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者性:超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范式——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面审视 被引量:1
1
作者 任海华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0-79,共10页
他者性哲学是从主体性哲学迈过主体间性哲学的再次批判和超越,对主体性,特别是主体间性哲学进行批判反思而后生成的哲学理论。主体间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主体性主客二元关系对立和个人中心主义,但并没有真正从自我中心的困境中走出来,... 他者性哲学是从主体性哲学迈过主体间性哲学的再次批判和超越,对主体性,特别是主体间性哲学进行批判反思而后生成的哲学理论。主体间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主体性主客二元关系对立和个人中心主义,但并没有真正从自我中心的困境中走出来,而他者性建立非利益交换的新型主体间关系、充分认同主体间差异的现实、建立现实的非对称性关系,从根本上破除主体间性“唯我论”根基、改变主体间性“同一性关系”论调、打破主体间性对称性关系,是对主体间性的进一步超越。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照下,他者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生命丰富性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建构的师生关系是具有非对称性的新型关系,赋予教育者承担对受教育者无限责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形成的共生关系有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他者性 哲学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舍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逻辑进路和实现路径
2
作者 任海华 陈艳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9-43,共5页
宿舍是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时空场域之一,是兼具复杂人际生态、宏观统称范畴及社会分化结构的育人时空,但却处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忽视的末端。为此,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面观照下,从高校宿舍本原结构出发,探索宿舍育人链... 宿舍是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时空场域之一,是兼具复杂人际生态、宏观统称范畴及社会分化结构的育人时空,但却处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忽视的末端。为此,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面观照下,从高校宿舍本原结构出发,探索宿舍育人链入“三全育人”的机理,进而提出通过群体习惯、宿舍文化、人际生态等进路,打造良好协同圈层、构筑文化育人阵地、营造和谐宿舍氛围,从而进一步增强高校“三全育人”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高校宿舍 “三全育人” 习惯 文化 人际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