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9月就诊于南通市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的72例MIBC患者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明确FPR的最佳截断值,按照获取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FPR组和高FPR组。对比两组临床病理资料、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差异。结果根据ROC曲线显示FPR的最佳cut-off值为0.097 7,以其为分界点,将32例高于0.097 7者归为高FPR组,40例低于0.097 7者归为低FPR组;高FPR组G3分级占比为46.88%、淋巴结转移占比为15.63%,高于低FPR组的2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6、4.516,P=0.015、0.034);两组年龄、性别、TNM分期、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均实施3年随访,其中生存50例(69.44%),死亡22例(30.56%)。高FPR组PFS为(32.01±2.14)个月,短于低FPR组的(62.52±3.4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19,P<0.001);高FPR组肿瘤进展率为21.88%(7/32),低于低FPR组的45.0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4,P=0.041);高FPR组OS短于低F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R与MI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BC 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 预后 临床病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